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装置、文档图像管理系统以及判定方法_3

文档序号:968788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73]图6 (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扫描路径的设定示意图。
[0074]如图6(a)所示,扫描路径设定部223基于预定区域尺寸设定一个扫描区域223a,并把与作为文档页的费用减缓审批通知书的两个边缘分别相一致并且经过扫描区域223a的扫描中心点223b的两个方向设定为第一扫描路径223c和第二扫描路径223d。该预定区域尺寸被存储在预定值存储部230中,且本实施例一中的预定区域尺寸为10*10像素,因而,该扫描区域223a呈正方形。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预定区域尺寸还可以为15*15像素或20*20像素。另外,扫描路径设定部223还把与第一扫描路径223c成一定角度Θ并且经过扫描中心点223b的两个角度方向分别设定为第三扫描路径223e和第四扫描路径223f。该一定角度Θ被存储在预定值存储部230中,且本实施例一中第一扫描路径223c为水平方向,第二扫描路径223d为垂直方向,一定角度Θ为45°。本发明中所涉及的一定角度Θ还可以为30°或60°。
[0075]扫描获取部224根据修正页图像把扫描区域223a按照预定移动顺序以及预定移动间隔进行移动从而逐个锁定在修正页图像中与扫描区域223a相对应的对应区域,进一步根据第一扫描路径223c和第二扫描路径223d对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进行扫描,并分别获取在第一扫描路径223c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一变化次数Q以及在第二扫描路径223d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二变化次数C2。
[0076]另外,扫描获取部224还可以根据第三扫描路径223e和第四扫描路径223f对同一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再次进行扫描,并分别获取在第三扫描路径223e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三变化次数C3以及在第四扫描路径223f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四变化次数C4。
[0077]该预定移动顺序以及该预定移动间隔被存储在预定值存储部230中,且本实施例一中的预定移动顺序为由左至右、由上至下,预定移动间隔约为扫描区域223a尺寸的长度的三分之一,即预定移动间隔约为3个像素。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预定移动间隔还可以为四分之一的扫描区域223a。扫描获取部224获取到的第一变化次数Q、第二变化次数C2、第三变化次数C3以及第四变化次数C4都被暂存在暂存部231中。
[0078]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一变化次数和第二变化次数的示意图。
[0079]如图6 (b)所示,“ X ”表示黑像素与白像素的变化B1,因而“ X ”的数量即为变化次数。扫描区域223a对图6 (a)所示的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进行扫描后,得到:第一扫描路径223c上的第一变化次数Q为7次、第二扫描路径223d上的第二变化次数C2为1次。
[0080]变化比较判断部225包含:第一变化判断比较部225a和第二变化判断比较部225b。
[0081]第一变化判断比较部225a将获取到的第一变化次数Q、第二变化次数C2分别与次数上限阈值v_、次数下限阈值V_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存在第一变化次数Ci和第二变化次数c2中的任意一个大于次数下限阈值V_的同时另一个小于次数上限阈值¥_,如果判断为存在时,输出一个第一存在判断结果札。
[0082]第二变化比较判断部225b将获取到的第三变化次数C3、第四变化次数C4分别与次数上限阈值v_、次数下限阈值v_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存在第三变化次数c3和第四变化次数C4中的任意一个大于次数下限阈值v_的同时另一个小于次数上限阈值v_,当判断为存在时,则输出一个第二存在判断结果r2。
[0083]该次数上限阈值V_和次数下限阈值V_被存储在预定值存储部230中,且本实施例一中的次数上限阈值v_为3,次数下限阈值V_为6。第一变化判断比较部225a输出的第一存在判断结果&和第二变化判断比较部225b输出的第二存在判断结果R2被暂存在暂存部231中。
[0084]特征点设定部226根据第一存在判断结果&,把在对应区域中与扫描中心点223b相对应的对应中心点设定为特征点。另外,特征点设定部226还可以根据第二存在判断结果R2,把在对应区域中与扫描中心点223b相对应的对应中心点设定为特征点。
[0085]在图6 (b)中,第一变化次数Ci为7次、第二变化次数C2为1次,由于次数上限阈值为3,次数下限阈值V_为6,因此,第一变化判断比较部225a判断为存在,并输出一个第一存在判断结果&,此时,特征点设定部226把在对应区域中与扫描中心点223b相对应的对应中心点设定为特征点T,图中“?”即表示特征点T。
