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自动归档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8582发布日期:2019-08-20 20:00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票据自动归档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票据自动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票据自动归档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减轻财务人员的票据审核及收纳工作,以及节省这方面的人力、物力,现有技术人员创造出了自动化的票据收纳机、票据归档机等,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9255881a的专利文献,该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票据自动归档系统,通过票据影像成型机构以及票据纸张归档收纳装置实现了票据的自动收纳。

然而,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同一类(如同一公司)的多份票据自动归为一档,不方便用户将同一类票据集中取走;再有,现有技术中并不包括对于不合格票据的处理情况,当用户存放不合格票据过多时,便会侵占本来用于归档的存储区域,从而对票据的自动归档效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票据自动归档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其中票据归档方法包括步骤:

扫描票据,将扫描后的票据上传审核;

将扫描完成的票据放至票据存储格中;

审核所扫描的票据是否合格,

若不合格则将其送至退票区域,通知该票据的存放人取回票据;

若合格则将同一类票据进行归档。

其中,所述扫描票据包括:

复数张票据批量放入扫描设备执行第一次批量扫描;

对所述批量扫描结果进行识别,确定出复数张票据中包含的各份票据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所述复数张票据再次批量放入扫描设备执行第二次批量扫描,该第二次批量扫描中,根据所述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确定出每份票据,扫描设备在每份票据的排出后进行间隔停顿,以使所排出的每份票据被依次取走。

其中,对所述批量扫描结果进行识别包括:识别所述复数张票据中的各封面页;

所述起始位置包括:所述各封面页的页数排序;

所述结束位置包括:所述各封面页的前一页的页数排序;

所述根据所述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确定出每份票据包括:以当前封面页作为当前份票据的第一页,以下一封面页的前一页作为当前份票据的最后一页,划分出当前份票据。

其中,所述同一类票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相同纳税人识别号的票据、相同存放人存放的票据。

另外,还包括对于存储格的存放能力进行判断的步骤;

所述存放能力进行判断包括对存储格是否存储进行判断,以及对存储格是否存满进行判断。

另外,还包括基于所述存储格的存放能力,将所述同一类票据放至于同一存储格的步骤。

其中,所述通知该票据的存放人取回票据包括:验证所述存放人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后向其开放所述退票区域。

由上,票据自动归档方法可以实现对于同一类票据的归档,当判断出票据不合要求时,还可通知该票据的存放人将票据取走,从而为需要归档的票据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提高票据归档效率。

所述实现上述方法的票据归档装置,包括

票据扫描盒,用于扫描票据,将扫描后的票据上传审核;

夹取机构,用于将将扫描完成的票据放至票据存储格中;

后台审核单元,用于审核所扫描的票据是否合格,并反馈审核结果;

所述夹取机构还用于将不合格的票据放至在退票区域;

人机交互单元,基于审核结果通知该票据的存放人取回票据;

票据归档格,用于归档同一类票据;

主控模块,分别与上述各部件连接,用于转发上述各部件之间的通信信息。

另外,还包括存储位置记录装置,用于对存储格的存放能力进行判断;

所述存放能力进行判断包括对存储格是否存储进行判断,以及对存储格是否存满进行判断;

所述存储位置记录装置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

另外,所述人机交互单元还用于获取票据存放人的信息;

所述退票区域的开闭机构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进行存放人的信息确认后,控制开启所述退票区域的开闭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票据自动归档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票据自动归档机的后壳去掉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票据自动归档机的后壳去掉后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票据自动归档机的后壳去掉后的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票据扫描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票据暂存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票据存储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票据归档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票据处理平台及其遮挡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票据自动归档机的归档方法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票据自动归档机;

10-壳体;

20-票据扫描盒;

21-输入口;

22-输出口;

221-斜坡结构;

31-侧遮挡壁;

32-前遮挡壁;

321-齐纸部;

33-后遮挡壁;

34-顶板;

40-夹取机构;

411-上夹合板;

412-下夹合板;

42-平板条;

421-自由端;

431-上连接板;

432-下连接板;

44-直线移动轨道;

45-转台转动装置;

50-票据暂存格;

51-顶面;

52-底面;

53-第一挡板;

