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变向的行车道路指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289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变向的行车道路指示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交通附属设施道路标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变向的行车道路指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车辆保有量持续增加,城市道路的资源愈来愈紧张。而且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这些交通问题中,常发性、单向性的潮汐交通拥堵;以及由于节假日、大型集会、旅游旺季和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引起的偶发性较大范围的交通拥堵较为常见,进而使城市中不同方向的道路利用率较低。可变车道作为一种交通组织措施,可以根据不同时间、不同位置、不同车道上的车流分布情况,对车道在不同位置随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

基于以上现象,各大城市都纷纷出具了相应的可变车道,用来平衡不同时间车流量的问题。虽然可变车道推出后,对缓解交叉口进口道的交通拥堵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可变车道指示标识多为液晶指示牌,且一般只在变道进口处设置,在变更道路上没有相应的路标提示,这样缺点就尤为突出:一是现有可变车道的标识均在路口,司机难以提前判断应该如何行驶,导致违章车辆增加。以兰州市某一路段为例,可变车道推出后短短几天,“电子警察”就已经抓拍交通违法车辆983辆。二是交管执法受到影响,由于路面没有确切的指示信息,电子眼抓拍的照片没有说服力,导致执法人员无法判断车辆是否违章,所以武汉市为了避免兰州市上述的情况出现,暂时没有安装电子眼抓拍。

申请号为201520684535.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变路面标线的智能化设备,通过埋入式有源道钉的亮和灭,从而构成不同方向的路面标线。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一是有源道钉在白天强光照射下,点亮工作,司机难以分辨,判断困难;二是由于有源道钉的形状、颜色都与路面不同,它将所有方向的路标轮廓都通过有源道钉钉出,从而在路面已经形成多个方向的指示,让司机极易混淆,尤其在强光照射下,则更加难以区分指示方向;三是其需要两套供电系统,在有光照情况下可以自给自足,但是光照不足时,必须使用电源供电,线路铺设较为麻烦;四是其控制器的位置需要通过线缆连接,放置于路边,这样进行多组设备的埋设,线缆的铺设就会产生诸多不便,而且控制器放置在路边,这样会有诸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变向的行车道路指示系统,其能够合理的根据特定要求,对行车道路指示标识进行智能变向,可以在潮汐车道变化的同时,同步改变路面指示标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潮汐车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变向的行车道路指示系统,所述指示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单元和若干个地面显示单元;其中,所述车载控制单元设置在用于驱动潮汐车道隔离带的车辆底部,车载控制单元包括供电模块和供电线圈,所述供电模块用于向所述供电线圈提供两组不同方向的电压;所述地面显示单元包括电子墨水屏、控制器、受电线圈和保护壳,所述电子墨水屏、控制器、受电线圈均内置在所述保护壳内,所述保护壳镶嵌在潮汐车道上;所述受电线圈用于为所述电子墨水屏和控制器提供工作所需的能量,控制器根据受电线圈感应到的电压方向控制电子墨水屏显示相应的指示标识。

进一步,所述保护壳的上表面是磨砂平面,所述电子墨水屏、控制器、受电线圈在保护壳内分两层设置,电子墨水屏在上层,控制器、受电线圈在下层;保护壳对应电子墨水屏幕1的位置都是透明的。

进一步,所述电子墨水屏与所述控制器、受电线圈之间设置有填充物。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合理的根据特定要求,对行车道路指示标识进行智能变向,可以在潮汐车道变化的同时,同步改变路面指示标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潮汐车道;亦可在可变单行道、偶发性事件所引起的道路不同方向交通需求、不均匀系数规划变化的道路,且依据不同时间车道上的车流分布情况,可变路面标识可迅速对车道进行相应的调整,及时、方便和迅速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发挥现有城市已成道路资源的最大效益。而且本实用新型显示部分功耗几乎为零,系统设计简单、实际应用方便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路面显示部分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控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了提供了一种智能变向的行车道路指示系统,该指示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单元8和若干个地面显示单元9;其中,车载控制单元8设置在用于驱动潮汐车道隔离带的车辆底部,车载控制单元8包括供电模块7和供电线圈6,供电模块7用于向供电线圈6提供两组不同方向的电压,供电模块7的A1、B1和A2、B2两种接线模式,供电线圈6的A、B端口分别与A1、B1或A2、B2连接,则会产生不同方向的电压;地面显示单元9包括电子墨水屏1、控制器5、受电线圈4和保护壳3,电子墨水屏1、控制器5、受电线圈4均内置在保护壳3内,保护壳3镶嵌在潮汐车道上;受电线圈4用于为电子墨水屏1和控制器5提供工作所需的能量,控制器5根据受电线圈4感应到的电压方向控制电子墨水屏1显示相应的指示标识。优选地,本申请的控制器5为MCU处理器。

保护壳3的上表面是磨砂平面,这样既可以降低强光反射,也可以使电子墨水屏1显示的路面指示标识2能够让行车司机辨识清楚;电子墨水屏1、控制器5、受电线圈4在保护壳3内分两层设置,电子墨水屏1在上层,控制器5、受电线圈4在下层;保护壳3对应电子墨水屏幕1的位置都是透明的。

电子墨水屏1与控制器5、受电线圈4之间设置有填充物;优选地,该填充物为EVA胶垫。填充物能够降低车辆碾压时产生的震动,防止器件受到损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当供电线圈6的A、B端口,接到供电模块7的A1、B1端口时,就会产生AB方向的互感电压,车载控制单元8经过地面显示部分9时,受电线圈4就会互感到AB方向电压;当供电线圈6的A、B端口,接到供电模块7的A2、B2端口时,就会产生BA方向的互感电压,车载控制单元8经过地面显示部分9时,受电线圈4就会互感到BA方向电压。这样,在车载控制单元8经过地面显示部分9时,地面显示部分9中的受电线圈4通过互感现象,得到AB或BA方向的电压,从而控制器5根据电压方向控制相应路面指示标识2进行切换,完成车载控制单元8的供电工作。电子墨水屏1的特性就是能够在强光状态下清晰显示路面指示标识2,且保护壳3透明处做过磨砂处理,故在强光下能够保证司机及时分辨出屏幕上路面指示标识2的内容;本实用新型利用电子墨水屏幕1这项新型信息显示技术,其特点就是改变显示内容的时候需要供电,未供电时依然可以显示断电前的内容,功耗特别低。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