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3100发布日期:2019-04-05 22:1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自动售货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销售罐装饮料、瓶装饮料、聚酯瓶装饮料的自动售货机,尤其是涉及能一并售卖饮料容器包括圆筒形容器和异形容器的商品的自动售货机。



背景技术:

作为销售罐装饮料、瓶、聚酯瓶装饮料的自动售货机最普遍的自动售货机搭载有将商品收纳于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也称为商品货道)的蛇形商品收纳架。该蛇形商品收纳架构成为,将商品以横倒姿势沿着上下方向叠置而收纳于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并且在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的下部配设有商品输出装置,利用该商品输出装置从最下方的商品起逐一放出来输出。商品输出装置具有:第1止动构件,其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出没自如,并且设置成可在以保持最下方的商品的形态向商品收纳通路突出的突出位置与以释放对所述销售商品的保持的形态从商品收纳通路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第2止动构件,其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出没自如,并且设置成可在从商品收纳通路退避的退避位置与以保持接着最下位商品的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的形态向商品收纳通路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该商品输出装置构成为,以第1止动构件和第2止动构件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交替地出没的方式进行控制,在销售待机状态下,第1止动构件向商品收纳通路突出而保持最下方的商品,而第2止动构件从商品收纳通路退避,根据销售指令,第2止动构件向商品收纳通路突出而保持了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之后,第1止动构件从商品收纳通路退避,从而输出最下方的商品。

在此,在饮料容器的形状是圆筒形、四边形等的商品的情况下,收纳到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以横倒姿势被叠置整齐,使第2止动构件向最下方的商品与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之间突出而能够保持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因此,能够利用商品输出装置从最下方的商品起可靠地逐一输出。与此相对,对于饮料容器的形状尖细的圆锥形商品等所代表的异形形状的商品,在将该商品以横倒姿势沿着上下方向叠置的情况下,由于内装物(饮料)的移动,商品的重心变得不稳定,因此,该商品以商品的轴线相对于叠置整齐的横倒姿势(商品的轴线与水平线一致的姿势)从水平线倾斜了的不整齐的姿势叠置。即、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或者最下方的商品进入最下方的商品或者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的区域而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成为相对于水平线倾斜了的状态。另一方面,第2止动构件的商品的卡定面以与水平线一致的方式形成,因此,在第2止动构件向商品收纳通路突出之际被最下方的商品或者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阻挡,第2止动构件向商品收纳通路的突出被阻碍而无法保持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也就是说,无法使最下方的商品和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分开,因此,无法利用商品输出装置从最下方的商品起逐一输出。因而,在搭载有蛇形商品收纳架的自动售货机中,具有如下问题:限定于销售饮料容器的形状是圆筒形的商品,无法销售饮料容器是异形形状的商品。

在该情况下,作为销售饮料容器是异形形状的商品的收纳架,公知有螺旋式商品收纳架。螺旋式商品收纳架用于将商品收纳保持于沿着上下方向描绘螺旋线的螺旋的螺距间,通过使螺旋旋转,使商品依次下降而从螺旋的下端逐一输出商品。只要另外设置这样的、搭载有螺旋式商品收纳架的专用的自动售货机,就能够销售饮料容器是异形形状的商品。

不过,在异形形状的商品是畅销的商品且销售数量可预期的情况下,或者在能够确保自动售货机的设置场所情况下,也愿意设置专用的自动售货机,但在对利用专用的自动售货机销售的销售数量基本没有预期、且难以确保设置专用的自动售货机的场所的情况下,期望的是能一并售卖饮料容器包括圆筒形容器和异形容器的商品的自动售货机。

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用于满足该期望的结构给出了启示。由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明能够采用将搭载到自动售货机的蛇形商品收纳架的一部分设为收纳异形形状的商品的架的结构。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着眼于搭载于自动售货机的蛇形商品收纳架沿着前后方向形成多重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这一点,将靠前方的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撤去,在该撤去了的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的位置设置收纳异形形状的商品的架。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的发明为了一并售卖饮料容器的形状是圆筒形的商品和饮料盒商品那样的饮料容器的形状是箱形的商品,将蛇形商品收纳架的5重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中的靠前方的两重商品收纳通路撤去,在其位置配备将饮料盒商品沿着上下方向叠置而收纳的称为直载式商品收纳架的商品收纳架,使直载式商品收纳架与蛇形商品收纳架具有互换性。如此,在专利文献1中有如下启示:将蛇形商品收纳架中的靠前方的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撤去,只要该在撤去了的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的位置设置收纳异形形状的商品的架,就获得能一并售卖饮料容器包括圆筒形容器和异形容器的商品的自动售货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8262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专利文献1所启示的结构,将蛇形商品收纳架中的靠前方的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撤去,只要在该撤去了的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的位置设置收纳异形形状的商品的螺旋式商品收纳架,就能够获得能一并售卖饮料容器包括圆筒形容器和异形容器的商品的自动售货机。然而,螺旋式商品收纳架具有由于螺旋的螺距和螺旋的直径而对可收纳的商品的种类有限定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所述问题的自动售货机,其中,能一并售卖饮料容器包括圆筒形容器和异形容器的商品、且尽可能增加能一并售卖的商品的种类。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自动售货机,其在构筑为绝热壳体的自动售货机主体的商品收纳库内的靠后方的位置配设有将商品以横倒姿势沿着上下方向排列而收纳于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的蛇形商品收纳架,而在所述商品收纳库内的靠前方的位置配设有将商品叠置成一列来收纳于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该自动售货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直载式商品收纳架构成为,在由背板和左右侧板形成为横截面呈凹型的架壳体的左右中央部按照上下的顺序配置有分隔构件和商品输出机构,隔着该分隔构件和商品输出机构而在左右侧板之间形成有将商品沿着上下方向叠置成一列来收纳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具备对这些商品收纳通路的前表面进行开闭的货道门,并且,利用所述商品输出机构的操作将收纳到所述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从最下方的商品起依次落下输出,所述商品输出机构包括: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由马达驱动的驱动轴,并且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出没自如,该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设置成能够在以将最下方的商品保持于销售待机位置的形态向商品收纳通路突出的突出位置与以释放对所述最下方的商品的保持的形态从商品收纳通路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转动);左右一对止动构件,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所述驱动轴,并且,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出没自如,左右一对止动构件设置成能够在从商品收纳通路退避的退避位置与将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暂时保留于商品收纳通路的形态向商品收纳通路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转动);下部控制凸轮和上部控制凸轮,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使所述商品保持构件和所述止动构件分别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出没,在商品输出机构的前表面侧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该高度调节机构根据商品的尺寸沿着上下方向可变地设定所述止动构件的高度位置,在配置在架壳体的与所述商品输出机构相对的左右侧板的内侧的可动侧板的前表面侧设置有通路宽度调节机构,该通路宽度调节机构根据商品的尺寸沿着左右方向可变地设定可动侧板来对商品收纳通路的左右方向的通路宽度进行调整,在所述分隔构件处装卸自如地设置有进深限制构件,该进深限制构件根据商品尺寸限制商品收纳通路的进深方向的尺寸。

另外,技术方案2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商品输出机构的下部控制凸轮是作为以驱动轴为中心呈半圆形状的支承板来形成的,而上部控制凸轮是作为偏心地固定于驱动轴的椭圆体来形成的,下部控制凸轮和上部控制凸轮配置于隔着马达的驱动轴而翻转的位置且以上部控制凸轮与下部控制凸轮具有90°的相位差的形态配置,在销售待机状态下,下部控制凸轮以跨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的形态使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向商品收纳通路突出,而上部控制凸轮与左右一对止动构件分开来使左右一对止动构件从商品收纳通路退避,在使马达向一个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后,使马达向另一个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从而使收纳在左右的商品收纳通路中的一个商品收纳通路中的最下方的商品落下输出,在使马达向另一个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后,使马达向一个方向旋转规定角度,从而使收纳在左右的商品收纳通路中的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中的最下方的商品落下输出。

另外,技术方案3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高度调节机构根据商品的宽度的尺寸及商品的长度尺寸可变地调节止动构件的高度位置。

另外,技术方案4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进深限制构件根据商品的宽度的尺寸及商品的长度尺寸可变地调节商品收纳通路的进深方向的尺寸。

另外,技术方案5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售货机追加配备有防倒构件,该防倒构件装卸自如地设置于左右侧板的靠前方的位置,朝向商品收纳通路突出而防止被收纳在商品收纳通路中的商品倒向前方,防倒构件具有挠性。

另外,技术方案6的发明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该自动售货机追加配备有进深限制配件,该进深限制配件装卸自如地设置于货道门的背面,与进深限制构件一起限制商品收纳通路的进深方向的尺寸。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自动售货机,能够提供一种如下自动售货机:在构筑为绝热壳体的自动售货机主体的商品收纳库内的靠后方的位置配设有将商品以横倒姿势沿着上下方向排列来收纳于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的蛇形商品收纳架,而在所述商品收纳库内的靠前方的位置配设有将商品叠置成一列来收纳于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在该自动售货机中,所述直载式商品收纳架构成为,在由背板和左右侧板形成为横截面呈凹型的架壳体的左右中央部按照上下的顺序配置有分隔构件和商品输出机构,隔着该分隔构件和商品输出机构而在左右侧板之间形成有将商品沿着上下方向叠置成一列来收纳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具备对这些商品收纳通路的前表面进行进行开闭的货道门,并且,利用所述商品输出机构的操作将收纳到所述商品收纳通路的商品从最下方的商品起依次落下输出,所述商品输出机构包括: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驱动轴,并且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出没自如,该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设置成能够在以将最下方的商品保持于销售待机位置的形态向商品收纳通路突出的突出位置与以释放对所述最下方的商品的保持的形态从商品收纳通路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转动);左右一对止动构件,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驱动轴,并且,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出没自如,该左右一对止动构件设置成可在从商品收纳通路退避的退避位置与以将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暂时保留于商品收纳通路的形态向商品收纳通路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转动);下部控制凸轮和上部控制凸轮,其设置于马达的驱动轴,使所述商品保持构件和所述止动构件分别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出没,在商品输出机构的前表面侧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该高度调节机构据商品的尺寸沿着上下方向可变地设定所述止动构件的高度位置,在配置在架壳体的与所述商品输出机构相对的左右侧板的内侧的可动侧板的前表面侧设置有通路宽度调节机构,该通路宽度调节机构根据商品的尺寸沿着左右方向可变地设定可动侧板来对商品收纳通路的左右方向的通路宽度进行调整,在所述分隔构件处装卸自如地设置有进深限制构件,该进深限制构件根据商品尺寸限制商品收纳通路的进深方向的尺寸,从而,能一并售卖饮料容器包括圆筒形容器和异形容器的商品。另外,在销售饮料容器由异形容器构成的商品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能够将异形商品纵向堆积成立起姿势而收纳并供于销售的基础上,能够将饮料容器由圆筒形容器构成的商品以横倒姿势收纳,因此,能够尽可能增加能一并售卖的商品的种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本发明为对象的自动售货机的外门敞开立体图。

图2是从右斜上方观察蛇形商品收纳架的立体图。

图3是从右斜上方观察由蛇形商品收纳架和直载式商品收纳架的组合构成的商品收纳架的立体图。

图4是从右斜上方观察图3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将转接构件去除后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转接构件去除后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的俯视图。

图8是放大地表示将转接构件去除后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的上部和下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架壳体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架壳体和附属构件的分解图。

图11是表示将附属构件组装到图10的架壳体而成的架壳体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12表示分隔构件和进深限制构件,(a)是分隔构件和进深限制构件的立体图,(b)和(c)分别是进深限制构件58中的引导槽583与引导销p5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3表示商品输出机构,(a)是从其右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b)是仰视图。

图14表示商品输出机构,将盖卸掉后的局部分解图。

图15是商品输出机构的分解图。

图16是表示商品输出机构的商品保持构件和检测板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商品输出机构的止动构件和高度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商品输出机构的销售待机状态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商品输出机构的销售时的示意图。

图20表示组装有通路宽度调节机构的可动侧板,(a)是其背面立体图,(b)是其正面立体图。

图21是使通路宽度调节机构与可动侧板分离后的分解图。

图22是可动侧板和通路宽度调节机构的分解图。

图23是通路宽度调节机构的调整连杆和从动连杆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通路宽度调节机构的可动连结板、设定配件、上部引导构件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上部的u字状连杆的向架壳体的安装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6是组装有通路宽度调节机构的可动侧板的下部侧的背面立体图。

图27表示防倒构件,(a)是防倒构件的主要部分立体图、(b)是(a)的上部分解立体图,(c)是(a)的上部背面立体图。

图28表示货道门,(a)是货道门的立体图,(b)是货道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29是表示货道门和支承货道门的顶板和底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0表示门配件,(a)是门配件的立体图,(b)是将门配件安装到货道门的背面后的立体图,(c)是说明将门配件安装固定于货道门的方法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直载式商品收纳架的销售待机状态的主视图。