531-横直板;

532-第一竖直板;

5321-第一顶端;

54-后侧面;

60-票据存储仓;

61-支撑条;

62-存储格;

63-前端部;

70-票据归档格;

71-下遮挡面;

72-第二挡板;

721-第二顶端;

81-显示屏;

82-摄像头;

83-扫码仪;

84-收票窗口;

85-取票窗口;

86-取档窗口;

90-票据处理平台;

91-第一侧边沿;

92-前边沿。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票据自动归档机1,该票据自动归档机1包括人机交互单元、票据扫描盒20、后台审核单元、存储位置记录单元、票据处理平台90、票据暂存格50、票据存储仓60、票据归档仓及夹取机构40。

如图1所示,该人机交互单元设置于自动归档机1内部的电路主板上(未图示),该电路主板还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控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等必要的电气部件。人机交互单元用于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并显示后台审核单元的反馈信息等。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包括位于该票据自动归档机1的壳体10外侧壁的显示屏81、用于人脸识别的摄像头82、用于扫描识别码(二维码或条形码等)的扫码装置83、收票窗口84、取票窗口85及取档窗口86,还可以包括用于指纹识别用户的指纹识别装置。识别用户包括对于用户身份的识别,以及用户手机号、微信号或者邮箱等联系方式的获取。

主控模块用于对前述票据扫描盒20、后台审核单元、存储位置记录单元、票据处理平台90、票据暂存格50、票据存储仓60、票据归档仓及夹取机构40等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取、放票据的执行,以及对取、放票据用户的识别。

如图3和图6所示,该票据扫描盒20位于壳体10内并与前述收票窗口84对接设置,具体的,该票据扫描盒20的输入口21可以直接与该收票窗口84相通设置,该收票窗口84接收一份或多份票据,该票据扫描盒20的输入口21接收该收票窗口84接收到的票据,该票据扫描盒20内的扫描模块及信息识别模块再对前述接收到的票据进行扫描及信息识别,将纸质的票据信息转成电子票据的形式,由主控模块将与人机交互单元获取到的用户信息进行关联后,一方面反馈给人机交互单元显示给用户,另一方面通过通信模块将关联后的信息上传至后台审核单元进行审核、记录。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份票据包括封面页和发票页,封面页为包括但不限于写有发票明细、金额、纳税人识别号和/或申请人(审核人)签字等信息的纸张,发票页为粘贴有发票的纸张。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票据扫描盒20可以实现对于票据份数的识别。本实施例中,所述票据扫描盒20采用高速扫描装置,对于份数的识别具体包括:对所有票据进行二次扫描。在第一次扫描时,以每份票据的封面页为识别依据,标记所有页数、所有封面页的页数排序,以及对应各发票页的页数排序。即所述扫描仪所实现的功能包括对票据的扫描,对封面页、发票页的区分识别以及对总页数的识别。在识别出位于前、后两张封面页之间的发票页即为与第一次扫描出的封面页为同份的票据。

在第一次扫描结束后,票据扫描盒20提示用户进行第二次扫描的操作,待用户下达第二次扫描的操作指令后,票据扫描盒20便依据第一次扫描时所识别出的各份票据进行中断区分,从而便可以对每一份票据进行操作。例如,每识别出一份票据,现将其与用户信息进行关联,再将其输送至票据处理平台90。

例如,用户一共有3份票据需要进行归档。第一份票据连同封面一共有5页,第二份票据连同封面一共有7页,第三份票据连同封面一共有3页。用户将上述15页纸一同放入票据扫描盒20以进行扫描。票据扫描盒20在第一次扫描时,识别并记录第1页、第6页和第13页为封面页,并且判断出第2页~第5页的发票页是与第1页封面页为同份的票据,第7页~第12页的发票页是与第6页封面页为同份的票据,第14、15页的发票页是与第13页封面页为同份的票据。基于此,在第二次扫描时,在首先识别出第1~5页为第一份票据后,将其输送至票据处理平台90;随后识别出第6~12页为第二份票据,再将其输送至票据处理平台90。以此类推,直至对所有份数票据的操作。

