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物品自动发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281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物品自动发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行用于自动发放回收U盾或K令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的日益成熟,银行等金融系统中需要发放一些电子产品,例如U盾盒或K令盒等。现有的发放方式一般采用人工发放,过程比较繁琐,不利于业务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物品自动发放回收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物品自动发放回收装置,所述物品包括第一物品和第二物品,所述第二物品的宽度和厚度均大于所述第一物品;所述自动发放回收装置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传动装置、输送装置、定位装置、两条物品输送通道、回收箱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传动装置、输送装置和定位装置相连,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固定相连;

所述机壳呈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且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互平行,所述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相互平行;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下部设有取物口;

两条所述物品输送通道均从第三固定板至取物口水平排布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内壁上,两条所述物品输送通道之间竖直方向的距离 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物品的厚度;所述物品输送通道位于所述取物口上方的一端为物品输出端,所述回收箱设置在所述物品输出端的下方;

所述传动装置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壁上,所述传动装置位于所述物品输送通道的下方;所述传动装置用于使所述输送装置在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之间水平移动;

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物品输送通道的下方,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输送装置分别输送设置在物品输送通道上的第一物品或第二物品;

所述定位装置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壁上,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下方;所述定位装置可限制所述输送装置停止在预设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自动发放回收装置通过设置两个不同高度的物品输送通道,可实现两种不同大小规格的物品的发放,简单实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两条所述物品输送通道分别为第一物品输送通道和第二物品输送通道,所述第一物品输送通道设置在第二物品输送通道的下方,所述第一物品输送通道和第二物品输送通道均由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支撑板形成,两个支撑板之间留有空隙。

进一步,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开设有插口;

托板,所述托板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一侧;

两个托杆,两个所述托杆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托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托板上表面与所述底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插口下方,所述底座与所述底板的下侧面固 定相连,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方形凹槽,所述方形凹槽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内侧壁,所述方形凹槽的内侧壁与所述物品的传输方向平行;

推物板,所述推物板与所述方形凹槽的内侧壁转动相连,所述推物板与所述方形凹槽底部垂直且留有缝隙;传输物品时,所述推物板的上端从所述方形凹槽伸出并从第一物品输送通道的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空隙穿过,所述推物板的上端高于形成第一物品输送通道的两个支撑板的上表面;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方形凹槽的两侧内侧壁固定相连;

推物杆,所述推物杆与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转动相连,所述推物杆的相对两侧面均通过第一扭簧转动连接在所述方形凹槽的两个内侧壁上,所述推物板位于所述推物杆与所述托板之间;所述推物杆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推物段和复位段;传输物品时,所述推物段从所述方形凹槽伸出并从第二物品输送通道的两个支撑板之间的空隙穿过,所述推物杆的上端高于形成第二物品输送通道的两个支撑板的上表面;复位时,所述推物杆的上端低于所述托杆的上表面或与之平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托板和托杆,且托杆位于托板的两侧,可分别支撑不同大小的物品;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推物杆和推物板,以配合不同高度的第一物品输送通道和第二物品输送通道上的物品的推动。

进一步,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

复位连杆,所述复位连杆沿物品的传输方向从所述底座水平穿过并与所述底座滑动相连,所述复位连杆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伸缩段和连接段,所述伸缩段位于所述底座的外侧,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方形凹槽内;所述伸缩段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一复位簧,所述第一复位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伸缩段的端部和底座的外壁固定相连;

复位台,所述复位台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段的端部,复位时,所述推物杆绕所述连接杆转至水平状态,且所述复位段压接在所述复位台的上表面;

复位推杆,所述复位推杆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三固定板的内壁上,所述复位推杆的底部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复位台上表面所述的水平面或与之平齐;所述复位推杆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复位台上表面与所述连接杆之间的距离;所述复位推杆用于将压接在所述复位台上的推物杆的推物段从所述方形凹槽内伸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复位推杆、复位连杆和复位台,可实现推物杆的推物状态和水平复位状态的转换。

进一步,还包括:

传动螺杆,所述传动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固定相连,所述传动螺杆与所述第一物品输送通道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物品输送通道的下方;

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三固定板和第四固定板固定相连,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第一物品输送通道相互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物品输送通道的下方,所述直线导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

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两侧的导套和直线轴承,所述导套位于一个托杆的外侧,所述直线轴承位于另一个托杆的外侧;所述传动螺杆插接在所述导套内并与导套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直线导轨的上表面与所述直线轴承接触相连。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传动螺杆和直线导轨,可使导套套接在传动螺杆上,使导套沿传动螺杆移动,使直线轴承沿直线导轨移动,保证了整个传输装置在一条水平直线上进行移动。。

