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亮屏时长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432139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163]当触及点位于第一预设区域时,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
[0164]当触及点位于第二预设区域时,生成亮屏时长减小指令。
[0165]具体实现中,第一预设区域与第二预设区域不同,且不存在交集。如,第一预设区域可以在移动终端触摸屏的左侧区域,那么第二预设区域就可以在移动终端触摸屏的右侧区域,而第一预设区域也可以在移动终端触摸屏的上方区域,那么第二预设区域就可以在移动终端触摸屏的下方区域。当然,第一预设区域与第二预设区域也可以交换,其第一预设区域与第二预设区域的占触摸屏的面积不限定。因此,第一预设区域与第二预设区域的具体位置,可以是用户根据自己的习惯设置,也可以是移动终端的系统默认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0166]因此,当该触及操作的触及点在在第一预设区域时,该移动终端就会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而当该触及力度在第二预设区域时,该移动终端就会生成亮屏时长减小指令。如果用户在触摸屏上输入的触及操作的触及点既不在第一预设区域内,又不在第一预设区域内,那么该移动终端就不做任何操作。
[0167]S305、该移动终端响应该亮屏时长调节指令,将当前亮屏时长调节至与该触及参数匹配的目标亮屏时长。
[0168]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在通过用户输入的触及操作的触及点生成对应的亮屏时长调节指令之后,响应该亮屏时长调节指令,将当前亮屏时长调节至与该触及参数匹配的目标亮屏时长的实现方式与步骤S205的实现方式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169]可见,在图3所描述的方法中,用户可以在触及力度达到预设力度阈值时,通过触及不同区域而实现增加亮屏时长或减小亮屏时长,进一步的,可以通过触及时长来实现精细化调节,提高亮屏时长调节效率。
[0170]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1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如图4所示,该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以下单元:
[0171]第一检测单元401,用于检测在触摸屏上输入的触及操作。
[0172]获取单元402,用于获取该触及操作的触及参数。
[0173]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触及操作可以包括点击、按压、滑动等操作,其中,点击操作可以包括单击、双击或多次点击等,按压操作可以包括短按、长按等,滑动操作可以指在移动终端400的触摸屏上沿直线滑动,也可以滑动出特定的符号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该触及操作的触及参数可以包括触及力度、触及时长、触及轨迹、触及点等,其中,触及力度也就是按压、点击、滑动等操作作用在触摸屏上的力度,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0174]需要说明的是,该移动终端400可以预先存储有特定的触及操作,该触及操作能够触发调节亮屏时长。因此,当第一检测单元401检测到用户在其触摸屏上输入的触及操作时,只有在判断出该触及操作与该移动终端400预先存储的触及操作一致时,获取单元402才会进一步获取该触及操作的触及参数。
[0175]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400触摸屏的任意位置上输入触及操作,只要该触及操作与用于调节亮屏时长的触及操作一致,那么获取单元402就可以获取该触及操作的触及参数,并触发生成单元403根据该触及参数生成亮屏时长调节指令。
[0176]举例来说,假设移动终端400预先存储的用于调节亮屏时长调节的触及操作为长按操作,那么当用户长按触摸屏时,第一检测单元401就会检测到输入的长按操作,且与预先存储的长按操作一致,获取单元402从而就会获取该长按操作的按压力度、按压时长、按压点的位置信息等。如果用户在触摸屏上滑动时,第一检测单元401就会判断出滑动操作与预先存储的长按操作不一致,那么获取单元402就不会获取滑动操作作用在触摸屏上的滑动力度。
[0177]生成单元403,用于根据该触及参数,生成亮屏时长调节指令。
[0178]本发明实施例中,亮屏时长调节指令可以包括亮屏时长增加指令以及亮屏时长减小指令。因此,第一检测单元401在检测到用户在触摸屏输入的触及操作,且获取单元402获取到该触及操作的触及参数之后,生成单元403就会根据该触及参数生成亮屏时长调节指令。
[0179]可以理解的是,生成单元403可以是针对同一类型的触及参数,其触及参数的不同,生成两种亮屏时长调节指令。例如,生成单元403可以根据触及时长的不同,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或亮屏时长减小指令;也可以根据触及力度的不同,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或亮屏时长减小指令;还可以根据触及操作的触及点的位置不同,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或亮屏时长减小指令;还可以是根据触及操作的触及类型不同,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或亮屏时长减小指令,如当触及操作为长按操作,且按压力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而当触及操作为滑动W字符的滑动操作,且滑动力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生成亮屏时长减小指令,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0180]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生成单元403根据该触及参数,生成亮屏时长调节指令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0181]当触及时长在预设第一时长范围内时,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