针对票据扫描盒20的高速扫描,其识别过程和动作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延时。如果通过一次扫描进行份数的区分,则区分的速度根本无法赶上扫描的速度,一旦区分和扫描同时进行,则在一页页的扫描过程中,识别出一份便停止扫描,然后进行一次中断区分。首先扫描的不断启停会对票据扫描盒20造成损害,其次每一次扫描、中断、再扫描的过程会耽误很长时间。基于此,采用上述二次扫描所对应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可以适应高速扫描过程,缩短份数识别的时间,并且保持扫描的连续性,延长票据扫描盒20的使用寿命。

所述后台审核单元用于对电子票据进行审核。所述审核包括但不限于格式审核、内容审核等。所述格式审核包括票据的信息填写位置,票据的粘贴位置等。内容审核包括书写是否正确(税号、金额等)的审核、敏感字的审核,是否为专票专用的审核等等。对于经过审核的票据,所述后台审核单元将审核的反馈情况发送至主控模块,以便其基于反馈情况控制后续操作。。

一种可实施方式是,经过前述票据扫描盒20扫描后的票据可以从其输出口22直接输出至票据暂存格内,另一种可实施方式是,经过前述票据扫描盒20扫描后的票据从其输出口22输出至与之对接的票据处理平台90上。优选的,该输出口22可以对接有一向下倾斜于票据处理平台90设置的斜坡结构221,其一侧边与该其票据处理平台90对接,扫描后的票据能够通过该斜坡结构221直接滑向该票据处理平台90上,以保证扫描后的票据完整、准确的输送到票据处理平台90上,同时加快运输速度,并且,向下倾斜的该斜坡结构221可以使票据滑入票据处理平台90时,具有一定的速度及力度,使其撞向与开口侧相对竖直设置的遮挡壁31,使票据的碰撞边更整齐。

该票据处理平台90可以水平设置,可以具有依次相连的四个边沿,与票据扫描盒20的输出口22对接的边沿为第一侧边沿91,即为开口侧,与该第一侧边沿91相对设置的边沿为第二侧边沿,靠近夹取机构40一侧的边沿为前边沿92,与前边沿92相对的为后边沿,沿前述第二侧边沿、前边沿92以及后边沿向上伸出设有遮挡壁,分别为侧遮挡壁31、前遮挡壁32及后遮挡壁33,至少一个前述遮挡壁31、32、33与其边沿相连的一侧具有向内倾斜设置的齐纸部321。这样扫描完的票据从票据处理平台90的开口侧(即第一侧边沿91)进入到其内部,分散的票据从向内倾斜的齐纸部321滑落到票据处理平台90中心位置上,使单张或多张票据规整放置,多张票据彼此整齐叠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扫描后的票据无法保证规整放置、多张票据还无法保证先后整齐叠放的问题;整齐的票据层叠有序的存入到票据存储仓60内,可以节省出很大的空间,节省出来的空间可以用来存储更多的票据,提高了票据存储量。该三面遮挡壁31、32、33和票据处理平台90可一同形成半封闭结构,即是一种齐纸机构,这种半封闭结构可以自动规整输送过来的多张票据,使多张票据由上至下相互层叠覆盖罗列,形成四边对齐规整的一摞,整摞落入位于票据处理平台90下部的票据暂存格50后,方便夹取机构40完整夹取,更方便后续整齐的存储。进一步的,可以与该票据处理平台90相对设置有一顶板34,该顶板34可以搭接固定于三个遮挡壁31、32、33的顶边上。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前述的半封闭结构,即齐纸机构内整洁,进而保证其内的票据整洁、没有灰尘,同时保护票据不受损伤。

进一步的,该票据处理平台90的四个边沿可以两两相对平行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遮挡壁(前遮挡壁32和后遮挡壁33)均具有齐纸部321,且两个齐纸部321向内的倾斜角度相同,二者对称设置。这样可以更整齐的收拢多张票据层叠整齐放置。再有,前遮挡壁32和后遮挡壁33的齐纸部321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票据的宽度或长度。这样可以保证输送过来的票据不会被遮挡壁的边沿挡住,而无法进入顺利进入到票据处理平台90上,甚至掉落遗漏。

