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9504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风扇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可有效降低高转速风扇振动的风扇固定装置。
[0003]【【背景技术】】
[0004]随着CPU的发热量越来越高,对物理降温的要求也特别强烈,风扇的转速从12000转已提高到22000转,风扇的振动也会随之增大,振动的传导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读写速率。
[0005]为了降低风扇振动对系统的危害,特设计风扇固定装置。现有的设计;一般是采用塑料框架结构先固定住风扇,然后再将塑料框固定在机器内,风扇下面再加一些橡胶钉。现有的风扇固定装置仅适用于12000转的风扇,但若将现有的风扇固定装置安装20000转以上的风扇,系统RAD测试就会败。因此,现有的风扇固定装置无法有效降低高转速风扇的振动。
[0006]【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高转速风扇振动的风扇固定装置。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其用于固定风扇,所述风扇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孔,且所述风扇固定装置包括:
[0009]第一风扇固定件,其固定于机箱内,且所述第一风扇固定件上设有第一 U型槽,且第一 U型槽的高度与风扇底部安装孔的高度相当;
[0010]第二风扇固定件,其固定于机箱内并与第一风扇固定件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风扇固定件上设有第二 U型槽,且第二 U型槽的高度与风扇顶部安装孔的高度相当;
[0011]吸振钉,其弹性卡持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风扇一侧的吸振钉的端部卡持于第一U型槽内,而风扇另一侧的吸振钉的端部卡持于第二U型槽内。
[0012]特别地,所述吸振钉上设有锥形卡持部。
[0013]特别地,所述吸振钉的端部包括卡柱、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卡柱位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卡柱的外径与第一 U型槽及第二 U型槽的内径相当,而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外径大于第一 U型槽及第二 U型槽的内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利用吸振钉固定于风扇的安装孔内,风扇两侧的吸振钉上下错开卡持于第一 U型槽与第二 U型槽内,从而使得上下受力均衡;且利用间隔设置的第一风扇固定件与第二风扇固定件以减少风扇与机箱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吸收振动快而释放振动慢的特性。
[0015]【【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中吸振钉与风扇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组合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带有吸振钉的风扇装设至第一风扇固定件与第二风扇固定件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的剖面示意图。
[0020]【【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其用于固定风扇10,所述风扇10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孔11,且所述风扇固定装置包括:
[0022]第一风扇固定件20,其固定于机箱40内,且所述第一风扇固定件20上设有第一U型槽21,且第一 U型槽21的高度与风扇10底部安装孔11的高度相当;
[0023]第二风扇固定件30,其固定于机箱40内并与第一风扇固定件20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风扇固定件30上设有第二 U型槽31,且第二 U型槽31的高度与风扇10顶部安装孔11的高度相当;
[0024]吸振钉50,其弹性卡持于所述安装孔11内,且所述风扇10 —侧的吸振钉50的端部卡持于第一 U型槽21内,而风扇10另一侧的吸振钉50的端部卡持于第二 U型槽31内。
[0025]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振钉50上设有锥形卡持部51 ;所述吸振钉50的端部包括卡柱52、第一夹持部53与第二夹持部54,卡柱52位于第一夹持部53与第二夹持部54之间,卡柱52的外径与第一 U型槽21及第二 U型槽31的内径相当,而第一夹持部53与第二夹持部54的外径大于第一 U型槽21及第二 U型槽31的内径。
[0026]安装时,先将吸振钉50分别装入风扇10的两侧,锥形卡持部51的细颈段先穿入安装孔11内,在穿入的过程中,锥形卡持部51的粗颈段会弹性挤压进入安装孔11,直至安装孔11位于锥形卡持部51的粗颈段与第二夹持部54之间。安装一个风扇10时,风扇10的一侧顶部安装孔11装入两个吸振钉50,风扇10的另一侧底部安装孔11装入两个吸振钉50。然后,将装有吸振钉50的风扇10由上而下固定至第一风扇固定件20与第二风扇固定件30之间,风扇10底部的吸振钉50卡入第一 U型槽21,风扇10顶部的吸振钉50卡入第二 U型槽31。
[0027]本实用新型风扇固定装置利用吸振钉50固定于风扇10的安装孔11内,风扇10两侧的吸振钉50上下错开卡持于第一 U型槽21与第二 U型槽31内,从而使得上下受力均衡;且利用间隔设置的第一风扇固定件20与第二风扇固定件30以减少风扇10与机箱40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吸收振动快而释放振动慢的特性。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其用于固定风扇,所述风扇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风扇固定件,其固定于机箱内,且所述第一风扇固定件上设有第一U型槽,且第一 U型槽的高度与风扇底部安装孔的高度相当; 第二风扇固定件,其固定于机箱内并与第一风扇固定件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风扇固定件上设有第二 U型槽,且第二 U型槽的高度与风扇顶部安装孔的高度相当; 吸振钉,其弹性卡持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风扇一侧的吸振钉的端部卡持于第一U型槽内,而风扇另一侧的吸振钉的端部卡持于第二U型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钉上设有锥形卡持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钉的端部包括卡柱、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卡柱位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卡柱的外径与第一 U型槽及第二 U型槽的内径相当,而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外径大于第一 U型槽及第二 U型槽的内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扇固定装置,其用于固定风扇,所述风扇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孔,且所述风扇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风扇固定件、第二风扇固定件与吸振钉,所述第一风扇固定件固定于机箱内,且所述第一风扇固定件上设有第一U型槽,且第一U型槽的高度与风扇底部安装孔的高度相当;所述第二风扇固定件固定于机箱内并与第一风扇固定件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风扇固定件上设有第二U型槽,且第二U型槽的高度与风扇顶部安装孔的高度相当;所述吸振钉弹性卡持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风扇一侧的吸振钉的端部卡持于第一U型槽内,而风扇另一侧的吸振钉的端部卡持于第二U型槽内。
【IPC分类】G06F1/18, G06F1/20
【公开号】CN204904186
【申请号】CN201520537427
【发明人】胡泽敏
【申请人】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