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智能变电站压板投退操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9045阅读:19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内压板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确定智能变电站压板投退操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大量的电缆二次回路由光纤二次回路所替代,装置外部直观的硬压板也演化为了装置内部的软压板。在间隔停电检修时,如果压板投退的数目及顺序不当,不能保证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的准确动作,使得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收受到威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电网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智能变电站压板投退操作的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确定智能变电站压板投退操作的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可有效保证压板投退状态的准确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确定智能变电站压板投退操作的方法,该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对需要操作的保护装置在人工同步保护装置操作界面进行操作,该人工同步保护装置操作界面可以是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用户可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对保护装置进行型号、类型设定;

S2:将步骤S1中用户所操作的保护装置运行界面与终端设备中预设的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图形模型库进行匹配;

若该保护装置与预设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图形模型库中某一类图形模型匹配,则记录其操作过程;

若该保护装置若与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图形模型库中图形模型都不匹配,则进行下列步骤:

S21:对步骤S1中用户所操作的保护装置集成,并对集成的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进行仿真;

S22:对步骤S21中仿真后的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建模,将其归入所述预设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图形模型库中;

S23:记录步骤S22中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的操作过程;

S3:根据S2中记录的过程对压板投退状态进行仿真。

作为优选,所述预设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图形模型库建立过程为:

步骤1:对变电站各类保护装置和厂商提供的各类保护装置集成,并对集成的各类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进行仿真;

步骤2:对步骤1中仿真后的各类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建模,构建所述预设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图形模型库。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保护装置的集成包括对保护装置的型号、类型以及操作方式的集成。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压板投退状态包括压板的投退顺序和投退数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在间隔停电检修前,先在终端设备中的仿真系统内模拟保护装置的运行界面状态,进而确定压板投退操作顺序以及投退的数目,确定该间隔可以完全同运行间隔隔离开后,运维检修人员才可按仿真系统得出的压板投退操作方案进行实际操作,以杜绝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规避可能的电网事故风险,提高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确定智能变电站压板投退操作的方法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本发明的一种确定智能变电站压板投退操作的方法,该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对需要操作的保护装置在人工同步保护装置操作界面进行操作,该人工同步保护装置操作界面具体为移动终端设备上所设手机APP,并在APP内对保护装置进行型号、类型设定;

S2:将步骤S1中用户所操作的保护装置运行界面与终端设备中预设的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图形模型库进行匹配;

若该保护装置与预设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图形模型库中某一类图形模型匹配,则记录其操作过程;

若该保护装置若与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图形模型库中图形模型都不匹配,则进行下列步骤:

S21:对步骤S1中用户所操作的保护装置集成,并对集成的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进行仿真;

S22:对步骤S21中仿真后的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建模,将其归入所述预设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图形模型库中;

S23:记录步骤S22中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的操作过程;

S3:根据S2中记录的过程对压板投退状态进行仿真。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图形模型库建立过程为:

步骤1:对变电站各类保护装置和厂商提供的各类保护装置集成,并对集成的各类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进行仿真;

步骤2:对步骤1中仿真后的各类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建模,构建所述预设保护装置运行界面状态图形模型库。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保护装置的集成包括对保护装置的型号、类型以及操作方式的集成;所述步骤S3中压板投退状态包括压板的投退顺序和投退数目。

在间隔停电检修前,先根据上述步骤在仿真系统内模拟压板投退操作,确定该间隔可以完全同运行间隔隔离开后,运维检修人员才可按仿真系统得出的压板投退操作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一种确定智能变电站压板投退操作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