图32是图31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的俯视图。

图33是表示直载式商品收纳架的销售状态的主视图。

图34表示商品输出机构的变形例的辅助构件,(a)是辅助构件的立体图,(b)是辅助构件的后视图。

图35放大地表示商品输出机构的止动构件附近的主要部分,(a)是将辅助构件安装到止动构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将辅助构件拆卸后的分解立体图。

图36放大地表示商品输出机构的主要部分,(a)是销售待机状态的主视图,(b)是销售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自动售货机主体;4、蛇形商品收纳架;5、直载式商品收纳架;7、通路宽度调节机构;41、41a、架侧板;51、架壳体;52、分隔构件;53、商品输出机构;43、54、商品收纳通路;55、货道门;56、可动侧板;57、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8、进深限制构件;59、高度调节机构;60、防倒构件;70、门配件;80、辅助构件;530、转动轴;531、马达;532、驱动轴;533、下部控制凸轮;534、上部控制凸轮;535、商品保持构件;536、止动构件;537、检测板;538、支承构件;539、框架;540、滑动构件;560、调节槽;570、操作杆;571、调整连杆;572、从动连杆;573、可动连结板;574、设定配件;590、调节槽部;592、操作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售货机。图1是作为以本发明为对象的自动售货机的一个例子的搭载有收纳有饮料容器由圆筒形容器构成的罐装饮料、聚酯瓶装饮料的蛇形商品收纳架、以及收纳有由饮料容器异形形状构成的瓶装饮料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的自动售货机的外门敞开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左右是指从自动售货机的前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左右,进深是指从自动售货机的前表面侧到后方侧。

如图1所示,该自动售货机具备前表面开口的自动售货机主体1和由铰链可开闭地支承于自动售货机主体1的前表面的外门2,所述自动售货机主体1在钢板制的外箱的内侧、即、上壁、左右侧壁、背壁和底壁1a配设由聚氨酯泡沫构成的绝热板而构成为绝热壳体。所述自动售货机主体1的由绝热板围成的商品收纳库内被绝热分隔板1b沿着左右方向划分成多个商品收纳室11、12、13。在所述商品收纳室11、12中分别配设有具有沿着上下方向蜿蜒的商品收纳通路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参照图2)。在商品收纳室13中,在靠后方的位置配设有将商品以横倒姿势沿着上下方向排列而收纳于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参照图3),而在所述商品收纳库内的靠前方的位置配设有将商品叠置成一列来收纳到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也参照图3)。在能够开闭地支承于所述自动售货机主体1的前表面的外门2与自动售货机主体1中的商品收纳库的前表面之间配设有内门3,在该例子中,内门3包括沿着上下分割开的上部内门3a和下部内门3b。在下部内门3b的与将从各商品收纳室11、12、13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交出的商品送出的商品输出斜槽6相对的位置设置有被输出门3c开闭的商品输出口。所述输出门3c形成为,在上端入口被轴支承而垂下,并且利用自重封闭商品输出口来防止冷气或者暖气的流出,被经由商品输出斜槽6输出的商品推开,将该商品向外门2的商品取出口2a送出。

在商品输出斜槽6的下部配设有对收纳到蛇形商品收纳架4、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商品进行冷却或者加热而保存成冷状态或者热状态的冷却/加热单元(未图示)。冷却/加热单元配设于倾斜成前低后高的姿势的商品输出斜槽6的背后的空间。蒸发器、加热器以及库内风扇配置在将各自围绕起来而保护的风洞内。在自动售货机主体1的下部的设备室7配设有与所述冷却/加热单元的蒸发器形成冷冻循环的冷冻机冷凝单元。冷冻机冷凝单元(未图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库外风扇、膨胀阀等,配置于商品收纳库外的冷凝器和配置于商品收纳库内的蒸发器经由膨胀阀由制冷剂配管连接。

此外,虽省略图示,但在外门2的前表面配设有展示了与商品货道相对应的多个商品样品的商品展示室、用于指定要购买的商品的商品选择按钮、供作为价款的硬币的硬币投入的投入口、供作为价款的纸币的纸币插入的插入口、用于取出零钱硬币或者根据退还指令而退还的硬币的硬币退还口、指示零钱或者投入硬币的退还的退还杆等由于货币的投入而自动销售商品所需要的零部件,而且,设置有将外门2封闭锁紧于自动售货机主体1的门锁定机构的手柄等。

图2表示配设到图1的商品收纳室11、12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是从其前方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蛇形商品收纳架4包括:平板状的薄钢板构成的左右一对架侧板41、41;划分形成于前后一对弯曲状轨段42之间的前后方向呈多重(图中5重)的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43,前后一对弯曲状轨段42沿着上下方向错开半节距(日文:ピッチ)而相对地架设该架侧板41、41;将在自动售货机主体1的前表面开口形成的商品投入口sl(参照图1)和第2列以后的商品收纳通路43的上端入口连接的顶部托盘44;配设于各所述商品收纳通路43的下端出口的商品输出机构45;隔着该商品输出机构45和商品收纳通路43相对配置的出口调整板46。在该例子中,所述蛇形商品收纳架4构成为沿着前后方向具备多重(在该例子中,5重)商品收纳通路43。在如此沿着前后方向具备5重商品收纳通路43的情况下,蛇形商品收纳架4的重量增大而给搬运带来障碍。因此,如该例所示,分割成具备两重商品收纳通路43的前段侧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a和具备3重商品收纳通路43的后段侧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b而不使搬运产生不方便。并且,各蛇形商品收纳架4a、4b通过将分别在左右一对架侧板41、41的上端卡定的架侧钩配件47、47卡定固定于铺设到商品收纳库的顶部的主体侧钩配件(未图示)来配设于商品收纳库内。

此外,如众所周知那样,商品输出机构45具有:第1止动构件452,其被架设到较薄的箱形的基板451的驱动轴轴支承成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出没自如,设置成能够在以保持最下方的商品(也称为销售商品)的形态向所述商品收纳通路突出的突出位置与以释放对所述销售商品的保持的形态从所述商品收纳通路43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第2止动构件453,其被架设到所述基板451的驱动轴轴支承成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43出没自如,被朝向从所述商品收纳通路43退避的退避位置施力,设置成能够向以保持接着所述销售商品的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也称为下一销售商品)的形态向所述商品收纳通路43突出的突出位置移动;驱动部件(例如、螺线管),其驱动使所述第1止动构件452和第2止动构件453向突出位置和退避位置移动的连杆机构,该商品输出机构45构成为,利用所述螺线管的励磁·释放,借助连杆机构使第1止动构件452和第2止动构件453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43交替地出没而由第2止动构件453保持了下一销售商品之后,交出销售商品。

图3表示配设到图1的商品收纳室13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是从它们的前方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所示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相当于图2所示的后段侧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b。图3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是这样形成的:在图1的商品收纳室13,本来与图2所示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同样地设计成配设前段侧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a和后段侧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b,将前段侧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a撤去,在其撤去后的位置配设有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

接着,说明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图4是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立体图,图5是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主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在其上部具有架侧板41a、41a。卡定到该左右一对架侧板41a、41a的上端的架侧钩配件47与蛇形商品收纳架4中的卡定到左右一对架侧板41、41的上端的架侧钩配件47相同,通过将该架侧钩配件47卡定固定于铺设到商品收纳库的顶部的主体侧钩配件(未图示),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被配设于商品收纳库内。该左右一对架侧板41a、41a和架侧钩配件47构成将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配设于商品收纳库的转接构件,因而,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与图2所示的前段侧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a具有互换性。此外,跨构成转接构件的左右一对架侧板41a、41a地配设的销构件p1~p3和支承构件48、49等用于支承顶部托盘44(参照图2),该顶部托盘44将商品向配设到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后方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中的3重商品收纳通路43的上部入口引导,附图标记46是悬挂支承到架侧板41a、41a的误投入防止构件,以使销构件p3与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头部之间的间隙封闭而防止误投入。

如图6~图11所示,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在由背板511和左右侧板512、512形成为横截面呈凹型的架壳体51的左右中央部按照上下的顺序配置有分隔构件52和商品输出机构53,隔着该分隔构件52和具备高度调节机构59的商品输出机构53而在左右侧板512、512之间形成有将商品沿着上下方向叠置成一列来收纳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54、54,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构成为,具备对这些商品收纳通路54、54的前表面进行开闭的货道门55、55,并且,利用所述商品输出机构53的操作将收纳到所述商品收纳通路54、54的商品从最下方的商品起依次落下输出。另外,在架壳体51的与商品输出机构53相对的左右侧板512、512的内侧,与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组合地配设有可动侧板56、56,根据商品尺寸(商品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沿着左右方向可变地设定该可动侧板56、56来对商品收纳通路54、54的左右方向的通路宽度进行调整的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的操作杆570的把手部570b(参照后述的图26)以向左右侧板512、512的前表面侧暴露的形态设置。而且,构成为,根据商品尺寸(商品的直径尺寸或者长度尺寸)限制商品收纳通路54、54的进深方向的尺寸的进深限制构件58相对于分隔构件52装卸自如地设置,在所述可动侧板56、56的靠前方的位置,能够根据需要安装固定用于防止被收纳到商品收纳通路54、54的商品、特别是以立起姿势纵向堆积的商品倒向前方的防倒构件60。

如图9所示,架壳体51是薄钢板制的,由背板511和左右侧板512、512形成为上下和前表面敞开的横截面呈凹型。在架壳体51的背板511沿着上下方向设置有多组卡定分隔构件52的两条卡合孔511a。在架壳体51的左右侧板512、512形成有收纳可动侧板56的凹部512a、512a,并且在左右侧板512、512的前缘形成有向外侧方向弯折而成的凸缘。在左右侧板512、512的前方侧且靠下部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跨左右侧板512、512的前缘的凸缘和凹部512a、512a的前缘地切除而成的凹处512b、512b。这些凹处512b、512b用于收纳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的操作杆570的把手部570b(参照后述的图26),并且使该把手部570b向前方暴露。另外,在左右侧板512、512中的靠凹部512a、512a的上端的位置,利用切割竖起(日文:切り起こし)沿着前后方向形成有一对轴支承片5121、5121。该轴支承片5121、5121用于卡定将可动侧板56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左右侧板512、512的u字状连杆71(参照图25)。对于该轴支承片5121、5121,与u字状连杆71一起利用图25详细地说明。此外,在左右侧板512、512的上缘形成有凸缘而谋求了加强。

如图10、图11所示,在架壳体51的左右侧板512、512的外侧固定有侧部加强配件513、513,并且在左右侧板512、512的上端固定有架卡定配件514、514。架侧板41a、41a被螺钉固定于架卡定配件514、514,由此,架侧板41a、41a被与架壳体51一体地固定。

另外,如图10、图11所示,左右侧板512、512的上缘靠前方的位置以螺钉固定于左右侧板512、512的上缘的凸缘的形态配置有矩形平板状的顶板515,顶板515覆盖商品收纳通路54、54的上部。在顶板515在矩形平板的前表面侧穿设有支承货道门55、55中的上部铰链轴552a、552a(参照图28)的轴支承孔515a、515a,并且,为了将货道门55、55卡定于封闭位置,形成有钩挂于在货道门55、55的上方开口的卡定方孔551a、551a的卡合片515c、515c。另外,在顶板515的板面,利用切割竖起形成有销支承片5151。该销支承片5151用于保持对进深防止构件58进行引导的引导销p4、p5(参照图8)的一端,引导销p4、p5的另一端保持于架壳体51的背板511。此外,在顶板515安装有阻止误投入防止构件46(参照图4)向后方转动的引导构件518。

另外,如图10、图11所示,在左右侧板512、512中的前缘的下部以螺钉固定于左右侧板512、512的前缘的凸缘的形态配置有长方形状的底板516,底板516封闭架壳体51的前表面开口的下部区域。所述底板516具有将长方形状的下边侧弄圆成圆弧状而形成的卷曲部5161,在上边侧具备向前方突出的檐部5162和从该檐部5162向上方弯折而成的引导限制片517。在底板516的檐部5162穿设有支承货道门55、55中的下部铰链轴553a、553a(参照图28)的轴支承孔516a、516a(参照图29)。底板516的引导限制片517用于使从货道门55、55的下端朝向下方突出的止挡件553c、553c抵接而抑制货道门55、55的下端侧进入商品收纳通路54、54。

