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的侧部扣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196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的侧部扣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的扣合机构。
背景技术
已有的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是便携式视盘机(以下简称便携机)。便携机具有主机和显示副机,显示副机通过具有水平固定轴线的阻尼转动组件与主机有阻转动连接;还可通过前部扣合机构将显示副机的前部扣合在主机上而使便携机处于闭合状态。当使显示副机脱开与主机的扣合时,则可使显示副机相对主机在0度至150度的范围内转动(也有少部分便携机可以在0度至180度的范围内转动)。便携机在使用时,可使其主机位于桌面等水平面上,将显示副机相对主机转动一个角度到适合观看的位置,再进行光盘的播放;也可在光盘播放的中途对显示副机的角度用外力进行调整。这个适合播放的角度通常在90度至150度的范围之内。但是这种结构的便携机在打开使用时所占面积较大,因为显示副机只能沿开合方向相对于主机转动而调整播放角度,若要在不同的方向进行观看时,则需使连同主机在内的便携机一同变换方向才能变换显示副机的播放方向;再有在进行播放时便携机的主机位于其显示副机前,对观看效果会有一定的干扰。作为其改进,本申请人开发了一种目前尚未公开的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是一种双轴线转动机构。采用这种转动机构的视盘机可以在主机不动的情况下而对显示副机的播放方向进行调整,使副机可相对于主机处于多种不同的状态,因而可选择多个播放位置。其中的一个播放位置就是在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下,将显示副机6打开后再旋转至图35所示的显示副机6的面盖61与主机100的上座11相对的位置,进而还可转动至图36所示的显示副机6的面盖61与主机100的上座11相贴合的位置,此时显示副机6实现了其屏盖62以及显示屏63相对于主机100的上座11的180度翻转。在这种结构中,若显示副机6处于播放状态时,其左右侧还有一定的摇摆幅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的侧部扣合机构,该机构在应用中可与双轴线转动机构配合使用,并可使显示副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侧部扣合机构具有主机机壳的上座和副机机壳;其结构特点是副机机壳上设有左定位柱和右定位柱;本侧部扣合机构还具有侧部扣合组件;侧部扣合组件具有左侧扣合组件和右侧扣合组件;左侧扣合组件具有左锁扣件,右侧扣合组件具有右锁扣件;左锁扣件和右锁扣件均与主机机壳的上座左右滑动连接,并可在外端位置和内端位置之间相对于主机机壳的上座滑动;当左锁扣件处于内端位置时,则副机机壳的左定位柱伸入左锁扣件的开口向右的右腔体中,而在左定位柱的径向上对其进行了限位;当左锁扣件处于外端位置时,则与左定位柱相脱开;当右锁扣件处于内端位置时,则副机机壳的右定位柱伸入右锁扣件的开口向左的左腔体中,而在右定位柱的径向上对其进行了限位;当右锁扣件处于外端位置时,则与右定位柱相脱开。
上述实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的第一种进一步方案是主机机壳的上座上的后部左侧设有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上座上的后部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上座上的左部后侧设有左侧拨钮槽座,上座上的右部后侧设有右侧拨钮槽座;上座上的左后部设有朝下的左侧外端定位柱和左侧内端定位柱;上座上的右后部设有朝下的右侧外端定位柱和右侧内端定位柱;左侧扣合组件还具有左拨钮和左阻挡片;左拨钮设有左卡臂、右卡臂和控制部;左锁扣件具有锁扣部位和滑动连接部位,滑动连接部位设有移动槽和控制槽口;左锁扣件的右腔体设置在锁扣部位中;左锁扣件的将滑动连接部位和锁扣部位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位于上座的左锁扣槽中,左锁扣件的锁扣部位位于上座的上方;上座的左侧外端定位柱和左侧内端定位柱位于左锁扣件的滑动连接部位的移动槽中,左阻挡片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座的左侧外端定位柱和左侧内端定位柱上,且从下方挡住左锁扣件;左拨钮通过其左卡臂和右卡臂卡在上座的左侧拨钮槽座上,左拨钮的控制部伸入左锁扣件的控制槽口中,从而可通过外力拨动左拨钮而使左锁扣件处于内端位置或外端位置;右侧扣合组件还具有右拨钮和右阻挡片;右拨钮设有左卡臂、右卡臂和控制部;右锁扣件具有锁扣部位和滑动连接部位,滑动连接部位设有移动槽和控制槽口;右锁扣件的左腔体设置在锁扣部位中;右锁扣件的将滑动连接部位和锁扣部位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位于上座的右锁扣槽中,右锁扣件的锁扣部位位于上座的上方;上座的右侧外端定位柱和右侧内端定位柱位于右锁扣件的滑动连接部位的移动槽中,右阻挡片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座的右侧外端定位柱和右侧内端定位柱上,且从下方挡住右锁扣件;右拨钮通过其左卡臂和右卡臂卡在上座的右侧拨钮槽座上,右拨钮的控制部伸入右锁扣件的控制槽口中,从而可通过外力拨动右拨钮而使右锁扣件处于内端位置或外端位置。
上述左锁扣件的滑动连接部位还具有朝下设置的定位销;左阻挡片则相应按左右方向设有2个定位凹坑,它们是第一定位凹坑和第二定位凹坑;当左锁扣件处于外端位置时,其滑动连接部位的定位销的下端头位于第一定位凹坑中,当左锁扣件处于内端位置时,其滑动连接部位的定位销的下端头位于第二定位凹坑中;右锁扣件的滑动连接部位还具有朝下设置的定位销;右阻挡片则相应按左右方向设有2个定位凹坑,它们是第三定位凹坑和第四定位凹坑;当右锁扣件处于外端位置时,其滑动连接部位的定位销的下端头位于第三定位凹坑中,当右锁扣件处于内端位置时,其滑动连接部位的定位销的下端头位于第四定位凹坑中。
