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式人脸识别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4250发布日期:2021-01-23 22:5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唤醒式人脸识别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采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唤醒式人脸识别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
人脸识别门禁是一款可脱机或联网的人脸识别门禁考勤产品,它定位于中高端门禁考勤市场,取代市场上的刷卡、指纹门禁考勤机。
[0003]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920635829.7中公开有一种人脸识别无线分体门禁锁,该人脸识别无线分体门禁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无线分体门禁锁,属于门禁锁技术领域,包括人脸识别控制器以及锁体,人脸识别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把开锁信号发送到锁体,人脸识别控制器内安装有摄像头组件,人脸识别控制器上开设有露出摄像头组件的第一窗口,摄像头组件的两侧安装有补光灯。该人脸识别无线分体门禁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人脸进行识别,但是存在不能根据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进行高度调节的缺点使用时非常不方便,且没有休眠功能容易产生较高的电耗,以及当出现流感,传染病等特殊情况使使用在需要将口罩等防护用具取下才能进行识别,没有其他识别功能,容以造成交叉感染,存在特别不安全的缺点。
[0004]
因此,提出一种唤醒式人脸识别控制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唤醒式人脸识别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人脸识别无线分体门禁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人脸进行识别,但是存在不能根据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进行高度调节的缺点使用时非常不方便,且没有休眠功能容易产生较高的电耗,以及当出现流感,传染病等特殊情况使使用在需要将口罩等防护用具取下才能进行识别,没有其他识别功能,容以造成交叉感染,存在特别不安全的问题。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唤醒式人脸识别控制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压感开关,所述压感开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滑槽,所述活动滑槽的上端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中部啮合连接有人脸识别控制器,所述人脸识别控制器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屏幕,所述屏幕的下端开设有指纹识别器,所述屏幕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补光灯,所述屏幕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键,所述按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读卡器,所述人脸识别控制器的前侧中部顶端固定连接有视网采集器,所述视网采集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人脸识别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距离传感器,所述活动滑槽的底端下侧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另
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
[0009]
优选的,所述支脚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脚呈矩形阵列分布。
[0010]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薄板材,所述支撑板为金属材料。
[0011]
优选的,所述转块为圆柱状,所述转块横截面直径大于丝杆的横截面直径。
[0012]
优选的,所述补光灯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补光灯呈对称设置。
[0013]
优选的,所述丝杆与人脸识别控制器相互适配。
[0014]
优选的,所述按键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按键呈矩形阵列分布。
[0015]
(三)有益效果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唤醒式人脸识别控制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
1、该唤醒式人脸识别控制器,通过支撑板发生轻微变形并对压感开关挤压从而可以使本产品被唤醒,从而通电启动,通过距离传感器可以计算与人的头顶之间的距离,以此控制电机进行正反转从而带动丝杆顺逆时针旋转,通过丝杆与人脸识别控制器的相互配合,从而使人脸识别控制器与使用者的脸部同高,以此保证使用时不会出现因使用者的身高不同造成较高或较矮人群的使用不便,当使用者使用完毕离开支撑板后,支撑板恢复原状,压感开关接收不到压力时,会控制设备进行休眠从而更加节省电耗。
[0018]
