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计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819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计算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计算机。



背景技术: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然而现有的计算机大多只有一种工作模式,在电子产品发展迅速的这个时代下,此种计算机娱乐性较低,且携带、使用起来也极为不便,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计算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计算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计算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计算机主体,所述计算机主体远离底座一侧的一端设置有操作区,所述计算机主体的两侧中部均设置有转轴,且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杆远离计算机主体的一端设置有销轴,所述两侧的支撑杆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显示装置,所述计算机主体与显示装置形成直角的位置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底座远离计算机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且容纳腔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四周的容纳腔内壁上等距离设置有三个伸缩支架卡扣,所述转动盘上等距离设置有三根伸缩支架。

优选的,所述操作区包括操作键盘和触摸鼠标,且操作键盘和触摸鼠标并排设置。

优选的,所述伸缩支架收缩的最短长度小于转动盘外圆周到容纳强内壁的长度,且伸缩支架与伸缩支架卡扣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主体安装有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计算机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卡紧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装置主体下端设置有转盘和伸缩支架,使得装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即使没有支撑物也无需使用者双手依托,解放了使用者的双手,且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2、伸缩支架可收缩进容纳强内,减小了装置本身的体积,方便了使用者外出的携带;

3、装置将伸缩支架伸出,显示装置通过支撑杆支撑,下端卡进卡接槽中,此时为笔记本工作模式;伸缩支架回缩,显示装置平放在计算机主体上时为平板工作模式;且安装有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多种工作模式,方便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计算机的工作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计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笔记本工作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平板工作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计算机主体、3操作区、4支撑杆、5销轴、6显示装置、7容纳腔、8转动盘、9伸缩支架、10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计算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计算机主体2,计算机主体2安装有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主体2远离底座1一侧的一端设置有操作区3,操作区3包括操作键盘和触摸鼠标,且操作键盘和触摸鼠标并排设置,计算机主体2的两侧中部均设置有转轴,且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4的一端,支撑杆4与计算机主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卡紧装置,支撑杆4远离计算机主体2的一端设置有销轴5,两侧的支撑杆4之间通过销轴5转动连接有显示装置6,计算机主体2与显示装置6形成直角的位置设置有卡接槽10,底座1远离计算机主体2的一侧设置有容纳腔7,且容纳腔7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转动盘8,转动盘8四周的容纳腔7内壁上等距离设置有三个伸缩支架卡扣,转动盘8上等距离设置有三根伸缩支架9,伸缩支架9收缩的最短长度小于转动盘8外圆周到容纳腔7内壁的长度,且伸缩支架9与伸缩支架卡扣相吻合。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底座1的容纳腔7内的伸缩支架9伸出,显示装置6通过支撑杆4支撑,下端卡进卡接槽中,此时为笔记本工作模式;伸缩支架9回缩,显示装置4平放在计算机主体2上时为平板工作模式;且安装有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多种工作模式,方便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计算机的工作模式,转动盘8和伸缩支架9,使得装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即使没有支撑物也无需使用者双手依托,解放了使用者的双手,且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