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停电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4165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停电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停电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在冷库、安防、电力设备、银行、机房、24小时运转的生产线等场所必须保证不间断地供电,电网停电或其他因素导致供电线路停电,将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以及一定的经济损失。例如,家庭中饲养的观赏鱼,或者鱼虾大棚养殖,或者水产大面积养殖都需要持续的电能不间断地供氧,若用户休息时突然停电导致供氧停止,会严重影响鱼虾的生活环境,严重的会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在冷链运输中,司机和其他配送人员大部分时间是待在驾驶室内,如果冷链箱中供电停止,配送人员不能及时发现,会严重影响冷链产品的品质;再比如,现在有很多企业和家庭安装监控作为安保措施,如果停电或者被他人故意切断电源导致监控失效,致使用户无法及时有效的掌握监控环境内情况,一旦失窃则无法获取相关视频证据来追回财务损失。

鉴于此,需要一种报警装置,能够保证一旦供电场所停止供电,就会向用户报警,及时提醒用户,以便让用户尽早发现停电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损失。现有技术中,有些报警装置的报警信号采用蜂鸣器来传递,但是用户不能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蜂鸣器的分贝大小,会出现蜂鸣器声音过小或者过大的问题;此外,常见的停电报警装置内部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检测准确度高,并且能够自动报警的停电报警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停电报警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停电检测电路板,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包括主控器、第一三相电检测模块、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内置报警器、电源开关和电源插孔,所述主控器与所述内置报警器电连接;在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的左下方设有14pin接线端子,所述14pin接线端子从左到右依次为1-14pin,所述第一三相电检测模块和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分别通过14pin接线端子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其中,1-6pin与所述第一三相电检测模块相连接,7-12pin与所述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相连接;

所述电源插孔设置在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的右下方,所述电源插孔通过外接一电源适配器与市电相连接;所述电源开关设置在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的中间靠下方,所述电源开关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电源开关的另一端通过电源插孔与市电连接;

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上还设有电池插座,所述电池插座上设有充电锂电池。

优选地,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上还设有GSM天线,所述GSM天线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中间偏上位置处还设有GSM指示灯。

优选地,所述GSM指示灯为LED指示灯。

优选地,所述内置报警器为压电陶瓷蜂鸣器。

优选地,所述14pin接线端子的13-14pin连接有外置直流报警器。

优选地,所述外置直流报警器通过所述14pin接线端子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置直流报警器为3-6v直流高分贝蜂鸣报警器。

优选地,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上还设有SIM卡座,所述SIM卡座内装有SIM卡,所述SIM卡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停电报警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停电检测电路板,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包括主控器、内置报警器、第一三相电检测模块和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所述第一、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对输入电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送给所述主控器,由主控器来判断是否需要报警,所述第一、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能够高精度的检测供电情况;所述14pin接线端子的13-14pin连接有外置直流报警器,所述外置直流报警器采用3-6v直流高分贝蜂鸣报警器,所述内置报警器和外置直流报警器相结合使用,可保证报警器的分贝更符合用户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停电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停电报警装置之停电检测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停电检测电路板;3、主控器;4、第一三相电检测模块;5、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6、内置报警器;7、电源开关;8、电源插孔;9、电池插座;10、充电锂电池;11、GSM天线;12、GSM指示灯;13、外置直流报警器;14、SIM卡座;15、SIM卡;16、市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停电报警装置,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停电检测电路板2,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2包括主控器3、第一三相电检测模块4、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5、内置报警器6、电源开关7和电源插孔8,所述主控器3与所述内置报警器6电连接;在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2的左下方设有14pin接线端子,所述14pin接线端子从左到右依次为1-14pin,所述第一三相电检测模块4和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5分别通过14pin接线端子与所述主控器3电连接,其中,1-6pin与所述第一三相电检测模块4相连接,7-12pin与所述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5相连接;

所述电源插孔8设置在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2的右下方,所述电源插孔8通过外接一电源适配器与市电16相连接;所述电源开关7设置在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2的中间靠下方,所述电源开关7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5连接,所述电源开关7的另一端通过电源插孔8与市电16连接;所述第一、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5连接对输入电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送给所述主控器3,由主控器3来判断是否需要报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置报警器6为压电陶瓷蜂鸣器。

进一步地,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2上还设有电池插座9,所述电池插座9上设有充电锂电池10。当所述电源开关7处在关闭状态时,所述停电报警装置的报警功能不生效,但是电源能够对所述充电锂电池10继续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2上还设有GSM天线11,所述GSM天线11与所述主控器3电连接。上述所说的GSM天线11是内置天线,在GSM内置天线旁边还设有GSM外置天线预留接口。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2中间偏上位置处还设有GSM指示灯12。

具体地,所述GSM指示灯12为LED指示灯。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14pin接线端子的13-14pin连接有外置直流报警器13,所述外置直流报警器13通过所述14pin接线端子与所述主控器3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置直流报警器13为3-6v直流高分贝蜂鸣报警器。

此外,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2上还设有SIM卡座14,所述SIM卡座14内插有SIM卡15,所述SIM卡15与所述主控器3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中,所述电源插孔8接通市电16后,所述电源开关7打开,所述停电报警装置开始工作,如果GSM指示灯12处于闪烁状态,表明报警装置网络异常,如果所述GSM指示灯12处于常亮状态,表明报警装置网络正常。所述第一、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5对输入电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送给所述主控器3,由主控器3来判断是否需要报警,所述停电报警装置出厂默认的报警方式是报警器报警,通过内置报警器6发出蜂鸣声来提示用户已断电,用户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如果觉得内置报警器6发出的蜂鸣声分贝太小,可以采用外置直流报警器13来报警。

在所述停电报警装置插好SIM卡15的条件下,用户还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来设置所述停电报警装置的报警方式,出厂时,该装置默认是通过报警模块发出的蜂鸣声来报警,用户可发送短信“短信报警,语音报警”来修改报警模式,收到信息后,所述停电报警装置相应的修改报警模式,并给用户回复短信“停电报警模式:短信+语音报警!”。类似的,用户也可以把报警模式修改成只通过短信提醒的方式,此时,用户只需要向SIM卡15发送短信“短信报警”即可。

此外,用户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对报警短信联系人进行设置:用户通过向停电报警装置发送短信格式为“白名单,xx1,xx2”的内容,其中xx1和xx2是手机号码,所述停电报警装置收到短信后,将xx1和xx2储存起来,并给用户回复信息“成功添加白名单xx1,xx2”,最多可添加5个手机号码;如果短信内容中没有带手机号码或者是手机号码格式不对,则所述停电报警装置向用户回复短信“指令格式不正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停电报警装置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停电检测电路板2,所述停电检测电路板2包括主控器3、内置报警器6、第一三相电检测模块4和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5,所述第一、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5对输入电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传送给所述主控器3,由主控器3来判断是否需要报警,所述第一、第二三相电检测模块5能够高精度的检测供电情况;所述14pin接线端子的13-14pin连接有外置直流报警器13,所述外置直流报警器13采用3-6v直流高分贝蜂鸣报警器,所述内置报警器6和外置直流报警器13相结合使用,可保证报警器的分贝更符合用户的需求,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