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区监控装置及智能安防云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2084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防区监控装置及智能安防云平台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区监控装置及智能安防云平台。



背景技术:

云安防是基于物联网模式并且采用云存储技术来满足现代化安防的需求。具体实现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视频监控、门禁控制、rfid射频识别、入侵报警、消防报警、短信报警、gps卫星定位等技术通过云安防集合起来协同工作,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完成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的安防管理。用户可以通过c/s、b/s以及移动设备的客服端进行24小时的无缝远程监管。

现有的安防云系统中,感知层主要有摄像机、拾音器、指纹仪、入侵探测、烟感探测、温度探测、rfid、二维码、gps等感知终端构成,犹如人体的“眼睛”和“耳朵”,可以看到、听到,但缺乏“触手”,缺乏触觉系统,因而现有的智能安防系统中,存在着出现监控死角、无法及时报警、预警或者出现误报警现象,更无法检测出因振动入侵的时间、地点及事件。并且,红外监控系统则非常容易受到天气、外部热源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存在较高的误报率;当受到电磁干扰时,采用微波场和电子围栏技术的安防系统容易瘫痪,且系统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区监控装置,以增强对防区内实时状况的监控力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安防云平台,通过应用上述防区监控装置,增加智能安防云平台对于实时状况的判断精度,增强防区内的安全系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区监控装置,所述防区监控装置包括:入侵检测单元、处理单元以及无线通信单元,所述入侵检测单元包括多个震动传感器,每个所述震动传感器均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电连接;

所述入侵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防区内的入侵行为而生成入侵检测信息,并将所述入侵检测信息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入侵检测信息包括经由每个所述震动传感器检测到震动后生成的震动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入侵检测信息生成第一预警结果;

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预警结果传输至一云监控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入侵检测单元还包括多个光学传感器,每个所述光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单元连接;

每个所述光学传感器均用于采集防区内的视频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依据所述视频信息和/或所述震动信息生成所述第一预警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入侵检测信息还包括干扰信息,所述防区监控装置还包括干扰信息消除单元,所述干扰信息消除单元与所述入侵检测单元及所述处理单元均电连接,所述干扰信息消除单元用于消除所述入侵检测信息中包含的所述干扰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安防云平台,所述智能安防云平台包括云监控中心及至少上述提供的防区监控装置,所述云监控中心包括管理平台及服务器组,所述管理平台、每个所述防区监控装置分别与所述服务器组通信连接;

所述服务器组用于依据接收到的多个所述第一预警结果生成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并将所述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传输至所述监控中心;

所述管理平台用于依据所述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生成对应的指挥预警反馈指令,并将所述指挥预警反馈指令传输至发送所述第一预警结果的防区监控装置;

所述防区监控装置用于响应所述指挥预警反馈指令而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组包括接入服务器以及分析服务器,所述分析服务器与所述接入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接入服务器与所述监控中心、所述防区监控装置均通信连接;

所述分析服务器用于解析所述第一预警结果的波形特征,若所述波形特征与预建立的目标特征数据库匹配,则依据所述波形特征生成对应的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并将所述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传输至所述监控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组还包括存储服务器,所述存储服务器与所述接入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存储服务器存储有所述预建立的目标特征数据库。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组还包括中心服务器,所述中心服务器与所述接入服务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安防云平台还包括显示单元,所述管理平台与所述显示单元电连接,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安防云平台还包括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防区监控装置、所述云监控中心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安防云平台还包括安全网关,所述安全网关分别与所述服务器、每个所述防区监控装置通信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区监控装置及智能安防云平台,通过设置震动传感器,从而能够在光学传感器不能清楚地检测到入侵情况时,通过检测防区内存在的震动情况来监测防区内的实时状况;同时由于震动传感器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因而能够减小对于实时状况判断的误差,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监测防区内的实时状况,提高了防区监控装置及智能安防云平台安全系数,更好地保障防区的安全。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区监控装置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安防云平台的功能模块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安防云平台进一步的功能模块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云监控中心的功能模块图。

图标:100-防区监控装置;110-入侵检测单元;120-干扰信息消除单元;130-处理单元;140-无线通信单元;200-云监控中心;210-安全网关;220-服务器组;221-接入服务器;222-中心服务器;223-存储服务器;224-分析服务器;225-web服务器;230-显示单元;240-管理平台;300-智能安防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区监控装置100,用于监控防区内是否有入侵行为发生,实时对防区内的安全状况进行监测。具体地,请参阅图1,该防区监控装置100包括入侵检测单元110、干扰信息消除单元120、处理单元130以及无线通信单元140。其中,入侵检测单元110、干扰信息消除单元120、处理单元130以及无线通信单元140依次电连接。

入侵检测单元110用于检测防区内的入侵行为而生成入侵检测信息,并将入侵检测信息传输至干扰信息消除单元120。

具体地,入侵检测单元110包括但不仅限于震动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拾音器、烟感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震动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拾音器、烟感探测器、温度探测器均包括多个,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分布于防区内的不同位置,以便于全方位地监测防区内是否有入侵行为。

