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070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地图技术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终端的快速发展,纸质地图已逐渐被电子地图所替代。传统的方式下,用户在电子地图应用中输入检索关键词,则会在移动终端设备屏幕上显示相应的地图。但是,传统生成电子地图的方法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电子地图生成的速度慢:一般来说,如果用户是对定位地点进行搜索,基于智能终端的gps等定位装置可较快地生成电子地图;但是,如果是对任意地点进行搜索,则传统的电子地图往往难以识别出用户提供的检索条件数据,需要用户重新输入更为精准的名称,这个过程耗费用户大量的时间,导致电子地图生成的速度过慢。

二、需要用户多步操作、体验性差:在用户提供了检索条件数据后,由于传统的电子地图应用智能化程度不够,需要用户一步一步进行繁琐的输入、确认和筛选,才可能最终显示出用户需要的电子地图,导致用户对电子地图的体验度很差。

三、占用移动终端大量的存储空间:传统的电子地图为覆盖更多、更详细的地理位置,需预先加载大量的地图数据包,占用了移动终端大量的存储空间,对移动终端的存储空间要求过高,移动终端负担过重。

因此,如何提高电子地图的生成速度、提高电子地图的用户体验度、降低电子地图对移动设备的存储空间的要求,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始终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电子地图生成过程存在的生成速度慢、用户体验度差、对移动设备的存储空间要求过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创新通过对检索条件数据处理和增量数据加载等方式提高电子地图的生成速度,减小了电子地图对移动终端存储空间的占用,同时提高了用户体验度和满意度。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方法,所述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移动终端采集检索条件数据;

步骤2,识别出所述检索条件数据的格式,根据所述检索条件数据的格式将所述检索条件数据转换为第一地理数据,所述第一地理数据的格式为文字;

步骤3,将所述第一地理数据与移动终端中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数据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执行步骤7;如果匹配失败,则执行步骤4;

步骤4,利用所述第一地理数据生成两个以上的字段数据,移动终端基于字段数据向地图服务器发出增量地图数据请求信息;

步骤5,移动终端在收到地图服务器发出的增量地图数据后,将所述第一地理数据与所述增量地图数据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执行步骤7;如果匹配失败,则执行步骤6;

步骤6,提示用户重新提供检索条件数据,返回步骤1;

步骤7,通过调用与所述第一地理数据匹配的地图数据的方式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电子地图,所述地图数据属于移动终端中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数据或地图服务器发出的增量地图数据。

本发明通过对检索条件数据格式识别、数据转换的方式使用户提供的检索条件数据更容易被智能终端准确识别,有效避免了用户二次提供检索条件数据的情况发生,简化了用户操作过程,从而提高了电子地图的生成速度、提高了用户满意度;本发明创新地利用第一地理数据生成字段数据,有针对性地通过云端的地图服务器提供增量地图数据,使事先在移动终端存储的数据量较小,后续的增量数据也尽量地避免了无价值数据的出现,从而有效地减小了对智能终端存储空间的占用。

进一步地,步骤3中,匹配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a,获取按照类别方式预先存储于移动终端的电子地图数据的所有类别名称;

步骤3b,识别所述第一地理数据所属的类别,该类别为所述所有类别名称中的第一类别;

步骤3c,从所述电子地图数据中筛选出第一类别下用于作为兴趣点的电子地图数据;

步骤3d,将第一地理数据与所述兴趣点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相同部分大于第一阈值,则说明二者匹配;否则二者不匹配。

本发明创新地通过数据分类方式存储电子地图数据,分析出第一地理数据所属类别后,本发明能够有针对性地搜索与第一地理数据匹配的一些兴趣点,从而有效地针对性地匹配、提高了获取符合搜索条件的地图数据,进一步提高了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的生成时间。

进一步地,步骤2中,将所述第一地理数据与智能终端内已存储的历史检索数据中的第二地理数据匹配,如果二者相同部分大于第二阈值,则利用与第一地理数据相匹配的第二地理数据更新第一地理数据。

