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装置、文档图像管理系统以及判定方法_4

文档序号:9687887阅读:来源:国知局
判定装置33除了包含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的转换部221、像素修正部222、扫描路径设定部223、测算设定部227、特征比较判断部228、条形码区域判定部229以及条形码区域存储部232以外,判定装置33还包含:扫描获取部331、比较判断部332、特征点设定部333、设定计算判断部334、密度比较判断部335、预定值存储部336、暂存部337以及控制上述各部的控制部338。
[0130]扫描获取部331根据修正页图像把扫描区域223a按照预定移动顺序以及预定移动间隔进行移动从而逐个锁定在修正页图像中与扫描区域223a相对应的对应区域,进一步根据第一扫描路径223c和所述第二扫描路径223d对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进行扫描,并分别获取在第一扫描路径223c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一变化次数Q以及在第二扫描路径223d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二变化次数C2。
[0131]比较判断部332包含:初定比较判断部332a、第一确定比较判断部332b和第二确定比较判断部332c。
[0132]初定比较判断部332a用于将第一变化次数Q、第二变化次数C2分别与次数上限阈值v_、次数下限阈值V_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第一变化次数Ci和第二变化次数c2中的任意一个大于次数下限阈值v_的同时另一个小于次数上限阈值v_,当判断为存在时,输出一个存在初定结果D。。该存在初定结果D。被暂存在暂存部337中。
[0133]扫描获取部331进一步根据存在初定结果D。,按照第三扫描路径223e和第四扫描路径223f对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进行扫描,并分别获取在第三扫描路径223e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三变化次数C3以及在第四扫描路径223f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四变化次数C4。
[0134]第一确定比较判断部332b进一步将第三变化次数C3、第四变化次数C4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第三变化次数c3和第四变化次数C4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差阈值V。,当判断为存在时,输出一个第一存在确定结果Di。该预定差阈值V。被存储在预定值存储部336中,且本实施例二中的预定差阈值V。为3。本发明所涉及的预定差阈值V。还可以为2或4或5。第一确定比较判断部332b输出的第一存在确定结果Di被暂存在暂存部337中。
[0135]第二确定比较判断部332c将第三变化次数C3与所述第四变化次数C4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存在第三变化次数C3和第四变化次数c4中的任意一个大于次数下限阈值v_的同时另一个小于次数上限阈值V_,当判断为存在时,输出一个第二存在确定结果d2。第二确定比较判断部332c输出的第二存在确定结果D2被暂存在暂存部337中。
[0136]特征点设定部333根据第一存在确定结果Di,把在对应区域中与扫描中心点223b相对应的对应中心点设定为特征点。另外,特征点设定部333还可以根据第二存在确定结果D2,把在对应区域中与扫描中心点223b相对应的对应中心点设定为特征点。
[0137]图13(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扫描路径的设定示意图;图13(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变化次数的第一获取状况示意图。
[0138]如图13(b)所示,扫描获取部331对如图13(a)所示的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进行扫描后,图中“ X ”表示在第一扫描路径223c和第二扫描路径223d上黑像素与白像素的变化B1,则第一变化次数Q为6,第二变化次数C2为6。由于次数上限阈值Vmax为3,次数下限阈值V_为6,因此,初定比较判断部332a判断为不存在。
[0139]图13(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变化次数的第二获取状况示意图。
[0140]如图13(c)所示,由于初定比较判断部332a判断为不存在,扫描获取部331根据第三扫描路径223e和第四扫描路径223f进一步对如图13(a)所示的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进行扫描,图中“ο”表示在第三扫描路径223e和第四扫描路径223f上黑像素与白像素的变化B2,则第三变化次数C3为8,第四变化次数C4为2。由于次数上限阈值Vmax为3,次数下限阈值V_为6,因此,第二确定比较判断部332c输出一个第二存在确定结果D2。此时,特征点设定部333根据该第二存在确定结果D2,把在对应区域中与扫描中心点223b相对应的对应中心点设定为特征点T,图13(c)中“.”即表示特征点T。
[0141]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针对特殊标识的扫描路径的设定示意图;图14(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针对特殊标识的变化次数的第一获取状况示意图。