[0182]当触及时长在预设第二时长范围内时,生成亮屏时长减小指令。
[0183]具体实现中,预设第一时长范围与预设第二时长范围不同,且不存在交集。如,预设第一时长范围可以为2?4秒,那么预设第二时长范围就可以为5?7秒,而预设第一时长范围也可以为5?7秒,那么预设第二时长范围就可以为2?4秒。因此,预设第一时长范围与预设第二时长范围的具体值,可以是用户根据自己的习惯设置,也可以是移动终端400的系统默认值,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0184]因此,当该触及操作的触及时长在预设第一时长范围内时,生成单元403就会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而当该触及时长在预设第二时长范围内时,生成单元403就会生成亮屏时长减小指令。如果用户在触摸屏上输入的触及操作的触及时长既不在预设第一时长范围内,又不在预设第二时长范围内,那么该移动终端400就不做任何操作。
[0185]调节单元404,用于响应上述生成单元403生成的亮屏时长调节指令,将当前亮屏时长调节至与上述获取单元402获取的触及参数匹配的目标亮屏时长。
[0186]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生成单元403根据触及参数生成亮屏时长调节指令时,调节单元404就会响应该亮屏时长调节指令,将该移动终端400的当前亮屏时长调节至与该触及参数匹配的目标亮屏时长。
[0187]具体的,当该触及参数包括触及时长和触及力度时,生成单元403可以根据触及时长生成亮屏时长调节指令,也就是当触及时长在预设第一时长范围内时,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当触及时长在预设第二时长范围内时,生成亮屏时长减小指令。因此,调节单元404就可以通过触及力度来确定亮屏时长增加量或减小量。生成单元403还可以根据触及力度生成亮屏时长调节指令,那么调节单元404就可以通过触及时长来确定亮屏时长增加量或减小量。
[0188]请一并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400是在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400的基础上优化得到的。如图5所示,该调节单元404可以包括获取子单元4041,第二增加子单元4042以及第二减小子单元4043,其中:
[0189]上述获取子单元4041,用于当该亮屏时长调节指令为亮屏时长增加指令时,从预设的力度与亮屏时长对应关系中获取与该触及参数的触及力度对应的第三目标亮屏时长。
[0190]上述第二增加子单元4042,用于响应该亮屏时长增加指令,将当前亮屏时长增加至第三目标亮屏时长。
[0191]上述获取子单元4041,还用于当该亮屏时长调节指令为亮屏时长减小指令时,从预设的力度与亮屏时长对应关系中获取与该触及参数的触及力度对应的第四目标亮屏时长。
[0192]上述第二减小子单元4043,用于响应该亮屏时长减小指令,将当前亮屏时长减小至第四目标亮屏时长。
[0193]具体实现中,移动终端400可以预先存储有力度与亮屏时长的对应关系,预先存储的也可以是力度范围与亮屏时长的对应关系。如触及力度为IN对应的亮屏时长为20s,触及力度为L 5N对应的亮屏时长为30s。又如,触及力度为I?2N对应的亮屏时长为25s,触及力度为2?5N对应的亮屏时长变化量为40s,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0194]因此,在生成单元403检测到其触及操作的触及时长在预设第一时长范围内,且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的同时,还会检测在触及时长内该触及操作的触及力度。然后获取子单元4041就会从预先设定的力度与亮屏时长对应关系中获取与该触及力度对应的第三目标亮屏时长。第二增加子单元4042从而可以响应该亮屏时长增加指令,将其当前亮屏时长增加至该第三目标亮屏时长。
[0195]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该移动终端400预先存储的是力度与亮屏时长对应关系,假设生成单元403检测到触摸屏触及操作的触及力度对应的亮屏时长为40s,而该触及操作的触及时长满足预设第一时长范围(即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而该移动终端400的当前亮屏时长为60s时,那么当前亮屏时长大于触及力度对应的亮屏时长。因此,该移动终端400可以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操作错误,从而不对亮屏时长做调节。
[0196]进一步的,如果移动终端400存储的是力度与亮屏时长或亮屏时长变化量的对应关系,由于用户触及操作的触及力度很难掌握,因此,获取子单元4041可以确定出触及时长内触及力度的变化情况,从而计算出该触及操作的平均触及力度。
[0197]可选的,该移动终端400预先存储的还可以是力度与亮屏时长变化量的对应关系,或力度范围与亮屏时长变化量的对应关系,如触及力度为IN对应的亮屏时长变化量为ls,触及力度为1.5N对应的亮屏时长变化量为2s。又如,触及力度为I?2N对应的亮屏时长变化量为3s,触及力度为2?5N对应的亮屏时长变化量为7s,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因此,在生成单元403检测到其触及操作的触及时长在预设第一时长范围内,且生成亮屏时长增加指令的同时,还会检测在触及时长内该触及操作的触及力度。然后获取子单元4041就会从预先设定的力度与亮屏时长变化量对应关系中获取与该触及力度对应的亮屏时长变化量,然后将当前亮屏时长增加该亮屏时长变化量得到第三目标亮屏时长。第二增加子单元4042从而可以响应该亮屏时长增加指令,将其当前亮屏时长增加至该第三目标亮屏时长。
[0198]进一步的,在生成单元403检测到其触及操作的触及时长在预设第二时长范围内,且生成亮屏时长减小指令之后,第二减小子单元4043响应亮屏时长减小指令所执行的操作与第二增加子单元4042响应上述亮屏时长增加指令所执行的操作的思路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199]举例来说,假设力度2N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