本发明创新地通过历史检索信息优化第一地理数据,使第一地理数据更易被智能终端读取和识别,进而提高第一地理数据与电子地图数据匹配的效率和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的生成速度。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检索条件数据的格式为图像、语音、文字中的至少一种;步骤2中,对于格式为图像的检索条件数据,通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方法将所述检索条件数据转换为第一地理数据;步骤2中,对于格式为声音的检索条件数据,通过声音特征参数提取的方法将所述检索条件数据转换为第一地理数据;步骤2中,对于格式为文字的检索条件数据,将检索条件数据中的具有地理位置属性的内容作为第一地理数据。

本发明创新地对多种格式的检索条件数据进行转换和识别,从而增加了本发明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便于用户通过拍照、语音、文字输入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的方式提供检索条件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5中,匹配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a,获取按照类别方式存储于移动终端的增量地图数据的所有类别名称;

步骤5b,识别所述第一地理数据所属的类别,该类别为所述所有类别名称中的第二类别;

步骤5c,从所述增量地图数据中筛选出第二类别下用于作为兴趣点的增量地图数据;

步骤5d,将第一地理数据与所述兴趣点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相同部分大于第三阈值,则说明二者匹配;否则二者不匹配。

本发明创新将从地图服务器获取的增量地图数据按类存储,识别第一地理数据的类别后,本发明有针对性地搜索与第一地理数据匹配的兴趣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获取符合搜索条件的地图数据,进一步提高了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的生成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系统,所述生成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地图服务器;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转换模块、第一匹配模块、字段生成模块、数据请求模块、数据接收模块、第二匹配模块、错误提示模块及地图显示模块;所述地图服务器包括请求接收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检索条件数据;

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用于识别出所述检索条件数据的格式,根据所述检索条件数据的格式将所述检索条件数据转换为第一地理数据,所述第一地理数据的格式为文字;

所述第一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地理数据与移动终端中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数据匹配;

所述字段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地理数据与移动终端中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数据匹配失败后利用所述第一地理数据生成两个以上的字段数据;

所述数据请求模块,用于基于字段数据向地图服务器发出增量地图数据请求信息;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地图服务器发出的增量地图数据;

所述第二匹配模块,将所述第一地理数据与所述增量地图数据匹配;

所述错误提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地理数据与所述增量地图数据匹配失败后提示用户重新提供检索条件数据;

所述地图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地理数据与所述增量地图数据匹配成功后通过调用与所述第一地理数据匹配的地图数据的方式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电子地图,所述地图数据属于移动终端中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数据或地图服务器发出的增量地图数据;

所述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请求模块发出的增量地图数据请求;

所述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增量地图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匹配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一识别单元、第一筛选单元及第一比较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按照类别方式预先存储于移动终端的电子地图数据的所有类别名称;

所述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地理数据所属的类别,该类别为所述所有类别名称中的第一类别;

所述第一筛选单元,用于从所述电子地图数据中筛选出第一类别下用于作为兴趣点的电子地图数据;

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将第一地理数据与所述兴趣点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第一地理数据与移动终端中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数据的匹配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转换模块包括更新单元;

所述更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地理数据与智能终端内已存储的历史检索数据中的第二地理数据匹配,并在匹配成功后利用与第一地理数据相匹配的第二地理数据更新第一地理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转换模块包括图像转换单元、声音转换单元和文字转换单元;

所述图像转换单元,用于将格式为图像的检索条件数据转换为第一地理数据;

所述声音转换单元,用于将格式为声音的检索条件数据转换为第一地理数据;

所述文字转换单元,用于将格式为文字的检索条件数据中的具有地理位置属性的内容作为第一地理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匹配模块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第二识别单元、第二筛选单元及第二比较单元;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按照类别方式存储于移动终端的增量地图数据的所有类别名称;

所述第二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地理数据所属的类别,该类别为所述所有类别名称中的第二类别;

所述第二筛选单元,用于从所述增量地图数据中筛选出第二类别下用于作为兴趣点的增量地图数据;

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将第一地理数据与所述兴趣点进行比较、得出所述第一地理数据与所述增量地图数据的匹配结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缩短检索时间、提高检索精度,从而尽可能低减少用户操作,提高了检索条件数据和电子地图之间的联动性,用户体验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方法,该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户操作移动终端、提供检索条件数据之后,通过移动终端采集检索条件数据,检索条件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声音、影像、涂鸦等格式。

