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关方考勤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24276发布日期:2021-06-18 20:1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关方考勤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考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相关方考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利用考勤系统对正式员工的出勤进行管理已成为现代化企业的常规手段。此类考勤系统的对象主要是受企业规范管理的正式员工,在考勤时,每个员工需严格执行企业规定的上、下班时间,企业会根据每个员工的出勤时间,确定每个员工在预设考勤周期内的出勤情况(包括迟到、请假和加班等),并将出勤情况作为员工的薪酬结算依据。

由于生产或运营的需要,企业通常会与相关方进行合作,相关方主要是指承接企业劳务、协作等业务的外包单位人员,以及企业的各个外用工单位人员。与企业正式员工相比,相关方不受企业规范管理、人员身份变动较频繁、流动性较强、出勤时间和地点均不固定,如果直接采用上述针对正式员工的考勤系统对相关方进行考勤,不仅需要频繁更新相关方的人员身份,而且由于人员情况较为复杂,企业在预设考勤周期内无法实时、准确地掌握每个相关方的出勤情况,因此不利于企业对相关方的有效管理。

基于此,目前亟需一种相关方考勤系统,用于解决现有考勤系统无法对相关方的出勤情况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相关方考勤系统及方法,可用于解决现有考勤系统无法对相关方的出勤情况进行有效管理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相关方考勤系统,应用于对相关方人员进行考勤,所述一种相关方考勤系统包括:考勤服务器和至少一个考勤终端,所述考勤终端被设置在预设的考勤位置;

所述考勤终端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待考勤对象触发的考勤指令;

在所述考勤指令的驱动下,采集所述待考勤对象的待考勤身份信息;

所述考勤服务器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待考勤身份信息;

如果所述待考勤身份信息与预设的应出勤对象相匹配,则生成所述待考勤对象的考勤记录;所述考勤记录包括所述考勤指令的触发时间和所述考勤位置,所述应出勤对象为在预设的第一考勤周期内应当出勤的相关方人员;

如果所述考勤位置与所述待考勤对象对应的预设应出勤位置相匹配,则将所述考勤记录确定为成功考勤记录;

在所述第一考勤周期内,获取所述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

如果所述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等于预设考勤次数,则根据每个考勤指令的触发时间,确定所述待考勤对象的考勤间隔;

如果所述考勤间隔符合预设时长范围,则确定所述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正常;

生成所有应出勤对象在所述第一考勤周期的第一考勤结果;所述第一考勤结果包括正常、异常以及未出勤。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考勤服务器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如果所述考勤位置与所述待考勤对象对应的预设应出勤位置不匹配,则将所述考勤记录确定为失败考勤记录;

生成从所述考勤终端到达目标考勤终端的路线指引;所述目标考勤终端为设置在所述应出勤位置的考勤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考勤服务器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如果所述待考勤身份信息与预设的应出勤对象不匹配,则发布警示指令给所述考勤终端;所述警示指令用于驱动所述考勤终端显示警示信号,所述警示信号用于提醒所述待考勤对象无考勤权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考勤服务器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在预设第二考勤周期内,根据每个应出勤对象在每个第一考勤周期的第一考勤结果,确定每个应出勤对象在所述第二考勤周期内的出勤状态;所述出勤状态包括正常出勤、缺勤以及离职,所述第二考勤周期包括多个第一考勤周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考勤服务器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如果所述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不等于所述预设考勤次数,则确定所述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异常。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考勤服务器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如果所述考勤间隔超出所述预设时长范围,则确定所述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异常。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考勤服务器还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考勤周期内,如果未获取到目标应出勤对象的考勤记录,则确定所述目标应出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未出勤;所述目标应出勤对象为所有应出勤对象中任一应出勤对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考勤次数为二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种相关方考勤系统还包括数据库;

所述数据库与所述考勤服务器连接,用于存储所有应出勤对象。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应用于相关方考勤系统中的考勤服务器,其中,所述相关方考勤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考勤终端,所述考勤终端被设置在预设的考勤位置,所述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包括:

获取待考勤身份信息;所述待考勤身份信息为所述考勤终端在考勤指令的驱动下采集的待考勤对象的身份信息,所述考勤指令为所述待考勤对象触发的;

如果所述待考勤身份信息与预设的应出勤对象相匹配,则生成所述待考勤对象的考勤记录;所述考勤记录包括所述考勤指令的触发时间和所述考勤位置,所述应出勤对象为在预设的第一考勤周期内应当出勤的相关方人员;

如果所述考勤位置与所述待考勤对象对应的预设应出勤位置相匹配,则将所述考勤记录确定为成功考勤记录;

在所述第一考勤周期内,获取所述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

如果所述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等于预设考勤次数,则根据每个考勤指令的触发时间,确定所述待考勤对象的考勤间隔;

