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的智能小区安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8428发布日期:2019-05-28 20:33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的智能小区安保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的智能小区安保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视频采集设备的普及,以及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视频监控装置应用到安保工作当中。安保工作逐步脱离人力的束缚,进入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阶段,在该阶段视频处理算法以及智能安保策略成为决定安保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

人工智能不仅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音箱,智能家电,智能驾驶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人工智能在安保领域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因此设计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的智能小区安保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的智能小区安保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的智能小区安保系统,包括信息识别模块、单元门禁模块、权限管理模块、数据库、网络云端、小区门禁模块、信息采集模块、智能管理助手、信息对比模块、智能管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信息上传模块、住户门禁模块、监控模块、图片抽取记录模块、视频记录模块和信息转换模块,所述信息识别模块通过信号分别与单元门禁模块、小区门禁模块和住户门禁模块连接,所述单元门禁模块、小区门禁模块和住户门禁模块均通过信号与信息采集模块连接,所述信息采集模块通过信号与信息对比模块连接,所述信息对比模块通过信号与智能管理模块连接,所述智能管理模块通过信号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通过信号与信息上传模块连接,所述信息上传模块通过信号与网络云端连接,所述网络云端通过信号与数据库连接,所述单元门禁模块通过智能管理助手与权限管理模块连接,所述权限管理模块通过信号与智能管理模块连接,所述智能管理模块通过信号与监控模块连接,所述监控模块通过信号与视频记录模块连接,所述视频记录模块通过信号与信息转换模块连接,所述信息转换模块通过信号与图片抽取记录模块连接,所述图片抽取记录模块通过信号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视频记录模块通过信号与信息上传模块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信号连接为5g快速通信信号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包括住户身份信息、亲友身份信息、访客身份信息和车辆信息,所述住户身份信息包括楼号,门牌号,车牌号,验证密码,以及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步态信息;所述亲友身份信息包括住户授权信息,以及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步态信息;所述访客身份信息包括网络身份证,以及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步态信息;所述车辆信息包括颜色信息,车牌信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信息识别模块包括指纹识别单元、语音识别单元、人脸识别单元、步态识别单元和车牌识别单元。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住户门禁模块包括热感检测单元、密码授权单元、物品监测单元和环境监测单元。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智能管理助手包括语音交流单元、通信单元、身份授权单元和身份变更单元。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智能管理助手均通过信号与住户、安保公司和物业公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的智能小区安保系统,针对不同身份进行不同级别的监控,使得监控更加有针对性,提高安保效率,保护住户隐私;通过智能管理助手使得用户拥有权限的控制权,更加为亲友来访提供便利;通过智能监管系统能够通过语音交互系统了解用户需求,并给予帮助;将视频信息传输到安全的云端进行处理与保存,减少其他传输手段,提高安保系统的可靠性与高效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的智能小区安保系统,包括信息识别模块、单元门禁模块、权限管理模块、数据库、网络云端、小区门禁模块、信息采集模块、智能管理助手、信息对比模块、智能管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信息上传模块、住户门禁模块、监控模块、图片抽取记录模块、视频记录模块和信息转换模块,信息识别模块通过信号分别与单元门禁模块、小区门禁模块和住户门禁模块连接,单元门禁模块、小区门禁模块和住户门禁模块均通过信号与信息采集模块连接,信息采集模块通过信号与信息对比模块连接,信息对比模块通过信号与智能管理模块连接,智能管理模块通过信号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中央处理模块通过信号与信息上传模块连接,信息上传模块通过信号与网络云端连接,网络云端通过信号与数据库连接,单元门禁模块通过智能管理助手与权限管理模块连接,权限管理模块通过信号与智能管理模块连接,智能管理模块通过信号与监控模块连接,监控模块通过信号与视频记录模块连接,视频记录模块通过信号与信息转换模块连接,信息转换模块通过信号与图片抽取记录模块连接,图片抽取记录模块通过信号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

