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费站报警联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5450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收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费站报警联动系统。



背景技术:

收费站是现代公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一个车道对应设置有一个收费亭,收费亭的安全关系到整个公路系统的安全运作。现有技术中,还没有针对收费站的健全的报警联动系统,尤其是利用云服务器、集中监控、移动通讯等技术来实现收费站的远程报警联动集中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费站报警联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收费站报警联动系统,包括云服务器、监控中心报警主机、手机客户端、多个报警信息接收端、多个报警按钮和多个客户机;多个所述报警按钮设置在收费亭中,每个报警按钮对应一个收费亭;所述报警信息接收端用于接收报警按钮的状态信息,并转发到监控中心报警主机,每个报警按钮通过无线模块与一个所述报警信息接收端相连;所述云服务器分别与客户机和手机客户端通讯,所述报警信息接收端通过WINCE设备与云服务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报警信息接收端还用于接收云服务器发送的推送消息。

优选地,每个所述客户机均配置有用户显示器。

优选地,所述报警按钮的状态包括正常工作状态、报警状态和离线状态。

优选地,所述报警信息接收端还从监控中心报警主机接收车道编号、工班信息和收费亭内摄像枪编号。

优选地,所述监控中心报警主机还设置有语音播报器和视频矩阵服务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计了一种收费站报警联动系统,实现了收费站报警的远程集中监控,给予中心监控人员第一时间的全方位响应,从而大大提高报警事件的确认、应急处理工作的效率,使得报警事件可以得到最及时的处理,从而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云服务器-1;监控中心报警主机-2;手机客户端-3;报警信息接收端-4;报警按钮-5;客户机-6;WINCE设备-7;无线模块-8;用户显示器-9。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收费站报警联动系统,包括云服务器1、监控中心报警主机2、手机客户端3、多个报警信息接收端4、多个报警按钮5和多个客户机6。所述报警按钮5设置在收费亭中,每个报警按钮5对应一个收费亭。

所述报警信息接收端4用于接收报警按钮5的状态信息,并转发到监控中心报警主机2,每个报警按钮5通过无线模块8与一个报警信息接收端4相连。所述报警信息接收端4还接收云服务器1发送的推送消息(例如监控中心通过云服务器1发送的消息通知),并展示到报警信息接收端4的软件展示界面。

报警信息接收端4还从监控中心报警主机2接收车道编号、工班信息和收费亭内摄像枪编号等信息,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在报警信息接收端4的程序界面上查看到相关的信息。在工班信息配置中,每一个收费站的工班配置一名收费班长,将该班长的联系电话作为报警事件时现场短信通知的默认号码。工班信息配置完成之后,同步到该收费站的报警信号接收端4中,同步完成之后,收费站现场就可以展示并查看到最新的工班信息。

所述报警按钮5的状态信息包括正常工作状态、报警状态和离线状态,其中,用绿色代表“未按”的正常工作状态,红色代表“按下”的报警状态,黑色代表离线状态(可能是电源断开,也可能是设备故障等)。所述监控中心报警主机2还设置有语音播报器和视频矩阵服务器(图中未示出)。当收费亭内的报警按钮5按下时,监控中心报警主机2先响起报警声,随后以语音的形式播报报警站点以及报警收费亭的名称,方便监控员第一时间听到是哪个收费亭内发生了报警,从而快速进行接下来的事件处理。同时,发生报警时,监控中心报警主机2会根据报警点配置的摄像枪编号来联动视频矩阵服务器,把相关的图像切换到监控中心的监控大屏,方便监控员第一时间确认报警现场的真实状况,从而进行相应的事件处理工作。

所述云服务器1分别与客户机6和手机客户端3通讯,所述报警信息接收端4采用基于嵌入式的WINCE平台(即Windows CE),其通过WINCE设备7与云服务器1通讯。每个所述客户机6均配置有用户显示器9,用户可以在客户机6或者手机客户端3的地图中查看路段中所有的报警按钮5的实时状态。云服务器1接收到报警信息后,会自动向手机客户端3的APP推送报警信息,同时向相关工作人员推送短信通知,确保报警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通知到工作人员手中。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收费站报警的集中监控,对收费站报警点的报警事件进行提示、语音播报、短信通知和视频矩阵的联动等,给予中心监控人员第一时间的全方位响应,从而大大提高报警事件的确认、应急处理工作的效率,使得报警事件可以得到最及时的处理,从而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