上述实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的第二种进一步方案是主机机壳的上座上的后部左侧设有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上座上的后部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上座上的左后部设有朝下的左侧外端定位柱、左侧内端定位柱和左侧锁开关座;上座上的右后部设有朝下的右侧外端定位柱、右侧内端定位柱、和右侧锁开关座;左侧扣合组件的左锁扣件具有锁扣部位、滑动连接部位和锁开关触头;滑动连接部位设有移动槽;左锁扣件的右腔体设置在锁扣部位中;左锁扣件的将滑动连接部位和锁扣部位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位于上座的左锁扣槽中,左锁扣件的锁扣部位位于上座的上方;上座的左侧外端定位柱和左侧内端定位柱位于左锁扣件的滑动连接部位的移动槽中,并由螺钉旋合在左侧外端定位柱和左侧内端定位柱上,螺钉的头部从下方挡住左锁扣件;右侧扣合组件的右锁扣件具有锁扣部位、滑动连接部位和锁开关触头;滑动连接部位设有移动槽;右锁扣件的左腔体设置在锁扣部位中;右锁扣件的将滑动连接部位和锁扣部位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位于上座的右锁扣槽中,右锁扣件的锁扣部位位于上座的上方;上座的右侧外端定位柱和右侧内端定位柱位于右锁扣件的滑动连接部位的移动槽中,并由螺钉旋合在右侧外端定位柱和右侧内端定位柱上,螺钉的头部从下方挡住右锁扣件;左侧扣合组件还具有左侧锁开关组件,右侧扣合组件还具有右侧锁开关组件,左侧锁开关组件与右侧锁开关组件的结构相同;左侧锁开关组件和右侧锁开关组件均具有外壳、锁芯、锁闩和压缩弹簧;锁芯为塑料一体件,锁芯具有锁芯主体和两个锁爪,且两个锁爪连接在锁芯主体的外端;外壳的下板的上端面上设有外侧导块和内侧导块,外侧导块和内侧导块之间则形成基本形状为“S”形的滑动导向槽;外壳的内侧板的朝外的端面上设有朝外的压簧柱;外壳的上板上设有左右向的定位销槽;锁芯主体设有锁闩孔和压簧腔,锁闩孔按上下方向设置且具有朝下的开口,压簧腔按左右方向设置且具有朝内的开口,锁闩孔与压簧腔相通;锁芯主体的上端面上设有定位销;锁闩为塑料一体件,锁闩具有转动柱、连接臂和滑动销;锁闩由其转动柱设置在锁芯主体的锁闩孔中,且可相对于锁芯主体前后摆动;锁闩的连接臂和滑动销位于锁芯主体的下方;锁芯主体设置在外壳中,且相对于外壳左右滑动,锁芯主体的定位销设置在外壳的定位销槽中,而对锁芯主体相对于外壳的滑动进行了限位;压缩弹簧的朝外部位伸入锁芯主体的压簧腔中,且其朝外的端头与锁闩的转动柱相接触,压缩弹簧的朝内的部位套在外壳的压簧柱上,且其朝内的端头与外壳的内侧板的朝外的端面相接触而受到压缩;在外力的作用下,锁芯主体可处于内端位置或外端位置;当锁芯主体处于内端位置时,锁闩的滑动销位于外壳的滑动导向槽的向外凹的槽段上,且从外侧与外壳的外侧导块的朝内的边沿相接触,从而一方面由压缩弹簧对锁芯主体施加一个向外的弹力,该弹力通过设置在锁芯主体中的锁闩的转动柱经连接臂传递给锁闩的滑动销,而滑动销又被外壳的外侧导块阻挡,从而使锁芯主体处于锁定状态;两个锁爪缩进外壳的朝外的端口中,在外壳的朝外的端口的限制下处于收拢状态;当锁芯主体处于外端位置时,锁闩的滑动销脱离与外壳的外侧导块的接触,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锁芯主体的定位销向外顶住外壳的定位销槽的槽壁;此时的两个锁爪伸出外壳的朝外的端口而处于放开状态;左侧锁开关组件的外壳设置在左侧锁开关座上,且左侧锁开关组件的锁芯主体的外端与左锁扣件的锁开关触头相接触;右侧锁开关组件的外壳设置在右侧锁开关座上,且右侧锁开关组件的锁芯主体的外端与右锁扣件的锁开关触头相接触;当左锁扣件处于内端位置时,因锁芯的两个锁爪处于收拢状态,故左锁扣件的锁开关触头被两个锁爪夹住;当左锁扣件处于外端位置时,因锁芯的两个锁爪处于放开状态而放开对锁开关触头的夹持;同样,当右锁扣件处于内端位置时,因锁芯的两个锁爪处于收拢状态,故右锁扣件的锁开关触头被两个锁爪夹住;当右锁扣件处于外端位置时,因锁芯的两个锁爪处于放开状态而放开对锁开关触头的夹持。
上述上座上的左后部还设有朝下的左挡片座和两个定位左插板,上座上的右后部还设有朝下的右挡片座和两个定位右插板;左侧扣合组件还设有锁开关左挡片,锁开关左挡片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座的左挡片座上,而从下方挡住左侧锁开关组件;右侧扣合组件还设有锁开关右挡片,锁开关右挡片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座的右挡片座上,而从下方挡住右侧锁开关组件;左侧锁开关组件和右侧锁开关组件的外壳的前后板均设有凸起部,从而在凸起部与朝外的端口之间形成两个插槽;上座的两个定位左插板插入左侧锁开关组件的外壳的相应的插槽中;上座的两个定位右插板插入右侧锁开关组件的外壳的相应的插槽中。
上述各方案中,副机机壳由面盖固定在屏盖上构成,屏盖为塑料一体件,副机机壳上的左定位柱和右定位柱设置在副机机壳的屏盖上。也可以是面盖为塑料一体件,副机机壳上的左定位柱和右定位柱设置在副机机壳的面盖上。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当具有液晶显示屏的显示副机通过双轴线转动部件设置在主机的上座上时,本发明的侧部扣合机构则可作为一种辅助的机构与该双轴线转动部件配合使用,以增加显示副机在使用中的稳定性。(2)具有双轴线转动部件的视盘机的显示副机可以相对于主机进行多种位置变化,而在设置本发明的侧部扣合机构后,则可在显示副机处于这些不同的位置时,侧部扣合机构相对应地处于扣合状态或脱开状态。(3)采用本侧部扣合机构的具有液晶显示屏的视盘机可以是具有液晶显示屏的便携式视盘机,也可以是具有液晶显示屏的小型音视频组合机。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一种侧部扣合机构的便携式视盘机的一种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本发明的侧部扣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的左锁扣件和右锁扣件均处于内端位置。
图3和图4为图2中的左锁扣件和右锁扣件均处于外端位置时的侧部扣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从图2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从图2的左方观察时,其中的主机机壳的上座和侧部扣合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从图6的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左锁扣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从图8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的右锁扣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从图10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侧部扣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其所视方向为主机机壳的上座的下方。
