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数字动植检执法在线互动平台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9059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数字动植检执法在线互动平台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互动平台,具体是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数字动植检执法在线互动平台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口岸一线查验监管现场,当查验人员发现有害生物后,无法判断该有害生物是否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否需要送样,因无法提供有效的数据及资源支撑,现场截获人员只能将所有发现的可疑有害生物全部送到实验室,实验室人员在收样评审时发现多数有害生物样品为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送样标本已不具备鉴定条件,造成实验室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的现象。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口岸现场截获数据互动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高口岸检疫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口岸检疫效能。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数字动植检执法在线互动平台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数字动植检执法在线互动平台,包括手机客户端、数据库服务器和后台应用服务平台,所述后台应用服务平台包括数据互动平台和实验室管理系统;所述手机客户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分别与数据互动平台和实验室管理系统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与数据互动平台和实验室管理系统之间还设有防火墙,所述数据互动平台和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与连接至同一台数据库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客户端安装数字动植执法app,所述数字动植执法app包括用户模块、执法依据模块、风险预警模块、远程鉴定模块、数字标本模块、专家云模块和电子标签模块;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动植物检执法平台所需要的数据、文件或图片;

所述数据互动平台用于接收手机客户端发送过来的现场拍摄的照片及有害生物的外观照片,并以系统提示信息或短信的方式通知实验室鉴定人员,数据互动平台同样以系统提示信息或短信的方式反馈到手机客户端,告知口岸一线人员实验室的反馈信息;

实验室管理系统设有即时通信模块、现场执法记录管理模块和口岸业务指挥中心;即时通信模块用于现场查验人员提出鉴定申请和实验室开展远程鉴定;现场执法记录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处理、保存现场执法影像资料;口岸业务指挥中心,用于对口岸执法过程进行指挥和指导。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模块包括用户登录验证单元、上传现场截获照片单元、用户查询反馈信息单元、用户注册查询与修改单元以及软件更新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数字动植执法app包括现场端、实验室端和指挥中心端共三种,按使用者资质授权开放功能;所述现场端包括货物查询、风险预警查询、数字标本查询、标签生成、远程鉴定操作和专家互动交流;

进一步地,所述实验室端包括接收现场端发出的申请,显示通知、申请人信息沟通、同步实验室管理系统;所述指挥中心端包括技术支持人终端设备申请通知、接收执法支持申请信息、接收申请、退回申请提交和申请人信息沟通。所述执法依据模块包括业务选择模块和查询模块,所述查询模块通过关键词查询,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调取执法依据,所述执法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工作规范、警示通报和作业指导书。

进一步地,所述风险预警模块包括货物选择模块,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调取数据,用于查阅年周期截获频次最高、年周期截获种类趋势图、年周期截获种次趋势图和近5年全国首次截获的有害生物等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专家云模块包括报检号输入单元、专家人员和交流对话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数字标本模块包括查找单元,所述查找单元包括中文名和拉丁名输入框,所述查找单元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调取数字标本的介绍和图片示例。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标签模块包括马名、品种、来源国、报检号、入境时间、隔离场、放行时间、船名,选择货物、检验检疫分类、进出境、样品状态和检疫项目。

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数字动植检执法在线互动平台及其工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口岸检疫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口岸检疫效能,通过执法依据和风险报警,可随时查找规范性文件,并提前锁定查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通过数字标本可随时查看相关有害生物的图片及特征;通过远程鉴定和专家云及时向实验室和业务专家请求远程帮助;通过电子标签及时记录样品信息,实现送样无纸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数字动植检执法在线互动平台,包括手机客户端1、数据库服务器2和后台应用服务平台,所述后台应用服务平台包括数据互动平台3和实验室管理系统4;所述手机客户端1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分别与数据互动平台3和实验室管理系统4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与数据互动平台3和实验室管理系统4之间还设有防火墙5,所述数据互动平台3和实验室管理系统4通过互联网与连接至同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两个系统放置在同一个服务器上,可节约资源,不需要再次采购新服务器,同时手机app与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可共享用户验证信息。数据信息推送共享非常方便,便于统一管理。所述手机客户端1安装数字动植执法app,所述数字动植执法app包括用户模块、执法依据模块、风险预警模块、远程鉴定模块、数字标本模块、专家云模块和电子标签模块;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用2于存储动植物检执法平台所需要的数据、文件或图片;所述数据互动平台3用于接收手机客户端发送过来的现场拍摄的照片及有害生物的外观照片,并以系统提示信息或短信的方式通知实验室鉴定人员,数据互动平台同样以系统提示信息或短信的方式反馈到手机客户端,告知口岸一线人员实验室的反馈信息;实验室管理系统4设有即时通信模块、现场执法记录管理模块和口岸业务指挥中心;即时通信模块用于现场查验人员提出鉴定申请和实验室开展远程鉴定;现场执法记录管理模块用于记录、处理、保存现场执法影像资料;口岸业务指挥中心,用于对口岸执法过程进行指挥和指导。