[008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与修正页图像相对应的全部特征点的分布状况示意图。
[0087]特征点设定部226针对初始页图像30进行设定特征点后,即可得到如图7所示特征点分布图像60,其中字母T代表一个特征点,该特征点分布图像60中分布多个特征点T。
[008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特征点区域的分布状况示意图。
[0089]如图8所示,测算设定部227根据图7所示的修正页图像中所有特征点的分布状况并按照预定的边缘检测算法测算出至少含有一个特征点的范围边缘,并根据测算出的范围边缘设定特征点区域Z,进一步得到特征点区域图像70。在特征点区域图像70中共包含六个特征点区域,即特征点区域Z1、特征点区域Z2、特征点区域Z3、特征点区域Z4、特征点区域Z5以及特征点区域Z6。该边缘检测算法被存储在预定值存储部230中,且本实施例一中的边缘检测算法为Canny边缘提取算法。
[0090]特征比较判断部228根据预定数量阈值V?以及预定区域尺寸阈值^,对每个特征点区域中的特征点的数量以及该特征点区域的尺寸进行比较,并判断数量与尺寸是否都分别超过预定数量阈值v?以及预定区域尺寸阈值vs,当判断为数量与尺寸都分别超过预定数量阈值\以及预定区域尺寸阈值vs时,输出一个尺寸数量确定结果R?。该预定数量阈值\以及该预定区域尺寸阈值^被存储在预定值存储部230中,且本实施例一中的预定数量阈值Vm为六个。由于生活中的条形码的条形码区域的尺寸普遍为50*50像素,因此,将本实施例一中的预定区域尺寸阈值Vs设定为50*50像素。特征比较判断部228输出的尺寸数量确定结果R?被暂存在暂存部231中。
[0091]条形码区域判定部229至少根据所述尺寸数量确定结果R?,判定为该对应的特征点区域是条形码区域,该条形码区域被存储在条形码区域存储部232中。
[009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条形码区域的分布状况示意图。
[0093]如图9所示,特征比较判断部228对图8中所示的六个特征点区域进行比较判断,由于特征点区域Z5和特征点区域Z6中特征点T的数量少于六个,因此,特征点区域Z5和特征点区域Z6被删除,其他四个特征点区域Zl、Z2、Z3和Z4的特征点T的数量和尺寸都满足预定数量\和预定区域尺寸阈值\,特征比较判断部228输出四个尺寸数量确定结果Rm。
[0094]图10(a)至图10(d)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从初始页图像中判定出的第一条形码区域至第四条形码区域的示意图。
[0095]条形码区域判定部229对图9中满足数量和尺寸要求的四个特征点区域Zl、Z2、Z3和Z4进行判定,根据特征比较判断部228输出的四个尺寸数量确定结果R?分别判定特征点区域Z1、Z2、Z3和Z4为条形码区域。在图10中,图(a)显示的是与特征点区域Zl相对应的第一条形码区域,该第一条形码区域中包含初始页图像30中条形码1,图(b)显示的是与特征点区域Z2相对应的第二条形码区域,在该第二条形码区域中包含初始页图像30中条形码2,图(c)显示的是与特征点区域Z3相对应的第三条形码区域,在该第三条形码区域中包含初始页图像30中条形码3,图(d)显示的是与特征点区域Z4相对应的第四条形码区域,在该第四条形码区域中包含初始页图像30中条形码4。
[0096]如上所述,预定值存储部230存储有预定划分规则、预定修正规则、预定区域尺寸、一定角度Θ、预定移动顺序、预定移动间隔、次数上限阈值¥_、次数下限阈值¥_、边缘检测算法、预定数量阈值\以及预定区域尺寸阈值Vs。
[0097]暂存部231用于暂存第一变化次数Q、第二变化次数C2、第三变化次数C3、第四变化次数C4、第一存在判断结果&、第二存在判断结果R2、尺寸数量确定结果R?。
[0098]条形码区域存储部232用于存储第一条形码区域、第二条形码区域、第三条形码区域和第四条形码区域。
[0099]控制部233中包含用于控制上述各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0100]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判定装置的判定过程流程图。
[0101]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一中判定装置22的判定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02]步骤S1-1,转换部221将初始页图像30进行二值化转换,得到二值化页图像,然后进入步骤S1-2。
[0103]步骤S1-2,像素修正部222对二值化页图像中的各个像素进行逐点修正,得到修正页图像,然后进入步骤S1-3。
[0104]步骤S1-3,扫描路径设定部223基于预定区域尺寸设定一个扫描区域223a,并把与文档页的两个边缘分别相一致并且经过扫描区域223a的扫描中心点223b的两个方向设定为第一扫描路径223c和第二扫描路径223d,然后进入步骤S1-4。
[0105]步骤S1-4,扫描获取部223把扫描区域223a锁定在修正页图像中与扫描区域223a相对应的第一个对应区域,并根据第一扫描路径223c和第二扫描路径223d对该第一个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进行扫描,然后进入步骤S1-5。
[0106]步骤S1-5,扫描获取部223获取在第一扫描路径223c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一变化次数Q以及在第二扫描路径223d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二变化次数C2,然后进入步骤S1-6。
