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机箱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819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计算机机箱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机箱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计算机机箱是安装保存计算机硬件的设备,当计算机在工作时,机箱内的硬件如CPU会产生大量的热,若不及时散热,将会对计算机的功能造成影响。现有的计算机机箱内多采用风扇进行散热,不仅占用CPU附近的空间,而且散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机箱散热系统,包括:

导热块,用于固定在机箱内需要散热的硬件上,所述导热块的一端通过进水管连接于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机箱内底部的冷却液箱连通,所述导热块的另一端通过出水管连接于散热组件的一端,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端通过回水管连通于冷却液箱;

所述散热组件固定在机箱的一侧,所述散热组件上用过螺钉固定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组件的内部设有出风通道,所述散热组件内设有冷却液通道。

优选的,所述机箱上相对于散热风扇的一侧设有格栅网。

优选的,所述导热块的内部设有连续弯折的U型通道,所述U型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出水管和进水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呈圆柱形,所述冷却液通道呈螺旋形分布,所述冷却液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回水管和出水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的外壁以及出风通道的内壁上一体化设置有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将导热块贴合在计算机硬件上,占用空间小,不影响其他硬件安装;

2、可以在冷却液流过导热块内的U型通道时,增加冷却液在导热块内部停留时间,同时增加与导热块的接触面积,利用冷却液快速带出导热块上的热量,实现快速对导热块进行降温;

3、散热组件内外表面均设有散热片,散热效果好,同时,通过散热风扇向散热组件内的出风通道中吹入冷空气,可以加快散热组件的散热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2格栅网、3水泵、4冷却液箱、5回水管、6散热组件、7散热风扇、8出水管、9导热块、10进水管、11散热片、12出风通道、13冷却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计算机机箱散热系统,包括:

导热块9,用于固定在机箱1内需要散热的硬件上,所述导热块9的一端通过进水管10连接于水泵3,所述水泵3的进水端与机箱1内底部的冷却液箱4连通,所述导热块9的另一端通过出水管8连接于散热组件6的一端,所述散热组件6的另一端通过回水管5连通于冷却液箱4;

所述散热组件6固定在机箱1的一侧,所述散热组件6上用过螺钉固定有散热风扇7,所述散热组件6的内部设有出风通道12,所述散热组件6内设有冷却液通道13。

所述机箱1上相对于散热风扇7的一侧设有格栅网2,可以在散热风扇7转动时,有利于空气流通,加快散热。

所述导热块9的内部设有连续弯折的U型通道,所述U型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出水管8和进水管10连接,将导热块9贴合在机箱1内CPU的表面,占用空间小,不影响其他硬件安装,可以快速导出CPU的热量,当冷却液流过U型通道时,可以增加冷却液在导热块9内部停留时间,同时增加与导热块9的接触面积,利用冷却液快速带出导热块9上的热量,实现快速对导热块9进行降温。

所述散热组件6呈圆柱形,所述冷却液通道13呈螺旋形分布,所述冷却液通道13的两端分别与回水管5和出水管8连接,当从导热块9流出的高温冷却液进入冷却液通道13内时,可以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组件6上,通过散热组件6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冷却后的冷却液从回水管5回流至冷却液箱4中循环使用。

所述散热组件6的外壁以及出风通道12的内壁上一体化设置有散热片11,散热风扇7固定在出风通道12的一端,当散热风扇7转动时,可以将冷空气吹入出风通道12中,通过散热片11,可以加快散热组件6的散热速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