[0142]如图14(a)所示的特殊标识与条形码存在相同的图像特征,例如,都是由和线条与白色间隙组成,因此,容易引起误判。在本实施例二中,如图14(b)所示,扫描获取部331对如图14(a)所示的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进行扫描后,图中“X”表示在第一扫描路径223c和第二扫描路径223d上黑像素与白像素的变化B1,则第一变化次数Q为7,第二变化次数C2为2。由于次数上限阈值V_为3,次数下限阈值V_为6,因此,初定比较判断部332a输出存在初定结果D。。
[0143]图14(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针对特殊标识的变化次数的第二获取状况示意图。
[0144]如图14(c)所示,扫描获取部331根据存在初定结果D。及第三扫描路径223e和第四扫描路径223f进一步对如图14(a)所示的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进行扫描,图中“ο”表示在第三扫描路径223e和第四扫描路径223f上黑像素与白像素的变化B2,则第三变化次数(:3为5,第四变化次数(:4为1。由于通常情况下,条形码的图像特征不仅是由黑线条和白色间隙组成的,并且,条形码的高度基本是一致的,当第一扫描路径223c上的第一变化次数Q与第二扫描路径223d上的第二变化次数C2满足其中任意一个大于次数下限阈值V_的同时另一个小于次数上限阈值V_时,第三扫描路径223e上的第一变化次数C3与第四扫描路径223f上的第四变化次数C4应相近,即第三变化次数C3与第四变化次数C4的差值应小于预定差阈值V。,且预定差阈值V。为3。然而,图14(a)中的特殊标识,虽然第一扫描路径223c上的第一变化次数Q与第二扫描路径223d上的第二变化次数C2满足其中任意一个大于次数下限阈值V_的同时另一个小于次数上限阈值V_时,但是高度不一致,导致第三变化次数C3与第四变化次数C4的差值大于3,因此,第一确定比较判断部332b判断为不存在,S卩、图14(a)所示的对应区域中不含有条形码。
[0145]设定计算部334在特征点区域中设定出预定比例\的中心区域,并计算出该中心区域的黑像素密度值Pb,该预定比例\被存储在预定值存储部336中,且本实施例二中预定比例t为四分之一的特征点区域。该黑像素密度值Pb被暂存在暂存部337中。
[0146]密度比较判断部335对黑像素密度值Pb和预定密度阈值Vp进行比较,并且判断黑像素密度值Pb是否超过预定密度阈值vp,当判断为超过时,输出一个密度确定结果Rp,该预定密度阈值Vp被存储在预定值存储部336中,且本实施例二中的预定密度阈值Vp为20%的特征点区域的黑像素密度值。该密度确定结果Rp被暂存在暂存部337中。
[0147]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选取中心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148]如图15所示,以特征点区域Z1为例,当特征点区域Z1中包含正常条形码时,设定计算部334在特征点区域取四分之一大小的中心区域Q1,并计算出该中心区域Q1的黑像素密度值Pb,密度比较判断部335对黑像素密度值Pb进行判断,经判断:该黑像素密度值Pb大于20%的特征点区域Z1的黑像素密度值,此时,密度比较判断部335输出一个密度确定结果RpO
[0149]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针对特殊数字选取中心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150]如图16所示,以特征点区域Z2为例,当特征点区域Z2中包含特殊数字时,设定计算部334在特征点区域取四分之一大小的中心区域Q2,并计算出该中心区域Q2的黑像素密度值Pb,密度比较判断部335对黑像素密度值Pb进行判断,经判断:该黑像素密度值Pb小于20%的特征点区域的黑像素密度值,则可以推断出:该特征点区域Z2中没有条形码。
[0151]条形码区域判定部229在根据尺寸数量确定结果R?的同时还根据密度确定结果Rp,对条形码区域进行判定。
[0152]如上所述,预定值存储部336除了存储有与实施例一中的预定值存储部230相同的预定划分规则、预定修正规则、预定区域尺寸、一定角度Θ、预定移动顺序、预定移动间隔、次数上限阈值V_、次数下限阈值v_、边缘检测算法、预定数量阈值v?以及预定区域尺寸阈值vs以外,还存储有:预定差阈值V。、预定比例\以及预定密度阈值vp。
[0153]暂存部337除了用于暂存第一变化次数Q、第二变化次数C2、第三变化次数C3、第四变化次数(:4以及尺寸数量确定结果R?以外,还用于暂存:存在初定结果D。、第一存在确定结果D:、黑像素密度值Pb以及密度确定结果Rp。
[0154]控制部338包含用于控制上述各部的计算机程序。
[0155]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判定装置的判定过程流程图。
[0156]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二中判定装置33的判定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57]步骤S2-1,转换部221中的分区部分221a将初始页图像30平均划分为四十个子区域30a,并将该四十个子区域30a按照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的顺序逐个进行二值化转换,得到二值化页图像,然后进入步骤S2-2。
[0158]步骤S2-2,像素修正部222对二值化页图像中的每个像素按照预定修正规则进行逐点修正,得到修正页图像,然后进入步骤S2-3。
