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0138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扇架导向结构设计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服务器用风扇模组中风扇架导向结构。



背景技术:

服务器在互联网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风扇模组在服务器中主要完成散热的作用,风扇架作为风扇模组的承载结构,在整个服务器中均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风扇架的种类繁多,结构上完全相同的风扇架少之又少,按照风扇架的固定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风扇架固定于服务器机箱内部,风扇单个依次进行安装,此方法可以安装单排风扇,也可以安装双排风扇,较适用于1U及2U的通用服务器;二是整个风扇架与风扇一起进行拆装。但因整个风扇架的宽度与机箱宽度相当,且由于导向结构与机箱同为铁件,即便有导向结构,在风扇架放置过程中风扇架侧壁与机箱内侧面不可避免的产生刮擦、划伤等现象,影响服务器的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实现方便,及可在高端服务器中应用的风扇架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设置于服务器机箱的开口处,包括承载风扇的风扇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塑胶导向件,所述塑胶导向件上面至少有三个螺丝孔,通过螺丝分别固定于所述风扇架的两个侧面;

机箱上导向件,所述机箱上导向件的上部及边部有三个减震圈孔,通过螺丝固定于机箱内侧面,所述机箱上导向件的下部有两个手动螺丝孔;

机箱下导向件,所述机箱下导向件的上部有与手动螺丝孔对应的手动螺丝固定孔,通过两颗手动螺丝固定在所述机箱上导向件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导向件的侧面有塑胶件减震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架侧面固定安装有六角工字钉。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下导向件的侧面有导向结构,当风扇架进入机箱时,塑胶件减震结构与所述导向结构接触,彼此间的重合量确保风扇架处于中央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下导向件的中间有止位结构,当风扇架进入机箱到达指定位置时,风扇架上的六角工字钉到达机箱下导向件上的止位结构,使得风扇架无法继续下移。

进一步的,风扇架把手通过自铆固定于所述风扇架的侧面,所述风扇架把手的上部有风扇架把手卡扣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上导向件的上部有把手锁合结构,通过所述把手锁合结构与风扇架把手卡扣结构的结构件配合,实现所述风扇架把手的锁合。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导向件在风扇架把手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下导向件的底端和边部有减震圈孔。

进一步的,通过螺丝和手动螺丝固定的构件之间有减震圈,实现构件之间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通过风扇架导向结构装置,实现了风扇架插拔进入机箱时的导向作用,且其足够的重合量也使得风扇架插拔更加方便,导向功能效果好;风扇架导向结构中的导向件是塑胶件导向结构,当进行风扇组和风扇架组装时,可以明显减少刮擦及划伤的发生,很好的保护了机箱及风扇架表面的完整性,另外导向结构也可在高端服务器中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实施例风扇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实施例导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风扇架把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塑胶导向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机箱上导向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机箱下导向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减震圈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风扇架;2、风扇架把手;21、风扇架把手卡扣结构;3、塑胶导向件;31、螺丝孔;32、导向件减震结构;4、六角工字钉;5、普通螺丝;6、机箱上导向件;61、把手锁合结构;62、手动螺丝孔;7、机箱;8、手动螺丝;9、机箱下导向件;91、手动螺丝固定孔;92、导向结构;93、止位结构;10、减震圈;11、减震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附图1-8所示,一种风扇架导向结构,设置于服务器机箱7的开口处,包括承载风扇的风扇架1、塑胶导向件3、机箱上导向件6和机箱上导向件9,所述塑胶导向件上面至少有三个螺丝孔31,通过螺丝5分别固定于所述风扇架1的两个侧面,所述机箱上导向件6的上部及边部有三个减震圈孔11,通过螺丝5固定于机箱内侧面,所述机箱上导向件6的下部有两个手动螺丝孔62,所述机箱下导向件9的上部有与手动螺丝孔62对应的手动螺丝固定孔91,通过两颗手动螺丝8固定在所述机箱上导向件6的下部。塑胶导向件3的侧面有塑胶件减震结构32,风扇架1侧面固定安装有六角工字钉4,机箱下导向件9的侧面有导向结构92,当风扇架进入机箱时,塑胶件减震结构32与所述导向结构92接触,彼此间的重合量确保风扇架处于中央位置。所述机箱下导向件9的中间有止位结构93,当风扇架1进入机箱7到达指定位置时,风扇架1上的六角工字钉4到达机箱下导向件9上的止位结构93,使得风扇架1无法继续下移。风扇架把手2通过自铆固定于所述风扇架1的侧面,所述风扇架把手2的上部有风扇架把手卡扣结构21,所述机箱上导向件6的上部有把手锁合结构61,通过所述把手锁合结构61与风扇架把手卡扣结构21的结构件配合,实现所述风扇架把手2的锁合。所述塑胶导向件在风扇架把手的下部,所述机箱下导向件的底端和边部有减震圈孔。其中通过螺丝5和手动螺丝8固定的构件之间有减震圈10,实现构件之间的固定。

使用时,首先装配风扇架1,风扇架1侧面有风扇架把手2,风扇架把手2通过与风扇架1的自铆固定。塑胶导向件3在风扇架把手2的下部,通过至少三颗螺丝5固定。风扇架把手2与塑胶导向件3在风扇架的两侧各有一个。

针对机箱内侧,首先安装机箱上导向件6,其上部及边部有三个减震圈孔11,其与减震圈10装配后经螺丝5固定在机箱7的内侧,其下部有两颗手动螺丝8,用于对机箱下导向件9的固定。机箱下导向件9的下部和边部处各有两个减震圈孔11,将减震圈10安装在机箱下导向件9中进行定位安装。

当风扇架1插入时,用户手持风扇架把手2,先将风扇架1的底部放入机箱7中,随着风扇架1插入的深入,塑胶导向件3首先与机箱下导向件9接触,塑胶导向件3与机箱下导向件9的导向件结构有足够大的重合量,当塑胶导向件3的导向件减震结构32与机箱下导向件的导向结构92接触,此重合量足以就使得整个风扇架1处于中央位置,当风扇架1完全插入机箱7中后,到达指定位置时,风扇架1的六角工字钉4到达机箱下导向件9的止位结构93,使得风扇架1无法继续下移。此时用户即可放开风扇架把手2,同时风扇架把手2上的风扇把手卡扣结构21与风扇架上导向件6的把手锁合结构61配合,实现整个风扇架1的固定,防止风扇架1弹出。

当需要拔出风扇架1时,双手内压两风扇架把手2,当风扇架把手2脱离固定结构时,拔出整个风扇架1即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