优选的,前遮挡壁32和后遮挡壁33上侧竖直、相互平行设置,下侧均具有前述的齐纸部321。该遮挡壁上侧的竖直部分可以先对进入的票据进行初步的规整工作,有效防止刚进入的票据过于散乱,以更有效的通过下侧向内倾斜的齐纸部滑落到票据处理平台上。更优选的,该侧遮挡壁31可以竖直设置,且与其相邻的前遮挡壁32和后遮挡壁33呈直角设置。这样票据进入票据处理平台90碰撞到竖直设置的侧遮挡壁3时,可以使其的碰撞边更整齐,提高齐纸效率及质量。

再有,该票据处理平台90可以为平开门结构,即该票据处理平台90的底部可为可开合水平设置的门体,这种结构可以保证整摞票据不受损伤、不散落的直接落入位于其下部的票据暂存格50内,这种设置方式直接、有效。每当一份票据(一张或多张)输送至票据处理平台90上完毕,该平开门结构自动打开,待该份票据落入至票据暂存格50内后,随即闭合。对应的,对于前述开门结构自动打开的控制方式可以由用户通过人机交互单元下达指令,由主控模块直接控制平开门结构打开、闭合操作;也可以由票据扫描盒20进行份数识别后,将识别信息传输给主控模块,由主控模块对每份票据进行一次平开门结构打开、闭合的操作。该平开门结构可以采用单开门、左右(或前后)开门及四周多开门等多种方式设置,具体的,该门体的开合方向可以为开口侧向其两侧延伸的方向,位于开口侧(即第一侧边沿91)及其相对的侧遮挡壁31的底端分别具有一沿该门体开合方向设置并支撑该门体的滑轨。这种通过滑轨实现的左右平开门结构操作简单易实行,其效果明显。

该票据暂存格50用于暂时放置扫描规整完的票据,夹取机构40将位于票据暂存格50内的单份票据(一张或多张)取走,再放入至票据存储仓60的对应的(空置的或同一分类的)存储格62内,该票据存储仓60包括多个存储格62,每个存储格62都有其唯一的id信息,放入后,存储位置记录单元同步记录信息,具体记录原理将在后文详述。。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票据暂存格50为一侧面开口的半封闭结构,其顶面51为与前述票据处理平台90对接的面,该开口的侧面为前侧面,该前侧面为朝向并靠近夹取机构40的一面,与该前侧面相对的后侧面54可以与前述的取票窗口85对接相通设置,具体二者可以相通用于用户取票(包括取退票的情况)。可选的,所述取票窗口85的开闭为电控式,由主控模块作为其控制端。当且仅当(在取退票时)用户身份由人机交互单元确认合法后,主控模块才控制其开启。

上述票据暂存格50内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挡板53,该第一挡板53为l型结构,其横直边的长边沿票据暂存格50的深度方向设置,且贴合票据暂存格的底面52设置,其竖直边靠近票据暂存格50的前侧面竖直设置,且其顶端到票据暂存格的顶面51留有间距;下夹合板412由至少两个平板条42组成,两个平板条42对应设置于竖直边的左右两侧。这样上、下夹合板411、412取票据暂存格50内的票据时,由于第一挡板53的存在,下夹合板412的两个平板条42可以从第一挡板53的竖直边的左右两边插入,而不需要与票据接触,插入后,再整体将票据夹合住取出,进一步保证票据不卷边、平整、完整、顺利的取出,不遗漏票据。