如图12的(a)所示,分隔构件52是横截面u字形的板金制的。在分隔构件52的左右侧板521、521的后缘设置有向外方弯折而形成的凸缘5211、5211,通过使利用切割竖起而形成于该凸缘5211、5211的多个钩状的卡定片5212与设置于架壳体51的背板511的卡合孔511a(参照图9)卡合,该分隔构件52固定于架壳体51。另外,在分隔构件52的下部后方设置有间隔件90。商品输出机构53配设于分隔构件52的下部靠前方的位置,因此,该间隔件90用于填埋商品输出机构53与架壳体51的背板511之间的空间。该间隔件90与分隔构件52同样,也是横截面u字形的板金制的,在左右侧板91、91的后缘设置有具有多个钩状的卡定片921的凸缘92、92。该间隔件90被点焊于分隔构件52而与分隔构件52一体化,在将分隔构件52安装固定于架壳体51的背板511之际,通过使卡定片921与设置于架壳体51的背板511的卡合孔511a卡合,卡定片921与分隔构件52一起固定于架壳体51。

在分隔构件52的左右侧板521、521沿着前后方向穿设有7条上下成对的设定孔521a。由上下成对的设定孔521a构成的各条的间隔与要收纳于商品收纳通路54、54的商品的尺寸(商品的进深方向的尺寸)相对应。另外,在间隔件90的左右侧板91、91,沿着前后方向也穿设有6个设定孔521a,设置于间隔件90的左右侧板91、91的前后方向上的6个设定孔521a以与设置于分隔构件52的左右侧板521、521的7条设定孔521a中的后方侧的6条设定孔521a对齐的形态形成。

进深限制构件58是沿着上下方向纵长的板金制的,在长边侧的缘部形成有凸缘581、581。在进深限制构件58的设置于长边侧的缘部的凸缘581、581中的一个凸缘581、即在图示的情况下与分隔构件52的右侧板521相对的左侧的凸缘581,与分别设置于分隔构件52的左右侧板521、521和间隔件90的左右侧板91、91的设定孔521a对位而设置有3个卡合爪582。另外,在进深限制构件58的上部设置有引导槽583,该引导槽583是由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铅垂槽5831、沿着与该铅垂槽5831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在交叉点与铅垂槽5831连通的水平槽5832的组合构成的。在该引导槽583贯穿有引导销p4、p5(参照图8),引导销p4、p5能够在引导槽583内滑动。此外,进深限制构件58的设置有卡合爪582这一侧的下部侧切除而构成为防止与后述的商品输出机构53的止动构件536(参照图13~图15)之间的干涉,在进深限制构件58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形成有两个手指钩挂孔584、584。另外,构成为,在将进深限制构件58安装固定于分隔构件52的左侧板521和间隔件90的左侧板91的情况下,使图12的进深限制构件58沿着左右翻转而安装固定。

进深限制构件58中的引导槽583与卡合爪582之间的关系被设定成,在引导销p4、p5位于引导槽583的铅垂槽5831的上端的情况下,各卡合爪582卡合于所对应的设定孔521a,在引导销p4、p5位于引导槽583的水平槽5832中的靠分隔构件52侧的端部的情况下,各卡合爪582从所对应的设定孔521a脱离而与分隔构件52和间隔件90分开。

即、图12的(b)、(c)表示与主视右侧的商品收纳通路54相对应的进深限制构件58中的引导槽583与引导销p5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12的(b)所示,在对分隔构件52进行了操作以使引导销p5位于引导槽583中的水平槽5832的端部的情况下,进深限制构件58的各卡合爪582从所对应的设定孔521a脱离而进深限制构件58与分隔构件52和间隔件90和间隔件90分开,进深限制构件58沿着引导销p5前后移动自如。在使进深限制构件58的各卡合爪582移动到与应该设定的设定孔521a相对的位置后,若使进深限制构件58向在图12的(b)中以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则进深限制构件58的各卡合爪582进入应该设定的设定孔521a。在该情况下,引导销p5位于引导槽583的铅垂槽5831与水平槽5832的交叉点。之后,若使进深限制构件58向图12的(b)中以箭头b所示的方向移动,则进深限制构件58的各卡合爪582与应该设定的设定孔521a卡合而进深限制构件58被安装固定于分隔构件52和间隔件90。若使进深限制构件58向图12的(c)以箭头c所示的方向移动,则在进深限制构件58的各卡合爪582进入到设定孔521a的状态下,卡合爪582从设定孔521a离开。在该情况下,引导销p5位于引导槽583的铅垂槽5831与水平槽5832的交叉点。之后,若使进深限制构件58向图12的(c)中以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动,则进深限制构件58的各卡合爪582从所对应的设定孔521a脱离而进深限制构件58与分隔构件52和间隔件90隔离分开,因此,能够使进深限制构件58沿着引导销p5前后移动。由此,进深限制构件58相对于分隔构件52装卸自如,通过使进深限制构件58的卡合爪582嵌入与商品尺寸(商品的进深方向尺寸)相对应的设定孔573a,能够限制商品收纳通路54、54的进深方向的宽度。

如图13~图15所示,商品输出机构53具有一侧面敞开的基座53a和盖于该基座53a的敞开面的盖53b,该基座53a和盖53b的组装体构成分隔构件52的一部分。所述基座53a和盖53b的内部内置有:马达531;与该马达531的输出轴结合的驱动轴532;与该驱动轴532连结的半圆状的下部控制凸轮533;作为椭圆体来形成的上部控制凸轮534;将最下方的商品保持于销售待机位置的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将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暂时保留于商品收纳通路43的左右一对止动构件536、536;对收纳到商品收纳通路43的商品的有无进行检测的左右一对检测板537等。另外,在组合起来的基座53a和盖53b的前表面设置有支承构件538,该支承构件538穿设有高度调节机构59的调节槽部590,该高度调节机构59根据商品的尺寸沿着上下方向可变地设定止动构件536的高度位置。

如图15所示,基座53a和盖53b形成为在矩形的基板53a1、53b1形成有上凸缘53a2、53b2和前后凸缘53a3、53b3而一侧面和下表面敞开的箱形,基座53a和盖53b以彼此的上凸缘53a2、53b2和前后凸缘53a3、53b3重叠的形态组合。在基座53a和盖53b的靠基板53a1、53b1的下方的位置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53a10、53b10,止动构件536以从该开口部53a10、53b10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43出没的方式构成。另外,在基板53a1、53b1的下缘设置有缺口53a11、53b11,商品保持构件535和检测板537从该缺口53a11、53b11向商品收纳通路43突出。在基座53a和盖53b的前凸缘53a3、53b3的彼此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缺口53a31、53b31。该缺口53a31、53b31与在支承构件538形成的调节槽部590相对应地形成,该调节槽部590设定成不会被前凸缘53a3、53b3封闭那样的大小。此外,在基座53a和盖53b中的矩形的基板53a1、53b1穿设有与设置于分隔构件52的左右侧板522、522的设定孔573a同样的多个设定孔53a1a、53b1b。前述的进深限制构件58的卡合爪582嵌入该设定孔53a1a、53b1b。

在将盖53b盖于基座53a的敞开的一侧面之后,将两者的前后凸缘凸缘53a3、53b3螺钉固定,从而基座53a和盖53b成为组装体而被单元化。并且,在利用螺钉将支承构件538的下部侧、基座53a的前凸缘53a3和盖53b的前凸缘53b3紧固之后,在被分隔构件52的左右侧板521、521的前方下部夹持的基础上,基座53a和盖53b的组装体通过螺钉固定于间隔件90(从间隔件90的背后侧进行螺钉固定)而以构成分隔构件52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固定于架壳体51内。之后,支承构件538螺钉固定于基座53a和盖53b的组装体以及分隔构件52。

马达531内置有减速齿轮机构、对与马达531的输出轴结合的驱动轴532的正转·反转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以及对驱动轴532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检测电路,且组装成外置了售罄检测开关sw(参照图15)的马达单元5310。在马达单元5310的顶面部设置有埋设有内螺纹的螺钉安装部5311,通过使螺钉穿过基座53a的上凸缘53a2和盖53b的上凸缘53b2而与该螺钉安装部5311的内螺纹螺纹结合,被组装成基座53a和盖53b的组装体。

与马达531的输出轴连结的驱动轴532以贯通四边形状的框架539的上框架5391和下框架5392的形态被轴支承。在驱动轴532的下端连结有半圆状的下部控制凸轮533。另外,在驱动轴532上以上部控制凸轮534偏心的方式利用螺钉固定固定着上部控制凸轮534。上部控制凸轮534的横截面呈椭圆形状,且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椭圆体,在椭圆体的一端侧设置有供驱动轴532贯通的偏心的轴孔。并且,在椭圆体形成有沿着与所述偏心的轴孔正交的方向穿设的螺钉插入孔。在使驱动轴532贯通框架539的下框架5392和上框架5391之后与马达531的输出轴连结而组装之际,该上部控制凸轮534被安装固定于驱动轴532。即、驱动轴532在位于框架539的下方的状态下在使驱动轴532的上端贯通框架539的下框架5392和上框架5391之后被螺钉固定于马达531的输出轴。在如此使驱动轴532的上端贯通了框架539的下框架5392之后,在即将贯通框架539的上框架5391之前的时间点,将上部控制凸轮534配置于框架539内,使驱动轴532穿过该上部控制凸轮534的偏心的轴孔而贯通。并且,在使驱动轴532贯通上框架5391而螺钉固定于马达531的输出轴来组装之后,将螺钉插入到设置于上部控制凸轮534的螺钉插入孔而与设置于驱动轴532的内螺纹螺纹结合,从而上部控制凸轮534被固定于驱动轴532。固定到驱动轴532的上部控制凸轮534由相对于驱动轴532偏心的椭圆体构成,从而根据驱动轴532的旋转而能够在向商品收纳通路54突出的位置和从商品收纳通路54退避了的位置移动。

也如图16所示,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是具备保持商品的保持部5351、供架设于框架539的下框架5392的各转动轴530(在图14、图15中看得见右侧的商品保持构件535的转动轴530)贯通的轴支承部5352的合成树脂制的。在保持部5351的上表面形成有容纳检测板537的凹部5351a。另外,轴支承部5352沿着前后方向分散(在该实施方式中是3个)地配设。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由于分别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转动轴530、530、并且随着与驱动轴532的下端连结的半圆状的下部控制凸轮533的旋转而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43出没自如,在半圆状的下部控制凸轮533位于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的下方区域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半圆状的下部控制凸轮533处于跨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的旋转位置的情况下,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以将最下方的商品保持于销售待机位置的形态保持于向商品收纳通路43突出的突出位置,在半圆状的下部控制凸轮533从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的下方区域离开了的情况下,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以释放对所述最下方的商品的保持的形态垂下而从商品收纳通路43退避。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如此根据下部控制凸轮533的旋转而能够在向商品收纳通路43突出的突出位置和从商品收纳通路43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转动)。

构成为,检测板537、537分别转动自如地被轴支承于所述转动轴530。即、如图16所示,检测板537、537具备供所述转动轴530(在图14、图15中,看得见右侧的商品保持构件535的转动轴530)贯通的轴支承部5371。该轴支承部5371沿着前后方向分散(在该实施方式中,与在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分散地形成的轴支承部5352啮合的3个)地配设。检测板537、537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转动轴530,形成为具有游隙地嵌入被设置于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的保持部5351的凹部5351a的大小,能够在嵌入到凹部5351a的下降位置和从凹部5351a脱出而与商品保持构件535的保持部5351分开了的上升位置(图13的位置)之间移动(转动)。并且,各检测板537、537被安装固定到转动轴530的螺旋弹簧sp在向售罄位置转动的方向上施力。螺旋弹簧sp的一端卡定于商品保持构件535,另一端卡定于检测板537。由此,检测板537、537与商品保持构件535、535的移动(转动)一起转动。

另外,如图16所示,在检测板537、537设置有隔着转动轴530位于相反侧而朝向后方突出的偏心销5372。该偏心销5372处于相对于转动轴530偏心了的位置,以根据检测板537的转动描绘圆弧的轨迹的方式转动。所述偏心销5372以与设置于滑动构件540的下部的沿左右方向的长孔5401嵌合的形态与滑动构件540连结。滑动构件540、540是以将检测板537、537的偏心销5372、5373和与马达单元5310一体地安装的按钮开关构成的商品售罄开关sw连接的形态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纵长的合成树脂制的,构成为,沿着四边形状的框架539的后框架5394上升·下降,在滑动构件540的上端形成有对商品售罄开关的按钮进行操作的开关按压片5402。

