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电桩位的自行车租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444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电桩位的自行车租还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租还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无电桩位的自行车租还系统,它属于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租还系统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基于固定站点和锁车墩位的传统公共自行车系统,用IC卡作为租还车介质;第二种是没有固定站点和锁车墩位的智能自行车租赁系统,自行车上带有智能锁,其租还通过手机APP完成。

第一种的优点是车辆防丢,主要缺点:1、站点建设成本高,需要通电通网,需要部署站点控制柜,安装锁车墩位,每个站点都需要很大的一笔投资,这些投资会远远超过所管理的自行车本身的价值;2、站点建设周期长,要在公共区域审批用地,通电以及通网,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审批和协调,其过程是非常漫长复杂的;3、每个墩位都有车辆的情况下,无法再还车,给用户造成极大的不便。第二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随意设置站点,建设投资成本几乎没有,基本不存在车辆不能还车的情况,但其最大的缺点是车辆很容易被人拿走,损失的风险很大。

公开日为2011年09月14日,公开号为102184600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基于RFID的公共自行车智能识别租借系统”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包括公共自行车,锁桩和租借终端 ;锁桩装有锁止器和光电传感器,锁止器受控于租借终端;租借终端包括识别单元,搜索单元和显示单元;搜索单元获取的锁桩标号输送至后台数据系统;租借终端还包括可识别车载电子标签的RFID读写器,读写器与后台数据系统连接;后台数据系统中记录每一辆自行车的车辆信息。虽然该专利具有租还过程无需手动 刷卡、手续简便,对能够对损坏车辆进行统计和识别,但是车辆易损失,成本大,故其还是存在上述风险。

因此,提供一种既有较好的防丢能力、又能极大降低成本和建设周期,同时还基本没有还车能力限制的自行车租还系统,该系统规避了现有系统的主要缺点,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有固定站点和无电锁车桩位,自行车带有智能锁并通过手机APP租还的基于无电桩位的自行车租还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基于无电桩位的自行车租还系统,包括服务器、智能锁和手机,所述服务器与手机连通,服务器设置有自行车租赁及智能锁管理平台,智能锁包括锁芯一、锁上盖、锁下盖、弹簧一、电池、电路板、锁销一、马达一、锁止机构、显示面板和数字键盘,锁上盖和锁下盖相互匹配,弹簧一、电池、电路板、锁销一、马达一和锁止机构均固定在锁下盖内,显示面板和数字键盘设置于锁上盖,电路板分别与电池、马达一、显示面板和数字键盘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电桩位和电子标签,所述无电桩位包括桩位、固定环、桩软链和桩锁芯,桩软链的一端与桩锁芯相连,该桩软链的另一端与桩位相连,固定环设置在桩位上;智能锁还包括软链、锁芯二、马达二、锁销二、弹簧二、级联锁芯插口和天线,软链的一端与锁芯二相连,该软链的另一端与锁下盖相连,马达二、锁销二、弹簧二、级联锁芯插口和天线均固定在锁下盖内;桩锁芯与锁芯二均通过级联锁芯插口实现上锁,该桩锁芯和锁芯二上均设有电子标签,该电子标签与天线相匹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便捷,能防止车辆丢失,电子标签可以被天线读写数据,该数据包含了桩位所在的位置信息。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锁上还设置有外接充电口和充电宝插口;便于进行外部充电。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太阳能充电板,所述太阳能充电板位于锁上盖的外部,该太阳能充电板与电池相连;通过太阳能进行充电。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板内置GPS和无线通信结构;从而实现智能锁的定位。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内置GPS,并与服务器通过无线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能防止车辆丢失,但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便捷,但比现有的技术能极大降低成本和建设周期;同时不会出现到站还不了车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无电桩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中:服务器1,智能锁2,无电桩位3,手机4,电子标签5,外接充电口6,充电宝插口7,太阳能充电板8,锁上盖201,锁下盖202,锁芯一203,弹簧一204,电池205,电路板206,锁销一207,马达一208,锁止机构209,显示面板210,数字键盘211,软链212,锁芯二213,马达二214,锁销二215,弹簧二216,级联锁芯插口217,天线218,桩位301,固定环302,桩软链303,桩锁芯3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基于无电桩位的自行车租还系统,包括服务器1、智能锁2和手机4,服务器1与手机4连通,服务器1设置有自行车租赁及智能锁2管理平台,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锁2包括锁芯一203、锁上盖201、锁下盖202、弹簧一204、电池205、电路板206、锁销一207、马达一208、锁止机构209、显示面板210和数字键盘211,锁上盖201和锁下盖202相互匹配,弹簧一204、电池205、电路板206、锁销一207、马达一208和锁止机构209均固定在锁下盖202内,显示面板210和数字键盘211设置于锁上盖201,电路板206分别与电池205、马达一208、显示面板210和数字键盘211相连。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锁2还包括软链212、锁芯二213、马达二214、锁销二215、弹簧二216、级联锁芯插口217、天线218、外接充电口6和充电宝插口7,软链212的一端与锁芯二213相连,该软链212的另一端与锁下盖202相连,马达二214、锁销二215、弹簧二216、级联锁芯插口217和天线218均固定在锁下盖202内;桩锁芯304与锁芯二213均通过级联锁芯插口217实现上锁,该桩锁芯304和锁芯二213上均设有电子标签5,该电子标签5与天线218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的无电桩位3包括桩位301、固定环302、桩软链303和桩锁芯304,桩软链303的一端与桩锁芯304相连,该桩软链303的另一端与桩位301相连,固定环302设置在桩位301上。