如果所述考勤间隔符合预设时长范围,则确定所述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正常;

生成所有应出勤对象在所述第一考勤周期的第一考勤结果;所述第一考勤结果包括正常、异常以及未出勤。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考勤位置与所述待考勤对象对应的预设应出勤位置不匹配,则将所述考勤记录确定为失败考勤记录;

生成从所述考勤终端到达目标考勤终端的路线指引;所述目标考勤终端为设置在所述应出勤位置的考勤终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待考勤身份信息与预设的应出勤对象不匹配,则发布警示指令给所述考勤终端;所述警示指令用于驱动所述考勤终端显示警示信号,所述警示信号用于提醒所述待考勤对象无考勤权限。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第二考勤周期内,根据每个应出勤对象在每个第一考勤周期的第一考勤结果,确定每个应出勤对象在所述第二考勤周期内的出勤状态;所述出勤状态包括正常出勤、缺勤以及离职,所述第二考勤周期包括多个第一考勤周期。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不等于所述预设考勤次数,则确定所述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异常。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考勤间隔超出所述预设时长范围,则确定所述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异常。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考勤周期内,如果未获取到目标应出勤对象的考勤记录,则确定所述目标应出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未出勤;所述目标应出勤对象为所有应出勤对象中任一应出勤对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考勤次数为二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相关方考勤系统还包括数据库;

所述数据库与所述考勤服务器连接,用于存储所有应出勤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相关方考勤系统,相关方考勤系统中,考勤终端采集待考勤对象的待考勤身份信息,考勤服务器在待考勤对象与应出勤对象相匹配,并且待考勤对象的考勤位置与应出勤位置相匹配的情况下,将待考勤对象的考勤记录确定为成功考勤记录,在预设第一考勤周期内,如果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等于预设考勤次数,并且考勤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长,则将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确定为正常。整个考勤过程中,将相关方的应出勤人员预设好以后,可以使企业在考勤周期内实时、准确地掌握每个相关方的应出勤人员的出勤情况,更有利于企业对相关方的有效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方考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方考勤系统中各装置所执行步骤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所有应出勤对象在整个考勤过程中的考勤信息变化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现有考勤系统无法对相关方的出勤情况进行有效管理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相关方考勤系统及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方考勤系统应用于对相关方人员进行考勤,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方考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方考勤系统包括考勤服务器100和至少一个考勤终端200,考勤终端200被设置在预设的考勤位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方考勤系统还可以包括数据库300,数据库300与考勤服务器100连接,用于存储所有应出勤对象。

图2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方考勤系统中各装置所执行步骤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考勤终端200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待考勤对象触发的考勤指令。

步骤s202,在考勤指令的驱动下,采集待考勤对象的待考勤身份信息。

具体地,步骤s201中,可以在每个考勤位置处均设置一个考勤终端200,当待考勤对象需要进行考勤时,在考勤位置处的考勤终端200触发考勤指令。

步骤s202中,采集待考勤对象的待考勤身份信息的方式有多种。一个示例中,可以采用刷脸签到机中配置的人脸识别技术来采集待考勤对象的脸部特征,并通过分析脸部特征的唯一形状、模式和位置来辨识待考勤对象的身份。采集脸部特征的方法可以采用摄像机捕捉脸部图像,也可以采用热量绘图技术分析皮肤下的血管热量发生模式,再结合已建成的人脸特征模板对待考勤对象的脸部图像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相似值。

采用上述刷脸签到机来进行人脸识别,待考勤对象的身份确认准确性较高,同时杜绝了签到“代打卡”的管理问题,降低了签到的管理成本,使得相关方人员签到更加方便,也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对相关方的管理,在督促相关方人员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和劳动纪律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其他可能的示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确定采集待考勤对象的待考勤身份信息的方式,比如可以采用指纹识别或者门禁卡识别的方式,具体不作限定。

考勤服务器100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203,获取待考勤身份信息。

步骤s204,判断待考勤身份信息与预设的应出勤对象是否相匹配。如果待考勤身份信息与预设的应出勤对象相匹配,则执行步骤s205,如果待考勤身份信息与预设的应出勤对象不匹配,则执行步骤s206。

步骤s205,生成待考勤对象的考勤记录。

步骤s206,发布警示指令给考勤终端200。

步骤s207,判断考勤位置与待考勤对象对应的预设应出勤位置是否相匹配。如果考勤位置与待考勤对象对应的预设应出勤位置相匹配,则执行步骤s208,如果考勤位置与待考勤对象对应的预设应出勤位置不匹配,则执行步骤s209和步骤s210。

