硬盘托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840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硬盘托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盘支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硬盘托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硬盘是电脑中存储数据的主要储存媒介,在不同的电脑中,硬盘直接或通过硬盘托安装在不同的硬盘支架上,以适应不同安装方式的电脑。

其中,一种硬盘托是,携带硬盘直接插入热插拔的硬盘插槽内,另一种硬盘托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硬盘支架上,再将硬盘的电缆进行连接。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具有不同硬盘安装方式的电脑需要使用不同的硬盘托,硬盘托的适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盘托及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硬盘托的适应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硬盘托,包括:

框架,用于固定硬盘;

所述框架的侧框底部具有从底面倾向所述框架前端开设的第一组限位滑槽;

所述框架的前端具有朝向并伸出所述框架底部的弹性凸头,所述弹性凸头的上方连接有开启把手,用于上提将所述弹性凸头从所述框架底部提起;

当将所述硬盘托的第一组限位滑槽卡入第一硬盘支架侧部的卡头中,所述弹性凸头能够深入所述第一硬盘底板的卡孔内,限制所述硬盘托在所述第一硬盘支架上的位移;

所述框架的侧框上还具有向外侧的凸出的第一限位凸块;

所述框架的前框上转动连接有锁定把手,所述锁定把手上侧部具有第一锁定弯钩;

当将所述硬盘托从后端插入第二硬盘支架中,第二硬盘支架侧壁上向内部凸出的第二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上方,旋转所述锁定把手至第一预定角度,锁定把手上的第一锁定弯钩与所述第二硬盘支架侧壁上向内部凸出的柱体配合,限制所述硬盘托在第二硬盘支架上的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其中所述锁定把手的侧部具有支撑轴;

当将所述硬盘托置于第三硬盘支架的安装位置,使所述支撑轴伸入第三硬盘支架侧部向上开口的槽口内,转动所述锁定把手至第二预定角度,在所述锁定把手的旋转力作用下,所述硬盘托插入所述第三硬盘支架的固定位置,所述硬盘托的第一组限位滑槽卡入第三硬盘支架侧部的卡头中,限制所述硬盘托在所述第三硬盘支架上的位移。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其中所述框架的前框上具有第一卡勾;

所述锁定把手上具有第二卡勾;

当所述锁定把手旋转至第二预定角度,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卡持。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其中所述框架的前框上安装有电磁干扰弹片。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其中所述框架的侧框具有从底面倾向所述框架后端开设的第二组限位滑槽;

所述框架的前端具有朝向所述框架内弹压的限位弹性部;

当所述硬盘侧壁上的限位支脚卡入所述第二组限位滑槽中,所述限位弹性部与所述硬盘的前端抵触,限制所述硬盘在所述框架内的位移。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其中所述第二组限位滑槽为弧形滑槽。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其中所述第一组限位滑槽包括竖直滑槽口以及与所述竖直滑槽口连通的横向滑槽口。

可选的,前述的硬盘托,其中所述框架侧框的上距离后端预定距离处具有向顶部凸起的卡块,所述卡块用于在所述硬盘托插入所述第一硬盘支架中预定距离后,与所述第一硬盘支架侧部的卡勾卡持,限制所述硬盘托 向所述第一硬盘支架插入方向的位移。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位于所述壳体内硬盘支架上的硬盘托;

安装在所述硬盘托上的硬盘;其中,

所述硬盘托包括:

框架,用于固定硬盘;

所述框架的侧框底部具有从底面倾向所述框架前端开设的第一组限位滑槽;

所述框架的前端具有朝向并伸出所述框架底部的弹性凸头,所述弹性凸头的上方连接有开启把手,用于上提将所述弹性凸头从所述框架底部提起;

当将所述硬盘托的第一组限位滑槽卡入第一硬盘支架侧部的卡头中,所述弹性凸头能够深入所述第一硬盘底板的卡孔内,限制所述硬盘托在所述第一硬盘支架上的位移;

所述框架的侧框上还具有向外侧的凸出的第一限位凸块;

所述框架的前框上转动连接有锁定把手,所述锁定把手上侧部具有第一锁定弯钩;

当将所述硬盘托从后端插入第二硬盘支架中,第二硬盘支架侧壁上向内部凸出的第二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上方,旋转所述锁定把手至第一预定角度,锁定把手上的第一锁定弯钩与所述第二硬盘支架侧壁上向内部凸出的柱体配合,限制所述硬盘托在第二硬盘支架上的位移;

