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可挠式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6110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薄型可挠式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挽式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薄型可挽式电子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电子装置如电视、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 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0003] 通过触控屏,能够将藉由人的手或者物体,来选择显示在影像显示设备的屏幕上 的内容。触控屏可将人的手或物体的触摸位置转换为电讯号,并且,触摸对应触摸位置的指 令可作为输入讯号,进而执行此指令的功能。因此,触控屏可W取代额外禪合到影像显示设 备的输入设备,如键盘和鼠标,使用范围也逐渐增加。
[0004]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屏只能局限于固定的形式如平板电脑、平面手机等,无法 满足随意形变的要求;进一步,所述触控屏需要额外设置的电源才能工作,从而限定了其应 用范围。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挽且能够自供电的薄型可挽式电子装置。
[0006] 一种薄型可挽式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一触控模组,所述触控模组设置于壳体 内,W感应外界输入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一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壳体 内且与所述触控模组层叠设置,W向所述触控模组提供能源,所述壳体、触控模组及所述电 池模组均为可挽结构;一信息处理与存储模组,与所述触控模组电连接,W将触控模组感测 到的信号进行存储并转换为控制指令;一连接模组,用W与所述信息处理与存储模组及其 他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将控制指令传输给其他电子设备。
[0007] -种可挽式电子装置,其中,包括一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为一可挽结构,所述 电池模组包括一正极、一负极及一电解质封装于一封装壳体中,一碳纳米管膜贴附于所述 封装壳体的表面,形成一触控模组。
[0008] -种可挽式电子装置,其中,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触控模组、一电池模组及一显 示模组,所述触控模组、电池模组及显示模组均为可挽结构,所述电池模组向所述触控模组 及显示模组提供电源,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实现数据串流。
[0009] 一种可挽式电子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触控模组、一显示模组及一电池模 组,所述触控模组、电池模组及显示模组均为可挽结构,所述电池模组向所述触控模组及显 示模组提供电源,所述触控模组与所述显示模组电连接实现数据串流。
[0010] 与现有技术相较,所述可挽式电子装置中,触控模组及所述电池模组均为可挽结 构,因此使得所述可挽式电子装置可实现卷曲、扭曲等形变,再者通过将所述可挽性的触控 模组及电池模组结合起来,无需其他电源即可独立工作,从而可方便的将其贴附于无电源 供应的物体如墙面等表面,实现触控功能。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挽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图1所示的可挽式电子装置中可挽触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图1所示的可挽式电子装置中碳纳米管膜的扫描电镜照片照片。
[0014] 图4为图1所示的可挽式电子装置中可挽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5为图4所述的电池模组中正电极及负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6为图1所示的可挽式电子装置中所述触控模组及电池模组通过无线充电连接 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挽式电子装置中可挽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挽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9为本发明第H实施例提供的可挽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可挽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可挽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12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可挽式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可挽式电子装置与电视进行连接并进行控制的示意图。
[0024]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_^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巧]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挽式电子装置100,所述可挽式电子装 置100包括一触控模组10W及一电池模组20层叠设置。所述触控模组10及所述电池模 组20均具有可挽性。
[0026] 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触控模组10为一可挽触控模组,用于感应外界输入的信息, 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所述触控模组10整体为一可挽结构。所述"可挽结构"是指所述触 控模组10在室温下能够实现卷曲及折叠,即所述触控模组10既可围绕一中也轴卷曲成卷 状结构,从而使得所述触控模组10能够方便的贴附于各种不同的表面。所述触控模组10 包括一可挽基底11及至少一可挽第一导电层12。所述可挽第一导电层12设置于所述可挽 基底11的表面。
[0027]所述基底11用于支撑并保护所述第一导电层12。所述可挽基底11的材料为可 挽性材料,所述可挽性材料为在常温下具有挽性的高分子材料,能够实现卷曲。所述可挽性 材料可为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醋(polyet的lene tere地thalate, PET)、环帰姪共聚合物 (巧cloolefincopolymer, C0C)、聚碳酸醋(polycarbonate, PC)、聚苯己帰、聚己帰、聚甲 基丙帰酸甲醋(PMMA)、聚醜亚胺((Pol厂Imide,PI)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基底11为一薄 膜状结构,所述基底11的厚度可为50微米至800微米,从而使得所述基底11受到挽曲作 用时,保证其不容易断裂。进一步,所述基底11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从而使得所述触控模组 10为一透明触控模组。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11的材料为PET,厚度为200微米。
[002引所述第一导电层12设置于所述基底11的至少一表面,W感测外界输入的信息并 转换为电信号。所述第一导电层12为一可挽结构,能够实现扭曲、卷曲等形状变化,而基本 不影响所述第一导电层12的性能。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所述第一导电层12可为一透明 导电层。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层12可为一导电异向性层。所述导电异向是指该导电层为 连续结构,且具有一高导电方向H(如第一方向或X方向)及一低导电方向D(如第二方向 或Y方向),该高导电方向H与该低导电方向D基本垂直。该导电异向层可W通过分别沿该 高导电方向H及低导电方向D设置多条导电性不同的导电条带实现,也可W直接通过一定 向的导电材料如碳纳米管膜实现。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12设置于所述基底11远离所述电池模组20的表 面。所述第一导电层12包括一碳纳米管膜,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平行于所述 碳纳米管膜的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12中的碳纳米管均基本沿第一方向择优取向延伸,从 而使该第一导电层12在第一方向的电导率大于在其他方向的电导率。进一步,所述碳纳米 管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基底11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导电层12中,所述导电异向性范围, 优选为该较高导电方向与该较低导电方向的比值大于等于50,优选为70~500。优选地, 该第一导电层12为由碳纳米管组成的纯碳纳米管层,从而能够提高所述触控模组10的透 光度。为实现该第一导电层12的导电异向性,该碳纳米管膜可从一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获 得。
[0030]请参阅图3,所述碳纳米管膜是由若干碳纳米管组成的自支撑结构。所述若干碳纳 米管为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延伸。所述择优取向是指在碳纳米管膜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 体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所述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碳纳 米管膜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多数碳纳米管是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具 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数碳纳米管中每一碳纳米管与在延伸 方向上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当然,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存在少数随机排 列的碳纳米管,该些碳纳米管不会对碳纳米管膜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取向排列构成明 显影响。所述自支撑为碳纳米管膜不需要大面积的载体支撑,而只要相对两边提供支撑力 即能整体上息空而保持自身膜状状态,即将该碳纳米管膜置于(或固定于)间隔一定距离设 置的两个支撑体上时,位于两个支撑体之间的碳纳米管膜能够息空保持自身膜状状态。所 述自支撑主要通过碳纳米管膜中存在连续的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延伸排列的碳纳米管 而实现。
[0031] 具体地,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数碳纳米管,并非绝对的直 线状,可W适当的弯曲;或者并非完全按照延伸方向上排列,可W适当的偏离延伸方向。因 此,不能排除碳纳米管膜的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数碳纳米管中并列的碳纳米管之间可 能存在部分接触。
[0032] 从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获得所述碳纳米管膜的具体方法包括;(a)从所述碳纳米 管阵列中选定一碳纳米管片段,本实施例优选为采用具有一定宽度的胶带或粘性基条接触 该碳纳米管阵列W选定具有一定宽度的一碳纳米管片段;(b)通过移动该拉伸工具,W- 定速度拉取该选定的碳纳米管片段,从而首尾相连的拉出多个碳纳米管片段,进而形成一 连续的碳纳米管膜。该多个碳纳米管相互并排使该碳纳米管片段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