其中,视频记录模块通过信号与信息上传模块连接;信号连接为5g快速通信信号连接;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包括住户身份信息、亲友身份信息、访客身份信息和车辆信息,住户身份信息包括楼号,门牌号,车牌号,验证密码,以及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步态信息;亲友身份信息包括住户授权信息,以及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步态信息;访客身份信息包括网络身份证,以及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步态信息;车辆信息包括颜色信息,车牌信息;信息识别模块包括指纹识别单元、语音识别单元、人脸识别单元、步态识别单元和车牌识别单元;住户门禁模块包括热感检测单元、密码授权单元、物品监测单元和环境监测单元;智能管理助手包括语音交流单元、通信单元、身份授权单元和身份变更单元;智能管理助手均通过信号与住户、安保公司和物业公司连接。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身份认证,是确定进入安保区域时对进入该区域的人员进行认证,并通过信息采集模块为每一个人员建立对应的身份信息。

1)住户身份信息包括楼号,门牌号,车牌号,验证密码,以及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步态信息;

2)亲友身份信息包括住户授权信息,以及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步态信息;

3)访客身份信息包括网络身份证,以及人脸信息,指纹信息,步态信息;

这些信息将存储在安保公司的数据库中并进行保护,防止信息泄露给小区用户带来不良影响;通过对身份信息的收集可以快速的确认进入小区人员的身份,首先收集用户的步态信息,如果在数据库中有匹配的数据,然后确定用户对应的身份(住户、亲友、访客)。并根据不同的身份确定后续监控策略;对应车辆识别车牌信息,如果在数据库中,则可以进入否则需要住户授权,在进入小区后对车辆进行跟踪,并进一步确定从车中下来的人员的身份信息。

2、行为监控,是对进入安保区域中的人员进行视频监控,并根据身份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监控策略。对于不同身份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视频监控。

1)通过监控模块对于住户进行视频监控,并将视频监控信息通过信息转换模块转换为运动轨迹确定住户去过哪些地方,如果住户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人员、车辆、进行交互将通过视频记录模块以视频形式进行记录;

2)对于亲友进行视频监控并将视频监控信息转换为运动轨迹确定亲友去过哪些地方,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图片抽取记录模块按时间顺序抽取多张图片进行记录;如果亲友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人员、车辆、进行交互将以视频形式进行记录。

3)对于访客进行全程视频监控并将视频监控信息进行处理后(去除视频中的其他人员信息)通过信息上传模块上传到网络云端。

3、智能管理,当需要进入单元门时需要进一步提供身份信息进行指纹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结合之前的步态信息与数据库进行进一步的身份比对,

1)通过信息识别模块对于用户可以进行语音识别以及脸部识别,如果是对应单元的住户则将单元门打开;需要打开房间门时需要住户进行人脸识别即可进入。

2)对于亲友需要进入单元门,则需要验证指纹识别,结合之前的步态信息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如果是该单元住户亲友则允许进入,并通知对应要拜访的住户。当需要打开房间门时,进行人脸识别,识别通过后根据家中是否有人进行判断,如果家中有人智能管理助手进行通知,得到允许后可直接进入;如果家中没有人,智能管理助手将联系住户是否授权进行下一步密码验证,如果授权验证,亲友可以进行密码的输入,在输入正确密码的情况下才能进入。

3)当访客需要进入单元门时,进行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并联系需要拜访的住户房间号,同语音交流进行确认身份后可以进入。

权限管理,在房屋入住时通过智能管理助手(每家一个,与安保公司,物业公司进行交流,能够进行语音交流),住户可以通过智能管理助手给不同的人授权身份以及身份的变更,同时可以管理验证服务,同时安保公司记录每一个亲友来访的密集程度,对长时间不来往的亲友进行降级。

智能管理系统还可以监控室内的有害物质,噪声,并通过联网反馈到物业服务公司。当需要某项权限时(房屋装修发出噪音),可以通过智能管理助手向物业公司提出申请,物业公司与附近住户相联系确定是否授权,及权力的范围。

在住户房门打开时进行视频记录,已确定是否有物品的进出,当亲友或访客带物品离开时,智能管理助手将通知住户,没有得到住户的允许将不能离开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