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2783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智能终端一般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上的显示屏和充电接口、设置在外壳内的电路板。现有的移动智能终端都存在一个问题:充电过程中充电接口容易与充电线脱离,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充电接口与充电线分离、实用性强、使用方便的移动智能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外壳、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电路板和蓄电池模块,所述电路板上安插有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蓄电池模块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外壳的正面外壁设置有显示屏和按钮组,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显示屏和按钮组电性连接,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有与所述蓄电池模块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有用于固定充电线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外壳顶部的下夹板、固定在所述下夹板顶部的两根立柱、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立柱顶部的顶板,所述立柱的端头位于所述顶板上方通过螺纹连接有一锁紧螺母,所述顶板的底部通过至少两个具有弹性的连接件连接有上夹板,所述下夹板、上夹板相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夹线槽;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上夹板顶部的下端板、固定在所述下端板顶部的空心柱、固定在所述空心柱顶部的上端板、顶端与所述顶板连接的连接座,所述空心柱内滑动设置有一圆形座,所述连接座的底端固定有穿过上端板并与所述圆形座连接的实心柱,所述下端板的顶部固定有多根穿过所述圆形座并与所述上端板连接的立杆,所述立杆与所述圆形座滑动连接,所述立杆上位于所述上端板和圆形座之间套设有上弹簧,所述立杆上位于所述下端板和圆形座之间套设有下弹簧。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智能终端,其中所述外壳的背面外壁固定有顶部为开口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顶部活动设置有一盖子,所述保护壳内设置有与所述盖子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的PM2.5传感器,所述保护壳的内壁安装有一伺服电机,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安装有竖直齿条,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所述竖直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保护壳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处理器、伺服电机电性连接的伺服驱动器,所述保护壳的外壁固定有用于控制PM2.5传感器开与关的开关按钮、用于控制伺服电机的按钮板,所述开关按钮、按钮板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智能终端,其中所述保护壳的内壁固定有导向轨,所述导向轨内滑动设置有与所述竖直齿条连接的滑动板。

优选地,上述的移动智能终端,其中所述立杆的数量为两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固定装置可以将充电线固定,避免了充电时充电线与充电接口分离;将充电线放置于下夹板、上夹板上的夹线槽之间,旋转锁紧螺母即可实现充电线的夹紧,使用起来方便;顶板与上夹板通过至少两个具有弹性的连接件连接,因此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了因夹紧力过大而将充电线夹坏,这样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实用;立杆上位于上端板和圆形座之间套设有上弹簧,立杆上位于下端板和圆形座之间套设有下弹簧,这样设计使得连接件的弹性性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壳、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保护壳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外壳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2、3、4、5、6所示,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外壳1、固定在外壳1内的电路板11和蓄电池模块12,电路板11上安插有处理器13和无线通信模块14,蓄电池模块12与电路板11电性连接,外壳1的正面外壁设置有显示屏15和按钮组16,处理器13分别与无线通信模块14、显示屏15和按钮组16电性连接,外壳1的顶部固定有与蓄电池模块12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17。

外壳1的顶部固定有用于固定充电线的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在外壳1顶部的下夹板21、固定在下夹板21顶部的两根立柱22、可滑动设置在立柱22顶部的顶板23,立柱22的端头位于顶板23上方通过螺纹连接有一锁紧螺母24,顶板23的底部通过两个具有弹性的连接件3连接有上夹板25,下夹板21、上夹板25相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夹线槽26。

连接件3包括固定在上夹板25顶部的下端板31、固定在下端板31顶部的空心柱32、固定在空心柱32顶部的上端板33、顶端与顶板23连接的连接座34,空心柱32内滑动设置有一圆形座35,连接座34的底端固定有穿过上端板33并与圆形座35连接的实心柱36,下端板31的顶部固定有多根穿过圆形座35并与上端板33连接的立杆37,立杆37与圆形座35滑动连接,立杆37上位于上端板33和圆形座35之间套设有上弹簧38,立杆38上位于下端板31和圆形座35之间套设有下弹簧39。

其中外壳1的背面外壁固定有顶部为开口的保护壳4,保护壳4的顶部活动设置有一盖子41,保护壳4内设置有与盖子41连接的安装座42,安装座42上安装有与处理器13电性连接的PM2.5传感器43,保护壳4的内壁安装有一伺服电机44,安装座42的底部安装有竖直齿条45,伺服电机4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与竖直齿条45啮合的齿轮46,保护壳4的底部安装有与处理器13、伺服电机44电性连接的伺服驱动器47,保护壳4的外壁固定有用于控制PM2.5传感器43开与关的开关按钮48、用于控制伺服电机44的按钮板49,开关按钮48、按钮板49与处理器13电性连接。保护壳4可以对PM2.5传感器43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按钮板49可控制伺服电机44旋转,带动齿轮46转动,进而带动竖直齿条45向上运动,进而将PM2.5传感器43带动到保护壳4外,PM2.5传感器43可以测量PM2.5值并通过显示屏15显示出来。

其中保护壳4的内壁固定有导向轨51,导向轨51内滑动设置有与竖直齿条45连接的滑动板52,这样设计使得竖直齿条45上下运动更加平稳。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