进一步的,前述实施例中,票据暂存格50的底面52上沿开口边的长度方向间隔平行设置有多个第一挡板53,该第一挡板53竖直设置,该第一挡板53包括横直板531和第一竖直板532,该第一竖直板532的一端连接于该横直板531靠近开口面的根部,二者形成l型结构,该横直板531为其横直边,该第一竖直板532为其竖直边,各横直板531彼此平行设置,各第一竖直板彼此平行设置,各横直板531背离第一竖直板532的一侧贴合票据暂存格50的底面52设置,各第一竖直板532背离横直板531的一侧靠近前侧面设置。多个横直板531彼此平行设置可以使票据更平整的放置于该票据暂存格50上,多个第一竖直板彼此平行设置可以使下夹合板412更平稳、牢靠的进出。该横直板531的高度要大于下夹合板412的厚度,以保证夹取机构40的下夹合板412顺利进出;该第一竖直板532突出于横直板531的部分的高度决定可放置的票据的厚度(或数量),因此应尽可能加大该高度,但同时要保证该高度要大于或等于第一竖直板532的第一顶端5321到票据暂存格50的顶面51的距离,以保证暂存于该票据暂存格50的票据可以顺利取出及放入;该第一竖直板532突出于横直板531的部分的前后距离不宜过大,应该尽可能减小,以保证存放票据的空间,以及节省整个票据暂存格50的空间;该第一挡板53的厚度也不宜过大,应尽量减小,以尽量增大夹取机构40的平板条42的宽度,使夹取运输过程中更平稳,票据纸面更平整,同时节省第一挡板53的材料用量,节省成本。

如图4和图5所示,前述的夹取机构40用于运输票据,该夹取机构40可以包括夹持部和驱动部,该夹持部包括上夹合板411和下夹合板412,该上、下夹合板411、412相对设置,其结构相同,该上、下夹合板411、412均为沿长度方向平行间隔排列的多个平板条42组成,形成齿状,该上夹合板411的各平板条42的同一端嵌设连接于同一上连接板431的同一侧,该下夹合板412的各平板条42的同一端嵌设连接于同一下连接板432的同一侧,该多个平板条4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421,并用于插入或抽出于票据暂存格50、票据存储仓60或票据归档仓中,对应的,上、下夹合板411、412的平板条42的设置位置及宽度与票据暂存格50的第一挡板53、票据存储仓60的支撑条61及票据归档仓的第二挡板72的设置位置错开设置,也就是与相邻两第一挡板53之间的间隔、横向相邻两支撑条61之间的间隔、相邻两第二挡板72之间的间隔对应设置,且平板条42的宽度要分别略小于相邻两第一挡板53之间的间隔距离、横向相邻两支撑条6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邻两第二挡板72之间的间隔距离。该夹持部的上连接板431(或下连接板432)背离平板条42的另一端与驱动部连接,该驱动部可以包括直线移动轨道44和转台转动装置45,该转台转动装置45水平设置,该夹持部同样水平设置,该夹持部的上连接板431(或下连接板432)背离平板条42的另一端具体可以固定连接于该转台转动装置45的顶面,该转台转动装置45的一侧端可以滑动连接于该直线移动轨道44上,该直线移动轨道44的两端部可以分别固定于该壳体10的顶部及底部。该直线移动轨道44和该转台转动装置45分别控制该夹持部竖直移动和旋转移动,以到达不同位置处的存储格62。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该上、下夹合板411、412可以平整且完整的将整摞票据取出或放入,防止票据卷曲,并且,由于驱动部施加的推动力,可以进一步保证顺利将整摞票据推至票据存储仓60或票据归档仓内,以及进一步保证顺利将整摞票据完整取出;第二,该夹合机构的驱动部包括转台转动装置45,可以控制夹持部旋转移动,这样多个机箱就可以不排成一排设置,而是可以包围设置,这样在具有同样个数的机箱情况下,可以提高票据自动归档机1的空间利用率,以及缩短夹取机构40的运输路径,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这种包围式票据存储仓60设置方式,还可以增加机箱的个数,具体的,可以增加票据存储仓60的数量,以增加票据存储的数量,多个所述机箱位于壳体10内,用于装载前述的票据扫描盒20、票据处理平台90、票据暂存格50、票据存储仓60以及票据归档仓。

前述实施例中,所述存储位置记录单元用于记录和分配票据存储仓60的存储格62。该所述存储位置记录单元的实现采用现有技术,例如在每个仓位设置对应的红外收发装置,当票据遮挡住红外光后即表示该存储格62已存。又或者,存储位置记录单元预存有每个存储格62的id信息,初始状态下所有存储格62的状态均为“空余”,存储位置记录单元向与主控模块通信以分配存储区域,由主控模块向夹取机构40下达控制指令以进行存储操作,当夹取机构40存储完毕后,存储位置记录单元将该存储格62的状态转为“已存”。不难理解,每当夹取机构40将票据从存储格62中取走时,存储位置记录单元重新将该存储格62的状态转为“空余”。对应的,所述存储位置记录单元可与前述主控模块集成设置。