图13为图12中的侧部扣合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为从图12的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左锁扣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的右锁扣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图14中的左侧锁开关组件和右侧锁开关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的外壳是经剖切后而保留的上半部分,从而可较清楚地表示各零件之间相互关系。
图18为从图17下后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9为将图14中的左侧锁开关组件和右侧锁开关组件中的外壳进行剖切后所保留的下半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从图19的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从图17中的左下方观察时,左侧锁开关组件和右侧锁开关组件中的锁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从图21的C2向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3为从图17的C1向观察时的左侧锁开关组件和右侧锁开关组件中的锁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从图17的C1向观察时的左侧锁开关组件和右侧锁开关组件中的锁闩的立体示意图。
图25为图14中的左侧锁开关组件和右侧锁开关组件中锁芯主体处于内端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6为图14中的左侧锁开关组件和右侧锁开关组件中锁芯主体处于外端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7至图30为图14中的左侧锁开关组件和右侧锁开关组件中的锁闩处于外壳中的不同位置的示意图。
图31为图1中的双轴线转动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的侧部扣合机构可与之配合使用。
图32为从图31的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3为图31中转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4为从图33的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5为图33中的定轴转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6为从图35的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7为图36中固定块的A1-A1剖视示意图。
图38为图36中固定块的A2-A2剖视示意图。
图39为图35的定轴转动组件中的转动块的转动套相对于固定块所处的一种位置的示意图。
图40为图35的定轴转动组件中的转动块的转动套相对于固定块所处的另一种位置的示意图。
图41至图44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视盘机的显示副机相对于主机所处的几个不同位置以及与侧部扣合组件的相互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45为图1中的可与双轴线转动机构配合使用的前部扣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6为从图45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7为从图45的左方观察时,其中的主机机壳的上座和前部扣合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8为从图47的后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侧部扣合机构具有侧部扣合组件80、主机机壳的上座11和副机机壳60;副机机壳60由面盖61固定在屏盖62上构成,屏盖62为塑料一体件,副机机壳60的屏盖62上设有左定位柱60-1和右定位柱60-2。侧部扣合组件80具有左侧扣合组件81和右侧扣合组件82;左侧扣合组件81具有左锁扣件811,右侧扣合组件82具有右锁扣件821;左锁扣件811和右锁扣件821均与主机机壳的上座11左右滑动连接,并可在外端位置和内端位置之间相对于主机机壳的上座11滑动。
见图2,当左锁扣件811处于内端位置时,则副机机壳60的左定位柱60-1伸入左锁扣件811的开口向右的右腔体811-2中,而在左定位柱60-1的径向上对其进行了限位。当右锁扣件821处于内端位置时,则副机机壳60的右定位柱60-2伸入右锁扣件821的开口向左的左腔体821-2中,而在右定位柱60-2的径向上对其进行了限位。
见图3及图4,当左锁扣件811处于外端位置时,则与左定位柱60-1相脱开。当右锁扣件821处于外端位置时,则与右定位柱60-2相脱开。
见图6及图7,主机机壳的上座11上的后部左侧设有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11-8,上座1 1上的左部后侧设有左侧拨钮槽座11-5,上座11上的左后部设有朝下的左侧外端定位柱11-6和左侧内端定位柱11-7;上座11上的后部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11-12;上座11上的右部后侧设有右侧拨钮槽座11-9;上座11上的右后部设有朝下的右侧外端定位柱11-10和右侧内端定位柱11-11。左侧扣合组件81还具有左拨钮812和左阻挡片813;左拨钮812设有左卡臂812-1、右卡臂812-2和控制部812-3。左阻挡片813按左右方向设有2个定位凹坑,它们是第一定位凹坑813-1和第二定位凹坑813-2。右侧扣合组件82还具有右拨钮822和右阻挡片823;右拨钮822设有左卡臂822-1、右卡臂822-2和控制部822-3;右阻挡片823按左右方向设有2个定位凹坑,它们是第三定位凹坑823-1和第四定位凹坑823-2。