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模块包括用户登录验证单元、上传现场截获照片单元、用户查询反馈信息单元、用户注册查询与修改单元以及软件更新单元。

本实施例中所述数字动植执法app包括现场端、实验室端和指挥中心端共三种,按使用者资质授权开放功能;所述现场端包括货物查询、风险预警查询、数字标本查询、标签生成、远程鉴定操作和专家互动交流;所述实验室端包括接收现场端发出的申请,显示通知、申请人信息沟通、同步实验室管理系统;所述指挥中心端包括技术支持人终端设备申请通知、接收执法支持申请信息、接收申请、退回申请提交和申请人信息沟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执法依据模块包括业务选择模块和查询模块,所述查询模块通过关键词查询,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调取执法依据,所述执法依据包括法律法规、工作规范、警示通报和作业指导书。

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险预警模块包括货物选择模块,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调取数据,用于查阅年周期截获频次最高、年周期截获种类趋势图、年周期截获种次趋势图和近5年全国首次截获的有害生物等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专家云模块包括报检号输入单元、专家人员和交流对话窗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数字标本模块包括查找单元,所述查找单元包括中文名和拉丁名输入框,所述查找单元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调取数字标本的介绍和图片示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标签模块的标签信息包括报检号、申请流水号、货物名称、申请人和采集时间。

本实施例中远程鉴定模块采用基于文件传输的模式和基于实时视频通讯的模式。所述基于文件传输的模式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手工输入报检号,并选择要求提供技术支持人员,点击“申请”,自动生成“申请流水号”并打开对话界面;

(2)可输入文字对话,也可语音留言对话;

(3)可在相册中上传“文件”,也可关联启动照相机拍摄;

(4)每次对话,均向“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发送通知;

(5)可接收实验室端反馈的信息,包括文字对话、语音对话、文件,并有提醒图标及铃声;

(6)点击“结束”,结束对话,并自动保存“申请流水号”和对话信息备查;

(7)可查看曾发起的“申请”条目;

(8)每条对话后添加“生成标签”按钮,关联1.4“生成标签”功能,生成相应标签;

所述基于实时视频通讯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手工输入报检号,选择要求提供技术支持人员,点击“申请”,自动生成“申请流水号”,发起远程鉴定视频对话;

(2)向“提供技术支持人员”发送提醒通知;

(3)点击“结束”,结束实时视频通讯,并自动保存“申请流水号”和该段视频备查;

(4)可查看曾发起的“申请”条目;

(5)每条对话后添加“生成标签”按钮,关联1.4“生成标签”功能,生成相应标签;

一种基于手机app的数字动植检执法在线互动平台工作方法,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1)在手机客户端上打开数字动植执法app,在用户界面上输入登录账号和密码;

(2)口岸一线人员使用手机客户端app中的执法依据和风险预警,随时查找规范性文件,并提前锁定查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通过数字标本随时查看相关有害生物的图片及特征;

(3)口岸一线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将现场拍摄的照片及有害生物的外观照片,发送至数据互动平台,并以系统提示信息或短信的方式通知实验室鉴定人员;

(4)实验室鉴定人员在收到通知短信后,第一时间对有害生物是否需要送样作初步鉴定,并将反馈信息发送至数据互动平台,数据互动平台同样以系统提示信息或短信的方式反馈到手机客户端,告知口岸一线人员实验室的反馈信息;

(5)对于需要进一步送至实验室作鉴定的有害生物,口岸一线人员可通过手机app填写送样单信息,有害生物送样信息及现场拍摄照片将一同被发送至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中,实现与实验室业务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

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