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码结构及制作方法及产品监控方法

文档序号:9811267阅读:1574来源:国知局
识别码结构及制作方法及产品监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识别码结构、识别码结构制作方法及产品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多年来,识别码历经一维码到二维码的发展,在商品、物流行业的使用越来越深入、广泛。
[0003]—维码,通常为多行组成的条形码,可存储大量数据,广泛应用于医院、驾驶证、物料管理、货物运输。一维条形码的缺点是:条形码只是在一个方向(如水平方向)表达信息,而在垂直方向则不表达任何信息,其一定的高度通常是为了便于阅读器的对准;数据容量较小,通常只有30个字符左右,只能包含字母和数字;条形码尺寸相对较大,导致空间利用率较低;条形码遭到损坏后便不能阅读。
[0004]二维码(2-dimens1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O”、“I”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
[0005]在商品管理、仓储、运输物流领域中,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一维码,通过一维码将商品的属性与商品联系起来。对商品的控制,比如预设促销兑奖活动,都是在商品生产时,即已将奖励信息标记在商品上。这样,一旦出厂之后,则无法控制或修改任何促销活动的规则和结果,比如增加或减少获奖数量。
[0006]同时,传统的物流方式对商品的监控也非常局限,尽管当前在商品外包装使用二维码的也越来越多,但是通常是直接将二维码全部暴露出来,二维码上的信息可以任意被读取,无法实现产品被最终消费者购买后才能识别二维码的要求,也就无法实现企业对产品进行有奖销售的要求。
[0007]此外,现在商家还希望实时监控某一批次的商品的实时物流位置,发往城市,还希望知晓商品是否实现了最终销售(销售到最终端的用户),甚至还希望能随时、主动地决定某一时间段(如节假日),某一地域(如长三角地区),某种力度(如设置中奖的数量及奖项)的促销活动,以及对中奖的快速响应(如当即兑奖,快速领奖)。这些要求都是现有技术中不能满足的。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识别码结构及其制作方法,以及产品的监控方法,可以使商家能有效识别产品是否实现了最终销售,也可以满足商家实时监控产品的物流信息或方位,特别能满足商家随时随地的有奖销售要求。
[0009]本发明提供的识别码结构,包括第一识别码,所述第一识别码设置有覆盖区。所述第一识别码可以设置在纸、金属、塑料、锡箔等任意载体上。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识别码的覆盖区通过粘贴标签覆盖形成。
[0011]更为优选地,所述粘贴标签被不规则切割。
[0012]优选地,所述识别码结构,还设有第二识别码,所述第二识别码位于所述第一识别码的所述覆盖区外,所述第二识别码与所述第一识别码具有至少一个属性关联。
[0013]更为优选地,所述识别码结构的第一识别码还有暴露区,所述第二识别码位于所述第一识别码的所述暴露区内。
[0014]优选地,所述识别码结构的第一识别码为一维码、QR码、TOF417码、DM码、MC码和汉信码中的一种。
[0015]优选地,所述识别码结构的第一识别码和第二识别码为一维码、QR码、PDF417码、DM码、MC码和汉信码中的至少一种。
[0016]更为优选地,所述识别码结构的第一识别码为QR码、第二识别码为DM码。
[0017]更为优选地,所述识别码结构的QR码被所述覆盖区覆盖至少一个位置探测区。
[001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识别码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将所述第一识别码设置在载体上;(2)在所述第一识别码上设置粘贴标签,使得第一识别码因为粘贴标签覆盖不能被识别;(3)将粘贴标签切割为不规则小片。
[0019]优选地,所述识别码结构的制作方法,所述第一识别码为QR码,所述粘贴标签覆盖所述QR码的至少一个位置探测区。
[0020]更为优选地,所述识别码结构的制作方法,所述粘贴标签在所述QR码的位置探测区的部分切割深度小,避免QR码被切割。
[002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识别码结构的产品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将所述第一识别码、第二识别码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2)将所述第一识别码与所述第二识别码通过至少一个属性进行关联;(3)通过所述数据库中的对所述第一识别码与所述第二识别码进行信息监控,以监视或控制产品。
[0022]优选地,所述产品监控方法,所述的第一识别码和第二识别码为一维码、QR码、PDF417码、DM码、MC码和汉信码中的至少一种。
[0023]更为优选地,所述产品监控方法,所述的第一识别码为QR码、所述第二识别码为DM码。
[00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覆盖区覆盖第一识别码,使得第一识别码因为覆盖不能被识别,覆盖区采用粘贴标签,粘贴标签被切割为不规则形状的小片,当撕下粘贴标签的一部分(一片小片或几片小片)后,小片难以再完全回复原来的粘贴位置,使得最终购买者很容易区分覆盖区是否被暴露过、从而得知第一识别码是否被识别过。粘贴标签比常见的刮奖涂层(如发票刮奖涂层)粘贴更加牢固,能有效避免产品在运输或销售过程中因为摩擦而使得涂层被磨损破坏、使覆盖区被暴露。
[0025]本发明的另一有益效果是,第一识别码与第二识别码至少通过一个属性关联,关联方式例如可以是绑定,通过关联之后,只要对其中的第二识别码进行识别、读码,就能够知道其对应的第一识别码是什么,也因此通过对第二识别码的识别,来对第一识别码进行设置属性信息(例如设置为中奖码)。商家可以通过第二识别码随时监控商品的去向,当决定流通到某地的商品在某个时间段进行有奖销售时,随时对数据库中第二识别码对应的第一识别码的相关识别信息进行调整,使得最终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通过对第一识别码的读取获知商家发布的中奖信息。商家也可以通过第一识别码与第二识别码的属性关联,随时调整希望最终消费者购买商品后获知的其他信息。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一实施例粘贴标签覆盖第一识别码部分区域形成覆盖区的识别码结构图;
[0027]图2为图1粘贴标签去除后的识别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28]为了使本发明的创作特征、技术手段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9]参看图1,为本发明粘贴标签覆盖第一识别码的部分区域形成覆盖区的识别码结构图,第一识别码除设置有覆盖区外,还设置有暴露区。本发明以第一识别码为QR码I和第二识别码为DM码2为例进行说明,但第一识别码不仅局限于QR码,第二识别码也不仅局限于DM码。
[0030]QR码,g卩Quick Response Code,QR码I形状基本上呈正方形或矩形,其具有在识别时用于定位的三个位置探测区101,分布在QR码四个角上的三个。粘贴标签4覆盖住QR码I的至少一个位置探测区101,使QR码I不能被识别,形成覆盖区。粘贴标签4被切割为若干不规则形状的小片3,切割方法可以用花刀切割。可以将普通标签通过粘贴层粘贴在覆盖区后形成粘贴标签、也可以直接使用粘贴标签粘贴在覆盖区,再在粘贴标签表面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