见图8及图9,左锁扣件811具有锁扣部位811-1和滑动连接部位811-3,滑动连接部位811-3设有移动槽811-4、控制槽口811-5和朝下的定位销811-6。左锁扣件811的右腔体811-2设置在锁扣部位811-1中。
仍见图5及图6,左锁扣件811的将滑动连接部位81 1-3和锁扣部位811-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位于上座11的左锁扣槽11-8中,左锁扣件811的锁扣部位811-1位于上座11的上方。上座11的左侧外端定位柱11-6和左侧内端定位柱11-7位于左锁扣件811的滑动连接部位811-3的移动槽811-4中,左阻挡片813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座11的左侧外端定位柱11-6和左侧内端定位柱11-7上,且从下方挡住左锁扣件811。当左锁扣件811处于外端位置时,其滑动连接部位811-3的定位销811-6的下端头位于左阻挡片813的第一定位凹坑813-1中,当左锁扣件811处于内端位置时,其滑动连接部位811-3的定位销811-6的下端头位于左阻挡片813的第二定位凹坑813-2中。左拨钮812通过其左卡臂812-1和右卡臂812-2卡在上座11的左侧拨钮槽座11-5上,左拨钮812的控制部812-3伸入左锁扣件811的控制槽口811-5中,从而可通过外力拨动左拨钮812而使左锁扣件811处于内端位置或外端位置。
见图10及图11,右锁扣件821具有锁扣部位821-1和滑动连接部位821-3,滑动连接部位821-3设有移动槽821-4、控制槽口821-5和朝下的定位销821-6。右锁扣件821的左腔体821-2设置在锁扣部位821-1中。
仍见图5及图6,右锁扣件821的将滑动连接部位821-3和锁扣部位821-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位于上座11的右锁扣槽11-12中,右锁扣件821的锁扣部位821-1位于上座11的上方;上座11的右侧外端定位柱11-10和右侧内端定位柱11-11位于右锁扣件821的滑动连接部位821-3的移动槽821-4中,右阻挡片823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座11的右侧外端定位柱11-10和右侧内端定位柱11-11上,且从下方挡住右锁扣件821;当右锁扣件821处于外端位置时,其滑动连接部位821-3的定位销821-6的下端头位于右阻挡片823的第三定位凹坑823-1中,当右锁扣件821处于内端位置时,其滑动连接部位821-3的定位销821-6的下端头位于右阻挡片823的第四定位凹坑823-2中。右拨钮822通过其左卡臂822-1和右卡臂822-2卡在上座11的右侧拨钮槽座11-9上,右拨钮822的控制部822-3伸入右锁扣件821的控制槽口821-5中,从而可通过外力拨动右拨钮822而使右锁扣件821处于内端位置或外端位置。
(实施例2)见图12至图14,本实施例的侧部扣合机构具有侧部扣合组件80、主机机壳的上座11和副机机壳60。副机机壳60由面盖61固定在屏盖62上构成,面盖61为塑料一体件,面盖61上设有左定位柱60-1和右定位柱60-2。侧部扣合组件80具有左侧扣合组件81和右侧扣合组件82;左侧扣合组件81具有左锁扣件811,右侧扣合组件82具有右锁扣件821;左锁扣件811和右锁扣件821均与主机机壳的上座11左右滑动连接,并可在外端位置和内端位置之间相对于主机机壳的上座11滑动。当左锁扣件811处于内端位置时,则副机机壳60的左定位柱60-1伸入左锁扣件811的开口向右的右腔体811-2中,而在左定位柱60-1的径向上对其进行了限位。当右锁扣件821处于内端位置时,则副机机壳60的右定位柱60-2伸入右锁扣件821的开口向左的左腔体821-2中,而在右定位柱60-2的径向上对其进行了限位。当左锁扣件811处于外端位置时,则与左定位柱60-1相脱开。当右锁扣件821处于外端位置时,则与右定位柱60-2相脱开。
见图13,主机机壳的上座11上的后部左侧设有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11-8,上座11上的左后部设有朝下的左侧外端定位柱11-6、左侧内端定位柱11-7、左侧锁开关座11-13、左挡片座11-15和两个定位左插板11-16;上座11上的后部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11-12;上座11上的右后部设有朝下的右侧外端定位柱11-10、右侧内端定位柱11-11、右侧锁开关座11-14、右挡片座11-17和两个定位右插板11-18。
见图13及图14,左侧扣合组件81还具有左侧锁开关组件810和锁开关左挡片819。右侧扣合组件82还具有右侧锁开关组件820和锁开关右挡片829。左侧锁开关组件810和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结构相同。
见图15,左锁扣件811具有锁扣部位811-1、滑动连接部位811-3和锁开关触头811-7;滑动连接部位811-3设有移动槽811-4;左锁扣件811的右腔体811-2设置在锁扣部位811-1中。
见图16,右锁扣件821具有锁扣部位821-1、滑动连接部位821-3和锁开关触头821-7;滑动连接部位821-3设有移动槽821-4;右锁扣件821的左腔体821-2设置在锁扣部位821-1中。
见图17及图18,左侧锁开关组件810和右侧锁开关组件820均具有外壳814、锁芯、锁闩816和压缩弹簧817;外壳814、锁芯和锁闩816均为塑料一体件,锁芯具有锁芯主体815和两个锁爪818,且两个锁爪818连接在锁芯主体815的外端。
见图19至图20,外壳814的下板814-1的上端面上设有外侧导块814-2和内侧导块814-3,外侧导块814-2和内侧导块814-3之间则形成基本形状为“S”形的滑动导向槽814-4;外壳814的内侧板814-5的朝外的端面上设有朝外的压簧柱814-6;外壳814的上板814-7上设有左右向的定位销槽814-8。外壳814的前板814-10和后板814-10均设有凸起部814-11,从而在凸起部814-11与朝外的端口814-9之间形成两个插槽814-12。
见图21至图23,锁芯主体815设有锁闩孔815-1和压簧腔815-2,锁闩孔815-1按上下方向设置且具有朝下的开口,压簧腔815-2按左右方向设置且具有朝右的开口,锁闩孔815-1与压簧腔815-2相通;锁芯主体815的上端面上设有定位销815-3。锁芯主体815的锁闩孔815-1处的外侧壁815-4的形状是一矩形,而锁芯主体815的压簧腔815-2的中心线300与锁闩孔815-1处的外侧壁815-4所在平面400相交的锐角约为80度。图23中,若将锁芯主体815的压簧腔815-2的中心线300的离开压簧腔815-2的方向作为为d1向,则位于平面400中、且与中心线300相交并与锁芯主体815的上端面s1相平行的有向直线d2的方向与中心线300的d1向的交角为β1约80度。