前述的票据存储仓60用于存储票据,上夹合板411和下夹合板421均由至少两个平板条42组成,上夹合板411的两个平板条42对应设置于存储格62上侧的支撑条61的左右两侧,下夹合板412的两个平板条42对应设置于存储格62下侧的支撑条61的左右两侧。这样上、下夹合板411、412将票据放入到对应的存储格62内后撤出时,由于其上下有支撑条61的存在,该上、下夹合板411、412的两个平板条42可以分别从上、下支撑条61的左右两侧顺利撤出,而放入的票据也落入存储格62内的支撑条61上支撑住,该票据就可以和该上、下夹合板411、412脱离接触,而不随之撤出,可以保证票据顺利、完整、平整的存储于存储格62内;这种结构设置不需要考虑票据出现卷边的情况,也就不需要在上下两支撑条之间预留出多余的高度,这样可以增加存储空间。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9所示,该票据存储仓60内包括多个支撑条61,该多个支撑条61沿多行多列排布,形成栅格式结构,设定行与列为相互垂直关系,每行的多个支撑条61彼此平行间隔设置,每列的多个支撑条61彼此平行间隔设置,各行的支撑条61数量相等,各列的支撑条61数量相等,行与行之间的支撑条61上下对齐设置,列与列之间的支撑条61左右对齐设置。每相邻两行的支撑条61之间的间隔形成一个存储格62,由上至下可依次形成多个存储格62,各存储格62的前端部63朝向夹取机构40设置。这样每行设置多个支撑条61且每行的支撑条61的设置位置均相同,这样采用同一个夹取机构40的夹持部就可以完成运输至多个存储格62内,这种结构设置简单、效率高、易实施;再有,前述上、下两支撑条61之间节省出来的高度空间可以用来增设更多的存储格62,以增加票据的存储份数。存储格62的具体构造将在后文详述。

前述实施例中,存储格62的高度即是列向相邻两个支撑条61之间的间隔距离,各所述间隔距离可相等设置,即各存储格62的高度可相同设置,以方便系统统一规格化处理,程序设置简单;各所述间隔距离也可不相等设置,至少包括两种不同长度,即该多个存储格62可以有不同高度设置,以可以根据不同单份票据的厚度(或数量)的不同,选择合适高度的存储格62存储,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存储空间。该多个存储格62由上至下依次排序并标号,且该存储格62的高度决定一次存放的票据(最多一份票据)的厚度(或数量),也就是说该存储格62的高度根据设定的一次存放的票据数量而定。每行的各相邻两个支撑条61之间的间隔距离要大于夹取机构40的平板条42的宽度,支撑条61的竖直长度要大于上夹合板411(或下夹合板412)的厚度,以保证夹取机构40的上夹合板411(或下夹合板412)顺利插入及抽出。这种结构设置与现有技术(托盘)相比,不必为了使现有技术的托盘上的票据顺利进入(防止票据卷曲卡住)而在纵向上留出空间,而在纵向上可以节省空间,从而在纵向上增加支撑条61的数量,也就是增加存储格62的数量,从而提升票据存储量。进一步的,该票据自动归档机1可以尽可能的设有多个该票据存储仓60,以尽可能的有效利用空间进行尽可能多的票据数量存储。

如图8所示,前述的票据归档仓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票据归档格70,各票据归档格70可以上下排列放置于前述票据暂存格50下方,该票据归档格70的结构与前述的票据暂存格50的结构类似,相同的结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不同的是,该票据归档格70的第二挡板72只包括竖直板,不包括横直板,因为票据归档格70只需要夹取机构40将票据放入即可,也就是说,该第二挡板72为竖直板,该第二挡板72的结构与前述票据暂存格50的第一竖直板532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该票据归档格70的前侧面(朝向并靠近夹取机构40的一面)上部为开口、下部为遮挡面71,前述各第二挡板72的下端部连接固定于该前侧面的下遮挡面71上,与该前侧面相对的后侧面与前述的取档窗口86对接,用于集中取档。该第二挡板72的第二顶端721到前述下遮挡面71的底边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第二挡板72的第二顶端721到该前侧面的顶边的距离,以保证多张票据顺利放入归档;由于票据归档格70用于归档同一大类的一份或多份票据,以便用户集中拿取,所以票据归档格70的存储空间可以尽量加大,而该第二挡板72的第二顶端721到该下遮挡面71的底边的距离大小代表着能够放置于该票据归档格70的票据的数量,那么,该第二挡板72的第二顶端721到该下遮挡面71的底边的距离应该尽可能的加大,也就是说,该下遮挡面71可以向下尽可能的延伸,以拓大存储空间。