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充电板8位于锁上盖201的外部,该太阳能充电板8与电池205相连。

本实施例中的电路板206内置GPS和无线通信结构,手机4带有GPS功能并且与服务器1以无线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无电桩位3不需要通电,也不需要连接网络;智能锁2的锁芯二213可以对所有其它智能锁2进行上锁,产生一种自行车级联的效果;无电桩位3和智能锁2所上面的电子标签5,可以根据需要改成微型电路板206并且与天线218以物理触点的方式通信。

本实施例基于无电桩位的自行车租还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1)在规划站点处放置无电桩位3,不需要通电通网,实施速度极快,然后上架车辆待租,上架即把无电桩位3的锁芯推入智能锁2的级联锁芯插口217并且上锁;

(2)手机4用户从服务器1下载自行车租赁APP,再通过手机4号码等个人识别信息进行注册;

(3)找到锁止在无电桩位3的自行车,如果有多辆自行车级联锁止,则只能租最后一辆,用户打开自行车租赁APP与自行车进行匹配,自行车租赁APP向服务器1即自行车租赁及智能锁2管理平台发起查询申请,自行车租赁APP根据服务器1返回的信息显示车辆押金和价格等信息;

(4)用户确认租车并支付押金,服务器1返回租车成功指令并将开锁密码显示在自行车租赁APP上,用户输入开锁密码后,智能锁2的锁芯和级联锁芯都会开锁,即车辆脱离无电桩位3的锁止同时,车辆所带的智能锁2也打开,如果智能锁2带有GPS和无线通信模块,则服务器1直接指令智能锁2开锁,用户租车成功;

(5)用户在用车过程中临时锁车,通过手机4自行车租赁APP获得开锁密码开锁,如果智能锁2带有GPS和无线通信模块,则服务器1直接指令智能锁2开锁;

(6)用户用车结束后将车骑到租车站点进行还车。

本实施例中工作过程步骤(6)中的实现还车的两种方法:第一种如果有空余的无电桩位3,把无电桩位3的桩锁芯304推入自行车智能锁2并上锁,智能锁2读取无电桩位3的数据并进行校验,智能锁2在显示区域显示还车编码,用户打开自行车租赁APP,点击还车菜单,输入还车编码,自行车租赁APP采集手机4GPS定位数据后一起作为还车请求提交到服务器1,如果智能锁2内置GPS和无线通信模块,则智能锁2直接向服务器1发送还车请求,服务器1处理成功后返回信息给自行车租赁APP或者智能锁2,还车完成;此方法中的还车编码包含有无电桩位3的编号信息,便于服务器1确定车辆所在的具体桩位,如果因各种因素无法确认车辆所在的桩位,服务器1会认为车辆并未按要求锁定在桩位301上,从而返回还车失败,此时用户借鉴临时锁车的方法开锁。第二种还车方法是,如果站点的无电桩位3都已经被其他自行车占用,则用户找到单独锁止在无电桩位3的自行车或者级联锁止的最后一辆自行车,将找到的已经锁止的这辆车的锁芯二213推入需要归还自行车的智能锁2中并上锁,其后步骤与第一种方法一致。

通过上述阐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实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