步骤s208,将考勤记录确定为成功考勤记录。

步骤s209,将考勤记录确定为失败考勤记录。

步骤s210,生成从考勤终端到达目标考勤终端的路线指引。

步骤s211,在第一考勤周期内,获取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

步骤s212,判断在第一考勤周期内是否获取到目标应出勤对象的考勤记录。如果未获取到目标应出勤对象的考勤记录,则执行步骤s213,如果获取到目标应出勤对象的考勤记录,则执行步骤s214。

步骤s213,确定目标应出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未出勤。

步骤s214,判断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是否等于预设考勤次数。如果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等于预设考勤次数,则执行步骤s215,如果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考勤次数,则执行步骤s218。

步骤s215,根据每个考勤指令的触发时间,确定待考勤对象的考勤间隔。

步骤s216,判断考勤间隔是否符合预设时长范围。如果考勤间隔符合预设时长范围,则执行步骤s217,如果考勤间隔超出预设时长范围,则执行步骤s218。

步骤s217,确定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正常。

步骤s218,确定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异常。

步骤s219,生成所有应出勤对象在第一考勤周期的第一考勤结果。

具体来说,步骤s204中,应出勤对象为在预设的第一考勤周期内应当出勤的相关方人员。可选地,第一考勤周期可以设置为一天。

应出勤对象是从所有待录用相关方人员中挑选的。待录用相关方人员是指符合体检结果合格、入职培训考试合格以及背景审查合格条件的相关方人员,当相关方人员满足上述条件时,会将其存储在企业的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中,成为待录用相关方人员。其中,erp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手段的一种管理平台。

步骤s205中,如果待考勤对象确实为应出勤对象,身份确认无误后,生成待考勤对象的考勤记录。

考勤记录包括考勤指令的触发时间和考勤位置。考勤位置就是考勤终端200所在的位置。

步骤s206中,如果待考勤对象不是应出勤对象,考勤服务器100就会发布警示指令,警示指令用于驱动考勤终端200显示警示信号,警示信号用于提醒待考勤对象无考勤权限。

具体地,如果待考勤对象不是应出勤对象,则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其一,待考勤对象是待录用相关人员,但并不是第一考勤周期内的应出勤人员;其二,待考勤对象并非是待录用相关人员中的任意一个。

步骤s207至步骤s210中,对待考勤对象的考勤位置进行监控,只有考勤位置正确时才生成成功考勤记录。

如果考勤位置不是应出勤位置,则可以生成从考勤终端到达目标考勤终端的路线指引。其中,目标考勤终端为设置在应出勤位置的考勤终端。

生成路线指引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生成二维地图路线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生成三维地图的方式,还可以仅提供文字提示,具体不作限定。

如此,采用上述方式,仅让身份确认无误且考勤位置也正确的相关方人员考勤进厂,可以更加有效地规范企业对相关方的管理,提高了企业的安全性。

步骤s213中,目标应出勤对象为所有应出勤对象中任一应出勤对象。

步骤s214中,优选地,预设考勤次数可以设置为二次,分别为到厂考勤和离厂考勤。

如果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考勤次数,也就意味着待考勤对象可能漏了一次考勤,也有可能其中一次考勤的考勤位置不对,这些都会导致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考勤次数,造成考勤异常。

步骤s215中,将触发时间较晚的考勤指令的触发时间减去触发时间较早的考勤指令的触发时间,得到的时间差即为考勤间隔。

步骤s216中,优选地,预设时长范围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小时且小于或等于14小时。

步骤s219中,第一考勤结果包括正常、异常以及未出勤。

如此,采用上述方式生成每个应出勤对象的第一考勤结果,可以在每个第一考勤周期内均统计出正常到岗人数,极大地提高了相关方人员到场和离场的统计效率,为人工费用结算提供最快、最准确的数据支撑,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支持,也降低了用工风险,提高了相关方人员的管理效率。

在执行步骤s219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考勤服务器100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在预设第二考勤周期内,根据每个应出勤对象在每个第一考勤周期的第一考勤结果,确定每个应出勤对象在第二考勤周期内的出勤状态。

具体地,出勤状态包括正常出勤、缺勤以及离职,第二考勤周期包括多个第一考勤周期。

第二考勤周期可以根据相关方人员的用工周期确定,具体不作限定,比如第二考勤周期可以设置为一个月或半个月。

如果应出勤对象在每个第一考勤周期的考勤结果均为正常,则其在第二考勤周期的出勤状态为正常出勤;如果应出勤对象在个别第一考勤周期的考勤结果为异常,则其在第二考勤周期的出勤状态为缺勤;如果应出勤对象在连续预设数量的第一考勤周期内的考勤结果均为未出勤,则其在第二考勤周期的出勤状态为离职。优选地,预设数量可以设置为15天。

如此,采用上述方式确定每个应出勤对象在第二考勤周期内的出勤状态,可以动态掌握相关方人员的离职率,防止集中离职造成系统性风险,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对相关方人员的管理效率。