一种具体的实施例,用户可以将待存储的票据放入到收票窗口84内,该票据自动从票据扫描盒20的输入口21进入到其内部进行扫描,得到其识别信息,扫描后的票据从其输出口22输出至票据暂存格50内,该夹取机构40再将位于该票据暂存格50内的票据夹取运输至票据存储仓60对应的存储格62内,待后台审核完毕,夹取机构40再将合格的票据放入至对应的同一类别的(根据用户信息分类)票据归档格70内归档保存。当用户来取档时,就可以将同一类(如同一公司)的一份或多份票据同时取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同一类的多份票据自动归档,以及不方便用户将同一类票据集中取走的问题。

优选的,该夹取机构40的上夹合板411(或下夹合板412)的各平板条42间距相同、均匀设置,对应的,票据暂存格50的各第一挡板53间距相同、均匀设置,票据归档格70的各第二挡板72间距相同、均匀设置,票据存储仓60的每行的相邻两个支撑条61之间的间隔距离均相等。这样设置,夹取机构40的上、下夹合板411、412可以更用力均匀的夹取票据,票据放置在票据暂存格50或票据归档格70或票据存储仓60中时,也更平整、受力均匀,防止票据纸张凸凹不平。

优选的,前述实施例中的各票据归档格70内都可以预先放有顶部开口的箱体,该箱体的底面及四个侧面均贴合该票据归档格70的内壁独立设置,当用户从取档窗口86取整摞票据时,可以直接将装有整摞票据的箱体取走,以防止同类归档的票据数量过多,用户拿取时有散乱的现象发生,方便用户集中拿取。

更优选的,该票据归档格70的下遮挡面71与前述的箱体之间可以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可以固定于该下遮挡面71的内侧壁上,并朝向该箱体设置,前述取档窗口86可以为一开合门结构,当用户取档时,该开合门打开,该弹性件将装有整摞票据的箱体自动弹出。该弹性件具体可以为弹簧。这样更方便用户取档,省时、加快提取速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票据收纳方法,其包括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票据收纳系统,包括:

夹取机构的夹持部处于夹纸的闭合状态,将所夹票据送向或取出票据存储仓的一存储格时,使所夹票据从构成该存储格的上下两行的支撑条之间的行间隔进入或移出;

夹取机构夹持部处于张开状态,从所述票据存储仓的一存储格移出或伸入时,使构成所述夹持部的复数个平板条从构成该存储格的每行的支撑条的复数个支撑条的间隔之间移出或伸入;

夹取机构夹持部位于票据存储仓的一存储格内,且处于开合的变化过程时,使构成所述夹持部的复数个平板条在所述存储格内、构成存储格的上下两行的每行的复数个支撑条之间的间隔进行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取机构可以通过其上夹合板和下夹合板夹合取走票据,运输至票据存储仓的对应存储格内并松开所述票据,将所述票据放入到所述存储格内进行保存,所述夹取机构撤出所述票据存储仓。首先,在将票据放入存储格的过程中,由于上夹合板和下夹合板夹持固定票据推进时,具有一定的推动力,可以保证票据被完整的、顺利的放入,防止票据遗漏;其次,上、下夹合板将票据放入到对应的存储格内后撤出时,由于其上下有支撑条的存在,该上、下夹合板的两个平板条可以分别从上下支撑条的左右两侧顺利撤出,而放入的票据也落入存储格内的支撑条上支撑住,该票据就可以和该上、下夹合板脱离接触,而不随之撤出,可以保证票据顺利、完整、平整的存储于存储格内;再有,这种结构设置不需要考虑票据出现卷边的情况,也就不需要在上下两支撑条之间预留出多余的高度,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以及增加存储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票据自动归档方法,包括前述的票据自动归档机,步骤包括:

s10:所述票据扫描盒扫描从所述收票窗口接收到的票据,将扫描后的票据上传审核及获取票据的识别信息;

s20:扫描后的票据输出至所述票据暂存格;

s30:夹取机构夹取所述票据暂存格内的票据储存至对应的所述票据存储仓内;

s40:审核所扫描的票据是否合格,

若不合格,通知存储所述票据的用户取回票据;