在使设置于检测板537的偏心销5372与设置于滑动构件540的下部的长孔5401嵌合了的状态下,在检测板537以与设置于向商品收纳通路54突出的商品保持构件535的保持部5351的凹部5351a嵌合的形态处于下降位置的情况下,偏心销5372位于长孔5401的大致中央部而滑动构件540上升。在该状态下,设置于滑动构件540的上端的开关按压片5402与商品售罄开关sw的按钮分开。若所述检测板537从下降位置开始向上升位置移动,则偏心销5372沿着圆弧轨迹开始移动而从长孔5401的大致中央部朝向一侧端部(对于与右侧的商品收纳通路54相对应的滑动构件540,是长孔5401的左侧端部,对于与左侧的商品收纳通路54相对应的滑动构件540,是长孔5401的右侧端部)移动,滑动构件540开始下降。接着,若检测板537到达下降位置,则在偏心销5372移动到长孔5401的一侧端部的状态下,滑动构件540的下降停止。在该状态下,构成为,设置于滑动构件540的上端的开关按压片5402按压商品售罄开关sw的按钮而商品售罄开关sw成为工作状态(“连通”状态)。此外,检测板537、537构成为与商品保持构件535、535的移动(转动)一起转动,随着商品保持构件535、535以从商品收纳通路54退避的方式转动而检测板537、537也转动。在该情况下,检测板537的偏心销5372从长孔5401的中央部向另一侧端部移动。如此检测板537的偏心销5372所嵌合的滑动构件540的长孔5401构成为,容许检测板537、537在与向商品收纳通路54突出的商品保持构件535分开了的上升位置和随着从商品收纳通路54退避的商品保持构件535、535而从商品收纳通路54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转动)。

如图17所示,左右一对止动构件536、536成为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高度调节机构59的基框591的铝压铸成形品。止动构件536在设置于上部侧的前后两端的具有挠性的臂5361、5361的自由端(顶端)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突出的轴销(未图示),通过将该轴销嵌入被设置于基框591的下部侧的前缘、后缘的轴孔5910,止动构件536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基框591。高度调节机构59、59的基框591、591在框架539(参照图14、图15)的前后框架5393、5394隔着驱动轴532背对背地配设。由此,左右一对止动构件536、536以隔着被固定于驱动轴532的上部控制凸轮534的形态与上部控制凸轮534相对地配置。此外,在止动构件536的与上部控制凸轮534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容纳上部控制凸轮534的凹部536a。此外,在左右一对止动构件536、536的基端侧(摆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基框591的一侧)的前后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一对卡合孔536b、536b,以便安装固定后述的辅助构件80(参照图34~图36)。

在此,高度调节机构59根据商品的尺寸沿着上下方向可变地设定所述止动构件536的高度位置,包括所述基框591、从该基框591向前方突出的操作构件592、在支承构件538穿设的调节槽部590。基框591、591是矩形平板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在基框591、591的上缘分别形成有半圆状的缺口5911、5911,在基框591、591的下部侧的前缘、后缘分别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突出的引导突起5912。另外,在基框591、591的上缘的靠前方的位置形成有操作构件592的安装台5913。

操作构件592是形成为侧视呈大致u字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在u字状的一方(后方)侧的脚片设置有上下一对钩5920,通过使这些钩5920与在基框591的安装台5913设置的上下一对卡合孔(未图示)卡合,操作构件592与基框591一体地安装。操作构件592中的u字状的另一方(前方)侧的脚片沿着左右方向形成为宽幅的止动壁5921。在该止动壁5921的前方侧形成有沿着左右划分止动壁5921的隔壁5922,在隔壁5922的下边形成有沿着左右伸出来的翼部5923。翼部5923与止动壁5921分开地形成,也就是说,以翼部5923与止动壁5921之间具有间隙的形态形成,在翼部5923的顶端形成有比扁平的翼部5923大一圈的捏手5924。操作构件592通过形成为u字状而具有挠性,在使在u字状的一方(后方)侧的脚片形成的上下一对钩5920与设置于基框591的安装台5913的上下一对卡合孔(未图示)卡合了的状态下,通过以超过复原力的力将在u字状的另一方(前方)侧的脚片形成的捏手5924向前方拉拽,u字状的另一方(前方)侧向前方移动,若手离开捏手5924,则复原成本来的状态。

调节槽部590包括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的多个设定槽590a、将这些设定槽590a连通的连通槽590b、位于多个设定槽590a的大致中间的槽590c。设定槽590a形成为操作构件592的扁平的翼部5923能够嵌合的宽幅的槽。连通槽590b形成为宽度比操作构件592的隔壁5922的宽度大、且比设定槽590a的槽宽小的窄幅的槽。槽590c形成为操作构件592的捏手5924能够贯通的大小。在此,设定槽590a与要向商品收纳通路54收纳的商品的姿势、也就是说与从横倒的姿势的商品尺寸(商品的宽度)到立起姿势的商品尺寸(商品的长度)相对应地沿着上下方向配置有多层。另外,在最上层的设定槽590a的上方延伸地形成有连通槽590b,该连通槽590b用于在使操作构件592的捏手5924移动到最上层的设定槽590a的位置之际供操作构件592的隔壁5922穿过。这样的调节槽部590在支承构件538沿着左右穿设有两列。此外,操作构件592中的在翼部5923与止动壁5921之间形成的间隙设定得比穿设有调节槽部590的支承构件538的板厚大。另外,在多个设定槽590a的附近带有表示商品的尺寸的记号或者商品名。

高度调节机构59的基框591、591以背对背的形态组装于框架539。即、基框591、591在以背对背的形态配置之后,使在基框591、591的下部侧的前缘、后缘形成的引导突起5912、5912嵌入到在框架539(参照图15)的前后框架5393、5394设置的狭缝状的引导槽5393a、5394a。在该情况下,框架539中的后框架5394利用螺钉相对于上框架5391和下框架5392装卸自如地构成,在将后框架5394螺钉固定于上框架5391和下框架5392的前工序中,基框591、591以背对背的形态组装于框架593。在该情况下,驱动轴532在由设置于基框591、591的上缘的半圆状的缺口5911、5911形成的圆中贯通,以隔着固定到驱动轴532的上部控制凸轮534的形态配置有摆动自如地轴支承到基框591的止动构件536。此外,组装到框架593的基框591、591配置成,即使是在由偏心地固定于驱动轴532的椭圆体构成的上部控制凸轮534旋转了的情况下,也不会与上部控制凸轮534接触,而摆动自如地轴支承到基框591的止动构件536构成为,在上部控制凸轮534与止动构件536平行、即、由椭圆体构成的上部控制凸轮534的长边侧与止动构件536平行的情况下,不与上部控制凸轮534接触而是垂下,若上部控制凸轮534向与止动构件536交叉的方向旋转,则止动构件536的凹部536a的缘部与上部控制凸轮534抵接而被向商品收纳通路54推出。

在将安装固定有高度调节机构59的基框591、591的框架539的下框架5392固定于基座53a而盖上盖53b之际,操作构件592的捏手5924从由基座53a和盖53b中的设置于前凸缘53a3、53b3的缺口53a31、53b31形成的开口向前方突出。并且,在将基座53a和盖53b的组装体固定到在分隔构件52的下部设置的间隔件90之后,将分隔构件52和间隔件90安装固定于架壳体51内。之后,若在使从固定到架壳体51的基座53a和盖53b的组装体突出来的捏手5924贯通在支承构件538穿设的调节槽部590的槽590c之后,将支承构件538的上部侧螺钉固定于固定到架壳体51的分隔构件52,则高度调节机构59中的操作构件592的捏手5924从调节槽部590中的宽幅的槽590c向前方突出。在该情况下,操作构件592的扁平的翼部5923与槽590c卡合,操作构件592的隔壁5922嵌入连通槽590b。通过对如此从调节槽部590向前方突出的操作构件592进行操作,能够根据商品的尺寸沿着上下方向可变地设定止动构件536的高度位置。

在此,为了利用高度调节机构59根据商品的尺寸沿着上下方向可变地设定止动构件536的高度位置,通过抓住捏手5924而朝向前方拉拽,操作构件592的扁平的翼部5923从调节槽部590的宽幅的槽590c脱出。在该情况下,通过止动壁5921与穿设有调节槽部590的支承构件538的背面抵接,能够阻止捏手5924的需要以上的拉拽。接着,在止动壁5921与支承构件538的背面抵接了的状态下,支承构件538位于在翼部5923与止动壁5921之间形成的间隙的位置,能够使操作构件592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因而,通过维持止动壁5921与支承构件538的背面抵接了的状态、同时使捏手5924沿着调节槽部590向下方移动,基框591向下方移动,摆动自如地轴支承到基框591的止动构件536也向下方移动。在该情况下,操作构件592的隔壁5922嵌入调节槽部590的连通槽590b,因此,能够以连通槽590b为引导而使操作构件592顺利地移动。接着,通过使捏手5924对齐调节槽部590中的与商品的尺寸相应的层的设定槽590a并放开手,在操作构件592以恢复到本来的位置的方式复原的过程中,扁平的翼部5923与该设定槽590a嵌合。由此,操作构件592被以使止动构件536的高度位置设定成与商品的尺寸相应的高度位置的状态固定。

此外,上部控制凸轮534以与多层的调节相对应的方式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

在图18和图19中示出商品输出机构53的商品输出动作。图18和图19是从正面观察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销售待机状态和销售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在架壳体51的左右中央部按照上下的顺序配置有分隔构件52和商品输出机构53,在该分隔构件52和商品输出机构53的两侧形成有将商品s沿着上下方向叠置成一列来收纳的商品收纳通路54、54。商品输出机构53包括马达531、与该马达531的输出轴连结的驱动轴532、与该驱动轴532连结的半圆状的下部控制凸轮533、截面呈椭圆状的上部控制凸轮534、将最下方的商品ga保持于销售待机位置的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将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b暂时保留于商品收纳通路54的左右一对止动构件536、536。此外,在左右的商品收纳通路54、54、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左右一对止动构件536、536中,与左侧相对应的构件标注“l”,与右侧相对应的构件标注“r”而省略“左侧的”“右侧的”这样的修饰语。另外,在各图的(b)中示出作为驱动系统的马达531、从上面观察的下部控制凸轮533和上部控制凸轮534。

在图18所示的销售待机状态下,通过商品保持构件535l、535r以下部控制凸轮533跨商品保持构件535l、535r的形态配置,对维持于水平状态(销售待机位置)而叠置地收纳到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的商品g0进行保持,而通过上部控制凸轮534以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退避了的形态配置,止动构件536l、536r不受到上部控制凸轮534的作用而是处于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退避了的垂下姿势。若在该销售待机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商品选择按钮(例如、与收纳到商品收纳通路54l的商品相对应的商品选择按钮)的操作向马达531发出销售指令,则马达531启动(例如、正转)而驱动轴532被旋转驱动,由此,下部控制凸轮533和上部控制凸轮534俯视看来向顺时针方向开始旋转。如图19所示,在下部控制凸轮533和上部控制凸轮534旋转90°为止的过程中,首先,利用上部控制凸轮534的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在该上部控制凸轮534以向商品收纳通路54l突出的方式开始了移动之后,与止动构件536l的背面抵接而将该止动构件536l向商品收纳通路54l推出。此时,止动构件536l以向最下方的商品ga与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b之间推出的方式被所述高度调节机构59调节了高度位置。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b被向商品收纳通路54l突出的止动构件536l暂时保留。接下来,若下部控制凸轮533旋转大致90°,则该下部控制凸轮533从商品保持构件535l的下方区域离开,因此,商品保持构件535l向下方摆动,从商品收纳通路54l退避。由此,最下方的商品ga向下方落下而输出。此时,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b被止动构件536l按压于架壳体51的左侧板512(参照图7)而被保持,从最下方起第2个以后的商品不落下而是保持于商品收纳通路54l内。马达531在下部控制凸轮533和上部控制凸轮534旋转了90°的状态下暂且停止,在输出最下方的商品ga后向相反方向旋转90°。若马达531开始反转,首先,商品保持构件535l被下部控制凸轮533上推而恢复成向商品收纳通路54l突出的销售待机位置,接下来,随着上部控制凸轮534以从商品收纳通路54l退避的方式移动,止动构件536l从商品收纳通路54l退避,从最下方起第2个以后的商品g0向恢复到销售待机位置的商品保持构件535l上落下而被保持。此外,在销售被收纳到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54r的商品的情况下,使马达531反转而使驱动轴532向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90°,在利用止动构件536r暂时保留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b之后,使商品保持构件535r从商品收纳通路54r退避而输出最下方的商品ga,之后,使马达531正转而使驱动轴532向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90°,使商品保持构件535r向商品收纳通路54r突出、并且使止动构件536r从商品收纳通路54r退避而恢复成销售待机状态即可。

