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从摄像机的车辆抓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6270发布日期:2018-06-12 21:3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基于主从摄像机的车辆抓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处理、视频监控以及智慧停车,特别涉及基于主从摄像机的车辆抓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私家车的普及,车辆乱停乱放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路内停车场的建设成为各大城市建设的重点。受到地域环境的约束,每个路内停车场无法按照一定标准进行项目规划及施工,因此导致摄像机常常需要在非标准场景环境下使用,使得抓拍的车辆图像质量较差,从而影响后期车型识别、车牌识别的准确率。

综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急需一种能够提高抓拍车辆图像质量的车辆抓拍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车辆抓拍图像的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主从摄像机的车辆抓拍系统,包括:触发模块、主摄像机、从摄像机、后端平台。

其中,所述触发模块发送触发信号给主摄像机和从摄像机,所述主摄像机和所述从摄像机分别安装在车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视频触发设备、地感线圈触发设备、红外触发设备、雷达触发设备等。

进一步地,所述主摄像机包括:触发信号第一接收模块、第一车辆图像抓拍模块、车辆图像筛选模块,所述从摄像机包括:触发信号第二接收模块、第二车辆图像抓拍模块、持续信号发送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信号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触发模块发送的触发信号,并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启动所述第一车辆图像抓拍模块。所述触发信号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触发模块发送的触发信号,并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启动所述第二车辆图像抓拍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辆图像抓拍模块包括: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第一车辆图像提取模块。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一场景图像,所述第一车辆图像提取模块用于从第一场景图像中提取车辆区域,将提取的车辆区域作为第一车辆图像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车辆图像抓拍模块包括:第二图像采集模块、第二车辆图像提取模块。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第二场景图像,所述第二车辆图像提取模块用于从第二场景图像中提取车辆区域,将提取的车辆区域作为第二车辆图像输出。

所述持续信号发送模块用于持续的向所述主摄像机发送信号。当所述持续信号发送模块与所述主摄像机之间发送信号持续,所述第一车辆图像抓拍模块与所述第二车辆图像抓拍模块分别将输出的第一车辆图像与第二车辆图像发送给所述车辆图像筛选模块;当所述主摄像机在设置时间段内未收到所述从摄像机发送的第二车辆图像时,所述第一车辆图像抓拍模块将输出的第一车辆图像直接发送给后端平台进行存储;当所述持续信号发送模块发送信号中断,所述第二车辆图像抓拍模块将输出的第二车辆图像直接发送给后端平台进行存储。

所述车辆图像筛选模块用于采用车辆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分别对第一车辆图像和第二车辆图像进行打分,选取打分值高的车辆图像作为最佳车辆图像,将最佳车辆图像发送给后端平台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图像筛选模块包括:车牌区域检测模块、车牌区域打分模块、最佳车辆图像选取模块。

所述车牌区域检测模块用于分别从第一车辆图像与第二车辆图像中检测出第一车牌区域与第二车牌区域,可以通过现有的车牌检测方法实现。

所述车牌区域打分模块用于通过训练好的车牌检测分类器或者网络模型,分别对第一车牌区域与第二车牌区域进行车牌检测,获取第一车牌区域与第二车牌区域的车牌检测打分值。

进一步地,所述训练好的车牌检测分类器或者网络模型包括但不限于:基于SVM的车牌检测器、基于Adaboost的车牌检测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车牌检测网络等。

所述最佳车辆图像选取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车牌区域与第二车牌区域的车牌检测打分值,选取打分值高的车牌检测打分值对应的车辆图像作为最佳车辆图像,将最佳车辆图像发送给后端平台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时间段的取值范围为100~1000毫秒。实施例,所述设置时间段为500毫秒。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平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端、数据库、移动端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主从摄像机的车辆抓拍系统,采用主相机和从相机从不同位置抓拍车辆图像,通过车辆图像筛选模块以选择最佳车辆图像进行存储;此外,在主相机或者从相机故障时,可以通过从相机或者主相机进行车辆抓拍。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主从摄像机的车辆抓拍系统1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图像筛选模块123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基于主从摄像机的车辆抓拍系统1、触发模块11、主摄像机12、从摄像机13、后端平台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主从摄像机的车辆抓拍系统1包括:触发模块11、主摄像机12、从摄像机13、后端平台14。

