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售货机铰链式双闸门电动出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1861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售货机铰链式双闸门电动出货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商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售货机铰链式双闸门电动出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普通采用的自动售货机出货装置是螺旋弹簧货道,通过弹簧旋转来推动货物出货,装货时需要将托盘抽出,对应螺圈之间的每个空位放置货物,货物之间存在间隔且倾斜放置,空间利用率不高,装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出货效率更高、空间利用率更大且更加可靠的铰链式双闸门电动出货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售货机铰链式双闸门电动出货装置,包括托盘载体、将托盘分隔成若干货道的隔板,货道上安装有滑道,滑道上安装有推动货物的推送机构,在货道出口安装铰链式双闸门,托盘底部安装铰链式双闸门电机驱动机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滑道上表面具有若干凸起线条。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推送机构包括推板和卷簧,推板在滑道上滑动,推板两侧底部具有抱住滑道两侧的勾形结构,勾形结构上安装有若干滚轮,以减小与滑道边缘的摩擦阻力;推板立板上具有挂钩结构,可在装货前将推板推至托盘后端,直至挂钩穿过托盘后背板上的开口并卡在后背板上,推板处于托盘后端不能动作,从而方便从托盘前端依次装入货物,完成装货后再将挂钩拨开解锁,推板回位到工作状态;卷簧内径安装,卷簧中间穿轴安装在推板容腔内,卷簧一端从推板底部开口伸出后固定在滑道前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卷簧中间穿轴通过轴承与推板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的铰链式双闸门包括支架、外铰链、内铰链、推杆,支架安装在托盘底座上,外铰链一端与支架前端通过销轴连接形成固定端,外铰链另一端与推杆连接形成活动端,内铰链的一端与推杆连接形成活动端,内铰链另一端与支架后端通过销轴连接形成固定端,推杆下端穿过托盘的开口与托盘底部铰链式双闸门电机驱动机构连接联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为框架式结构,顶部开有槽口,销轴在槽口内往复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支架中间具有隔开相邻两货道运动机构的隔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外铰链具有向货道出口伸长的凸起。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铰链式双闸门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凸轮、拨片、轴座、压缩弹簧、滑动轴、推杆上部、光耦传感器,推杆穿过托盘的开口与外铰链、内铰链联接,推杆下端处于托盘下方与滑动轴连接,轴座固定在托盘底面,滑动轴安装在轴座上,并能轴向往复运动,滑动轴末端安装有与凸轮对应的拨片,凸轮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凸轮转动拨动拨片及滑动轴运动,凸轮每转一周触发光耦传感器一次,光耦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电机每次出货只转一周的控制,在推杆下端与轴座之间安装有套在滑动轴上的压缩弹簧。

工作原理及优点效果:

当处于待机状态时,货道出口的外铰链成一定夹角,内铰链成展平状态,货物在推进器的推动下紧贴外铰链,并受到外铰链的阻挡贮存在货道中;当收到出货指令后,安装在货道末端的电机旋转,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凸轮拨动滑动轴上的拨片,使得滑动轴向货道末端运动,滑动轴带动安装在其上的推杆也向货道末端运动,并压缩安装在轴上的弹簧储存能量,同时推杆通过销轴带动外铰链趋向于展平、内铰链趋向于形成一定夹角,在此过程中,货物在推板的作用下向出口移动,当内铰链完成一定夹角时,第二瓶货物受到其阻挡停止运动,而第一瓶货物由于没有阻挡继续向出口运动进而完成一次出货。

当凸轮旋转一定行程后,其与拨片脱离接触,滑动轴在弹簧的压缩能作用下带动推杆复位,推杆带动外铰链重新回位到成一定夹角,内铰链重新回位到展平状态,之前受到阻挡的第二瓶货物继续向前运动,直至受到外铰链阻挡。凸轮脱离拨片后继续旋转,直至触发光耦传感器,光耦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关闭电机旋转。此时,机器重新回到待机状态,等待下一次出货。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之处:采用前后两道铰链闸门机构交替开合控制出货,将出货运动分为两个阶段,以减小货物对挡板的冲击,提升使用寿命及可靠性;货物之间竖直紧贴放置,没有间隔,空间利用最大化;推板采用卷簧内径安装方式,较目前市场上通常采用的外径安装方式摩擦力小,提高了卷簧使用寿命,同时推板滑动更为流畅。推板底部两侧具有安装了若干滚轮的勾形结构,有效减小与滑道边缘的摩擦,且能防止推板脱离滑道;推板上具有的挂钩结构能将推板固定在托盘后端,方便装货;特别是本实用新型的铰链式双闸门的驱动机构采用电机驱动机构,而电机又由控制系统控制,为出货自动化智能控制提供了条件。因此,本实用新型出货效率高,空间利用率更大,工作更可靠,极大提升了自动售货机的技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面示意图;

图3为推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铰链式双闸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双闸门电机驱动机构结构前端示意图;