2、该唤醒式人脸识别控制器,通过指纹识别器、人脸识别器、读卡器可以分别对使用者进行指纹与面部信息采集,以及身份卡读取以此辨别使用者身份,通过视网采集器可以在特殊时期防止疾病传染时采取对视网膜的鉴别来确定使用者身份,省略了取下口罩的步骤更加的安全,通过按键可以对人脸识别控制器进行信息编辑,同时也可以使用密码确认使用者身份,通过补光灯可以在环境光较暗时进行补光,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区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4]
图中:1、底座;2、支脚;3、压感开关;4、支撑板;5、支撑柱;6、支撑杆;7、活动滑槽;8、转动槽;9、转块;10、丝杆;11、人脸识别控制器;12、屏幕;13、指纹识别器;14、补光灯;15、按键;16、读卡器;17、视网采集器;18、人脸识别器;19、距离传感器;20、空腔;21、电机;2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唤醒式人脸识别控制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
连接有支脚2,支脚2数量为四个,四个支脚2呈矩形阵列分布,可以更好的对支撑板4进行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压感开关3,压感开关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为薄板材,支撑板4为金属材料,金属具有较好的耐久度,板材还可以发生轻微的弹性形变,通过支撑板4发生轻微变形并对压感开关3挤压从而可以使本产品被唤醒,从而通电启动,通过距离传感器19可以计算与人的头顶之间的距离,以此控制电机21进行正反转从而带动丝杆10顺逆时针旋转,通过丝杆10与人脸识别控制器11的相互配合,从而使人脸识别控制器11与使用者的脸部同高,以此保证使用时不会出现因使用者的身高不同造成较高或较矮人群的使用不便,当使用者使用完毕离开支撑板4后,支撑板4恢复原状,压感开关3接收不到压力时,会控制设备进行休眠从而更加节省电耗,支撑板4的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滑槽7,活动滑槽7的上端开设有转动槽8,转动槽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块9,转块9为圆柱状,转块9横截面直径大于丝杆10的横截面直径,转块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10,丝杆10与人脸识别控制器11相互适配,可以使人脸识别控制器11进行上下移动以此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丝杆10的中部啮合连接有人脸识别控制器11,人脸识别控制器1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屏幕12,屏幕12的下端开设有指纹识别器13,通过指纹识别器13、人脸识别器18、读卡器16可以分别对使用者进行指纹与面部信息采集,以及身份卡读取以此辨别使用者身份,通过视网采集器17可以在特殊时期防止疾病传染时采取对视网膜的鉴别来确定使用者身份,省略了取下口罩的步骤更加的安全,通过按键15可以对人脸识别控制器11进行信息编辑,同时也可以使用密码确认使用者身份,通过补光灯14可以在环境光较暗时进行补光,使用非常方便,屏幕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补光灯14,补光灯14数量为两个,两个补光灯14呈对称设置,可以在环境光较暗时对使用者进行补光,以便进行面部信息采集,屏幕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按键15,按键15数量为多个,多个按键15呈矩形阵列分布,可以对人脸识别控制器11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密码识别,按键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读卡器16,人脸识别控制器11的前侧中部顶端固定连接有视网采集器17,视网采集器1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人脸识别器18,支撑杆6的顶端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距离传感器19,活动滑槽7的底端下侧开设有空腔20,空腔20的内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21,电机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22,转轴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杆10。
[0027]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0028]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双脚同时站在支撑板4上站直面朝前方,此时支撑板4发生轻微变形并对压感开关3挤压从而可以使本产品被唤醒,从而通电启动,通过距离传感器19可以计算与人的头顶之间的距离,以此控制电机21进行正反转从而带动丝杆10顺逆时针旋转,通过丝杆10与人脸识别控制器11的相互配合,从而使人脸识别控制器11与使用者的脸部同高,以此保证使用时不会出现因使用者的身高不同造成较高或较矮人群的使用不便,通过指纹识别器13、人脸识别器18、读卡器16可以分别对使用者进行指纹与面部信息采集,以及身份卡读取以此辨别使用者身份,通过视网采集器17可以在特殊时期防止疾病传染时采取对视网膜的鉴别来确定使用者身份,省略了取下口罩的步骤更加的安全,通过按键15可以对人脸识别控制器11进行信息编辑,同时也可以使用密码确认使用者身份,通过补光灯14可以在环境光较暗时进行补光使用非常方便,当使用者使用完毕离开支撑板4后,支撑板4恢复原状,压感开关3接收不到压力时,会控制设备进行休眠从而更加节省电耗。
[0029]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