若合格,夹取机构从对应的票据存储格将票据夹取至对应的所述票据归档格内归档。

这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同一类的多份票据自动归档,以及不方便用户将同一类票据集中取走的问题。

图11所示为票据自动归档机的归档方法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101:识别用户,将识别出用户与之存放的票据相关联。

人机交互单元通过扫码装置、指纹识别装置或是摄像头等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票据扫描盒20扫描用户所放置的纸质票据,将纸质的票据信息转成电子票据的形式,主控模块将电子票据与人机交互单元获取到的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关联,形成关联信息。

s102:扫描票据并识别出票据的份数,将扫描后的票据上传审核。

票据扫描盒20实现对于票据份数的识别,具体包括:对所有票据进行二次扫描。在第一次扫描时,以每份票据的封面页为识别依据,标记当前封面页和后一封面页的排序。两张封面页之间的票据即为与当前封面页为同份票据。在第一次扫描确定上述信息后,通知用户进行第二次扫描,在第二次扫描时便依据票据的份数进行中断区分。

将识别出的每一份票据与用户信息进行关联,一方面将扫描后的票据输送至票据处理平台90,另一方面由通信模块将扫描出来的电子票据上传至后台审核单元进行审核、记录。

s103:后台审核单元判断票据是否合格。

所述后台审核单元用于对电子票据进行审核。所述审核包括但不限于格式审核、内容审核等。所述格式审核包括票据的信息填写位置,票据的粘贴位置等。内容审核包括书写是否正确(税号、金额等)的审核、敏感字的审核,是否为专票专用的审核等等。对于经过审核的票据,所述后台审核单元将审核的反馈情况发送至主控模块。若审核通过,则进入步骤s104,若审核未通过则进入步骤s105。

s104:将扫描完成的票据放至票据存储格中。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步骤可以与步骤s103并行。经过步骤s102扫描并识别完份数后的票据落入输送至票据处理平台90,该平开门结构自动打开,待该份票据落入至票据暂存格50内后,随即闭合。在票据暂存格50中。主控模块控制夹取机构40将位于暂存格50上的票据移放至空余的存储格62。前已述及,所述平开门结构的开闭逻辑可由用户通过人机交互单元下达至主控模块,再由主控模块控制;也可由票据扫描盒20进行份数识别后,将识别信息传输给主控模块,再由主控模块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02扫描并识别出份数的票据均放至票据存储格中,而与该票据是否审核通过无关。

s105:将合格的票据由存储格62移放至票据归档仓。

当后台审核单元确认票据合格后,发送一反馈信息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控制夹取机构40将合格的票据存放至票据归档仓。在此步骤中,存放至同一票据归档仓中的票据为同一类票据。所述同一类票据包括:相同纳税人识别号的票据,或者相同存放人的票据等等。不难理解,针对无需归档的票据,也可一直放置于存储格62。又或者,还可将原先放置在不同存储格62的同一类票据移动至同一存储格62中,待该存储格62存满后,再将该存储格62中的所有票据放至在同一票据归档仓中。

s106:将合格的票据由存储格62移放至取票窗口85。

当后台审核单元确认票据不合格时,发送一反馈信息至主控模块。此时主控模块基于关联信息,查找出不合格单据的存放人信息。人机交互单元通过手机号、微信号或者邮箱等联系方式向存放人发出取件通知。待该存放人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后,主控模块控制夹取机构40将上述不合格票据由存储格62移放至票据暂存格50,由于所述票据暂存格50与取票窗口85之间的位置关系,则待存放人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后,便可由取票窗口85取走不合格的票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