图6为双闸门电机驱动机构结构后端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滑道,2—推板,3—卷簧,4—支架,5—外铰链,6—内铰链,7—推杆,8—滑动轴,9—压缩弹簧,10—轴座,11—拨片,12—凸轮,13—电机,14—光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售货机铰链式双闸门电动出货装置,包括托盘载体、将托盘分隔成若干货道的隔板,货道上安装有滑道,滑道上安装有推动货物的推送机构,在货道出口安装铰链式双闸门,托盘底部安装铰链式双闸门电机驱动机构,所述的滑道上表面具有若干凸起线条,所述的推送机构包括推板和卷簧,推板在滑道上滑动,推板两侧底部具有抱住滑道两侧的勾形结构,勾形结构上安装若干滚轮,推板立板上具有挂钩结构,卷簧内径安装,卷簧中间穿轴安装在推板容腔内,卷簧一端从推板底部开口伸出后固定在滑道前端,所述卷簧中间穿轴通过轴承与推板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的铰链式双闸门包括支架、外铰链、内铰链、推杆,支架安装在托盘底座上,外铰链一端与支架前端通过销轴连接形成固定端,外铰链另一端与推杆连接形成活动端,内铰链的一端与推杆连接形成活动端,内铰链另一端与支架后端通过销轴连接形成固定端,推杆下端穿过托盘的开口与托盘底部铰链式双闸门电机驱动机构连接联动,所述支架为框架式结构,顶部开有槽口,销轴在槽口内往复运动,在支架中间具有隔开相邻两货道运动机构的隔板,外铰链具有向货道出口伸长的凸起。

所述的铰链式双闸门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凸轮、拨片、轴座、压缩弹簧、滑动轴、推杆、光耦传感器,推杆上部穿过托盘的开口与外铰链、内铰链连接,推杆下端处于托盘下方与滑动轴联接,轴座固定在托盘底面,滑动轴安装在轴座上,并能轴向往复运动,滑动轴末端安装有与凸轮对应的拨片,凸轮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凸轮转动拨动拨片及滑动轴运动,凸轮每旋转一周触发光耦传感器一次,在推杆下端与轴座之间安装有套在滑动轴上的压缩弹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3,托盘部分由底座、后座、隔板组成。隔板上安装有挡板,对瓶子进行限位和导向。

参见图3,推送机构由滑道1、推板2、卷簧3组成。滑道上表面具有若干凸起线条,以减少货物与滑道的摩擦;推板在滑道上滑动,并采用勾形结构抱住滑道两侧,形成限位作用,防止推板脱离滑道;勾形结构上安装若干滚轮,减小与滑道边缘的摩擦;推板立板上具有挂钩结构,能将推板固定在托盘后端,方便装货;推板前部具有凸起形状,为直接与货物接触的部分,能在推动货物出货的过程中,使得货物更为稳定,同时推板自身也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从而减少与滑道之间的摩擦;卷簧采用内径安装方式,中间穿轴安装在推板容腔内,并从推板底部的开口伸出固定在滑道前端,当把推板推向货道后端,便能形成拉力,从而为推动货物出货提供动力。当卷簧拉伸或收缩时,其通过轴上的轴承转动,避免了与推板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及流畅性。

参见图4,铰链式双闸门由外铰链5、内铰链6、支架4、推杆7组成。外铰链具有延长的凸起,其作用是更可靠地阻挡货物,外铰链一端与支架前端通过销轴连接,另一端与推杆联接;内铰链一端与推杆联接,另一端与支架后端联接。 当处于待机状态时,外铰链成一定夹角,内铰链展平,货物被外铰链阻挡贮存在货道中;当接收到出货指令时,外铰链趋向于展平,货物在推板的作用下向出口移动,于此同时内铰链趋向于形成一定夹角,第二瓶货物紧跟第一瓶货物移动一定距离后受到阻挡停止,而第一瓶货物继续向出口移动完成出货;当完成出货后,外铰链由展平状态回位到夹角状态,同时内铰链由夹角状态回位到展平状态,第二瓶货物继续向出口移动直到被外铰链阻挡。

参见图5、图6,铰链式双闸门电机由推杆7、滑动轴8、压缩弹簧9、轴座10、拨片11、凸轮12、电机13、光耦传感器14组成。推杆穿过托盘上的开口一端与外铰链、内铰链联接,另一端处于托盘下方与滑动轴联接;滑动轴安装在轴座上,并可轴向往复滑动,末端安装有拨片;凸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可在转动时带动拨片进而带动滑动轴作轴向运动。当电机接收到指令时,其带动凸轮旋转,凸轮带动拨片与滑动轴往货道后端运动,滑动轴带动推杆也向货道后端运动,此时弹簧压缩储存能量;当凸轮与拨片脱离后,滑动轴在弹簧的压缩能作用下复位;凸轮继续旋转直至触发光耦传感器,并受到控制系统控制停止旋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