进一步,所述定位装置包括:

多个光电感应器,所述光电感应器呈“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水 平放置,其两侧壁分别为信号发送臂和信号接收臂,所述光电感应器的“U”型结构的底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信号发送臂设置在所述信号接收臂的正上方,所述信号发送臂发送光信号至信号接收臂;

L型板,所述L型板包括连接段和定位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当所述输送装置移动时,所述定位段的一端可从所述信号发送臂和信号接收臂之间穿过并阻止光信号的传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光电感应器,当输送装置移动到一个光电感应器时,定位段伸进信号发送臂和信号接收臂之间,将光电感应器的传输信号切断,进而使控制器控制输送装置停在预设位置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物品输送通道背离所述取物口的一端为第一物品输入端,所述第二物品输送通道中部设有第二物品输入位置一和第二物品输入位置二,所述第二物品输入位置二位于所述第二物品输入位置一和取物口之间;所述光电传感器为5个,依次成行水平排布在第一物品输入端的下方、第二物品输入位置一的下方、第二物品输入位置二的下方、物品输出端下方和取物口处。

进一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多个传动齿轮,多个所述传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壁上;

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套接在多个所述传动齿轮上;所述底板的一侧面固定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

电机,所述电机与多个所述传动齿轮相连。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储物箱和第二储物箱,所述第一储物箱和第二储物箱均可拆卸的插接在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储物箱用于储放第一物品,所述第二储物箱用于储放第二物品;所述第一储物箱和第二储物箱的底面上均开设有长条形的物品输送通孔,所述物品输送通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 物品输送通道的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还固定设有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所述第一插接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围成第一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物品的高度且小于所述第二物品的厚度;所述第一插接板、第二插接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围成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物品的高度;所述第一储物箱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接槽内,所述第二储物箱插接在所述第二插接槽内;所述第一插接板位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内的一侧壁上竖直设有第一长板,所述第二插接板位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内的一侧壁上竖直设有第二长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储物箱,可随时根据需要添加输送物品。

进一步,所述第一储物箱包括:

第一卡接壁,所述第一卡接壁与所述第一插接板相互适配卡合;所述第一卡接壁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口结构相同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储物箱底面的物品输送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开口并与之连通;

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接壁外侧的下部,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第一卡接壁滑动相连;所述第一滑动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T型孔和至少一个第一竖直长孔,所述第一T型孔和第一竖直长孔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所述第一滑动板的下端还开设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一长板相互适配卡合,所述第一长板用于将第一滑动板向上推起,所述第一滑动板被推起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开口的宽度;

第一卡销,所述第一卡销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接壁的侧边沿上,所述第一卡销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板的中部的下方;所述第一卡销通过第二复位簧与所 述第一滑动板的上端的两侧相连;当所述第一滑动板盖住所述第一开口时,所述第二复位簧处于原始状态;

至少一个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包括固定轴、连接板和转动轴,所述固定轴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接壁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转动相连,所述转动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板的侧边沿通过第二扭簧与所述第一卡接壁固定相连;每个所述转动轴对应插接在一个所述第一T型孔内;

至少一个第一定位轴,所述第一定位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接壁上;每个所述第一定位轴对应插接在一个第一竖直长孔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储物箱包括:

第二卡接壁,所述第二卡接壁与所述第二插接板相互适配卡合;所述第二卡接壁的下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出口结构相同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储物箱底面的物品输送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并与之连通;

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接壁外侧的下部,所述第二滑动板与所述第二卡接壁滑动相连,所述第二滑动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竖直长孔,所述第二竖直长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

至少一个第二定位轴,所述第二定位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接壁上;所述第二定位轴插接在所述第二竖直长孔内,所述第二滑动板可通过第二竖直长孔沿所述第二定位轴上下滑动;

第二卡销,所述第二卡销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接壁的侧边沿上,所述第二卡销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板的上端的下方;所述第二卡销通过第三复位簧与所述第二滑动板的上端相连;

一个定位板,所述定位板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滑动板转动连接;所述定位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T型孔,所述第二T型孔的长边与一个所述第二竖直长孔重合;一个所述第二定位轴插接在所述第二T型孔内,所述定位板的一 侧水平设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与所述定位板垂直相连;所述第二长板与所述卡接板相互适配,所述第二长板通过推动卡接板使第二滑动板向上移动,第二滑动板向上移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开口的宽度;