见图24,锁闩816具有转动柱816-1、连接臂816-2和滑动销816-3。转动柱816-1的形状为弓形柱体,锁闩816的连接臂816-2的长度方向上的对称面500的穿过锁闩816的连接臂816-2的半平面与转动柱816-1的弓形柱体的矩形外侧面816-4所在的平面600之间形成两个两面角,而其中的一个两面角的平面角β2约为70度。
仍见图17及图18,锁闩816由其转动柱816-1设置在锁芯主体815的锁闩孔815-1中,且可相对于锁芯主体815前后摆动;锁闩816的连接臂816-2和滑动销816-3位于锁芯主体815的下方;锁芯主体815设置在外壳814中,且相对于外壳814在外端位置和内端位置之间左右滑动,锁芯主体815的定位销815-3设置在外壳814的定位销槽814-8中,而对锁芯主体815相对于外壳814的滑动进行了限位;压缩弹簧817的朝外部位伸入锁芯主体815的压簧腔815-2中,且其朝外的端头与锁闩816的转动柱816-1相接触,压缩弹簧817的朝内的部位套在外壳814的压簧柱814-6上,且其朝内的端头与外壳814的内侧板814-5的朝外的端面相接触而受到压缩。在锁芯主体815处于外端位置时,锁闩816的转动柱816-1的弓形柱体的圆弧柱形内侧面在压缩弹簧817的作用下,使其转动柱816-1的弓形柱体的矩形外侧面816-4与锁芯主体815的锁闩孔815-1处的外侧壁815-4相贴合,而使锁闩816的连接臂816-2在水平方向上偏离锁芯主体815的压簧腔815-2的中心线300的d1向约10度。
仍见图12至图14,左锁扣件811的将滑动连接部位811-3和锁扣部位811-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位于上座11的左锁扣槽11-8中,左锁扣件811的锁扣部位811-1位于上座11的上方。上座11的左侧外端定位柱11-6和左侧内端定位柱11-7位于左锁扣件811的滑动连接部位811-3的移动槽811-4中,并由螺钉旋合在左侧外端定位柱11-6和左侧内端定位柱11-7上,螺钉的头部从下方挡住左锁扣件811。左侧锁开关组件810的外壳814设置在左侧锁开关座11-13上,上座11的两个定位左插板11-16插入外壳814的相应的插槽814-12中,从而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对左侧锁开关组件810的外壳814进行了限位;锁开关左挡片819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座11的左挡片座11-15上,则从下方挡住左侧锁开关组件810的外壳814;左侧锁开关组件810的锁芯主体815的外端与左锁扣件811的锁开关触头811-7相接触。
仍见图12至图14,右锁扣件821的将滑动连接部位821-3和锁扣部位821-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位于上座11的右锁扣槽11-12中,右锁扣件821的锁扣部位821-1位于上座11的上方。上座11的右侧外端定位柱11-10和右侧内端定位柱11-11位于右锁扣件821的滑动连接部位821-3的移动槽821-4中,并由螺钉旋合在右侧外端定位柱11-10和右侧内端定位柱11-11上,螺钉的头部从下方挡住右锁扣件821。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外壳814设置在右侧锁开关座11-14上,上座11的两个定位右插板11-18插入外壳814的相应的插槽814-12中,从而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对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外壳814进行了限位;锁开关右挡片829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座11的右挡片座11-17上,而从下方挡住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外壳824;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锁芯主体815的外端与右锁扣件821的锁开关触头821-7相接触。
见图17至图20、图25及图26,在外力的作用下,左侧锁开关组件810和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锁芯主体815可处于图25所示的内端位置或图26所示的外端位置。当锁芯主体815处于内端位置时,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位于外壳814的滑动导向槽814-4的向外凹的槽段814-4-1上,且从外侧与外壳814的外侧导块814-2的朝内的边沿相接触,从而一方面由压缩弹簧817对锁芯主体815施加一个向外的弹力,该弹力通过设置在锁芯主体815中的锁闩816的转动柱816-1经连接臂816-2传递给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而滑动销816-3又被外壳814的外侧导块814-2阻挡,从而使锁芯主体815处于锁定状态;两个锁爪818缩进外壳814的朝外的端口814-9中,在外壳814的朝外的端口814-9的限制下处于收拢状态。当锁芯主体815处于外端位置时,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脱离与外壳814的外侧导块814-2的接触,在压缩弹簧817的作用下锁芯主体815的定位销815-3向外顶住外壳814的定位销槽814-8的槽壁;此时的两个锁爪818伸出外壳814的朝外的端口814-9而处于放开状态。
仍见图12至图14,当左锁扣件811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内端位置时,因左侧锁开关组件810的锁芯的两个锁爪818处于收拢状态,故左锁扣件811的锁开关触头811-7被两个锁爪818夹住;当左锁扣件811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外端位置时,因左侧锁开关组件810的锁芯的两个锁爪818处于放开状态而放开对锁开关触头811-7的夹持;同样,当右锁扣件821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内端位置时,因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锁芯的两个锁爪818处于收拢状态,故右锁扣件821的锁开关触头821-7被两个锁爪818夹住;当右锁扣件821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外端位置时,因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锁芯的两个锁爪818处于放开状态而放开对锁开关触头821-7的夹持。其中,左侧锁开关组件810夹住与放开左锁扣件811的锁开关触头811-7和右侧锁开关组件820夹住与放开右锁扣件821的锁开关触头821-7的具体的过程相同,现描述左侧锁开关组件810夹住与放开左锁扣件811的锁开关触头811-7的过程如下。
