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858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及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标签,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测量气压的RFID(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及检测系统,属于冷链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冷链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冷链对食品、药品、疫苗的安全保障作用日益提高,特别是山东疫苗事件后,国家对冷链系统加大了投入和监管,冷链的检测范围已远远超出原有的温湿度内容,而深入到转运过程中的各类环境的综合检测,传统的温湿度检测已经比较普遍,但对于其它环境状态的监测还属于空白,例如:真空环境下气压的检测;目前,冷链检测技术存在检测项目单一的问题,不能准确判断全环境的真实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检测项目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全环境检测的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及系统,解决了真空环境下冷链管理不足的问题,同时监测真空环境的温湿度和气压,并把温湿度数据和气压数据同步传输,解决全环境的监护行为,达到冷链管理的全面化。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基板和外壳,所述基板设置在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集成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射频通讯控制器和天线,所述射频通讯控制器设有串口,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通过串口与射频通讯控制器连接,所述射频通讯控制器通过天线进行无线射频信息传输。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池,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射频通讯控制器和天线均内置有用于供电的电池,所述的电池可随时更换。

作为优选,还包括LED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所述LED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均与射频通讯控制器连接。

同时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射频读写器和主控电脑,所述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把检测的数据通过天线传送到射频读写器,所述射频读写器通过局域网或总线通讯的形式把数据信息传送至主控电脑。

进一步地,所述射频读写器为固定式读写器或手持式读写机。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先进的双向无线射频传输技术,无须布线,安装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可以检测传统温湿度,还可以检测对气压有要求的冷链环境,特别是真空环境的保管状态进行无线的数据监测,防止漏气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气压传感器、4-射频通讯控制器、5-天线、6-电池、7-射频读写器、8-主控电脑、9- LED发光二极管、10-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附图1所示,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所述电子标签包括基板和外壳,所述基板设置在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集成有温度传感器1、湿度传感器2、气压传感器3、射频通讯控制器4和天线5,所述射频通讯控制器4设有串口,所述温度传感器1、湿度传感器2、气压传感器3通过串口与射频通讯控制器4连接,所述射频通讯控制器4通过天线5进行无线射频信息传输。还包括电池6,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湿度传感器2、气压传感器3、射频通讯控制器4和天线5均内置有用于供电的电池6,所述的电池6可随时更换。还包括LED发光二极管9和蜂鸣器10,所述LED发光二极管9和蜂鸣器10均与射频通讯控制器4连接。

根据附图2所示,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射频读写器7和主控电脑8,所述多功能冷链电子标签把检测的数据通过天线5传送到射频读写器7,所述射频读写器7通过局域网或总线通讯的形式把数据信息传送至主控电脑8,所述主控电脑8将接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述射频读写器7为固定式读写器或手持式读写机。

根据附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温度传感器1、湿度传感器2、气压传感器3将检测的冷链环境的数据传送到射频通讯控制器4,射频通讯控制器4通过天线5将数据无线传送到射频读写器7,射频读写器7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局域网或总线通讯的形式传送至主控电脑8,主控电脑8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比对已经设置好的温湿度、气压等环境数据,若发现数据超标,将信息反馈给射频读写器7,进而传送至射频通讯控制器4,射频通讯控制器4根据反馈的信息控制LED发光二极管9和蜂鸣器10启动声光报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