步骤2,具体识别出检索条件数据的格式,根据检索条件数据的格式将检索条件数据转换为第一地理数据,第一地理数据的格式为文字;第一地理数据应理解为包含地理位置信息的文字描述内容,本发明通过对检索条件数据格式识别、数据转换的方式使用户提供的检索条件数据更容易被智能终端准确识别,有效避免了用户二次提供检索条件数据的情况发生,简化了用户操作过程。

步骤3,将第一地理数据与移动终端中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数据匹配,此步骤希望从事先存储的所有电子地图数据中找到用户希望得到的至少一条用于在移动终端显示的地图数据,如果匹配成功,则执行步骤7;如果匹配失败,则执行步骤4。

步骤4,利用第一地理数据生成两个以上的字段数据,移动终端基于字段数据向地图服务器发出增量地图数据请求信息;比如,第一地理数据为“黑龙江富强村”,则字段数据可为“黑龙江”、“富强村”、“龙江富强村”等,具体的字段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而明智的设定。

步骤5,移动终端在收到地图服务器发出的增量地图数据后,将第一地理数据与增量地图数据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执行步骤7;如果匹配失败,则执行步骤6。

步骤6,提示用户重新提供检索条件数据,返回步骤1。

步骤7,通过调用与第一地理数据匹配的地图数据的方式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电子地图,地图数据属于移动终端中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数据或地图服务器发出的增量地图数据。

对应上述生成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系统,生成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地图服务器;移动终端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转换模块、第一匹配模块、字段生成模块、数据请求模块、数据接收模块、第二匹配模块、错误提示模块及地图显示模块;地图服务器包括请求接收模块和数据发送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检索条件数据;

数据转换模块,用于识别出检索条件数据的格式,根据检索条件数据的格式将检索条件数据转换为第一地理数据,第一地理数据的格式为文字;

第一匹配模块,用于将第一地理数据与移动终端中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数据匹配;

字段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地理数据与移动终端中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数据匹配失败后利用第一地理数据生成两个以上的字段数据;

数据请求模块,用于基于字段数据向地图服务器发出增量地图数据请求信息;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地图服务器发出的增量地图数据;

第二匹配模块,将第一地理数据与增量地图数据匹配;

错误提示模块,用于在第一地理数据与增量地图数据匹配失败后提示用户重新提供检索条件数据;

地图显示模块,用于在第一地理数据与增量地图数据匹配成功后通过调用与第一地理数据匹配的地图数据的方式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电子地图,地图数据属于移动终端中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数据或地图服务器发出的增量地图数据;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请求模块发出的增量地图数据请求;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增量地图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模块。

上述的这些模块可在移动终端的地图应用中以虚拟产品的形式出现,可将其集成于移动终端上安装的地图应用上。

本实施例能够有效提高电子地图的生成速度、提高用户满意度;通过云端的地图服务器提供的增量地图数据,有效地减小对智能终端存储空间的占用。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对匹配过程进行了优化,从存储分类、确定类别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电子地图数据的查找,具体如下。

步骤3中,匹配过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a,获取按照类别方式预先存储于移动终端的电子地图数据的所有类别名称,比如公交站、小区、饭店、写字楼、停车场等等,具体的类别名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步骤3b,识别第一地理数据所属的类别,该类别为所有类别名称中的第一类别;步骤3c,从电子地图数据中筛选出第一类别下用于作为兴趣点的电子地图数据;步骤3d,将第一地理数据与兴趣点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相同部分大于第一阈值,则说明二者匹配;否则二者不匹配;对于第一阈值具体值的设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92%,当第一地理数据与兴趣点相同部分达到92%及以上时,则认为成功匹配。

对应上述改进的匹配过程,本发明对于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生成系统作如下改进,第一匹配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第一识别单元、第一筛选单元及第一比较单元;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按照类别方式预先存储于移动终端的电子地图数据的所有类别名称;第一识别单元,用于识别第一地理数据所属的类别,该类别为所有类别名称中的第一类别;第一筛选单元,用于从电子地图数据中筛选出第一类别下用于作为兴趣点的电子地图数据;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将第一地理数据与兴趣点进行比较、得出第一地理数据与移动终端中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数据的匹配结果。