见图27至图30,在左锁扣件811处于外端位置的状态下,左侧锁开关组件810的锁芯主体815则处于外端位置,锁芯的两个锁爪818处于放开状态,因为压缩弹簧817对锁闩816的转动柱816-1的作用,而使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处于图27所示的偏前偏左的位置①。此时,锁闩816的连接臂816-2在水平方向上朝前偏离锁芯主体815的压簧腔815-2的中心线300的d1向约10度。若通过左锁扣件811对左侧锁开关组件810的锁芯主体815施加一个向右的作用力,则锁芯主体815通过锁闩816的转动柱816-1对压缩弹簧817进行压缩而相对于外壳814向右滑动;在锁芯主体815和压缩弹簧817的共同作用下,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先运动至图27所示的位置②,再沿着外侧导块814-2的边沿向后向右滑动至外侧导块814-2的外侧的右后端点;在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沿着外侧导块814-2的边沿向后向右的滑动过程中,因压缩弹簧7的弹力作用,使得锁闩816的转动柱816-1只能在锁芯主体815的锁闩孔815-1中逆时针转动而不再贴合在锁芯主体815的锁闩孔815-1处的外侧壁815-4上,只是后端边沿与锁芯主体815的锁闩孔815-1处的外侧壁815-4相接触;从而在压缩弹簧7的作用下使锁闩816有一个恢复与锁芯主体815的锁闩孔815-1处的外侧壁815-4相贴合的顺时针的转动趋向;当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沿着外侧导块814-2的边沿向后向右滑动至外侧导块814-2的外侧的右后端点时,压缩弹簧817通过锁闩816的转动柱816-1对锁芯主体815的向左的弹力以及对转动柱816-1的使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向力达到最大;当滑动销816-3刚过外侧导块814-2的外侧的右后端点时,则在压缩弹簧817的作用下,使锁闩816的转动柱816-1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使滑动销816-3到达图28所示的与滑动右导块814-3相接触的位置。此时若撤销对锁芯主体815的外力,则在压缩弹簧817的作用下,带动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向左向前运动至图29所示的与外壳814的外侧导块814-2的朝右的边沿相接触的位置。也即运送至滑动导向槽814-4的向左凹的槽段814-4-1上,此时的锁芯主体815则处于内端位置,也是使锁芯的两个锁爪818处于将左锁扣件811的锁开关触头811-7夹住锁紧的位置。此时,再一次用外力通过左锁扣件811对锁芯主体815施加向右的作用力,则在锁芯主体815的带动下以及压缩弹簧817的作用下,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沿着外侧导块814-2的边沿也即是滑动导向槽814-4的向左凹的槽段814-4-1向右向前滑动;当滑动销816-3滑动至刚过滑动导向槽814-4的向左凹的槽段814-4-1的右前端点时,在压缩弹簧817的作用下,使锁闩816的转动柱816-1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使滑动销816-3到达图30所示的与滑动右导块814-3相接触的位置;此时若撤销对锁芯主体815的外力,则在压缩弹簧817的作用下,带动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向左运动至回到图27所示的偏前偏左的位置①。此时,两个锁爪818位于外壳814的左端口814-9外而放开对锁开关触头811-7的夹持。
(应用例1)取实施例1的侧部扣合机构作为辅助机构应用于具有双轴线转动机构的便携式视盘机。具有双轴线转动机构的便携式视盘机还可采用相应结构的前部扣合机构。
见图45至图48,便携式视盘机的前部扣合机构具有主机机壳的上座11、副机机壳60和前部扣合组件83。前部扣合组件83具有锁钩件831、压缩弹簧832和阻挡片833。锁钩件831为塑料一体件;锁钩件831具有按钮部831-1、锁钩831-2和压簧柱831-3。压簧柱831-3设置在按钮部831-1的前板831-1a的后端面上,锁钩831-2位于锁钩件831的上部;锁钩831-2的钩体831-2a朝前设置。前部扣合组件83的锁钩件831设置在主机机壳的上座11上,且锁钩件831的按钮部831-1从上座11的前孔11-3-1露出,锁钩件831的锁钩831-2从座11的上孔11-3-2向上伸出。锁钩件831的按钮部831-1的中后部位于上座11的锁钩限位座11-4的左挡板11-4-1和右挡板11-4-2之间,并由左挡板11-4-1和右挡板11-4-2在左右方向上进行限位。前部扣合组件83的压缩弹簧832设置在上座11和锁钩件831之间,且压缩弹簧832套在锁钩件831的压簧柱831-3上,其前端与锁钩件831的按钮部831-1的前板831-1a的后端面相接触,后端与主机机壳的上座11相接触。阻挡片833通过螺钉固定在锁钩限位座11-4上而从下方挡住锁钩件831。当副机机壳60处于图1所示的以其屏盖62闭合在主机机壳的上座11上的位置时,锁钩件831的锁钩831-2由屏盖62的锁钩下孔62-3伸入副机机壳60中,并将副机机壳60的前部扣合在主机机壳的上座11上。当副机机壳60处于图44所示的以其面盖61闭合在主机机壳的上座11上的位置时,锁钩件831的锁钩831-2由面盖61的锁钩上孔61-3伸入副机机壳60中,并将副机机壳60的前部扣合在主机机壳的上座11上。
见图31及图32,便携式视盘机的双轴线转动机构具有转动部件7、装饰罩91、主机机壳的上座11和副机机壳60。转动部件7为双轴线有阻转动部件,副机机壳60通过转动部件7与主机机壳的上座11双向有阻转动连接。装饰罩91固定在转动部件7上。主机机壳的上座11的后侧中部设有中心座11-1。中心座11-1设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11-2;安装孔11-2的中心线与主机机壳的上座11的上端面相垂直。副机机壳60的屏盖62上设有称为第一转脚座62-1和第二转脚座62-2的两个转脚座。