如此,商品输出机构53包括: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l、535r,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驱动轴532,并且,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出没自如,设置成能够在以将最下方的商品ga保持于销售待机位置的形态向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突出的突出位置与以释放对所述最下方的商品ga的保持的形态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转动);左右一对止动构件536l、536r,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驱动轴532,并且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出没自如,该左右一对止动构件536l、536r设置成能够在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退避的退避位置与以将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b暂时保留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的形态向商品收纳通路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转动);下部控制凸轮533和上部控制凸轮534,其设置于马达531的驱动轴532,使所述商品保持构件535l、535r和止动构件536l、536r分别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出没,商品输出机构53的下部控制凸轮533以驱动轴532中心形成为半圆状,而上部控制凸轮534形成为相对于驱动轴532偏心地固定的椭圆体,下部控制凸轮533和上部控制凸轮534以具有90°的相位差的形态配置于驱动轴532,在销售待机状态下,下部控制凸轮533跨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l、535r而使该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l、535r向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突出,而上部控制凸轮534与左右一对止动构件536l、536r分开而使该左右一对止动构件536l、536r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退避,在使马达531向一个方向旋转了90°之后,使马达531向另一个方向旋转90°,从而将收纳到左右的商品收纳通路54l、54r中的的一个商品收纳通路54l(或者54r)的最下方的商品ga落下输出,在使马达531向另一个方向旋转了90°之后,使马达531向一个方向旋转90°,从而将收纳到左右的商品收纳通路54l、54r中的另一个商品收纳通路54r(或者54l)的最下方的商品ga落下输出。

如图18和图19的示意图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商品输出机构53形成为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b被止动构件536l按压并保持于架壳体51的左侧板512(参照图7)。在该情况下,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的左右方向的通路宽度(最大宽度)被架壳体51的大小(左右侧板512、512之间的宽度)唯一确定,因此,能够销售的商品的尺寸被限定。因而,为了能够销售尺寸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商品,必须准备与尺寸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商品相应的大小不同的架壳体51。另外,要向商品收纳通路54l、54r收纳的商品的尺寸限定于大致相同的尺寸,无法利用商品收纳通路54l、54r销售尺寸不同的商品。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在一个架壳体51中能够销售尺寸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商品,在与商品输出机构53相对的架壳体51的左右侧板512、512的内侧配设可动侧板56、56,设置有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该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根据商品的尺寸沿着左右方向可变地设定该可动侧板56、56来对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的左右方向的通路宽度进行调整。

使用图20~图26来说明所述可动侧板56和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图20表示组装有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的可动侧板56,(a)是其背面立体图,(b)是其正面立体图,图21是将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与可动侧板56分离后的分解图,图22是可动侧板56和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的分解图,图23是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的调整连杆571和从动连杆572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的可动连结板573、设定配件574、上部引导构件564的立体图,图25是表示上部的u字状连杆71的向架壳体51的安装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26是组装有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的可动侧板56的下部侧的背面立体图。

如图20~图22所示,可动侧板56是在矩形平板状的基板561的前缘和后缘形成有前凸缘562和后凸缘563的纵长状的板金制的。在可动侧板56的基板561的靠前方的位置设置有卡定后述的防倒构件60的狭缝56a。在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和后凸缘563的顶端形成有向彼此相对的方向弯折而成的保持部5621、5631(也参照图26)。另外,在前凸缘562的下部侧形成有调节槽560(也参照图26)。在该调节槽560可嵌插后述的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的操作杆570。如图26所示,调节槽560包括沿着上下方向配置的多个设定槽560a和将这些设定槽560a连通的连通槽560b。设定槽560a形成为后述的操作杆570的扁平部570c能够嵌合的宽幅的槽。连通槽560b形成为宽度操作杆570的轴部570a的直径大且比设定槽560a的槽宽小的窄幅的槽。

所述可动侧板56被在架壳体51的左右侧板512、512卡定的上下一对u字状连杆71、72支承而以收纳于在架壳体51的左右侧板512、512设置的凹部512a、512a(参照图9)的形态配设。上下一对u字状连杆71、72由弹性材料形成为u字状,并且在两脚片顶端具备向外方延伸的圆柱状的轴。为了对上部侧的u字状连杆71中的从两脚片顶端向外方延伸的圆柱状的轴进行轴支承,在点焊于可动侧板56的背面的上部引导构件564利用切割竖起形成有轴支承件5642、5642(参照图24)。另外,为了卡定下部侧的u字状连杆72的基端部,在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和后凸缘563的下部侧设置有向下方开口的u字状槽562b和贯穿孔563b(参照图26)。被这样的上下一对u字状连杆71、72支承于架壳体51的可动侧板56利用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的操作沿着向商品收纳通路54前进的方向或者从商品收纳通路54退避的方向移动自如。

如图22所示,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包括调整连杆571、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将所述调整连杆571和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连接的可动连结板573、设定配件574以及沿着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连结于调整连杆571的操作杆570,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配设于可动侧板56的背面侧。

构成所述调整连杆571的上下两张上连杆板571a、下连杆板571b(参照图23)和构成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的上下两张上连杆板572a、下连杆板572b(参照图35)成为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对构成调整连杆571的上下两张上连杆板571a、下连杆板571b进行说明,对于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的上下两张上连杆板572a、下连杆板572b,在括号内示出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如图23所示,所述调整连杆571(572)的上连杆板571a(572a)的上部分支成两股状,并且在两股的上端形成有前后一对卷曲状的轴贯穿部571a1、571a1(572a1、572a1)。调整连杆571(572)的上连杆板571a(572a)的下部也分支成两股状,并且在两股的下端形成有向后方伸出来的前后一对卷曲状的轴部571a2、571a2(572a2、572a2)。调整连杆571(572)的下连杆板571b(572b)的上部分支成两股状,并且在两股的上端形成有前后一对卷曲状的轴贯穿部571b1、571b1(572b1、572b1),在前后一对卷曲状的轴贯穿部571b1、571b1(572b1、572b1)之间形成有止动片571b11(572b11)。下连杆板571b(572b)的下端弄圆成卷曲状,并且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突出的轴部571b2、571b2(572b2、572b2)。下连杆板571b(572b)的轴贯穿部571b1、571b1(572b1、572b1)的大小(径)设定得比所述上连杆板571a(572a)的轴部571a2(572a2)的大小(直径)大一圈。

调整连杆571(572)在使上连杆板571a(572a)的下端和下连杆板571b(572b)的上端对接、并且使上连杆板571a(572a)相对于下连杆板571b(572b)向前方侧错开的状态下,通过将在上连杆板571a(572a)的下端形成的向后方伸出来的轴部571a2、571a2(572a2、572a2)插入在下连杆板571b(572b)的上端形成的轴贯穿部571b1、571b1(572b1、572b1),上下两张上连杆板571a、下连杆板571b(572a、572b)被连结、且两张上连杆板571a、下连杆板571b(572a、572b)能以其连结点为中心而弯折成上连杆板571a(572a)和下连杆板571b(572b)重叠地闭合而折回来的状态、或弯折成上连杆板571a(572a)和下连杆板571b(572b)呈直线状伸长而打开的状态。

在所述调整连杆571的下连杆板571b的下端形成的轴部571b2、571b2被利用切割竖起形成于设定配件574的轴支承件5744、5744轴支承,该设定配件574利用点焊固定于可动侧板56的背面。另外,在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中的下侧的从动连杆572的下连杆板572b的下端形成的轴部572b2、572b2被利用切割竖起形成于设定配件574的轴支承件5743、5743轴支承,该设定配件574利用点焊固定于可动侧板56的背面。而且,在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中的上侧的从动连杆72的下连杆板72b的下端形成的轴部572b2、572b2被利用切割竖起形成于上部引导构件564的轴支承件5641、5641轴支承,该上部引导构件564利用点焊固定于可动侧板56的背面。此外,利用切割竖起在上部引导构件564形成的轴支承件5642、5642用于对u字状连杆71中的从两脚片顶端向外方延伸的圆柱状的轴进行轴支承。

如图24所示,连接所述调整连杆571和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的可动连结板573是在矩形平板状的基板5731的前缘和后缘形成有前凸缘5732和后凸缘5733的纵长状的板金制的。在基板5731形成有上下的开口5731a、5731b和下方敞开的开口5731c。上下的开口5731a、5731b分别形成为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可配设的大小,开口5731c形成为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可配设的大小。在该可动连结板573的前凸缘5732从下方侧到上方侧依次形成有贯穿孔5732a、5732b、5732c,在后凸缘5733也从下方侧到上方侧依次形成有贯穿孔5733a、5733b、5733c。在前凸缘5732的贯穿孔5732a和后凸缘5733的贯穿孔5733a贯穿有操作杆570,在前凸缘5732的贯穿孔5732b、5732c和后凸缘5733的贯穿孔5733b、5733c分别贯穿有可插入在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的上连杆板572a的上端设置的轴贯穿部572a1、572a1的销p7、p8。

如图24所示,设定配件574具有可容纳可动连结板573的大小的前凸缘5741和后凸缘5742,并且是包括与后凸缘5742相连的压板安装部5745的板金制的。在前凸缘5741形成有包围在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设置的调节槽560的大小的开口574a、即、左右方向的宽度比调节槽560的设定槽560a的宽度稍大、上下方向的长度比连通调节槽560的设定槽560a的连通槽560b的长度稍大的开口574a,在后凸缘5742穿孔有与调节槽560中的多层的设定槽560a相对应的多层的调节孔574b。这些调节孔574b构成为操作杆570的端部能够卡合·脱离。在设定配件574的板面的上下四角的附近利用切割竖起形成有对在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中的下侧的从动连杆572的下连杆板572b的下端形成的轴部572b2、572b2进行轴支承的轴支承件5743、5743以及对在调整连杆571的下连杆板571b的下端形成的轴部571b2、571b2进行轴支承的轴支承件5744、5744。另外,在后凸缘5742形成有供压板575贯穿的狭缝5742a,在压板安装部5745的与后凸缘5742相对的凸缘57451也形成有与狭缝5742a相对应的狭缝(未图示)。而且,在压板安装部5745的板面形成有与设置于压板575的卡合孔575a卡合的卡合片57452。

所述设定配件574处于可动侧板56的背面侧,在使在所述设定配件574的前凸缘5741设置的开口574a与在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设置的调节槽560对齐的状态下,在使设定配件574的前凸缘5741与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抵接了之后,所述设定配件574被点焊于可动侧板56。在如此将设定配件574固定到可动侧板56的状态下,设置于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的调节槽560中的多层的设定槽560a和穿孔于设定配件574的后凸缘5742的多层的各调节孔574b分别成为彼此高度位置相同的调节层位置。

操作杆570具有跨所述设定配件574的前凸缘5741和后凸缘5742的长度,包括:圆棒状的轴部570a,其贯穿于在所述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的上端形成的前后一对轴贯穿部571a1、571a1;把手部570b,其是将该轴部570a的前方侧冲压加工成扁平状而扩宽、且将其顶端如图示那样弯曲成l形而形成的。在此,所述轴部570a与把手部570b之间的扁平部570c设定成可与调节槽560的设定槽560a嵌合的大小,轴部570a设定成比调节槽560的连通槽560b的槽宽小的直径。因而,操作杆570在使轴部570a位于连通槽560b的状态下沿着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另外,轴部570a的后端部形成为圆锥状的带锥形的端部,该带锥形的端部能够与穿孔于设定配件574的后凸缘5742的多层的各调节孔574b卡合·脱离。

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如以下这样安装于可动侧板56的背面。在将设定配件574和上部引导构件564点焊到可动侧板56的背面侧之后,将在调整连杆571的下连杆板571b的下端形成的轴部571b2、571b2轴支承于利用切割竖起在设定配件574形成的轴支承件5744、5744,并且,将在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中的下侧的从动连杆572的下连杆板572b的下端形成的轴部572b2、572b2轴支承于利用切割竖起在设定配件574形成的轴支承件5743、5743。另外,将在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中的上侧的从动连杆572的下连杆板572b的下端形成的轴部572b2、572b2轴支承于利用切割竖起在上部引导构件564形成的轴支承件5641、5641。