[0159]步骤S2-3,扫描路径设定部223基于预定区域尺寸设定一个扫描区域223a,并把与文档页的两个边缘分别相一致并且经过扫描区域223a的扫描中心点223b的两个方向设定为第一扫描路径223c和第二扫描路径223d,并把与第一扫描路径223c成45°并且经过扫描中心点223b的两个角度方向分别设定为第三扫描路径223e和第四扫描路径223f,然后进入步骤S2-4。
[0160]步骤S2-4,扫描获取部331把扫描区域223a锁定在修正页图像中与扫描区域223a相对应的第一个对应区域,并根据第一扫描路径223c和第二扫描路径223d对该第一个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进行扫描,然后进入步骤S2-5。
[0161]步骤S2-5,扫描获取部331获取在第一扫描路径223c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一变化次数Q以及在第二扫描路径223d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二变化次数C2,然后进入步骤S2-6。
[0162]步骤S2-6,初定比较判断部332a将第一变化次数Q、第二变化次数C2分别与次数上限阈值V_、次数下限阈值V_进行比较,然后进入步骤S2-7。
[0163]步骤S1-7,初定比较判断部332a判断是否存在第一变化次数和第二变化次数c2中的任意一个大于次数下限阈值V_的同时另一个小于次数上限阈值¥_,当判断为存在时,进入步骤S2-8,当判断为不存在时,进入步骤S2-13。
[0164]步骤S2-8,初定比较判断部332a输出一个存在初定结果D。,然后进入步骤S2_9。
[0165]步骤S2-9,扫描获取部331获取在第三扫描路径223e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三变化次数C3以及在第四扫描路径223f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二变化次数C4,然后进入步骤S2-10。
[0166]步骤S2-10,第一确定比较判断部332b将第三变化次数C3、第四变化次数C4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存在第三变化次数c3和第四变化次数C4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差阈值V。,当存在时,进入步骤S2-11,当不存在时,进入步骤S2-17。
[0167]步骤S2-11,第一确定比较判断部332b输出一个第一存在确定结果Di,然后进入步骤S2-12。
[0168]步骤S2-12,特征点设定部333根据第一存在确定结果Di,把在当前的对应区域中与扫描中心点223b相对应的对应中心点设定为特征点,然后进入步骤S2-17。
[0169]步骤S2-13,扫描获取部331获取在第三扫描路径223e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三变化次数C3以及在第四扫描路径223f上的表示黑白二值变化的第二变化次数C4,然后进入步骤S2-14。
[0170]步骤S2-14,第二确定比较判断部332c将第三变化次数C3与所述第四变化次数C4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存在第三变化次数c3和第四变化次数c4中的任意一个大于次数下限阈值v_的同时另一个小于次数上限阈值V_,当判断为存在时,进入步骤S2-15,当判断为不存在时,进入步骤S2-17。
[0171]步骤S2-15,第二确定比较判断部332c输出一个第二存在确定结果D2,然后进入步骤S2-16。
[0172]步骤S2-16,特征点设定部333还可以根据第二存在确定结果D2,把在对应区域中与扫描中心点223b相对应的对应中心点设定为特征点,然后进入步骤S2-17。
[0173]步骤S2-17,判断当前的对应区域是否为最后一个对应区域,若判断为不是最后一个对应区域,则进入步骤S2-18,若判断为是最后一个对应区域,则进入步骤S2-19。
[0174]步骤S2-18,扫描获取部331按照预定移动顺序以及预定移动间隔进行移动,从而把扫描区域223a锁定在修正页图像中下一个与扫描区域223a相对应的对应区域,并根据第一扫描路径223c和第二扫描路径223d对该下一个对应区域中的区域图像进行扫描,然后进入步骤S2-5。
[0175]步骤S2-19,测算设定部227根据修正页图像中所有特征点的分布状况并按照预定的边缘检测算法测算出至少含有一个特征点的范围边缘,并根据测算出的范围边缘设定六个特征点区域,然后进入步骤S2-20。
[0176]步骤S2-20,设定第一个特征点区域,然后进入步骤S2-21。
[0177]步骤S2-21,特征比较判断部228根据预定数量阈值V?以及预定区域尺寸阈值Vs,对该当前的特征点区域中的特征点的数量以及该特征点区域的尺寸进行比较,并判断数量与尺寸是否都分别超过预定数量阈值V?以及预定区域尺寸阈值vs,当判断为都超过时,则进入步骤S2-22,当判断为没有都超过时,则进入步骤S2-28。
[0178]步骤S2-22,特征比较判断部228输出一个尺寸数量确定结果R?,然后进入步骤
S2-23。
[0179]步骤S2-23,设定计算部334在当前的特征点区域中设定出预定比例\的中心区域,并计算出该中心区域的黑像素密度值Pb,然后进入步骤S2-24。
[0180]步骤S2-24,密度比较判断部335对黑像素密度值Pb和预定密度阈值Vp进行比较,并且判断黑像素密度值Pb是否超过预定密度阈值Vp,当判断为超过时,进入步骤S2-25,当判断为没有超过时,进入步骤S2-28。
[0181]步骤S2-25,密度比较判断部335输出一个密度确定结果Rp,则进入步骤S2-26。
[0182]步骤S2-26,条形码区域判定部229根据尺寸数量确定结果R?和密度确定结果Rp,判定当前的特征区域为条形码区域,然后进入步骤S2-27。
[0183]步骤S2-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