见图33及图34,转动部件7具有定轴转动组件73和称为第一动轴转动组件71和第二动轴转动组件72的两组动轴转动组件。两组动轴转动组件的轴线为同一根轴线,按水平方向设置,可称为水平转动轴线100。定轴转动组件73的轴线200按与动轴转动组件的水平转动轴线100相垂直的方向设置,可称为垂直固定轴线200。第一动轴转动组件71的第一连接臂711与第一转动脚713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第二动轴转动组件72的第二连接臂721与第二转动脚723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有阻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臂711与第一转动脚713的公共轴线以及第二连接臂721与第二转动脚723的公共轴线为同一条轴线,即为水平转动轴线100。定轴转动组件73具有固定块74和转动块75;固定块74与转动块75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有阻转动连接,且固定块74与转动块75的公共轴线即为垂直固定轴线200。转动块75为一体件。第一动轴转动组件71的第一连接臂711固定在转动块75的左臂连接座75-3上,第二动轴转动组件72的第二连接臂721固定在转动块75的右臂连接座75-4上。
仍见图31及图32,定轴转动组件73的固定块74设置在主机机壳上座11的安装孔11-2中,并固定在中心座11-1上,且其垂直固定轴线200与中心座11-1的中心线为同一直线。第一动轴转动组件71的第一转动脚713固定在副机机壳60的第一转脚座62-1上,第二动轴转动组件72的第二转动脚723固定在副机机壳60的第二转脚座62-2上。
见图35至图38,定轴转动组件73除固定块74和转动块75外,还具有中央连接柱76和弹性垫圈77。固定块74具有块本体74-8和设置在块本体74-8中部的上下贯通的中央孔74-1。块本体74-8具有圆环柱形分隔部74-5和圆弧条形限位部74-7。中央连接柱76由其柱本体76-1从下至上依次穿过弹性垫圈77、固定块74的中央孔74-1的分隔孔段74-3以及转动块75的中部通孔75-5,且中央连接柱76的柱本体76-1的上部末端在转动块75的基板75-1的上表面上铆紧,从而将弹性垫圈77、固定块74和转动块75在轴向上弹性夹紧固定在一起;其中,中央连接柱76的压臂76-2与弹性垫圈77相接触,中央连接柱76按其各个压臂76-2与弹性垫圈77的凸起771-1相隔90度而设置,中央连接柱76与转动块75固定连接;在被夹紧的状态下,弹性垫圈77的弹性形变主要在接触压臂76-2的部位与两个凸起771-1之间的部位产生;由于弹性垫圈77处于受力变形状态,且因弹性垫圈77的朝上的两个凸起771-1与固定块74的圆环柱形分隔部74-5的下表面相接触且弹性垫圈77可绕垂直固定轴线200相对于固定块74的圆环柱形分隔部74-5滑动,故由弹性垫圈77与固定块74的圆环柱形分隔部74-5形成一个弹性滑动摩擦副,又因转动块75的转动套75-2的下端面与固定块74的圆环柱形分隔部74-5的上端面相接触且转动块75的转动套75-2可绕垂直固定轴线200相对于固定块74的圆环柱形分隔部74-5滑动,故由转动块75的转动套75-2与固定块74的圆环柱形分隔部74-5形成另一个弹性滑动摩擦副。当转动块75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固定块74转动时,则连同中央连接柱76一同转动,而中央连接柱76又带动弹性垫圈77一同转动;这种转动需克服因弹性垫圈77的两个凸起771-1与固定块74的圆环柱形分隔部74-5之间的弹性滑动摩擦带来的阻力、以及克服转动块75的转动套75-2与固定块74的圆环柱形分隔部74-5之间的弹性滑动摩擦带来的阻力,这两方面的阻力构成转动块75相对于固定块74转动时所需克服的阻力。在转动块75相对于固定块74转动的过程中,当弹性垫圈77处于其两个凸起771-1位于固定块74的圆环柱形分隔部74-5的一组凹坑74-6中时,弹性垫圈77的变形程度较小;而当弹性垫圈77随着转动块75的转动,使其两个凸起771-1离开凹坑74-6而处于固定块74的圆环柱形分隔部74-5的上端面上时,弹性垫圈77的变形程度加大;当弹性垫圈77随着转动块75的转动,使其两个凸起771-1进入另一组凹坑74-6时,则会同时产生“答”的撞击声;转动块75每转动90度,则使弹性垫圈77的两个凸起771-1进入另一组凹坑,并产生凸起771-1对凹坑74-6撞击声。
见图39及图40,转动部件7中的转动块75的转动套75-2可相对于固定块74的中央孔74-1的转动套孔段74-2在180度的范围内进行转动。固定块74的圆弧条形限位部74-7的位于径向内侧的圆弧柱面74-7-1与转动块75的套本体75-2-1的外侧面75-2-3的相应部位相接触;转动块75的竖向凸条限位部75-2-2的径向长度与固定块74的圆弧条形限位部74-7的径向长度相同,转动块75的竖向凸条限位部75-2-2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圆弧柱面75-2-4与固定块74的块本体74-8的位于转动套孔段74-2的圆弧柱面74-9的相应部位相接触;转动块75的竖向凸条限位部75-2-2的两个周向端面75-2-5中的一个与固定块74的圆弧条形限位部74-7的两个周向外端面74-7-2中的一个相对应,转动块75的竖向凸条限位部75-2-2的两个周向端面75-2-5中的另一个与固定块74的圆弧条形限位部74-7的两个周向外端面74-7-2中的另一个相对应。
见图1、图39及图41,上述转动机构用于便携式视盘机时,则可使显示副机6相对于主机1的位置有多种不同的变化。当视盘机处于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时,显示副机6的屏盖62贴合在主机1的上座11上。若要打开便携式视盘机,使其处于通常的播放状态(例如显示副机6的屏盖的基准面与主机上座的基准面之间的角度约为90度)时,则可先沿图1中箭头B1所指方向用外力使前部扣合组件83的锁钩件831脱离对显示副机6的屏盖62的钩锁,再用外力使显示副机6沿图1中箭头B2所指方向围绕水平转动轴线100顺时针转动至图41所示的位置即可;此时的转动部件7中的转动块75的转动套75-2处于图39所示的其竖向凸条限位部75-2-2的一个周向端面75-2-5与固定块74的圆弧条形限位部74-7的位于后侧的一个周向外端面74-7-2相接触的位置。