接下来,以将可动连结板573的下部侧嵌入设定配件574的形态配置可动连结板573。在该情况下,使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透过可动连结板573的上下的开口5731a、5731b暴露。使在从可动连结板573的开口5731a暴露了的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中的上侧的从动连杆572的上连杆板572a的上端形成的前后一对轴贯穿部572a1、572a1的前后两端与在可动连结板573的前后凸缘5731、5732形成的贯穿孔5732c、5733c相对之后,利用销p8将上连杆板572a和可动连结板573连结。在该情况下,为了帮助销p8的插入,在可动侧板56的后凸缘563形成有销贯穿孔(未图示),销p8从后凸缘563的外侧经由销贯穿孔插入。接着,在将上连杆板572a和可动连结板573连结起来的销p8安装开口销sn来进行防脱。使在从可动连结板573的开口731b暴露了的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中的下侧的从动连杆572的上连杆板572a的上端形成的前后一对轴贯穿部572a1、572a1的前后两端与在可动连结板573的前后凸缘5732、5733形成的贯穿孔5732b、5733b相对之后,利用销p7将上连杆板572a和可动连结板573连结。在该情况下,销p7经由在可动侧板56的后凸缘563形成的销贯穿孔(未图示)插入。并且,在将上连杆板572a和可动连结板573连结起来的销p7安装开口销sn来进行防脱。此外,销p7、p8的前方侧的端部被设置于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的保持部5621(参照图20、图26)覆盖,防止可动连结板573与可动侧板56的背面分开。另外,通过在设定配件574的压板安装部5745安装压板575,利用该压板575防止可动连结板573与可动侧板56的背面分开。对于压板575的安装,使压板575从设置于设定配件574的后凸缘5742的狭缝5742a贯穿而以跨与设定配件574的后凸缘5742的狭缝5742a相对应地设置于压板安装部5745的狭缝(未图示)的形态配设之后,使设置于压板安装部5745的板面的卡合片57452弯折成与设置于压板575的卡合孔575a卡合(在图中示出了弯折前的卡合片57452)。由此,压板575与设定配件574一体地安装。

接下来,在使在可动连结板573的前后凸缘5732、5733形成的贯穿孔5732a、5733a与设置于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的调节槽560(例如、调节槽560的上端)相对了的状态下,在使设置于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的上端的前后一对轴贯穿部571a1、571a1的两端与在所述可动连结板573的前后凸缘5732、5733形成的贯穿孔5732a、5733a相对了之后,将操作杆570经由设置于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的调节槽560插入。此外,在使在可动连结板573的前后凸缘5731、5732形成的贯穿孔5732a、5733a与设置于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的调节槽560相对了的情况下,设置于设定配件574的前凸缘5741的开口574a处于与调节槽560对齐的位置,因此,从设置于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的调节槽560插入了的操作杆570的轴部570a依次通过在设定配件574的前凸缘5741设置的开口574a、在可动连结板573的前凸缘5732形成的贯穿孔5732a、在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的上端设置的前后一对轴贯穿部571a1、571a1、在设定配件574的后凸缘5743设置的多层的调节孔574b中的最上层的调节孔574b、在可动连结板573的后凸缘5732形成的贯穿孔5733a。由此,操作杆570、可动连结板573以及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被一体地连结。

在此,在经由设置于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的调节槽560将操作杆570插入时,在使操作杆570的轴部570a贯穿于在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的上端设置的前后一对轴部571a1、571a1的阶段,在前后一对轴部571a1、571a1之间配置有施力弹簧(压缩螺旋弹簧)sp0。并且,在将操作杆570的轴部570a以跨可动连结板573的前后凸缘5731、5732的形态配置了的状态下,在使卷绕于所述轴部570a的施力弹簧sp0向前方侧压缩了的状态下将开口销sn安装于轴部570a。开口销sn的安装位置被设定为,在操作杆570的轴部570a的带锥形的端部与设置于可动连结板573的后凸缘5732的贯穿孔5733a卡合了的状态下,开口销sn与设置于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的上端的前后一对轴部571a1、571a1中的后方侧的轴部571a1的前端抵接。也就是说,开口销sn具有将施力弹簧sp0的作用力向操作杆570传递、并且限制被施力弹簧sp0常时向后方施力的操作杆570向后方移动的止挡件的功能。并且,被施力弹簧sp0常时向后方施力的操作杆570在扁平部570c与调节槽560的最上层的设定槽560a嵌合了的状态下沿着上下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构成为,若手把持操作杆570的把手部570b而向跟前拉,则扁平部570c从调节槽560的设定槽560a拉出、并且轴部570a的带锥形的端部从设置于设定配件574的后凸缘5742的调节孔574b拉出。

在这样组装到可动侧板56、56的背面的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中,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和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的上连杆板572a、572a借助可动连结板573连结起来。并且,在使操作杆570的扁平部570c嵌合到调节槽560的最上层的设定槽560a的状态下,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和下连杆板571b以及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的上连杆板572a、572a和下连杆板572b、572b处于伸长而呈直线状打开的状态,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和下连杆板571b以及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各自的上连杆板572a、572a和下连杆板572b、572b位于沿着可动侧板56的背面的位置。在变更设定之际,手把持操作杆570的把手部570b而向跟前拉,从调节槽560的最上层的设定槽560a拉出扁平部570c而使操作杆570的圆棒状的轴部570a位于调节槽560的连通槽560b。在该情况下,操作杆570的向跟前的移动被安装到操作杆570的轴部570a的开口销sn限制。另外,若将操作杆570的扁平部570c从调节槽560的最上层的设定槽560a拉出,则操作杆570的轴部570a中的带锥形的端部从设置于设定配件574的后凸缘5742的调节孔574b拉出。若维持将所述操作杆570拉拽到跟前的状态、同时使操作杆570的圆棒状的轴部570a沿着调节槽560的连通槽560b向下方移动,则调整连杆571以该上连杆板571a、下连杆板571b的连结点为中心以上连杆板571a和下连杆板571b重叠的方式闭合而开始折回。根据该调整连杆571的弯曲,借助可动连结板573与调整连杆571连结的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以各自的上连杆板572a、下连杆板572b的连结点为中心以上连杆板572a、下连杆板572b重叠的方式开始折回。调整连杆571和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的弯曲角度随着使操作杆570沿着调节槽560的连通槽560b向下方移动而逐渐变小。也就是说,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和下连杆板571b的连结点、以及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各自的上连杆板572a和下连杆板572b的连结点与可动侧板56的背面逐渐分开。并且,在使操作杆570的扁平部570c与调节槽560的最下层的设定槽560a相对之后,若将手离开操作杆570的把手部570b,则手离开后的操作杆570由于卷绕到轴部570a的压缩螺旋弹簧sp0的作用力而被推入可动侧板56,扁平部570c与调节槽560的最下层的设定槽560a卡合的同时操作杆570的轴部570a中的带锥形的端部与设置于设定配件574的后凸缘5742的调节孔574b中的最下层的调节孔574b卡合。

若利用与所述操作相反的顺序使操作杆570向上方向移动操作,则调整连杆571和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的曲折角度逐渐变大而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和下连杆板571b以及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各自的上连杆板572a和下连杆板572b伸长而恢复呈直线状打开的本来的状态。

组装有所述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的可动侧板56、56借助上下一对u字状连杆71、72如以下这样配置于在架壳体51的左右侧板512、512形成的凹部512a、512a。即、在将下部侧的u字状连杆72嵌入到设置于可动侧板56的前凸缘562的下部侧的u字状槽562b和后凸缘563的下部侧的贯穿孔563b之后,将可动侧板56、56从左右侧板512、512配置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内之后,将u字状连杆72的两脚片以将该两脚片顶端彼此接近的方式挠曲,在此基础上,将从两脚片顶端向外方延伸的圆柱状的轴插入到在左右侧板512、512的凹部512a、512a的前后侧壁设置的轴孔(未图示)。由此,可动侧板56的下端借助u字状连杆72支承于架壳体51。接下来,将支承可动侧板56的上端的上部侧的u字状连杆71从架壳体51的左右侧板512、512的外侧组装。即、如图25所示,在设置于架壳体51的左右侧板512、512的靠上部的位置的轴支承片5121、5121的附近设置有开口(通过将轴支承片5121、5121切割竖起而形成的开口),在使u字状连杆71的两脚片顶端穿过所述开口之后,在将u字状连杆71的基端部嵌入到在轴支承片5121、5121设置的轴支承槽5121a、5121a和在左右侧板512、512设置的狭缝5121b之后,在将u字状连杆71的两脚片以该两脚片顶端彼此接近的方式挠曲的状态下将从该两脚片顶端向外方延伸的圆柱状的轴插入到在被点焊到可动侧板56的背面的上部引导构件564设置的轴支承件5642、5642。由此,可动侧板56的上端借助u字状连杆71支承于架壳体51。

如此借助一对u字状连杆71、72支承到架壳体51的可动侧板56、56以收纳于在架壳体51的左右侧板512、512形成的凹部512a、512a的形态配设。在该情况下,组装到可动侧板56的背面的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的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下连杆板571b和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各自的上连杆板572a和下连杆板572b处于伸长而打开的状态,若使可动侧板56收纳于左右侧板512、512的凹部512a,则操作杆570的把手部570b位于左右侧板512、512的凹部512b(参照图9)而从该凹部512b暴露。在该情况下,可动侧板56处于从商品收纳通路54退避了的状态,将商品收纳通路54的通路宽度设为与外形尺寸最大的商品相应的通路宽度。此外,在左右侧板512、512的凹部512b安装固定有具有与凹部512b一致的形状的凹部的合成树脂制的盖kb(参照图8),在用手抓住操作杆570的把手部570b之际不会负伤。

并且,在操作杆570的把手部570b向跟前拉而从左右侧板512、512的凹部512b脱出之后,若维持拉拽到跟前的状态、同时操作杆570向下方移动,则如前述那样,调整连杆571和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弯曲,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与下连杆板571b的连结点和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各自的上连杆板572a与下连杆板572b的连结点与可动侧板56的背面分开而与设置于左右侧板512、512的凹部512a、512a抵接。若调整连杆571的上连杆板571a与下连杆板571b的连结点和上下一对从动连杆572、572各自的上连杆板572a与下连杆板572b的连结点与设置于左右侧板512、512的凹部512a、512a抵接,则可动侧板56与左右侧板512分开而向商品收纳通路54前进。并且,在使操作杆570与调节槽560的最下层的设定槽560a相对之后,若手离开操作杆570的把手部570b,则操作杆570安放于调节槽560的最下层的设定槽560a。在该情况下,可动侧板56处于向商品收纳通路54最大程度前进的状态,商品收纳通路54的通路宽度缩小成与外形尺寸最小的商品相应的通路宽度。

在图27中示出在所述可动侧板56、56的靠前方的位置装卸自如地设置的防倒构件60。如图27的(b)所示,防倒构件60包括上下方向上纵长的板金制的安装配件61和固定于该安装配件61的合成树脂制的突起构件62。安装配件61在长方形状的基板611的周边具有多个卡定片611a和钩状的卡合爪611b,是以展开状态对这些多个卡定片611a和钩状的卡合爪611b进行冲压加工而成的。突起构件62包括与安装配件61的基板611大致一致的大小的平板部621和以沿着长度方向的形态从平板面突出地形成于该平板部621的空心的突起部622。该突起构件62是由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突起部622与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平板部621一体成型而成的,突起部622具有挠性。

在使突起构件62的平板部621沿着将多个卡定片611a和钩状的卡合爪611b扩宽的展开状态的安装配件61的基板611之后,使多个卡定片611a沿着基板611的边缘而向一侧(突起构件62所重叠的一侧)弯折180°而将突起构件62卡定·固定,从而安装配件61和突起构件62被一体化。以前后一对设置于安装配件61的上下两个部位的钩状的卡合爪611b沿着基板611的边缘而向另一侧弯折90°并与设置于可动侧板56、56的基板561的靠前方的位置的上下两个部位的前后一对的狭缝56a卡合。

该结构的防倒构件60通过将钩状的卡合爪611b钩挂于设置于可动侧板56、56的基板561的靠前方的位置的狭缝56a,能够安装固定于可动侧板56、56。若如此将防倒构件60安装固定于可动侧板56、56,则突起部622向商品收纳通路54、54突出而缩窄商品收纳通路54、54的前方侧的通路宽度,在商品的补充时起到防止商品倒向前方的作用。

接着,使用图28、图29来对货道门55、55进行说明。图28的(a)是货道门55、55的立体图,图28的(b)是货道门55、55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8所示,货道门55成为薄钢板制的门板551、上部铰链加强板552和下部铰链加强板553这3部分构造。门板551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纵长的横截面u字状。在门板551的上端部形成有卡定方孔551a。另外,在门板551沿着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穿设有上下一对卡定孔551b、551b和卡定孔551c、551c,这些上下一对卡定孔551b、551b和卡定孔551c、551c用于装卸自如地安装后述的门配件70(参照图30)。

上部铰链加强板552、下部铰链加强板553分别将一个侧缘侧重叠于门板551的上下端部并铆接固定,在另一个侧缘部形成有卷曲状的上部铰链轴552a、下部铰链轴553a。另外,在上部铰链加强板552形成有缺口552c,该缺口552c与上部铰链轴552a之间隔着装卸台阶部552b,在下部铰链加强板553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止挡件553c,该止挡件553c与下部铰链轴553a之间隔着大致水平的下端缘部553b。此外,上部铰链加强板552、下部铰链加强板553以上部铰链轴552a、下部铰链轴553a位于上下方向的同一轴线上的形态被铆接固定于门板551的上下端部。