所述硬盘支架为第一硬盘支架或第二硬盘支架。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硬盘托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硬盘托及电子设备中,硬盘托上具有与第一硬盘支架配合的第一组限位滑槽、弹性凸头,与支持热插拔的第二硬盘支架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块与第一锁定弯钩;当将所述硬盘托的第一组限位滑槽卡入第一硬盘支架侧部的卡头中,所述弹性凸头能够深入所述第一硬盘底板的卡孔内,限制所述硬盘托在所述第一硬盘支架上的位移;当将所述 硬盘托从后端插入第二硬盘支架中,第二硬盘支架侧壁上向内部凸出的第二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上方,旋转所述锁定把手至第一预定角度,锁定把手上的第一锁定弯钩与所述第二硬盘支架侧壁上向内部凸出的柱体配合,限制所述硬盘托在第二硬盘支架上的位移;从而使得,硬盘托架同时适用于热插拔第二硬盘支架和非热插拔的第一硬盘支架,适用性较强。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盘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盘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硬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盘托与第一硬盘支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硬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盘托与第二硬盘支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硬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硬盘托与第三硬盘支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干扰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 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硬盘托及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硬盘托10,其包括:

框架,用于固定硬盘20;

所述框架的侧框11底部具有从底面倾向所述框架前端开设的第一组限位滑槽11a;

所述框架的前端具有朝向并伸出所述框架底部的弹性凸头12a,所述弹性凸头12a的上方连接有开启把手12b,用于上提将所述弹性凸头12a从所述框架底部提起;

当将所述硬盘托10的第一组限位滑槽11a卡入第一硬盘支架20侧部的卡头31中,所述弹性凸头12a能够深入所述第一硬盘30底板32的卡孔33内,限制所述硬盘托10在所述第一硬盘支架30上的位移;

所述框架的侧框11上还具有向外侧的凸出的第一限位凸块11b;

所述框架的前框上转动连接有锁定把手13,所述锁定把手13上侧部具有第一锁定弯钩13a;

当将所述硬盘托10从后端插入第二硬盘支架40中,第二硬盘支架40侧壁上向内部凸出的第二限位结构4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11b上方,旋转所述锁定把手13至第一预定角度,锁定把手13上的第一锁定弯钩13a与所述第二硬盘支架40侧壁上向内部凸出的柱体42配合,限制所述硬盘托10在第二硬盘支架40上的位移。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硬盘支架包括底板,第一硬盘支架侧部的卡头从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竖直板向内部弯折而成。第一硬盘底板上开有卡孔;卡孔的个数根据硬盘托的弹性凸头的个数而定。具体的弹性凸头的个数可为2个,卡孔的个数为2个。

第二硬盘支架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两侧的侧壁,第二限位结构可为从 所述侧壁上切割出的折板,柱体也可为从所述侧壁切割的折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硬盘托中,硬盘托上具有与第一硬盘支架配合的第一组限位滑槽、弹性凸头,与支持热插拔的第二硬盘支架配合的第一限位凸块与第一锁定弯钩;当将所述硬盘托的第一组限位滑槽卡入第一硬盘支架侧部的卡头中,所述弹性凸头能够深入所述第一硬盘底板的卡孔内,限制所述硬盘托在所述第一硬盘支架上的位移;当将所述硬盘托从后端插入第二硬盘支架中,第二硬盘支架侧壁上向内部凸出的第二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上方,旋转所述锁定把手至第一预定角度,锁定把手上的第一锁定弯钩与所述第二硬盘支架侧壁上向内部凸出的柱体配合,限制所述硬盘托在第二硬盘支架上的位移;从而使得,硬盘托架同时使用于热插拔和非热插拔的硬盘支架,适用性较强。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为了提高硬盘托的适用性,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硬盘托,其中所述锁定把手13的侧部具有支撑轴13b;当将所述硬盘托10置于第三硬盘支架50的安装位置,使所述支撑轴13b伸入第三硬盘支架50侧部向上开口的槽口51内,转动所述锁定把手13至第二预定角度,在所述锁定把手13的旋转力作用下,所述硬盘托10插入所述第三硬盘支架50的固定位置,所述硬盘托10的第一组限位滑槽11a卡入第三硬盘支架50侧部的卡头52中,限制所述硬盘托10在所述第三硬盘支架50上的位移。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三硬盘支架包括底板,第三硬盘支架侧部的卡头从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竖直板向内部弯折而成。第三硬盘支架的侧部可为垂直于第三硬盘支架底板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上的槽口同轴。

