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变电站和调控中心协调建模方法_3

文档序号:9375982阅读:来源:国知局
5)对一、二次设备和信号的关联部分进行扩充,将仅关联到逻辑节点(Logical Node,LN)扩充为关联到数据对象(Data Object,DO),即在〈LNode〉中增加doName 和 fc 部分,如 doName = 〃A.phsA〃,fc = 〃MX〃。
[0045]在《(ΠΜ/Ε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基础上,对(ΠΜ/Ε文件中量测模型进行如下扩充:1)在遥测类(Analog)和遥信类(Discrete)中增加属性项“引用名”,属性内容为 SCD 文件中的数据对象,格式为 LDName/LNName.FC.D0,其中 LDName = IEDName+LNInst ;2)增加保护信号类(Propnt),与遥信类格式定义相同。
[0046]确定IEC 61850和IEC 61970模型的映射规则如下:1)以《(ΠΜ/Ε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中描述的22类对象为依据,加上扩充的保护信号类,建立与IEC 61850-6中定义的模型的对应关系,对于匹配不上的模型,参照已有类型进行扩充;2)自变电站类(Substat1n)起,以下各层次模型实例在IEC 61850SCD中的desc对应到IEC 61970CIM/E中的标准带路径全名(pathName),为中文调度命名。
[0047]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信息内容来自继电保护信息规范和监控系统信息规范。包括遥测类、遥信类、遥控类、遥调类、保护信息类,以此作为基本量测的导出依据。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智能变电站和调控中心协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变电站和调控中心协调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系统配置工具进行模型导入、映射和转换; 步骤二,导入二次模型,导入ICD文件,校验语法和语义,通过校验后,合并生成SCD文件,检查数据通信网关机IH)模型,汇总全站间隔层IED信息,重新建模并提取与调控中心应用相关的LD,组织相互交换的数据,建立数据集; 步骤三,建立一次设备拓扑模型,根据信息来源和形式不同,选择导入不同的文件并校验语法和语义:导入来自设计单位的SSD文件;或导入来自变电站监控系统的SVG文件或CIM/G图形文件,并基于SVG或CIM/G构建电网拓扑模型;或使用系统配置工具的图形编辑器,绘制变电站主接线图,并构建电网拓扑模型; 步骤四,规范各级模型命名,在SCD的desc部分填写相应描述,为含路径的全名,作为源端维护的信息源头,描述内容不超过64字节,IED部分重点规范数据通信网关机即可,设备描述与调控中心保持一致,按《DL/T 1171电网设备通用模型命名规范》,对各类设备进行命名;二次设备自LD以下的各级功能模型采用自然名称,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按被保护的设备进行描述,自动化设备按所监控的范围进行描述; 步骤五,以《(ΠΜ/Ε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中描述的22类对象为依据,加上扩充的保护信号类,对IEC 61850匹配不上的模型,扩充相应的设备类; 步骤六,关联一、二次设备和信号模型,扩充一次设备关联到二次信号的〈LNode〉属性,增加doName和fc部分,关联到LN的DO层次; 步骤七,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信息内容来自继电保护信息规范和监控系统信息规范,按遥测类、遥信类、遥控类、遥调类、保护信息类划分,以此作为基本量测的导出依据; 步骤八,按所建立的IEC 61850和IEC 61970模型的映射规则,转换模型,导出模型到CIM/E文件,并进行fe验; 步骤九,通过离线或在线方式,将CIM/E模型文件提供调控中心使用,进一步执行模型拼接、入库处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电站和调控中心协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配置工具具有: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功能模型进行维护;对变电站一次设备拓扑模型进行维护;对一、二次设备和信号模型进行关联;文件校验;(ΠΜ/Ε文件导出。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变电站和调控中心协调建模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设置有: 模型预处理模块,使用系统配置工具进行模型导入、映射和转换; 数据集模块,导入二次模型,导入ICD文件,校验语法和语义,通过校验后,合并生成SCD文件,检查数据通信网关机IED模型,汇总全站间隔层IED信息,重新建模并提取与调控中心应用相关的LD,组织相互交换的数据,建立数据集; 电网拓扑模块,建立一次设备拓扑模型,根据信息来源和形式不同,选择导入不同的文件并校验语法和语义:导入来自设计单位的SSD文件;或导入来自变电站监控系统的SVG文件或CIM/G图形文件,并基于SVG或CIM/G构建电网拓扑模型;或使用系统配置工具的图形编辑器,绘制变电站主接线图,并构建电网拓扑模型; 设备描述模块,规范各级模型命名,在SCD的desc部分填写相应描述,为含路径的全名,作为源端维护的信息源头,描述内容不超过64字节,IED部分重点规范数据通信网关机即可,设备描述与调控中心保持一致,按《DL/T 1171电网设备通用模型命名规范》,对各类设备进行命名;二次设备自LD以下的各级功能模型采用自然名称,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按被保护的设备进行描述,自动化设备按所监控的范围进行描述; 设备扩充模块,以《(ΠΜ/Ε电网物理模型描述与交换规范》中描述的22类对象为依据,加上扩充的保护信号类,对IEC 61850匹配不上的模型,扩充相应的设备类; 关联模块,关联一、二次设备和信号模型,扩充一次设备关联到二次信号的〈LNode〉属性,增加doName和fc部分,关联到LN的DO层次; 信息管理模块,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信息内容来自继电保护信息规范和监控系统信息规范,按遥测类、遥信类、遥控类、遥调类、保护信息类划分,以此作为基本量测的导出依据; 校验模块,按所建立的IEC 61850和IEC 61970模型的映射规则,转换模型,导出模型到CIM/E文件,并进行校验; 模型处理模块,通过离线或在线方式,将CIM/E模型文件提供调控中心使用,进一步执行模型拼接、入库处理。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和调控中心协调建模方法,包括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系统配置工具功能加以规范;对SCD文件中设备和信号描述加以规范和扩充;对CIM/E文件中量测模型加以扩充;制定IEC?61850和IEC?61970模型的映射规则;参照继电保护信息规范和监控系统信息规范要求,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使用系统配置工具,在智能变电站侧自动导出调控中心所需的CIM/E文件,并进行校验;通过离线或在线方式,将CIM/E模型文件提供调控中心使用,执行模型拼接、入库处理。本发明完成了61850模型到61970模型的映射和转换,实现了模型和信息共享,减少了调控中心模型维护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IPC分类】G06F17/50
【公开号】CN105095600
【申请号】CN201510550831
【发明人】梁伟, 万博, 姜宁, 米为民, 郭凌旭, 苏瑞, 时燕新, 蒋国栋, 陈建, 李军良, 韩磊, 叶飞, 杜明, 杜鹏, 康宁, 梅峥, 赵玉新, 王恒, 袁中琛, 邢亮, 张志君
【申请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