如图29所示,上部铰链加强板552的上部铰链轴552a贯穿被穿设于伸出到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顶板515的前方的檐部的轴支承孔515a而被支承。铰链加强板553的下部铰链轴553a贯穿被穿设于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底板516的檐部5162的轴支承孔516a而被支承。由此,货道门55、55以对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的前表面开口进行开闭的形态能够摆动地配设。

在此,在设置于顶板515的檐部的轴支承孔515a,一体地设置有沿着径外方向延伸的装卸槽孔515b。装卸槽孔515b呈能够供被设置于上部铰链加强板552的装卸台阶部552b贯穿的长孔。并且,对于设置于上部铰链加强板552的缺口552c的大小,在将缺口552c的尺寸设为x、在将从一体地设置到轴支承孔515a的装卸槽孔515b的端部到檐部的前缘的尺寸设为a的情况下,设定成a<x。另外,在设置有轴支承孔515a的顶板515的檐部,以与处于封闭位置的货道门55的卡定方孔551a卡合的形态设置有朝上弯曲形成的卡合片515c。而且,在设置有轴支承下部铰链轴553a的轴支承孔515a的底板516的檐部5162设置有朝上弯曲形成的引导限制片517。该引导限制片517设置有:第1抵接部517a,其与处于封闭位置的货道门55的下端缘部553b抵接;引导缘部517b,其构成第1抵接部517a的上缘而载置敞开中的货道门55的下端缘部553b来对货道门55的敞开进行引导;第2抵接部517c,其向比第1抵接部517a靠上方的位置延伸,与处于打开到最大开度(例如、120°)的敞开位置的货道门55的下端缘部553b抵接。

该结构的货道门55配设成,上部铰链轴552a贯穿轴支承孔515a,下部铰链轴553a贯穿轴支承孔516a而可对商品收纳通路54的前表面开口进行开闭。在其封闭位置,卡定方孔551a与卡合片515c卡合、与下部铰链轴553a相邻的下端缘部553b位于设置于底板516的檐部5162的引导限制片517的商品收纳通路54侧,而止挡件553c位于檐部5162的前方,由此,货道门55维持在封闭位置。在货道门55的封闭位置,止挡件553c与底板516的檐部5162前缘抵接,抑制货道门55的下端部进入商品收纳通路54、54。

对于货道门55的敞开,在将货道门55向上方抬起而将货道门55的卡定方孔551a与顶板515的卡合片515c之间的卡合解除后,使货道门55向敞开方向摆动而商品收纳通路54的前表面敞开。此外,在货道门55处于封闭位置时,设置于货道门55的上部铰链轴552a的附近的装卸台阶部552b处于与设置于轴支承孔515a的装卸槽孔515b不同的角度位置,因此,即使将货道门55向上方抬起,装卸台阶部552b也与轴支承孔515a的周缘(顶板515的下表面)抵接,因此,为了使货道门55的卡定方孔551a与顶板515的卡合片515c之间的卡合解除,即使将货道门55向上方抬起,下部铰链轴553a也不会从轴支承孔516a脱出,货道门55不会从架壳体51脱落。

在将货道门55向上方抬起而使货道门55的卡定方孔551a与顶板515的卡合片515c之间的卡合解除后,与下部铰链轴553a相邻的下端缘部553b位于位于设置于底板516的引导限制片517的引导缘部517b的上方。因而,若在将货道门55抬起到上方的状态下使货道门55向敞开方向摆动,则所述下端缘部553b载置于所述引导缘部517b之上,从而无需抬起力就能够敞开货道门55。并且,在货道门55的敞开状态下,进行商品向商品收纳通路54的补充。

在货道门55打开到最大开度(例如、120°)时,货道门55的下端缘部553b与引导限制片517的第2抵接部517c抵接。在货道门55的敞开到最大开度的位置处,设置于货道门55的上部铰链轴552a的附近的装卸台阶部552b成为沿着上下方向与设置于轴支承孔515a的装卸槽孔515b重叠的位置。换言之,设置于轴支承孔515a的装卸槽孔515b与设置于敞开到最大开度的货道门55的上部铰链轴552a的附近的装卸台阶部552b的位置相对应地形成。在货道门55的敞开到最大开度的状态下,若将货道门55向上方抬起,则装卸台阶部552b贯穿装卸槽孔515b。在该情况下,对于与装卸台阶部552b相邻地设置的缺口552c的大小,在将缺口552c的尺寸设为x、将从一体地设置于轴支承孔515a的装卸槽孔515b的端部到檐部的前缘的尺寸设为a的情况下,设定成a<x,因此,在将货道门55向上方抬起而使装卸台阶部552b贯穿了装卸槽孔515b之际,所述缺口552c容纳从装卸槽孔515b的端部到檐部的前缘的缘部,因此,缺口552c的底边与从装卸槽孔515b的端部到檐部的前缘的缘部抵接而能够使货道门55向上方移动直到货道门55到达上限位置为止。若货道门55如此到达上限位置,则下部铰链轴553a从轴支承孔516a脱出。若在下部铰链轴553a从轴支承孔516a脱出来的状态下使货道门55向下方移动,则上部铰链轴552a从轴支承孔515a脱出。其结果,货道门55从架壳体51脱落。以与此相反的顺序使货道门55的上部铰链轴552a贯穿轴支承孔515a而向上方移动、使装卸台阶部552b贯穿了装卸槽孔515b之后,只要使货道门55向下方移动而使下部铰链轴553a贯穿轴支承孔515a,货道门55就安装于架壳体51。

而且,在敞开货道门55而将商品向商品收纳通路54补充后,若使货道门55向封闭方向摆动,则货道门55的下端缘部553b载置于引导限制片517的引导缘部517b之上,因此,其摆动被引导。并且,在货道门55到达封闭位置时,所述下端缘部553b向引导缘部517b的背面侧进入。此时,货道门55的卡定方孔551a与顶板515的卡合片515c卡合而货道门55自动地处于封闭位置并且被维持于封闭位置。

在图30示出安装于货道门55、55的背面的门配件70,图30的(a)是门配件的立体图,图30的(b)是将门配件安装到货道门的背面后的立体图,图30的(c)是说明将门配件向货道门安装固定的方法的立体图。该门配件70用于与安装固定于分隔构件52的进深限制构件58一起限制商品收纳通路54、54的进深方向的宽度,是形成为上下方向纵长的横截面u字状的薄钢板制的。门配件70中的两脚片的宽度同设置于货道门55的基板551的上部的一对卡定孔551b、551b与下部的卡定孔551c、551c(参照图28)之间的宽度一致。在门配件70中的两脚片的缘部的上下分别形成有一对钩状的卡定爪70a、70a、70b、70b。上部的钩状的卡定爪70a、70a和下部的钩状的卡定爪70b、70b与设置于货道门55的基板551的上部的卡定孔551b、551b和下部的卡定孔551c、551c相对应。因而,通过将门配件70的上部的钩状的卡定爪70a、70a和下部的钩状的卡定爪70b、70b与设置于货道门55的基板551的上部的卡定孔551b、551b和下部的卡定孔551c、551c卡定,门配件70被安装固定于货道门55。门配件70在安装固定到货道门55的状态下,若货道门55关闭于封闭商品收纳通路54的封闭位置,则门配件70以向商品收纳通路54内突出而填埋货道门55的背面与商品之间的间隙的形态限制商品收纳通路54的进深方向的宽度。

在图31~图33中示出将商品收纳到该结构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的状态,图31是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销售待机状态的主视图,图32是图31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俯视图,图33是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销售时的主视图。此外,在图31~图33中,示出商品g纵向堆积成立起姿势而收纳到商品收纳通路54l的状态和商品g1以横倒姿势收纳商品收纳通路54r的状态,在图31和图33中,为了明示商品g、g1的堆积状态,省略了货道门55、55。在此,商品g1是饮料容器呈圆筒形,四边形等形状而也以能够横倒姿势排列来堆积的商品,而商品g是容器形状呈异形而难以以横倒姿势排列堆积的商品,例如是中央部鼓出的桶形且具有中央部的鼓起偏向底侧的异形的形状的商品。

此外,对于以下说明的商品输出机构53的商品输出动作,与在图18和图19中进行了说明的构件同样地,对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相对应的构件在参照附图标记之后标注“l”“r”而省略“左侧的”“右侧的”这样的修饰语(例如,在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的情况下,在左侧的商品保持构件535的情况下,称为“商品保持构件535l”,在右侧的商品保持构件535的情况下,称为“商品保持构件535r”)。另外,对于商品输出机构53,适当参照图14、图15等。

作为向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商品收纳通路54l、54r补充商品g、g1的前阶段,在利用前述的操作使货道门55l、55r(参照图32)敞开之后,对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和高度调节机构59进行操作,并且,安装固定进深限制构件58,同时将防倒构件60和门配件70安装固定于商品收纳通路54l侧。

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利用操作杆570的操作使可动侧板56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进退移动来可变地设定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的通路宽度,对于操作杆570的操作,如前述那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对于商品收纳通路54l侧的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l,商品g的尺寸(作为商品g的宽度的直径尺寸)与商品收纳通路54l的宽度大致一致,因此,不操作。在该情况下,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l的操作杆570位于根据商品g的尺寸而确定的调节槽560(参照图26)的最上层的设定槽560a,与此相伴,可动侧板56处于收纳到架壳体51的左侧侧板512的凹部512a的状态。另一方面,对于商品收纳通路54r侧的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r,商品g1的尺寸(作为商品g1的宽度的直径尺寸)比商品收纳通路54r的宽度小,因此,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r的操作杆570如下这样操作。即、如在图26中进行了说明那样,将把手部570b向跟前拉而从调节槽560的最上层的设定槽560a拉出操作杆570的扁平部570c,来维持使操作杆570的圆棒状的轴部570a位于调节槽560的连通槽560b的状态、同时使操作杆570向下方移动到根据商品尺寸确定的调节槽560的层的设定槽560a的位置,之后,从操作杆570的把手部570b放开手而使操作杆570的扁平部570c与调节槽560中的所对应的设定槽560a嵌合。利用这样的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r的操作,商品收纳通路54r侧的可动侧板56r从架壳体51的右侧侧板512的凹部512a脱出而向商品收纳通路54r前进,将商品收纳通路54r的通路宽度缩小成与商品g1的直径尺寸相应的宽度。

高度调节机构59利用操作构件592的操作来将商品输出机构53的止动构件536的高度位置可变地设定于与商品尺寸(直径尺寸或者长度尺寸)相应的高度位置,对于操作构件592的操作,如前述那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对于商品收纳通路54l侧的高度调节机构59l,将高度调节机构59l的操作构件592的捏手5924(参照图17等)向跟前拉而维持使操作构件592的扁平的翼部5923从位于多层的调节槽590a的大致中间的槽590c脱出来的状态、同时使高度调节机构59l的捏手5924向上方移动而使该捏手5924位于根据商品g的尺寸(商品g的长度尺寸)而确定的调节槽部590的层(在该例子中,从上起第2层)的调节槽590a之后,从捏手5924放开手而使操作构件592的扁平的翼部5923与调节槽部590中的所对应的调节槽590a嵌合。通过这样的高度调节机构59l的操作,商品输出机构53中的商品收纳通路54l侧的止动构件536l的高度位置设定成与商品g相应的高度位置。另一方面,对于商品收纳通路54r侧的高度调节机构59r,将高度调节机构59的操作构件592的捏手5924向跟前拉而维持使操作构件592的扁平的翼部5923从位于多层的调节槽590a的大致中间的槽590c脱出来的状态、同时使高度调节机构59的捏手5924向下方移动而使该捏手5924位于根据商品g1的尺寸(商品g1的直径尺寸)确定的调节槽部590的层(在该例子中,从槽590c起位于下方的第2个)的调节槽590a之后,从捏手5924放开手而使操作构件592的扁平的翼部5923与调节槽部590中的所对应的调节槽590a嵌合。利用这样的高度调节机构59r的操作,商品输出机构53中的商品收纳通路54r侧的止动构件536的高度位置设定成与商品g1相应的高度位置。

如图32所示,进深限制构件58用于根据商品尺寸(商品的直径尺寸或者长度尺寸)来限制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的进深方向的尺寸,商品收纳通路54r侧的进深限制构件58与横倒姿势的商品g1相应地处于商品收纳通路54r的进深方向的后方侧并安装固定于分隔构件52,商品收纳通路54l侧的进深限制构件58与立起姿势的商品g1相应地处于商品收纳通路54l的前方侧并安装固定于分隔构件52和商品输出机构53的基座53a。

然后,将防倒构件60安装固定于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54l进退自如地配设的可动侧板56l(参照图32)。另外,在封闭商品收纳通路54l的前方的货道门55的背面安装固定门配件70。

