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可挠式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2611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提供的可挽式电子装置400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所述显 示模组40设置于所述触控模组10与所述电池模组20之间。
[0067] 具体的,所述显示模组40及所述触控模组10层叠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20的一表 面,通过所述电池模组20向所述显示模组40及触控模组10提供能源。所述触控模组10 与所述显示模组40可通过柔性电路板或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数据串流,W实现信息输入 及显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模组10、显示模组40、电池模组20之间通过无线连接的方 式连接。
[0068] 请一并参阅图12,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挽式电子装置600,所述可挽式 电子装置6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触控模组10,显示模组40,电池模组20,及多个传感器 50。所述传感器50用于感测可挽式电子装置600的形变或周围环境的变化等,并转换为电 信号。所述信息处理与存储单元可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控制指令,并通过连接模组传 输给待控制的其他电子装置。
[0069]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可挽式电子装置600,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可挽式电子 装置400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所述可挽式电子装置600进一步包括多个传感器50。 所述多个传感器50可集成于所述触控模组10中,也可集成于所述电池模组20中,还可集 成于所述显示模组40中。具体的,所述传感器50可集成于所述触控模组10的基底11中, 并且所述传感器50设置于所述基底11的边缘位置,从而减少或避免影响所述传感器50对 所述触控模组10触摸的感应。所述传感器50也可集成于所述电池模组20的封装结构28 的边缘,W感测可挽式电子装置600的形变。
[0070] 所述传感器50可为接近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触控传感器、光传感器、重力传感器 等中的一种或多种,W实现对不同对象例如卷曲、扭曲、弯曲、对折等形变的感测,并且根据 感测到的不同形变,触发不同的控制指令,从而使得所述显示模组40中显示相应的界面及 实现不同的功能。所述传感器50也可用于对重力、周围亮度、压力、物体接近等的感测。所 述传感器50将感测到的变换转换为电信号,从而使得所述可挽式电子装置600根据传感器 50传输的电信号的不同,触发不同的指令,W在显示模组40中显示不同的图像及实现相应 的功能。
[0071] 请一并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的薄型可挽式电子装置为一可挽的透明结构,因此 可直接贴附于显示装置如显示器、电视屏幕、或其他介质的表面。图13为可挽式电子装置 通过USB与智能电视连接的示意图。所述可挽式电子装置的连接模组与所述智能电视进行 连接,W将接收到的操作指令传递给所述电视显示屏。通过数据串流,将可挽式电子装置转 换为所述智能电视的触摸屏,通过对所述可挽式电子装置进行触摸,实现对智能电视的触 控。例如,通过在可挽式电子装置中进行两指滑动,即可实现屏幕显示内容的放大、缩小、换 台、调节声音等功能。另外,通过对显示于可挽式电子装置上的功能列表,也可相应的对所 述电视进行换台、声音调节、色彩调节等等功能,而无需遥控器。
[0072]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他变化,当然,该些依据本发明精 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薄型可挠式电子装置,包括: 一壳体; 一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设置于壳体内,以感应外界输入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电信 号; 一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壳体内且与所述触控模组层叠设置,以向所述触控 模组提供能源,所述壳体、触控模组及所述电池模组均为可挠结构; 一信息处理与存储模组,与所述触控模组电连接,以将触控模组感测到的信号进行存 储并转换为控制指令; 一连接模组,用以与所述信息处理与存储模组及其他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将控制指令 传输给其他电子设备。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模组包括一可挠基底 及一可挠第一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可挠基底的至少一表面。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第一导电层为一透明 导电层,包括至少一碳纳米管膜,所述碳纳米管膜具有导电异向性,所述碳纳米管膜直接贴 附在所述可挠基底的表面。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碳纳 米管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延伸,且所述多个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基底的表面。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在延伸方向 上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形成一自支撑结构。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基底的材料为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环烯烃共聚合物、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 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可挠壳体,所述触 控模组及所述电池模组固定于所述可挠壳体中。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导电层,所述 第一导电层及第二导电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底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一具 有导电异向性的碳纳米管膜,所述第二导电层具有单向导电性,所述碳纳米管膜的高导电 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导电方向。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模组及所述电池模组 相互结合形成一体结构。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一正极、一 负极及一电解质封装于一可挠封装结构中。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包括一第一碳纳米 管层及一正电极片,所述第一碳纳米管层及所述正电极片均为可挠结构。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片包括至少一碳 纳米管膜与分布于该碳纳米管膜中的正极活性物质。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包括一第二碳纳米 管层及一负电极片,所述第二碳纳米管层及所述负电极片均为可挠结构。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片包括至少一碳 纳米管膜及分布于该碳纳米管膜中的负极活性物质。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无线充电发送装 置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中,一无线充电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触控模组中,所述电池模组通 过无线充电的方式与所述触控模组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发送装置及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均 为可挠结构。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组集成于所述壳体 中,所述连接模组为红外模组、蓝牙模组、WiFi模组、近场通信模组或USB模组。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挠式电子装置具有相对 的两端,所述信息处理与存储模组集成于所述可挠式电子装置在任意一端的壳体中。18. -种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为一可挠结构, 所述电池模组包括一正极、一负极及一电解质封装于一封装壳体中,一碳纳米管膜贴附于 所述封装壳体的表面,形成一触控模组。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膜为一可挠结 构,且所述碳纳米管膜具有导电异向性,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碳纳米管沿同一方向择 优取向延伸。20. -种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触控模组、一透明电池 模组及一显示模组,所述透明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触控模组与显示模组之间,所述触控模 组、透明电池模组及显示模组均为可挠结构,所述透明电池模组向所述触控模组及显示模 组提供电源,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实现数据串流。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一薄膜状可 挠结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远离触控模组的表面。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电致发光显 示器,电泳显示器,电致变色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面 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电子墨水显示器等中的一种。23.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传感器集成 于所述可挠式电子装置中,以感测所述可挠式电子装置的形变及外界环境,并转换为电信 号。24. -种可挠式电子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触控模组、一显示模组及一电池模 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触控模组与电池模组之间,所述触控模组、电池模组及显示模 组均为可挠结构,所述电池模组向所述触控模组及显示模组提供电源,所述触控模组与所 述显示模组电连接实现数据串流。25.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可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夹持于所述触 控模组及所述电池模组之间,所述触控模组、显示模组及电池模组相互结合形成一一体结 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挠式电子装置,其中,包括层叠设置的一触控模组及一电池模组,所述触控模组及所述电池模组均为可挠结构,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以获得电源。
【IPC分类】G06F3/041
【公开号】CN104978054
【申请号】CN201410127823
【发明人】吴和虔, 邱明峻, 颜潇
【申请人】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4年4月1日
【公告号】US20150277498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