此外,每个震动传感器均与干扰信息消除单元120电连接,用于在检测到震动后生成震动信息,并将该震动信息传输至干扰信息消除单元120。

需要说明的是,该震动信息包含但不仅限于波形、频谱或时频特征等波形特征信息。

可以理解地,当有入侵行为发生时,通常会伴随着敲击、攀爬、踩踏、触碰、摇晃、挤压等动作,而这些动作都会产生微小的震动,并由震动传感器感知,从而生成震动信息。

每个光学传感器均与处理单元130电连接,用于采集防区内的视频信息,并将该视频信息传输至干扰信息消除单元120。

光学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防区内是否有可疑人物出现,可与震动传感器配合判断是否有入侵行为发生。

烟感探测器及温度探测器均与干扰信息消除单元120电连接。烟感探测器可检测防区内的烟雾浓度,以此实现火灾防范;温度探测器可检测防区内温度,便于判断发生火灾时,火势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入侵检测单元110还可以包括其他装置,如指纹仪、gps等感知终端等。

可以理解地,入侵检测信息包括震动信息、视频信息、其他相关信息以及干扰信息。

干扰信息消除单元120与入侵检测单元110及处理单元130均电连接,干扰信息消除单元120用于消除入侵检测信息中包含的干扰信息。

由于震动传感器等会采集到一些干扰信息,例如风、雨等导致的震动,但这并不能说明防区内有入侵者,但如果将干扰信息保留,会干扰处理单元130对于入侵状况的判断,从而导致防区监控装置100不能准确地获知防区内的安全状况,可能出现误操作等情况。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干扰信息消除单元120包括滤波电路、噪音消除电路等。其中,滤波电路用于对入侵检测信息进行滤波操作,从而过滤掉干扰信息。

处理单元130用于依据入侵检测信息生成第一预警结果。

具体地,处理单元130可对入侵检测信息进行分类。例如,处理单元130可按照信息来源对入侵检测信息划分为震动信息和视频信息,处理单元130综合各个震动传感器传输的震动信息及各个光学传感器传输的视频信息,生成第一预警结果,表明该防区内的安全状况。无线通信单元140用于将第一预警结果传输至一云监控中心200。

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40,可实现防区监控装置100与云监控中心200的远程通信。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安防云平台300,用于实现大区域内的传感数据、信息的云端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并支持用户通过网络随时查询各监控点的实时状态和历史监控信息。

请参阅图2,具体地,智能安防云平台300包括云监控中心200及多个防区监控装置100,云监控中心200与每个防区监控装置100均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该防区监控装置100是由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同时,由于大区域的面积通常较大,因此通常将大区域划分为几个防区,各个防区的防区监控装置100分别独立工作,以增加智能安防云平台300获取传感数据的速度及效率。

云监控中心200用于实现对大区域内多监控节点的多种传感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

请参阅图3,具体地,云监控中心200包括管理平台240、服务器组220、显示单元230、安全网关210及用户终端。其中,服务器组220与管理平台240、安全网关210、显示单元230均连接,用户终端与安全网关210连接。

安全网关210分别与服务器组220及每个防区监控装置100通信连接。

安全网关210用于保护云监控中心200的数据安全,用于防止internet或外网不安全因素蔓延到云监控中心200内部。

从各个防区监控装置100发送第一预警结果,需要通过安全网关210后才能到达服务器组220,由服务器组220进行处理。

服务器组220用于依据接收到的多个第一预警结果生成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并将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传输至监控中心。

服务器组220通过综合每个防区监控装置100发送的第一预警结果,可较为准确地判定整个安防区域内的安全状况,并生成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表明安防区域内的安全状况的严重程度。

请参阅图4,具体地,服务器组220包括接入服务器221、中心服务器222、存储服务器223、分析服务器224及web服务器225。其中,接入服务器221与中心服务器222、存储服务器223、分析服务器224及web服务器225均通信连接,接入服务器221还与安全网关210、管理平台240及显示单元230连接。

接入服务器221又称为网络接入服务器221,用于使云监控中心200能够接入网络。

分析服务器224用于解析第一预警结果的波形特征,若预建立的目标特征数据库包括该波形特征,则分析服务器224依据该波形特征生成对应的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并将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传输至监控中心。

存储服务器223与接入服务器221通信连接,存储服务器223存储有预建立的目标特征数据库;同时,存储服务器223还用于存储第一预警结果、历史监控信息等数据。

管理平台240用于依据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生成对应的指挥预警反馈指令,并将指挥预警反馈指令传输至发送第一预警结果的防区监控装置100。

可以理解地,不同的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对应不同的指挥预警反馈指令。

防区监控装置100用于响应指挥预警反馈指令而报警。

显示单元230与管理平台240电连接,显示单元230还与接入服务器221通信连接,用于显示安防状态分级预警结果。

该显示单元230可以是但不仅限于显示屏、led屏幕等。

用户终端与防区监控装置100、云监控中心200通信连接,通过用户终端可以查看各个防区的实时状态及历史监控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区监控装置及智能安防云平台,通过设置震动传感器,从而能够在光学传感器不能清楚地检测到入侵情况时,通过检测防区内存在的震动情况来监测防区内的实时状况;同时由于震动传感器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因而能够减小对于实时状况判断的误差,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监测防区内的实时状况,提高了防区监控装置及智能安防云平台安全系数,更好地保障防区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