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427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智能门禁大多是通过刷卡、密码输入或者指纹识别等实现身份识别,接着采用直接接通电源来驱动智能门锁开启,这对于普通的智能家居防盗已足够,但是,防盗级别要求高的门禁,尤其是存储有机密文件的办公室或贵重物品的仓库,这种驱动方式存在很大弊端,这是因为这种驱动方式是直接向离合器微电机提供电源来实现离合;盗窃者只需破坏锁面,拉出离合器连接线,外接上电源就可以开启门锁,因此给智能门禁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门锁安全性的智能门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门禁,包括门体和门锁,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门体上的主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的身份识别单元、信号发射单元和开锁执行单元,所述主控制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接收所述身份识别单元产生的感应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控制模块接收的感应信号控制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发射信号至外部设备,并将配对信号反馈给第三控制模块;所述第三控制模块根据第二控制模块接收的配对信号控制所述开锁执行单元对门锁进行开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信号发射单元为近场通信信号发射电路、蓝牙信号发射电路或红外信号发射电路中的一种。

所述开锁执行单元包括锁舌驱动电路和微电机,所述锁舌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控制模块的控制开锁指令控制所述微电机转动。

所述身份识别单元为红外传感器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按键识别装置或虹膜识别装置中的一种。

所述外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个人数字助理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门禁,主控制器的第二控制模块可以根据第一控制模块接收的身份识别信号控制信号发射单元发射信号至外部设备,与外部设备配对成功后,将配对信号反馈给第三控制模块;只有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配对成功的信号,第三控制模块才会根据第二控制模块接收的配对信号控制开锁执行单元对门锁进行开锁,提高了智能门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门禁,包括门体和门锁,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门体上的主控制器,以及分别与主控制器电连接的身份识别单元、信号发射单元和开锁执行单元,主控制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接收身份识别单元产生的感应信号;第二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控制模块接收的感应信号控制信号发射单元发射信号至外部设备,并将配对信号反馈给第三控制模块;第三控制模块根据第二控制模块接收的配对信号控制开锁执行单元对门锁进行开锁。

本实施例中,信号发射单元为蓝牙信号发射电路,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发射单元也可以是近场通信信号发射电路或红外信号发射电路。

本实施例中,开锁执行单元包括锁舌驱动电路和微电机,锁舌驱动电路根据第三控制模块的控制开锁指令控制微电机转动,从而控制门锁离合器离合。

本实施例中,身份识别单元为按键识别装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身份识别单元也可以是红外传感器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按键识别装置、门禁卡识别装置或虹膜识别装置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中,外部设备为智能手机,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外部设备也可以是平板电脑或个人数字助理。

本实施例的智能门禁的工作原理为:当身份识别单元成功识别来访者身份后,将身份识别信号传输至主控制器,第一控制模块接收该身份识别信号,第二控制模块根据第一控制模块接收的身份识别信号控制蓝牙信号发射电路发射蓝牙信号至来访者手机上,若与来访者手机上的蓝牙信息配对成功,则将配对信号反馈给第三控制模块;只有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配对成功的信号,第三控制模块才会根据第二控制模块接收的配对信号控制开锁执行单元对门锁进行开锁,提高了智能门禁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的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