第三卡销,所述第三卡销设置与所述第一卡销同侧的第二卡接壁的侧边沿上;所述第三卡销位于所述卡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三卡销通过第四复位簧与所述卡接板的一端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自动发放回收装置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自动发放回收装置的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自动发放回收装置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自动发放回收装置整体的主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机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传输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传输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复位推杆与推物杆的位置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复位推杆与推物杆另一种状态的位置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第一储物箱的侧壁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施例第一储物箱的侧壁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施例第二储物箱的侧壁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实施例第二储物箱的侧壁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实施例翻转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壳;11、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第三固定板;14、第四固定板;141、取物口;15、第一插接板;151、第一长板;152、第一出口;16、第二插接板;161、第二长板;162、第二出口;17、第一物 品输送通道;171、支撑板;172、空隙;18、第二物品输送通道;19、物品输出端;2、输送装置;21、底板;211、插口;212、导套;213、直线轴承;22、托板;23、托杆;24、底座;241、方形凹槽;25、推物板;251、缝隙;26、推物杆;261、连接杆;262、推物段;263、复位段;264、第一扭簧;27、复位连杆;271、伸缩段;272、连接段;273、第一复位簧;28、复位台;29、复位推杆;3、定位装置;31、光电感应器;311、信号发送臂;312、信号接收臂;32、L型板;321、连接段;322、定位段;33、第一位置;34、第二位置;35、第三位置;36、第四位置;37、第五位置;4、传动装置;41、传动齿轮;42、传送带;43、电机;44、传动螺杆;45、直线导轨;5、第一储物箱;51、物品输送通孔;52、第一卡接壁;521、第一开口;522、第一卡销;53、第一滑动板;531、第一T型孔;532、第一竖直长孔;533、第一敞口;54、卡接部;541、固定轴;542、连接板;543、转动轴;544、第一定位轴;545、第二扭簧;546、第二复位簧;55、K令盒;6、第二储物箱;61、第二卡接壁;611、第二开口;612、第二卡销;613、第三卡销;62、第二滑动板;621、第二竖直长孔;622、定位板;6221、第二T型孔;6222、卡接板;6223、转轴;63、第二定位轴;64、第三复位簧;641、第四复位簧;65、U盾;7、回收箱;8、控制器;81、条形码扫描仪;9、翻转门;91、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物品自动发放回收装置,物品包括第一物品和第二物品,第二物品的宽度和厚度均大于第一物品;本实施例以银行常用的长方体结构的U盾盒65和K令盒55为例,U盾盒65和K 令盒55的外壁上均设有条形码。自动发放回收装置包括机壳1和设置在机壳1内的传动装置4、输送装置2、定位装置3、两条物品输送通道、回收箱7和控制器8,控制器8与传动装置4、输送装置2和定位装置3相连,输送装置2与传动装置4固定相连,输送装置2用于输送设置在物品输送通道17上的K令盒55或U盾盒65,定位装置3用于将输送装置2停在预设位置;

如图5所示,机壳1呈上端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且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11、第二固定板12、第三固定板13和第四固定板14,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相互平行,第三固定板13和第四固定板14相互平行,第四固定板14的下部设有取物口141;

如图5所示,两条物品输送通道均从第三固定板13至取物口141水平排布在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的内壁上,两条物品输送通道之间竖直方向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物品的厚度;物品输送通道位于取物口141上方的一端为物品输出端19,回收箱7设置在物品输出端19的下方;两条物品输送通道分别为第一物品输送通道17和第二物品输送通道18,第一物品输送通道17设置在第二物品输送通道18的下方,第一物品输送通道17和第二物品输送通道18均由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支撑板171形成,两个支撑板171之间留有空隙172。

如图1和图2所示,传动装置4水平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1的内壁上,传动装置4位于第一物品输送通道17的下方;传动装置4用于使输送装置2在第三固定板13和第四固定板14之间水平移动;

输送装置2设置在两条物品输送通道的下方,输送装置2与传动装置4的上端固定相连,输送装置2分别输送设置在第一物品输送通道17上的K令盒55和设置在第二物品输送通道18上的U盾盒65;

定位装置3水平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1的内壁上,定位装置3设置在输送装置2的下方;定位装置3可限制输送装置停止在预设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不同高度的第一物品输送通道和第二物品输送通道,可实现两种不同大小规格的物品的发放,简单实用。

如图1、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2包括:

底板21,底板21的一端开设有插口211;

托板22,托板22固定在底板21的一侧;

两个托杆23,两个托杆23相互平行的设置在底板21的两侧;托杆23的上表面与底板21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托板22上表面与底板21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底座24,底座24设置在插口211下方,底座24与底板21的下侧面固定相连,底座24上开设有方形凹槽241,方形凹槽241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内侧壁,方形凹槽241的内侧壁与K令盒或U盾盒的传输方向平行;

推物板25,推物板25与方形凹槽241的内侧壁转动相连,推物板25与方形凹槽241底部垂直且留有缝隙251;传输物品时,推物板25的上端从方形凹槽241伸出并从第一物品输送通道17的两个支撑板171之间的空隙172穿过,推物板25的上端高于形成第一物品输送通道17的两个支撑板的上表面;

连接杆261,连接杆261的两端分别与方形凹槽241的两侧内侧壁固定相连;

推物杆26,推物杆26与连接杆261的中部转动相连,推物杆26的相对两侧面均通过第一扭簧263转动连接在方形凹槽241的两个内侧壁上,推物板25位于推物杆26与托板22之间;推物杆26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推物段262和复位段263;传输物品时,推物段262从方形凹槽241伸出并从第二物品输送通道18的两个支撑板171之间的空隙172穿过,推物杆2的上端高于形成第二物品输送通道18的两个支撑板171的上表面;复位时,推物杆26的上端低于托杆23的上表面或与之平齐。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2还包括:

复位连杆27,复位连杆27沿输物品的传输方向从底座24水平穿过并与底座24滑动相连,复位连杆27包括依次一体连接的伸缩段271和连接段272,伸缩段271位于底座24的外侧,连接段272位于方形凹槽内241;伸缩段271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一复位簧273,第一复位簧273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段271的端部和底座24的外壁固定相连;

复位台28,复位台28固定设置在连接段272的端部,复位时,推物杆26绕连接杆转至水平状态,且复位段压接在所述复位台28的上表面;

复位推杆29,复位推杆29垂直固定在第三固定板13的内壁上,复位推杆29的底部所在水平面高于复位台28上表面的水平面或与之平齐;复位推杆29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复位台28上表面与连接杆261之间的距离;复位推杆29用于将压接在复位台28上的推物杆26的推物段262从方形凹槽241内伸出。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复位推杆、复位连杆和复位台,可实现推物杆的推物状态和水平复位状态的转换。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发放回收装置还包括:

传动螺杆44,传动螺杆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固定板13和第四固定板14固定相连,传动螺杆44与第一物品输送通道17平行且位于第一物品输送通道17的下方;

直线导轨45,直线导轨45的两端均分别与第三固定板13和第四固定板14固定相连,直线导轨45与第一物品输送通道17相互平行且位于第一物品输送通道17的下方,直线导轨45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2上;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2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底板21两侧的导套212和直线轴承213,导套212位于一个托杆的外侧,所述直线轴承213位于另一个托杆23的外侧;传动螺杆44插接在导套212内并与导 套212的内壁滑动连接;直线导轨45的上表面与直线轴承213接触相连。

通过设置传动螺杆和直线导轨,可使导套套接在传动螺杆上,使导套沿传动螺杆移动,使直线轴承沿直线导轨移动,保证了整个传输装置在一条水平直线上进行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装置3包括:

5个光电感应器31,支撑板171背离所述取物口的一端为第一物品输入端,第二支撑板172中部设有第二物品输入位置一和第二物品输入位置二,第二物品输入位置二位于所述第二物品输入位置一和取物口141之间;所述光电传感器31为5个,依次成行水平排布在第一物品输入端的下方、第二物品输入位置一的下方、第二物品输入位置二的下方、物品输出端下方和取物口处。如图2所示,分别为5个光电传感器31依次设置在预设位置,预设位置包括第一位置33、第二位置34、第三位置35、第四位置36和第五位置37。光电感应器31呈“U”型结构,“U”型结构水平放置,其两侧壁分别为信号发送臂311和信号接收臂312,光电感应器31的“U”型结构的底壁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1上,信号发送臂311设置在信号接收臂312的正上方;所述信号发送臂发送光信号至信号接收臂;