为了更加清楚地表示所有应出勤对象在第一考勤周期的第一考勤结果以及在第二考勤周期的考勤状态,图3示例性示出了所有应出勤对象在整个考勤过程中的考勤信息变化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假如企业数据库中存储的待录用相关方人员有a、b、c和e,第一考勤周期内应出勤人员为a、b和c。在第一考勤周期内触发考勤指令的人员有a、b和e,e由于并非应出勤人员,因此不予生成考勤记录;b由于考勤位置错误,因此生成失败考勤记录;a的考勤位置正确,并且考勤次数和考勤间隔也满足要求,因此确定考勤结果为正常,b因为成功考勤记录的次数为零,因此确定考勤结果为异常,因未获取到c的考勤记录,因此确定c的考勤结果为未出勤。如果第二考勤周期与第一考勤周期相同,则在第二考勤周期内,正常出勤的人员占比1/3=33%。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相关方考勤系统,相关方考勤系统中,考勤终端采集待考勤对象的待考勤身份信息,考勤服务器在待考勤对象与应出勤对象相匹配,并且待考勤对象的考勤位置与应出勤位置相匹配的情况下,将待考勤对象的考勤记录确定为成功考勤记录,在预设第一考勤周期内,如果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等于预设考勤次数,并且考勤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长,则将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确定为正常。整个考勤过程中,将相关方的应出勤人员预设好以后,可以使企业在考勤周期内实时、准确地掌握每个相关方的应出勤人员的出勤情况,更有利于企业对相关方的有效管理。

下述为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本申请系统实施例。对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系统实施例。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方考勤方法应用于相关方考勤系统中的考勤服务器,其中,相关方考勤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考勤终端,考勤终端被设置在预设的考勤位置。

如图4所示,所述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获取待考勤身份信息。其中,待考勤身份信息为考勤终端在考勤指令的驱动下采集的待考勤对象的身份信息,考勤指令为待考勤对象触发的。

步骤s402,如果待考勤身份信息与预设的应出勤对象相匹配,则生成待考勤对象的考勤记录。其中,考勤记录包括考勤指令的触发时间和考勤位置,应出勤对象为在预设的第一考勤周期内应当出勤的相关方人员。

步骤s403,如果考勤位置与待考勤对象对应的预设应出勤位置相匹配,则将考勤记录确定为成功考勤记录。

步骤s404,在第一考勤周期内,获取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

步骤s405,如果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等于预设考勤次数,则根据每个考勤指令的触发时间,确定待考勤对象的考勤间隔。

步骤s406,如果考勤间隔符合预设时长范围,则确定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正常。

步骤s407,生成所有应出勤对象在第一考勤周期的第一考勤结果。其中,第一考勤结果包括正常、异常以及未出勤。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还包括:

如果考勤位置与待考勤对象对应的预设应出勤位置不匹配,则将考勤记录确定为失败考勤记录。

生成从考勤终端到达目标考勤终端的路线指引。目标考勤终端为设置在应出勤位置的考勤终端。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还包括:

如果待考勤身份信息与预设的应出勤对象不匹配,则发布警示指令给考勤终端。警示指令用于驱动考勤终端显示警示信号,警示信号用于提醒待考勤对象无考勤权限。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第二考勤周期内,根据每个应出勤对象在每个第一考勤周期的第一考勤结果,确定每个应出勤对象在第二考勤周期内的出勤状态。出勤状态包括正常出勤、缺勤以及离职,第二考勤周期包括多个第一考勤周期。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还包括:

如果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不等于预设考勤次数,则确定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异常。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还包括:

如果考勤间隔超出预设时长范围,则确定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异常。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考勤周期内,如果未获取到目标应出勤对象的考勤记录,则确定目标应出勤对象的考勤结果为未出勤。目标应出勤对象为所有应出勤对象中任一应出勤对象。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预设考勤次数为二次。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相关方考勤系统还包括数据库。

数据库与考勤服务器连接,用于存储所有应出勤对象。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相关方考勤方法,获取待考勤对象的待考勤身份信息,在待考勤对象与应出勤对象相匹配,并且待考勤对象的考勤位置与应出勤位置相匹配的情况下,将待考勤对象的考勤记录确定为成功考勤记录,在预设第一考勤周期内,如果待考勤对象的所有成功考勤记录的数量等于预设考勤次数,并且考勤间隔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长,则将待考勤对象的考勤结果确定为正常。整个考勤过程中,将相关方的应出勤人员预设好以后,可以使企业在考勤周期内实时、准确地掌握每个相关方的应出勤人员的出勤情况,更有利于企业对相关方的有效管理。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这些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不偏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多种等价替换、修饰或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