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88396发布日期:2018-11-09 19:4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手机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客户的青睐,因此对整个手机触控显示模组的屏占比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其触摸屏和显示屏的边框越来越窄。

传统的触控传感器,无论是外挂式的,还是oncell/incell等集成到显示屏上的,通常可视区内的触控电极由透明导电薄膜(ito)制作而成,连接面内ito电极图案的信号走线通常为金属走线,位于触控电极图案外围的周边区域,因此在制程中需要在触控电极图案的外围留出相应的走线区域以布设上述金属走线,然而该走线区域的宽度是决定整个触控显示模组边框大小的关键因素,现有触控传感器的金属走线方式因其较大的走线区域宽度降低了屏占比,因此减小该走线区域宽度对实现全面屏至关重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减小触控显示面板边框的宽度,能使触控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化,利于实现全面屏的设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外围的非触控区域,所述非触控区域内设置有绑定区域;

所述显示面板上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金属层、绝缘层、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一者经图案化后形成对应所述触控区域且阵列分布的导电桥,以及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第一引线,且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

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另一者经图案化后形成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触控电极,以及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第二引线,且所述第二引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

所述绝缘层在对应所述导电桥两端设置有第一接触孔,在对应所述第一引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触孔;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链与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一电极链上的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孔经由所述导电桥连接,部分所述第二电极链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剩余的所述第二电极链与所述第二引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相互重叠或错位设置,且电性绝缘。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链是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制程中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一电极链与所述第二电极链交叉设置。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触控区域两侧排布的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的数量均相等。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导电桥均为金属网格形状。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第三引线,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靠近所述绑定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三引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绝缘层上的第三接触孔与所述第一电极链连接,所述第三引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金属层还包括第三引线,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靠近所述绑定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三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链连接,相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提供一待制备触控电极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区域与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外围的非触控区域,所述非触控区域内设置有绑定区域;

步骤s20,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制备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后在所述触控区域形成阵列分布的导电桥,以及在所述触控区域两侧形成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

步骤s30,制备一层绝缘层并进行图案化,在所述绝缘层上对应所述导电桥的两端形成第一接触孔,以及在所述绝缘层上对应所述第一引线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接触孔;

步骤s40,制备一层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后在所述触控区域形成触控电极,在所述触控区域两侧形成第二引线,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独立且交叉设置的第一电极链与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二引线一端连接部分所述第二电极链,相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链上的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孔经由所述导电桥连接,剩余所述第二电极链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相互重叠或错位。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电桥与所述第一引线经由一道光罩制程形成。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引线经由一道光罩制程形成。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在所述触控区域两侧排布的数量均相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部位的引线采用分成上下两层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或者完全间隔错开的方式排布,并且将该上下两层的引线采用绝缘层的方式隔开,从而有效减少触控显示面板边框的宽度大小,能使触控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化,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设计。另外,导电桥与第一引线经由一道光罩形成,以及触控电极与第二引线一体成型,使得本方案简便化,不会增加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3a~3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不同膜层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为传统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101上制备有触控电极102,所述触控电极102包括第一电极链103与第二电极链104,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102同层制备的第一引线105与第二引线106;其中,一所述第一引线105用于连接一所述第一电极链103;一所述第二引线106用于连接一所述第二电极链104。由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引线105及第二引线106需彼此绝缘设置,因此所述显示面板101的边缘部位需留出相应的区域进行布线,虽然尽可能的将所述第一引线105均匀的分散至两侧的边缘位置,但这种布线方式依然形成较宽的走线区域,从而降低了屏占比。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由于边框部位的金属走线方式形成较宽的走线区域,从而降低了屏占比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缺陷。

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该触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提供一待制备触控电极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区域与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外围的非触控区域,所述非触控区域内设置有绑定区域;

具体地,提供一待制备触控电极的amoled显示面板,所述amoled显示面板表面形成有薄膜封装层,所述amoled显示面板包括用于制备所述触控电极的触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外围的非触控区域,所述非触控区域用来布设连接所述触控电极的引线,所述非触控区域内还设置有绑定区域,所述引线以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

步骤s20,在所述显示面板上制备第一金属层,图案化后在所述触控区域形成阵列分布的导电桥,以及在所述触控区域两侧形成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

具体地,首先通过物理气象沉积的方法,在所述薄膜封装层的表面形成整面的所述第一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如ti/al/ti,或者mo/cu/ag等其他金属及其合金,此处不做限制。然后通过黄光蚀刻(干刻)工艺图案化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位于所述触控区域的呈阵列分布的所述导电桥,以及在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所述非触控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用于连接部分所述触控电极。所述第一引线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触控区域边缘的预设位置;相邻两所述第一引线电绝缘设置。优选的,所述导电桥与所述第一引线经由一道光罩制程形成。