L型板32,如图1和图7所示,L型板32包括连接段321和定位段322,连接段321的一端垂直固定设置在底板21的下表面上;当输送装置2移动时,定位段322的一端可从信号发送臂311和信号接收臂312之间穿过并阻止光信号的传输。当输送装置移动到一个光电感应器时,定位段伸进信号发送臂和信号接收臂之间,将光电感应器的传输信号切断,进而使控制器控制输送装置停在预设位置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4包括多个传动齿轮41、传送带42和电机43,多个传动齿轮41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1的内侧壁上;传送带42套接在多个所述传动齿轮41上;底板21的一侧面固定设置在传 送带42上;电机43与多个所述传动齿轮41相连;通过电机43带动传送带42转动,进而带动输送装置2从前向后移动。

如图10-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回收发放装置还包括第一储物箱5和第二储物箱6,第一储物箱5和第二储物箱6均可拆卸的插接在机壳11内,第一储物箱5用于储放K令盒55,第二储物箱6用于储放U盾盒65,U盾盒的厚度和宽度均大于K令盒55;第一储物箱5和第二储物箱6的底部均开设有的物品输送通孔51,物品输送通孔5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物品输送通道17的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距离;

如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之间还固定设有第一插接板15和第二插接板16;第一插接板15、第一固定板11、第二固定板12和第三固定板13围成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板15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出口152,第一出口15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K令盒55的高度且小于U盾盒65的厚度;第一插接板15、第二插接板16、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围成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板16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口162,第二出口16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U盾盒65的高度;第一储物箱5插接在第一插接槽内,第二储物箱6插接在第二插接槽内;第一插接板15位于第一插接槽内的一侧壁上竖直设有第一长板151,第二插接板16位于第二插接槽内的一侧壁上竖直设有第二长板161。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储物箱5包括:

第一卡接壁52,第一卡接壁52与第一插接板15相互适配卡合;第一卡接壁52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出口152结构相同的第一开口521;第一储物箱5底面的物品输送通孔51延伸至第一开口521并与之连通;

第一滑动板53,第一滑动板53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接壁52外侧的下部,第一滑动板53与第一储物箱5外侧壁滑动相连;第一滑动板5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T型孔531和至少一个第一竖直长孔532,第一T型孔531和第 一竖直长孔532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一开口521的宽度;第一滑动板53的下端还开设有第一敞口533,第一敞口533与第一长板151相互适配卡合,第一长板151用于将第一滑动板53向上推起,第一滑动板53被推起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开口的宽度;

第一卡销522,第一卡销522设置在第一卡接壁52的侧边沿上,第一卡销522位于第一滑动板53的中部的下方;第一卡销522通过第二复位簧546与第一滑动板53的上端的两侧相连;当第一滑动板53盖住第一开口521时,第二复位簧546处于原始状态;

至少一个卡接部54,卡接部54包括固定轴541、连接板542和转动轴543,固定轴541固定在第一卡接壁52上,连接板542的一端与固定轴541转动相连,转动轴543固定设置在连接板542的另一端;连接板542的侧边沿通过第二扭簧545与第一卡接壁52固定相连;每个转动轴543对应插接在一个第一T型孔531内;

至少一个第一定位轴544,第一定位轴544固定设置在第一卡接壁52上;每个第一定位轴544对应插接在一个第一竖直长孔532内。

本实施例的第一储物箱用于储放K令盒,原始状态时,第一滑动板将第一开口遮住;使用时,将第一储物箱插接在第一插接槽内,第一长板插入第一敞口内,将第一滑动板向上顶起,使第一开口打开,同时第二复位簧和第二扭簧发送形变。取出第一储物箱时,在第二复位簧的作用力下,使第一滑动板向下复位,同时,固定轴在第二扭簧的作用力下,卡接在第一T型孔的上端。

如图12-图13所示,第二储物箱6包括:

第二卡接壁61,第二卡接壁61与第二插接板16相互适配卡合;第二卡接壁61的下部开设有与第二出口162结构相同的第二开口611,第二储物箱6底面的物品输送通孔51延伸至第二开口611并与之连通;

第二滑动板62,第二滑动板62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接壁61外侧的下部,第二滑动板62与第二卡接壁61滑动相连,第二滑动板6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竖直长孔621;第二竖直长孔621的长度大于第二开口611的宽度;

至少一个第二定位轴63,第二定位轴63固定设置在第二卡接壁61上;第二定位轴63插接在第二竖直长孔621内,第二滑动板62可通过第二竖直长孔621沿第二定位轴63上下滑动;

第二卡销612,第二卡销612设置在第二卡接壁61的侧边沿上,第二卡销612位于第二滑动板62的上端的下方;第二卡销612通过第三复位簧64与第二滑动板62的上端相连;

