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均匀照度沥青混合料颗粒识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91125发布日期:2019-11-20 02: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非均匀照度沥青混合料颗粒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确定沥青混合料ct图像中试件半径及圆心位置;

步骤二、对已确定试件半径及圆心的ct图像进行圆形切割,共分为3环一圆;

步骤三、对切割后图像进行降噪增强、阈值分割,对阈值分割后图像进行拼合;

步骤四、对拼合后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

步骤五、确定沥青混合料ct图像的最优切割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均匀照度沥青混合料颗粒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确定沥青混合料ct图像中试件半径及圆心位置;具体过程为:

在沥青混合料ct图像中:空隙灰度值<沥青砂浆灰度值<集料颗粒灰度值;

步骤一一、基于双阈值的最大类间方差法,计算获得沥青混合料ct图像阈值;

步骤一二、定义灰度值大于等于图像阈值的像素点为有效像素点,定义灰度值小于图像阈值的像素点为无效像素点;

步骤一三、令半径以500像素为初值的圆在沥青混合料ct图像上任意移动,并保证圆心始终不超出沥青混合料ct图像范围;圆心每移动一次,记录圆内包含的有效像素点数量,当圆心走遍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后,找出使圆覆盖有效像素点数量达到最大的圆心位置及有效像素点数量并保存;

步骤一四、将半径增大1个像素重复步骤一三,直到相邻半径大小的圆包含的最大有效像素点数量相同时,相邻半径中的较小值即为试件半径,以试件半径画圆,在沥青混合料ct图上不断调整位置,记录覆盖最多的有效像素点的圆心位置,即为试件圆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非均匀照度沥青混合料颗粒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对已确定试件半径及圆心的ct图像进行圆形切割,共分为3环一圆;具体过程为:

对每张ct图像都进行四次圆形切割,将圆形的试件横截面分为三环一圆共四部分;具体为:

第一次切割将试件的横切面从整幅图像中提取出来,切割的半径就为试件的半径,切割的圆心为试件的圆心;

根据试件半径大小确定参数range_2min、range_3min、range_4min、range_2max、range_3max、range_4max、变化步距step的取值,三次切割的半径初值都为最小取值;

所述range_2min为第二次切割半径最小取值;range_3min为第三次切割半径最小取值,range_4min为第四次切割半径最小取值,range_2max为第二次切割半径最大取值,range_3max为第三次切割半径最大取值,range_4max为第四次切割半径最大取值;

第二次切割半径的初值为第二次切割半径最小值;

第三次切割半径的初值为第三次切割半径最小值;

第四次切割半径的初值为第四次切割半径最小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非均匀照度沥青混合料颗粒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确定沥青混合料ct图像的最优切割半径;具体过程为:

设第二次切割、第三次切割、第四次切割每次切割半径变化的步距为step像素,基于第二次切割、第三次切割、第四次切割所有切割半径取值的组合,对每一种组合重复执行步骤一至步骤四,直至第二次切割、第三次切割、第四次切割半径取值变化至半径取值的最大值,选取所有组合中使有效像素点数量达到最大的一组半径取值称为这张ct图像最优切割半径。


技术总结
一种非均匀照度沥青混合料颗粒识别方法,本发明涉及沥青混合料颗粒识别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沥青混合料CT图像颗粒识别方法精度低、缺乏评价指标及识别方法粗糙的问题。过程为:步骤一、确定沥青混合料CT图像中试件半径及圆心位置;步骤二、对已确定试件半径及圆心的CT图像进行圆形切割,共分为3环一圆;步骤三、对切割后图像进行降噪增强、阈值分割,对阈值分割后图像进行拼合;步骤四、对拼合后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步骤五、确定沥青混合料CT图像的最优切割半径。本发明属于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识别方法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谭忆秋;邢超;张凯;梁尊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19.11.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