步骤s30,制备一层绝缘层并进行图案化,在所述绝缘层上对应所述导电桥的两端形成第一接触孔,以及在所述绝缘层上对应所述第一引线的另一端形成第二接触孔;

具体地,首先通过化学气象沉积的方法在所述第一金属层上形成整面透明的所述绝缘层,其中,所述绝缘层的材料如sinx或者sio2等无机材料。然后通过黄光蚀刻(干刻)的工艺图案化所述绝缘层,在所述绝缘层上对应所述导电桥的两端形成所述第一接触孔,在所述绝缘层对应所述第一引线位于所述触控区域边缘的端部位置形成所述第二接触孔。

步骤s40,制备一层第二金属层,图案化后在所述触控区域形成触控电极,在所述触控区域两侧形成第二引线,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独立且交叉设置的第一电极链与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二引线一端连接部分所述第二电极链,相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

具体地,首先通过物理气象沉积的方法,在所述绝缘层上方形成整面的所述第二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如ti/al/ti,或者mo/cu/ag等其他金属及其合金。然后通过黄光蚀刻(干刻)的工艺图案化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所述触控电极及所述第二引线。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在横向直接通过所述第二金属层连接导通的多条所述第二电极链,以及纵向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孔经由所述导电桥连接导通成的多条所述第一电极链。所述第一电极链与所述第二电极链相互独立且交叉设置。

其中,部分所述第二电极链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与所述第一引线电性连接,剩余的所述第二电极链与一起成型的所述第二引线直接电性连通。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均用于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链,一条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对应连接一条所述第二电极链。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制备于不同膜层上,可以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或者完全错开设置。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用于将所述第二电极链上的信号传输至控制端。

优选的,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引线经由一道光罩制程形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错位设置,可以减小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之间的电容电阻负载(rcloading)。

另外,所述第二金属层还包括第三引线,所述第三引线与所述第二引线以及所述触控电极一起制成,所述第三引线位于所述非触控区域靠近所述绑定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三引线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链,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参照图3a~3c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不同膜层的平面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301,所述显示面板301包括触控区域304以及位于所述触控区域304外围的非触控区域,所述非触控区域内设置有绑定区域305;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301上,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域内阵列分布的导电桥302,以及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304两侧的第一引线303,且所述第一引线30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305;绝缘层306,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所述绝缘层306在对应所述导电桥302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接触孔307,在对应所述第一引线30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触孔308;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6上,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区域304的触控电极以及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304两侧的第二引线311,且所述第二引线31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305;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链309与第二电极链310,所述第一电极链309上的第一触控电极313通过所述第一接触孔307经由所述导电桥302连接,所述第二电极链310上的第二触控电极314直接通过所述第二金属层连接,所述第一电极链309与所述第二电极链310相互独立且交叉设置。

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二电极链310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308与所述第一引线303电性连接,剩余的所述第二电极链310与所述第二引线311直接电性连接;一所述第二电极链310对应连接一所述第一引线303/所述第二引线311。优选的,所述第一引线303以及所述第二引线311在所述触控区域304两侧分布的数量均相等。所述第一引线303与所述第二引线311在上下两层可以相互重叠或部分重叠,或者错位设置,且电性绝缘。由此可节省边框位置布线所占面积,实现窄边框化。

此外,所述第二金属层还包括第三引线312,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304靠近所述绑定区域305的一侧,所述第三引线3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链309连接,相对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305内。所述第三引线312与所述第二引线311以及所述触控电极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三引线312与所述第二引线311绝缘设置。

或者,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三引线312,排布于所述触控区域304靠近所述绑定区域305的一侧,所述第三引线312的一端通过所述绝缘层306上的第三接触孔与所述第一电极链309连接,所述第三引线31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绑定区域305。所述第三引线312与所述第一引线303以及所述导电桥302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三引线312与所述第一引线303绝缘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链309上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3与所述第二电极链310上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14之间形成电容,所述第一引线303与所述第二引线311以及所述第三引线312共同将所述触控电极产生的触控信号传输至控制端。

优选的,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导电桥302均为金属网格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图案化工艺互换也是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一者图案化后形成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所述导电桥及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所述第一引线,另一者图案化后形成对应所述触控区域的所述触控电极以及所述触控区域两侧的所述第二引线;然后将所述第一电极链与所述导电桥连接,部分所述第二电极链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剩余所述第二电极链与所述第二引线连接,即可实现目的。具体的图案化工艺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部位的引线采用分成上下两层重叠,或者部分重叠,或者完全间隔错开的方式排布,并且将该上下两层的引线采用绝缘层的方式隔开,从而有效减少触控显示面板边框的宽度大小,能使触控显示面板实现窄边框化,有利于实现全面屏的设计。另外,导电桥与第一引线经由一道光罩形成,以及触控电极与第二引线一体成型,使得本方案简便化,不会增加制作成本。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