本发明创新地通过类别方式存储电子地图数据,分析出第一地理数据所属类别后,本发明能够有针对性地搜索与第一地理数据匹配的兴趣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获取符合搜索条件的地图数据,进一步提高了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的生成时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二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通过历史检索数据对第一地理数据进行了优化,具体如下。

步骤2中,将第一地理数据与智能终端内已存储的历史检索数据中的第二地理数据匹配,如果二者相同部分大于第二阈值,则利用与第一地理数据相匹配的第二地理数据更新第一地理数据。对于第二阈值,也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而明智的选择,比如93%,当搜寻到与第一地理数据相似度达到93%的第二地理数据时,则通过第二地理数据更新第一地理数据,即移动终端收到的检索条件实际为第二地理数据。

对应上述改进的生成方法,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的生成系统中的数据转换模块包括更新单元;更新单元,用于将第一地理数据与智能终端内已存储的历史检索数据中的第二地理数据匹配,并在匹配成功后利用与第一地理数据相匹配的第二地理数据更新第一地理数据。

本发明创新地通过历史检索信息优化第一地理数据,使第一地理数据更容易被智能终端读取和识别,进而提高了第一地理数据与电子地图数据匹配的效率和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的生成速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三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针对性地对图像、语音、文字格式的检索条件数据进行了有效地转化。

进一步地,步骤1中,检索条件数据的格式为图像、语音、文字中的至少一种;步骤2中,对于格式为图像的检索条件数据,通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方法将检索条件数据转换为第一地理数据;步骤2中,对于格式为声音的检索条件数据,通过声音特征参数提取的方法将检索条件数据转换为第一地理数据;步骤2中,对于格式为文字的检索条件数据,将检索条件数据中的具有地理位置属性的内容作为第一地理数据。

对应上述改进的生成方法,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的生成系统中的数据转换模块包括图像转换单元、声音转换单元和文字转换单元;图像转换单元,用于将格式为图像的检索条件数据转换为第一地理数据;声音转换单元,用于将格式为声音的检索条件数据转换为第一地理数据;文字转换单元,用于将格式为文字的检索条件数据中的具有地理位置属性的内容作为第一地理数据。

本发明创新地对多种格式的检索条件数据进行转换和识别,增加了本发明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便于用户通过拍照、语音、文字输入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的方式提供检索条件数据。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四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从存储分类、确定类别的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增量地图数据的查找,提高了兴趣点的查找效率。

进一步地,步骤5中,匹配过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5a,获取按照类别方式存储于移动终端的增量地图数据的所有类别名称;步骤5b,识别第一地理数据所属的类别,该类别为所有类别名称中的第二类别;步骤5c,从增量地图数据中筛选出第二类别下用于作为兴趣点的增量地图数据;步骤5d,将第一地理数据与兴趣点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相同部分大于第三阈值,则说明二者匹配;否则二者不匹配。对于第三阈值的理解与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类似,比如,第三阈值为90%。

本发明创新地将从地图服务器获取的增量地图数据按类别方式存储,识别第一地理数据的类别后,本发明能够有针对性地搜索与第一地理数据匹配的兴趣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获取符合搜索条件的地图数据,进一步提高了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的生成时间。

对应上述改进的生成方法,基于检索条件的电子地图的生成系统中的第二匹配模块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第二识别单元、第二筛选单元及第二比较单元;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按照类别方式存储于移动终端的增量地图数据的所有类别名称;第二识别单元,用于识别第一地理数据所属的类别,该类别为所有类别名称中的第二类别;第二筛选单元,用于从增量地图数据中筛选出第二类别下用于作为兴趣点的增量地图数据;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将第一地理数据与兴趣点进行比较、得出第一地理数据与增量地图数据的匹配结果。

通过上述几个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缩短检索时间、提高检索精度,从而减少了用户操作,提高了检索条件数据和电子地图之间的联动性,用户体验效果更好。

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