一个定位板622,定位板622通过转轴6223与第二滑动板62转动连接;定位板622的中部开设有第二T型孔6221,第二T型孔6221的长边与一个第二竖直长孔621重合;一个第二定位轴63插接在第二T型孔6221内,定位板622的一侧水平设有卡接板6222,卡接板6222与定位板622垂直相连;第二长板161与卡接板6222相互适配,第二长板161通过推动卡接板6222使第二滑动板62向上移动,第二滑动板62向上移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开口611的宽度;

第三卡销613,第三卡销613设置与第二卡销612同侧的第二卡接壁61的侧边沿上;第三卡销613位于卡接板6222的下方,第三卡销613通过第四复位簧641与卡接板6222的一端相连。

本实施例的第二储物箱用于储放U盾盒,原始状态时,第二滑动板将第二开口遮住;当第二储物箱向下插入第二插接槽内时,卡接板与第二长板卡接,第二长板推动卡接板向上移动,使第二开口打开,此时,第三复位簧和第四复位簧处于伸长状态。将第二储物箱取出时,定位板在第三复位簧和第四复位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将第二开口遮住,同时将卡接板恢复水平状态,第二定位轴移动至第二T型孔的上端,将定位板卡在第二卡接壁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发放回收装置还包括条形码扫描仪81,条形码扫描仪81与控制器8相连;条形码扫描仪设置在回收箱7的上方,条形码扫描仪81用于记录U盾盒盒65和K令盒55的信息。第二储物箱6包括两个竖直导槽,每一个导槽内设有一列U盾盒65。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四固定板的下端开设有取物口141,取物口141的下端设有翻转门9,如图14所示,翻转门9下方设有感应器91,感应器与控制器相连,当有物品推动翻转门时,翻转门向前打开,人们可从取物口取走物品;当物品取走后,感应器在一定时间内感应不到翻转门时,感应器发送控制命令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翻转门闭合,感应器感应到上方有翻转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的整个输送传动过程由控制器控制完成。开始时,输送装置位于第三位置,输送装置的推物杆的复位段别在复位台和连接杆之间的空隙内,此时,第一扭簧处于施力状态,第一复位簧处于原始状态;当控制器控制传动装置开始运行,传送带带动输送装置沿传动螺杆和直线导轨移动,推物杆推动第二储物箱内靠近回收箱的导槽内的U盾盒,U盾盒沿第二物品输送通道向前移动第一预设长度后,U盾盒落在输送装置的两个托杆上,U盾盒的宽度大于两个托杆之间的距离;待输送装置移动至第四位置,L型板的定位段将信号发送臂和信号接收臂之间的通路切断,输送装置停在第四位置,位于第四位置上方的条形码扫描仪扫描U盾盒上的条形码以记录备案;扫描完成后,输送装置将U盾盒输送至第五位置并停止,等待客户取走U盾盒;如果一段时间后,客户没有取走U盾盒,输送装置则退回第三位置,由于物品输出端高于托杆的上表面,因此,在输送装置的退回过程中,物品输出端将托杆上的U盾盒推下至回收箱内进行回收。输送装置先将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的U盾盒输送完毕后,才开始输送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的U盾盒。

当输送装置输送K令盒时,输送装置先移动至第五位置,控制器控制输送装置挤压第四固定板的内壁,使复位连杆推动复位台向后移动,使推物杆在第一扭簧的扭力作用下复位至水平状态,然后复位连杆在复位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推物杆的复位段压接在所述复位台上。此时,输送装置可顺利通过第一物品输送通道和第二物品输送通道;输送装置回到第一位置输送K令盒,K令盒在第一物品输送通道上运行,当推物板推动K令盒在第一物品输送通道与第二物品输送通道之间的空隙处落至托板上后,输送装置带动K令盒向前移动至第四位置进行条形码扫描并记录备案,然后输送至第五位置。由于第一物品输送通道低于第二物品输送通道,且托板的高度低于托杆的高度,因此,当输送装置输送K令盒时,置于K令盒前方的U盾盒不会挡住输送装置的运行。且由于推板和底板之间留有一定缝隙,方便输送装置回到第一位置时,推板向前翻转一定角度,方便推板上端顺利通过K令盒的下方。当需要将推杆回复至竖立状态时,通过控制器控制输送装置挤压位于第一位置的复位推杆,复位推杆将推物杆的复位段向前挤压,使复位段别在复位台与连接杆之间的空隙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