使用中,先将锁定把手旋转到初始位置,然后将锁定把手侧部的支撑轴伸入第三硬盘支架侧部的槽口内;之后,按照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锁定把手,使锁定把手至第二预定角度;其中,在旋转锁定把手过程中,锁定把手以支撑轴的轴线旋转,锁定把手在旋转中,会推动与其转动连接的框架前进,并将框架推入第三硬盘支架的固定位置。

具体的,其中所述第一组限位滑槽包括竖直滑槽口以及与所述竖直滑槽口连通的横向滑槽口。在将锁定把手侧部的支撑轴伸入第三硬盘支架侧 部的槽口内时,第三硬盘支架侧部的卡头插入竖直滑槽口,在旋转锁定把手中,第三硬盘支架侧部的卡头在横向滑槽口内滑动。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锁定的稳固性,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框架的前框上具有第一卡勾12c;所述锁定把手上具有第二卡勾;当所述锁定把手旋转至第二预定角度,所述第一卡勾12c与所述第二卡勾卡持。其中,第一卡勾12c、第二卡勾为可分离的卡持,可将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分离。

具体的,如图6和图9所示,为了提高抗电子干扰的性能,其中所述框架的前框上安装有电磁干扰弹片60。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将硬盘固定于框架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的硬盘托,其中所述框架的侧框11具有从底面倾向所述框架后端开设的第二组限位滑槽11c;所述框架的前端具有朝向所述框架内弹压的限位弹性部14;当所述硬盘侧壁上的限位支脚卡入所述第二组限位滑槽11c中,所述限位弹性部14与所述硬盘的前端抵触,限制所述硬盘在所述框架内的位移。组装中,先将限位卡脚(限位卡脚一端具有与硬盘侧壁上螺丝孔配合的外螺纹)旋拧在硬盘侧部的螺栓孔内;然后将硬盘放入框架中,将限位卡脚插入框架的第二组限位滑槽底部,此时,硬盘仍可向框架的前框滑动;之后,在将硬盘前端的限位弹性部与硬盘的前端抵触,即可将硬盘固定于框架中。限位弹性部具体可为一弹性弯钩。所述第二组限位滑槽为弧形滑槽,以便于插入。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稳固性,其中所述框架侧框11的上距离后端预定距离处具有向顶部凸起的卡块11d,所述卡块11d用于在所述硬盘托10插入所述第一硬盘支架30中预定距离后,与所述第一硬盘支架30侧部的卡勾34卡持,限制所述硬盘托10向所述第一硬盘支架30插入方向的位移。

所述第一硬盘侧部的卡勾位于底板的后端,由垂直连接于所设底板的垂直板向内部弯折而成。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位于所述壳体内硬盘支架上的硬盘托;

安装在所述硬盘托上的硬盘;其中,

所述硬盘托包括:

框架,用于固定硬盘;

所述框架的侧框底部具有从底面倾向所述框架前端开设的第一组限位滑槽;

所述框架的前端具有朝向并伸出所述框架底部的弹性凸头,所述弹性凸头的上方连接有开启把手,用于上提将所述弹性凸头从所述框架底部提起;

当将所述硬盘托的第一组限位滑槽卡入第一硬盘支架侧部的卡头中,所述弹性凸头能够深入所述第一硬盘底板的卡孔内,限制所述硬盘托在所述第一硬盘支架上的位移;

所述框架的侧框上还具有向外侧的凸出的第一限位凸块;

所述框架的前框上转动连接有锁定把手,所述锁定把手上侧部具有第一锁定弯钩;

当将所述硬盘托从后端插入第二硬盘支架中,第二硬盘支架侧壁上向内部凸出的第二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块上方,旋转所述锁定把手至第一预定角度,锁定把手上的第一锁定弯钩与所述第二硬盘支架侧壁上向内部凸出的柱体配合,限制所述硬盘托在第二硬盘支架上的位移;

所述硬盘支架为第一硬盘支架或第二硬盘支架。

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硬盘托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所述硬盘托,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计算机,所述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平板电脑、一体式电脑、智能电视等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