在如此对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和高度调节机构59进行操作、并且将进深限制构件58、防倒构件60和门配件70安装固定了之后,商品g、g1分别收纳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在该情况下,在将商品g收纳于商品收纳通路54l之际,商品g与伸出到商品收纳通路54l的防倒构件60的突起构件62抵接,但通过防倒构件60的突起构件62中的具有挠性的突起部622挠曲,能够收纳商品g。另一方面,通过在收纳商品g时挠曲的防倒构件60的突起构件62中的突起部622复原成本来的状态,阻止收纳到商品收纳通路54l的商品g的倒向前方,因此,无需用手阻止收纳到商品收纳通路54l的商品g倒向前方。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要以立起姿势收纳的商品的补充。在补充商品g、g1后,关闭货道门55、55。在该情况下,安装固定到封闭商品收纳通路54l的前方的货道门55的背面的门配件70填埋商品g与货道门55的背面之间的间隙而维持以立起姿势收纳到商品收纳通路54l的商品g的排列状态。

此外,在将商品g向商品收纳通路54l、54r收纳以前的状态下,商品输出机构53中的与商品保持构件535l、535r的移动(转动)一起转动的检测板537l、537r(参照图13~图15)在螺旋弹簧sp的作用下向售罄位置(与商品保持构件535的保持部5351分开了的上升位置)转动(借助滑动构件540l、540r连结起来的商品售罄开关swl、swr处于“断开”状态),若将商品g、g1载置于处于上升位置的检测板537l、537r之上,则各检测板537l、537r向与设置于商品保持构件535l、535r的保持部5351的凹部5351a嵌合的下降位置转动,随着这些检测板537l、537r的转动而两个商品售罄开关swl、swr借助滑动构件540l、540r成为“连通”状态。

如此收纳到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的商品g、g1被冷却/加热单元6冷却或者加热而保存于适于销售的冷状态或者热状态而成为能够销售的状态(销售待机状态)。

在这样的销售待机状态下,若基于商品选择开关(与收纳到商品收纳通路54l的商品g相对应的商品选择按钮)的操作向马达531(参照图15)发出销售指令,则马达531启动(正转)而驱动轴532被旋转驱动,由此,下部控制凸轮533和上部控制凸轮534(参照图15)俯视看来向顺时针方向开始旋转,在下部控制凸轮533和上部控制凸轮534旋转到90°之前的过程中,首先,通过上部控制凸轮534的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在该上部控制凸轮534以向商品收纳通路54l突出的方式开始了移动之后与止动构件536l的背面抵接而将该止动构件536l向商品收纳通路54l推出。此时,止动构件536l向最下方的商品g与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之间推出。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被向商品收纳通路54l突出的止动构件536l暂时保留。接下来,若下部控制凸轮533旋转大致90°,则该下部控制凸轮533从商品保持构件535l的下方区域离开,因此,商品保持构件535l向下方摆动,从商品收纳通路54l退避。由此,最下方的商品g向下方落下而输出。此时,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被止动构件536l按压并保持于架壳体51的左侧板512(参照图7),从最下方起第2个以后的商品不会落下而保持于商品收纳通路54l内。马达531在下部控制凸轮533和上部控制凸轮534旋转了90°的状态下暂且停止,在输出最下方的商品g后向相反方向旋转90°。若马达531开始反转,首先,商品保持构件535l被下部控制凸轮533上推而恢复成向商品收纳通路54l突出的销售待机位置,接下来,随着上部控制凸轮534以从商品收纳通路54l退避的方式移动,止动构件536l从商品收纳通路54l退避,从最下方起第2个以后的商品g落下并保持于恢复到销售待机位置的商品保持构件535l上。

在对与收纳到商品收纳通路54r的商品g1相对应的商品选择按钮进行了操作的情况下,马达531被启动(反转)而使驱动轴532向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90°而使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1由止动构件536r暂时保留了之后,在使商品保持构件535r从商品收纳通路54r退避而输出了最下方的商品g1之后,使马达531正转而使驱动轴532向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90°,使商品保持构件535r向商品收纳通路54r突出,并且使止动构件536r从商品收纳通路54r退避而恢复成销售待机状态。

在此,在销售最下方的商品g、g1时,在商品保持构件535l、535l向下方摆动而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退避了的情况下,对商品g、g1的售罄进行检测的检测板537l、537r也随着商品保持构件535l、535r而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退避,因此,借助滑动构件540l、540r连结起来的商品售罄开关swl、swr成为“连通”状态、“断开”状态、“连通”状态。并且,在输出最下方的商品g、g1后,随着商品保持构件535l、535r恢复成向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突出的销售待机位置而检测板537l、537r也恢复。在该情况下,检测板537l、537r由于螺旋弹簧sp的作用力而处于与商品保持构件535l、535r的保持部5351l、5351r分开了的上升位置(售罄位置),因此,借助滑动构件540l、540r连结起来的商品售罄开关swl、swr从“连通”状态成为“断开”状态。之后,若从最下方起第2个以后的商品g、g1向处于上升位置(售罄位置)的检测板537l、537r之上落下,则各检测板537l、537r向下降位置转动,借助滑动构件540l、540r而商品售罄开关swl、swr成为“连通”状态。商品售罄开关swl、swr如此在每次输出最下方的商品g、g1时反复“连通”、“断开”,也就是说引起频跳,但在对来自商品售罄开关swl、swr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控制部中,构成为,在来自商品售罄开关swl、swr的“断开”信号持续比输出最下方的商品g、g1所需要的恒定时间长的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判断为“售罄”的处理。

接着,使用图34~图36来对商品输出机构53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34表示辅助构件80,(a)是辅助构件80的立体图,(b)是辅助构件80的后视图,图35放大地表示商品输出机构53的止动构件536附近的主要部分,(a)是将辅助构件80安装到止动构件536后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将辅助构件80拆卸掉的分解立体图,图36放大地表示商品输出机构53的主要部分,(a)是销售待机状态的主视图,(b)是销售时的主视图,在图34~图36中,对与图1~图33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36所示,对于该商品输出机构53的变形例,商品g2的饮料容器具有方形(8边形)的主体部(例如方形聚酯瓶),在将商品g2以横倒姿势叠置了之际,在止动构件536进入叠置好的上下相邻的商品g2、g2之间的空间(间隙)较小的情况下,在止动构件536追加配备辅助构件80而能够销售具有方形的主体部的商品g2。

如图34所示,辅助构件80是前后方向纵长的钢板制的,具备沿着止动构件536的平板面的基部801和相对于该基部801弯曲而成的保持部802,另外,基部801中的背面的靠前方的位置沿着前后方向一体地设置有具有一对卡合爪81、81的卡合构件810。卡合爪81、81呈t字状,在后方侧的卡合爪81一体地突出形成有止动片811。对于卡合构件810,通过对长方形状的钢板进行冲压成型,在其前端形成大致t字状的卡合爪81,而在后端形成具有止动片811的卡合爪81,形成为t字状的卡合爪81、81以立起的方式弯折成直角而形成颈部82、82,使卡合构件810的板面与辅助构件80的背面抵接而利用点焊一体地固定于辅助构件80的基部801。

如图35所示,在商品输出机构53的止动构件536,在止动构件536的靠基端侧的前后方向的两端沿着前后方向设置有一对卡合孔536b、536b。这些卡合孔536b、536b形成为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孔。

所述辅助构件80中的形成为t字状的卡合爪81、81的长度设定得比形成于止动构件536的卡合孔536b、536b的长度长,颈部82、82的宽度设定得比卡合孔536b、536b的长度短。

在将所述辅助构件80安装固定于止动构件536之际,使辅助构件80倾斜(辅助构件80的保持部802与止动构件536的板面分开的形态的倾斜),以便在将与后方侧的卡合爪81一体地突出形成的止动片811插入到在止动构件536形成的后方侧的卡合孔536b后,使t字状的卡合爪81、81中的朝向上方的爪(以下将该朝向上方的爪称为上部爪)插入止动构件536的卡合孔536b、536b,在该状态下,将上部爪插入直到到达止动构件536的背面为止。在上部爪插入到到达止动构件536的背面之后,使辅助构件80向上方滑动而使颈部82、82的上缘与卡合孔536b、536b的上缘抵接,以该抵接部位为支点而使辅助构件80转动,以使辅助构件80的保持部802接近止动构件536的板面。利用该操作,t字状的卡合爪81、81的朝向下方的爪(以下将该朝向下方的爪称为下部爪)通过卡合孔536b、536b而到达辅助构件80的背面。若在该状态下使辅助构件80向下方滑动,则在t字状的卡合爪81、81中的上部爪和下部爪这两者卡合到辅助构件80的背面的状态下,辅助构件80被安装固定于止动构件536。之后,通过使与后方侧的卡合爪81一体地突出形成的止动片811弯折而与止动构件536的背面抵接,实施卡合爪81、81的防脱,并且,辅助构件80与止动构件536一体地固定。此外,安装固定到止动构件536的辅助构件80的拆卸能够以前述的辅助构件80的安装固定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

在图36中示出使用了将该辅助构件80安装固定到止动构件536的商品输出机构53的情况的销售动作。图36放大地表示商品输出机构5的主要部分,(a)是销售待机状态的主视图,(b)是销售时的主视图。如图36的(a)所示,在销售待机状态下,辅助构件80与止动构件536一起位于从商品收纳通路54r退避了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辅助构件80的保持部802通过高度调节机构59的操作而被设定成与最下方的商品g2和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2之间的间隙相对。并且,在收纳到商品收纳通路54r的商品g2的销售动作时,如图36的(b)所示,随着止动构件536向商品收纳通路54r突出而辅助构件80也向商品收纳通路54r突出,辅助构件80的保持部802进入最下方的商品g2与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2之间的间隙而暂时保留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g2。在输出最下方的商品g2之后,随着止动构件536r从商品收纳通路54r退避而辅助构件80也从商品收纳通路54r退避而恢复成销售待机状态。通过如此在止动构件536追加配备辅助构件80,即使是饮料容器具有方形(8边形)的主体部的商品g2,也能够保证稳定的商品的输出动作。

此外,在图34~图36中,示出了将辅助构件80安装固定于与商品收纳通路54r相对应的商品输出机构53的止动构件536的例子,但也能够利用同样的结构将辅助构件80安装固定于与商品收纳通路54l相对应的商品输出机构53的止动构件536。

如前述那样,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自动售货机,能够提供一种如下自动售货机:在构筑为绝热壳体的自动售货机主体1的商品收纳库内的靠后方的位置配设有将商品以横倒姿势沿着上下方向排列来收纳于蜿蜒状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43的蛇形商品收纳架4,而在所述商品收纳库内的靠前方的位置配设有将商品叠置成一列来收纳于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54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在该自动售货机中,所述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在由背板511和左右侧板512、512形成为横截面呈凹型的架壳体51的左右中央部按照上下的顺序配置有分隔构件52和商品输出机构53,隔着该分隔构件52和商品输出机构53而在左右侧板512、512之间形成有将商品沿着上下方向叠置成一列来收纳的商品收纳通路(商品货道)54l、54r,所述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构成为,具备对这些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的前表面进行进行开闭的货道门55、55,并且利用所述商品输出机构53的操作来使收纳到所述商品收纳通路54l、54r中的商品从最下方的商品起依次落下输出,所述商品输出机构53包括:左右一对商品保持构件535、535,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由马达531驱动的驱动轴532,并且,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出没自如,设置成可在以将最下方的商品保持于销售待机位置的形态向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突出的突出位置与以释放对所述最下方的商品的保持的形态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转动);左右一对止动构件536、536,其转动自如地轴支承于所述驱动轴532,并且,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出没自如,设置成可在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退避的退避位置与以将从最下方起第2个商品暂时保留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的形态向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转动);下部控制凸轮533和上部控制凸轮534,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532,使所述商品保持构件535、535和止动构件536、536分别相对于商品收纳通路54l、54r出没,在商品输出机构53的前表面侧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59,该高度调节机构59根据商品的尺寸沿着上下方向可变地设定所述止动构件536、536的高度位置,在配置在与所述商品输出机构53相对的架壳体51的左右侧板512、512的内侧的可动侧板56、56的前表面侧设置有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57,该通路宽度调节机构57、57根据商品的尺寸沿着左右方向可变地设定可动侧板56、56来对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的左右方向的通路宽度进行调整,在所述分隔构件52处装卸自如地设置有进深限制构件58,该进深限制构件58根据商品尺寸限制商品收纳通路54l、54r的进深方向的尺寸,从而,能一并售卖饮料容器包括圆筒形容器和异形容器的商品。另外,销售饮料容器由异形容器构成的商品的直载式商品收纳架5能够在将异形商品纵向堆积成立起姿势而收纳并供于销售的基础上,能够以横倒姿势收纳饮料容器由圆筒形容器构成的商品,因此,能尽可能增加能一并售卖的商品的种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