[0107]步骤S1-6,第一变化判断比较部225a将获取到的第一变化次数Q、第二变化次数c2分别与次数上限阈值V_、次数下限阈值V_进行比较,然后进入步骤S1-7。
[0108]步骤S1-7,第一变化判断比较部225a判断是否存在第一变化次数Q和第二变化次数C2中的任意一个大于次数下限阈值v_的同时另一个小于次数上限阈值v_,当判断为存在时,则进入步骤S1-8,当判断为不存在时,则进入步骤S1-10。
[0109]步骤S1-8,第一变化判断比较部225a输出一个第一存在判断结果&,然后进入步骤 Sl-90
[0110]步骤S1-9,特征点设定部226根据第一存在判断结果&,把在当前的对应区域中与扫描中心点223b相对应的对应中心点设定为特征点,然后进入步骤S1-10。
[0111]步骤S1-10,判断当前的对应区域是否为最后一个对应区域,当判断为不是最后一个对应区域时,进入步骤S1-11,当判断为是最后一个对应区域,进入步骤S1-12。
[0112]步骤S1-11,扫描获取部224按照预定移动顺序以及预定移动间隔进行移动,从而把扫描区域223a锁定在修正页图像中下一个与扫描区域223a相对应的对应区域,并根据第一扫描路径223c和第二扫描路径223d对该下一个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进行扫描,然后进入步骤S1-5。
[0113]步骤S1-12,测算设定部227根据修正页图像中所有特征点的分布状况并按照预定的边缘检测算法测算出至少含有一个特征点的范围边缘,并根据测算出的范围边缘设定六个特征点区域,然后进入步骤S1-13。
[0114]步骤S1-13,设定第一个特征点区域,然后进入步骤S1-14。
[0115]步骤S1-14,特征比较判断部228根据预定数量阈值V?以及预定区域尺寸阈值Vs,对该当前的特征点区域中的特征点的数量以及该特征点区域的尺寸进行比较,并判断数量与尺寸是否都分别超过预定数量阈值V?以及预定区域尺寸阈值Vs,当判断为都超过时,进入步骤S1-15,当判断为没有都超过时,进入步骤S1-16。
[0116]步骤S1-15,特征比较判断部228输出一个尺寸数量确定结果R?,然后进入步骤
S1-17。
[0117]步骤S1-16,删除当前的特征点区域,然后进入步骤S1-19。
[0118]步骤S1-17,条形码区域判定部229根据所述尺寸数量确定结果Rm,判定当前的特征点区域为条形码区域,然后进入步骤S1-18。
[0119]步骤S1-18,条形码区域存储部232对该条形码区域进行存储,然后进入步骤
S1-19。
[0120]步骤S1-19,判断当前的特征点区域是否为最后一个特征点区域,当判断为不是最后一个特征点区域时,进入步骤S1-20,当判断为是最后一个特征点区域时,进入结束状态。
[0121]步骤S1-20,设定下一个特征点区域,然后进入步骤S1-14。
[0122]实施例一的作用与效果:
[0123]根据本实施例一中的判定装置、文档图像管理系统以及判定方法,因为将初始页图像进行二值化转换得到二值化页图像后,再进行修正得到修正页图像后,通过判定在扫描路径上的变化次数,根据变化次数将对应中心点设定为特征点,根据所有特征点的分布状况测算设定出特征点区域,通过判断特征点区域中特征点的数量与尺寸,判定出为条形码区域。所以,本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判定装置、文档图像管理系统以及判定方法能够全自动地对初始页图像中所有条形码区域进行判定。
[0124]另外,根据本实施例一中的判定装置、文档图像管理系统以及判定方法,因为,转换部包含对初始页图像进行分区的分区部分,所以,本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判定装置、文档图像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高效、准确地将初始页图像转化为二值化页图像,避免出现条形码的前景与文档内容的背景无法区分的问题。
[0125]另外,根据本实施例一中的判定装置、文档图像管理系统以及判定方法,因为,变化比较判断部包含有第二变化比较判断部,当第一变化比较判断部判断为不存在时,第二变化比较判断部将获取到的第三变化次数、第四变化次数分别与次数上限阈值、次数下限阈值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存在第三变化次数和第四变化次数中的任意一个大于次数下限阈值的同时另一个小于次数上限阈值,当判断为存在时,输出一个第二存在判断结果,此时,特征点设定部根据第二存在判断结果,把在对应区域中与扫描中心点相对应的对应中心点设定为特征点。所以,本实施例一所涉及的判定装置、文档图像管理系统对即使发生倾斜的条形码区域,依然能够准确地从初始页文档图像中评定出来。
[0126]〈实施例二〉
[0127]实施例一中的判定装置22实现了对正常的条形码在水平放置或发生倾斜时的条形码区域进行判定。然而,当条形码本身为非正常条形码(即存在特殊标识)时,针对存在特殊标识的初始页图像,在判断第一扫描路径和第二扫描路径上的变化次数满足其中任意一个大于次数下限阈值乂_的同时另一个小于次数上限阈值¥_时引起误判。因此,本实施例二中的初定比较判断部、第一确定比较判断部和第二确定比较判断部结构提供了一种能够对特殊标识进行准确判断的技术方案。对于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0128]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判定装置的框图。
[0129]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二中,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