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照智能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5800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证照智能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工业PC机控制证照识读模块、条码打印模块和条码扫描模块的证照智能控制器,实现对护照、港澳通行证、赴台通行证、学生证、驾驶证、身份证等样式证照的管理和识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护照、港澳通行证、赴台通行证、学生证、驾驶证、身份证等样式证照都是通过专用的证件识读设备来识读,然后再连接计算机设备来进行证件识读信息的采集操作。暂无一种专业的设备,即可进行证件信息识读,还可进行识读信息的采集、管理、维护、证照条码管理。操作者识读和管理证照时,需要在多个操作端间来回操作切换,操作繁琐、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证照一体化识读和管理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证照智能控制器,可实现证照信息识读和识读信息的采集管理、证照条码管理,操作简单。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证照智能控制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证照智能控制器包括:箱体、电源、工业PC机、证照管理软件、证照识读模块、条码打印模块、条码扫描模块;所述箱体包括机箱外壳、机箱框架和侧盖板;箱体正面有操作面板,上面有开机按键、重启按键、工作指示灯、条码打印窗口和条码扫描窗口 ;箱体背面有工控主板的接插口、散热风扇和电源接口 ;箱体左侧盖板上有通风口,在通风口的背面设有防尘网;工业PC机包括工控主板、CPU、内存、硬盘;证照管理软件是专业性软件,包括证照信息管理、证照识读管理、证照条码管理和证照存贮设备驱动控制;证照识读模块实现证照信息的识读采集;条码打印模块可打印输出一维条码或二维条码;条码扫描模块兼容一维条码或二维条码的扫描识读。
[0005]在进行操作时,接通电源,启动工业PC机,打开证照管理软件,将证照放在证照识读模块上,证照管理软件可采集到证照信息并保存到软件中进行管理;若证照上需要贴上一维/ 二维条码,可通过条码打印模块打印出条码,然后粘贴到证照上面;粘贴上的条码可通过条码扫描模块扫描识读,证照管理软件可通过条码快速检索到证照。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证照智能控制器,通过证照管理软件对内置证照识读模块、条码打印模块和条码模块的驱动控制,实现对证照信息的识读、采集和管理,实现证照的条码管理;实现证照管理的一体化。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证照智能控制器构成图;
[0008]1.箱体,2.通风口,3.条码扫描模块,4.条码打印模块,5.证照识读模块,6.工业PC机,7.电源。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证照智能控制器主视示意图;
[0010]8.开机按键,9.重启按键,10.工作指示灯,11.条码扫描窗口,12.条码打印窗口。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证照智能控制器后视示意图;
[0012]13.工控主板接插口,14.散热风扇,15.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图1中,箱体1的操作面板上有开机按键8、重启按键9和工作指示灯10,在箱体1正面可进行相关操作;箱体1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条码打印模块4和条码扫描模块3,在箱体1正面可通过条码打印窗口 12和条码扫描窗口 11进行相关操作;箱体1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证照识读模块5,可将证照放在箱体1顶部的证照识读模块5上;箱体1内部通过螺钉固定有工业PC机6、散热风扇14和电源7,在箱体1后面板上工控主板接插口 13用于连接其他相关设备,散热风扇14用于箱体1散热,电源接口 15用于电源信号的输入;箱体1的左侧面板上还留有通风口 2。
[0014]在进行操作时,接通电源7,通过开机按键8启动工业PC机6,工作指示灯10亮启;登录进入证照管理软件,将证照放在证照识读模块5上,证照管理软件可采集到证照信息并保存到软件中进行管理;若证照上需要贴上一维/ 二维条码,可通过条码打印模块4打印条码并在条码打印窗口 12取出,然后粘贴到证照上面;粘贴上的条码可通过条码扫描模块3的条码扫描窗口 11扫描识读,证照管理软件可通过条码快速检索到证照,实现条码管理。
【主权项】
1.一种证照智能控制器,由箱体、电源、工业PC机、证照识读模块、条码打印模块、条码扫描模块和证照管理软件共同构成,其特征是:所述工业PC机包括工控主板、CPU、内存、硬盘;证照识读模块、条码打印模块、条码扫描模块与工业PC机连接,通过证照管理软件完成对证照信息的识读、采集和管理,实现证照的条码管理。
【专利摘要】一种证照智能控制器由箱体、电源、工业PC机、证照识读模块、条码打印模块、条码扫描模块和证照管理软件共同构成,通过工业PC机和证照管理软件对证照识读模块、条码打印模块和条码扫描模块驱动控制操作,实现对证照信息识读、采集和管理,实现证照的条码管理;实现证照管理的一体化。
【IPC分类】G06K17/00
【公开号】CN205068454
【申请号】CN201520779991
【发明人】连秉然
【申请人】连秉然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