图1给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主从摄像机的车辆抓拍系统1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主从摄像机的车辆抓拍系统1包括:触发模块11、主摄像机12、从摄像机13、后端平台14。

其中,所述触发模块11发送触发信号给主摄像机12和从摄像机13。所述主摄像机12和所述从摄像机13分别安装在车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模块11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视频触发设备、地感线圈触发设备、红外触发设备、雷达触发设备等。

实施例,所述触发模块11为视频触发设备,当所述主摄像机12和所述从摄像机13接收到视频触发信号后,分别启动车辆图像的抓拍。

所述主摄像机12包括:触发信号第一接收模块121、第一车辆图像抓拍模块122、车辆图像筛选模块123,所述从摄像机13包括:触发信号第二接收模块131、第二车辆图像抓拍模块132、持续信号发送模块133。

所述触发信号第一接收模块121用于接收所述触发模块11发送的触发信号,并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启动所述第一车辆图像抓拍模块122。所述触发信号第二接收模块131用于接收所述触发模块11发送的触发信号,并在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启动所述第二车辆图像抓拍模块13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辆图像抓拍模块122包括:第一图像采集模块1221、第一车辆图像提取模块1222。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模块1221用于采集第一场景图像,所述第一车辆图像提取模块1222用于从第一场景图像中提取车辆区域,将提取的车辆区域作为第一车辆图像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车辆图像抓拍模块132包括:第二图像采集模块1321、第二车辆图像提取模块1322。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模块1321用于采集第二场景图像,所述第二车辆图像提取模块1322用于从第二场景图像中提取车辆区域,将提取的车辆区域作为第二车辆图像输出。

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模块1221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模块1321为现有的图像采集设备或者装置。实施例,采用CCD相机或者CMOS相机采集第一场景图像和第二场景图像。

所述第一车辆图像提取模块1222和所述第二车辆图像提取模块1322可以为现有的车辆图像获取设备,或者通过现有的车辆图像获取方法实现。

所述持续信号发送模块133用于持续的向所述主摄像机12发送信号。当所述持续信号发送模块133与所述主摄像机12之间发送信号持续,所述第一车辆图像抓拍模块122与所述第二车辆图像抓拍模块132分别将输出的第一车辆图像与第二车辆图像发送给所述车辆图像筛选模块123;当所述主摄像机在设置时间段内未收到所述从摄像机13发送的第二车辆图像时,所述第一车辆图像抓拍模块122将输出的第一车辆图像直接发送给后端平台14进行存储;当所述持续信号发送模块133发送信号中断,所述第二车辆图像抓拍模块132将输出的第二车辆图像直接发送给后端平台14进行存储。

所述车辆图像筛选模块123用于采用车辆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分别对第一车辆图像和第二车辆图像进行打分,选取打分值高的车辆图像作为最佳车辆图像,将最佳车辆图像发送给后端平台14进行存储。

所述车辆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可以通过现有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实现。

图2给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图像筛选模块123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图像筛选模块123包括:车牌区域检测模块1231、车牌区域打分模块1232、最佳车辆图像选取模块1233。

所述车牌区域检测模块1231用于分别从第一车辆图像与第二车辆图像中检测出第一车牌区域与第二车牌区域,可以通过现有的车牌检测方法实现。

所述车牌区域打分模块1232用于通过训练好的车牌检测分类器或者网络模型,分别对第一车牌区域与第二车牌区域进行车牌检测,获取第一车牌区域与第二车牌区域的车牌检测打分值。

进一步地,所述训练好的车牌检测分类器或者网络模型包括但不限于:基于SVM的车牌检测器、基于Adaboost的车牌检测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车牌检测网络等。

所述最佳车辆图像选取模块1233用于根据第一车牌区域与第二车牌区域的车牌检测打分值,选取打分值高的车牌检测打分值对应的车辆图像作为最佳车辆图像,将最佳车辆图像发送给后端平台14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时间段的取值范围为100~1000毫秒。实施例,所述设置时间段为500毫秒。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平台1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端、数据库、移动端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主从摄像机的车辆抓拍系统,采用主相机和从相机从不同位置抓拍车辆图像,通过车辆图像筛选模块以选择最佳车辆图像进行存储;此外,在主相机或者从相机故障时,可以通过从相机或者主相机进行车辆抓拍。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