见图40至图44,对处于图41状态下的便携式视盘机,若要使其显示副机6处于其左右方向与主机的左右方向相平行、且由显示副机6的屏盖62与主机1的上座11相贴合的位置,则可首先用外力使左侧扣合组件81的左锁扣件811和右侧扣合组件82的右锁扣件821沿图41中箭头B3所指方向运动至图42所示的脱离对设置在副机机壳60上的左定位柱60-1和右定位柱60-2的锁扣的位置;其次,用外力使显示副机6沿图42中箭头B4所指方向围绕垂直固定轴线200逆时针转动180度至图43所示的位置,此时的转动部件7中的转动块75的转动套75-2处于图40所示的其竖向凸条限位部75-2-2的一个周向端面75-2-5与固定块74的圆弧条形限位部74-7的位于前侧的一个周向外端面74-7-2相接触的位置;第三,用外力使左侧扣合组件81的左锁扣件811和右侧扣合组件82的右锁扣件821沿图43中箭头B5所指方向在主机的左右方向上向内滑动,而使左锁扣件811套置在副机机壳60的右定位柱60-2上,使右锁扣件821套置在副机机壳60的左定位柱60-1上,从而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对副机机壳60的运动进行了限定;第四,用外力使显示副机6沿图43中箭头B6所指方向围绕水平转动轴线100逆时针转动90度至图44所示的显示副机6的面盖61与主机1的上座11相贴合的位置,此时的面盖61的锁钩上孔61-3朝下;前部扣合组件83的锁钩件831则在面盖61的向下运动中,由面盖61的锁钩上孔61-3的孔壁推动锁钩件831克服压缩弹簧832的弹力向后运动而伸入面盖61的锁钩上孔61-3中,再在压缩弹簧832的弹力作用下向前运动而钩住面盖61。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的侧部扣合机构,具有主机机壳的上座(11)和副机机壳(60);其特征在于副机机壳(60)上设有左定位柱(60-1)和右定位柱(60-2);本侧部扣合机构还具有侧部扣合组件(80);侧部扣合组件(80)具有左侧扣合组件(81)和右侧扣合组件(82);左侧扣合组件(81)具有左锁扣件(811),右侧扣合组件(82)具有右锁扣件(821);左锁扣件(811)和右锁扣件(821)均与主机机壳的上座(11)左右滑动连接,并可在外端位置和内端位置之间相对于主机机壳的上座(11)滑动;当左锁扣件(811)处于内端位置时,则副机机壳(60)的左定位柱(60-1)伸入左锁扣件(811)的开口向右的右腔体(811-2)中,而在左定位柱(60-1)的径向上对其进行了限位;当左锁扣件(811)处于外端位置时,则与左定位柱(60-1)相脱开;当右锁扣件(821)处于内端位置时,则副机机壳(60)的右定位柱(60-2)伸入右锁扣件(821)的开口向左的左腔体(821-2)中,而在右定位柱(60-2)的径向上对其进行了限位;当右锁扣件(821)处于外端位置时,则与右定位柱(60-2)相脱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的侧部扣合机构,其特征在于主机机壳的上座(11)上的后部左侧设有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11-8),上座(11)上的后部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11-12);上座(11)上的左部后侧设有左侧拨钮槽座(11-5),上座(11)上的右部后侧设有右侧拨钮槽座(11-9);上座(11)上的左后部设有朝下的左侧外端定位柱(11-6)和左侧内端定位柱(11-7);上座(11)上的右后部设有朝下的右侧外端定位柱(11-10)和右侧内端定位柱(11-11);左侧扣合组件(81)还具有左拨钮(812)和左阻挡片(813);左拨钮(812)设有左卡臂(812-1)、右卡臂(812-2)和控制部(812-3);左锁扣件(811)具有锁扣部位(811-1)和滑动连接部位(811-3),滑动连接部位(811-3)设有移动槽(811-4)和控制槽口(811-5);左锁扣件(811)的右腔体(811-2)设置在锁扣部位(811-1)中;左锁扣件(811)的将滑动连接部位(811-3)和锁扣部位(811-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位于上座(11)的左锁扣槽(11-8)中,左锁扣件(811)的锁扣部位(811-1)位于上座(11)的上方;上座(11)的左侧外端定位柱(11-6)和左侧内端定位柱(11-7)位于左锁扣件(811)的滑动连接部位(811-3)的移动槽(811-4)中,左阻挡片(813)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座(11)的左侧外端定位柱(11-6)和左侧内端定位柱(11-7)上,且从下方挡住左锁扣件(811);左拨钮(812)通过其左卡臂(812-1)和右卡臂(812-2)卡在上座(11)的左侧拨钮槽座(11-5)上,左拨钮(812)的控制部(812-3)伸入左锁扣件(811)的控制槽口(811-5)中,从而可通过外力拨动左拨钮(812)而使左锁扣件(811)处于内端位置或外端位置;右侧扣合组件(82)还具有右拨钮(822)和右阻挡片(823);右拨钮(822)设有左卡臂(822-1)、右卡臂(822-2)和控制部(822-3);右锁扣件(821)具有锁扣部位(821-1)和滑动连接部位(821-3),滑动连接部位(821-3)设有移动槽(821-4)和控制槽口(821-5);右锁扣件(821)的左腔体(821-2)设置在锁扣部位(821-1)中;右锁扣件(821)的将滑动连接部位(821-3)和锁扣部位(821-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位于上座(11)的右锁扣槽(11-12)中,右锁扣件(821)的锁扣部位(821-1)位于上座(11)的上方;上座(11)的右侧外端定位柱(11-10)和右侧内端定位柱(11-11)位于右锁扣件(821)的滑动连接部位(821-3)的移动槽(821-4)中,右阻挡片(823)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座(11)的右侧外端定位柱(11-10)和右侧内端定位柱(11-11)上,且从下方挡住右锁扣件(821);右拨钮(822)通过其左卡臂(822-1)和右卡臂(822-2)卡在上座(11)的右侧拨钮槽座(11-9)上,右拨钮(822)的控制部(822-3)伸入右锁扣件(821)的控制槽口(821-5)中,从而可通过外力拨动右拨钮(822)而使右锁扣件(821)处于内端位置或外端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的侧部扣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左锁扣件(811)的滑动连接部位(811-3)还具有朝下设置的定位销(811-6);左阻挡片(813)则相应按左右方向设有2个定位凹坑,它们是第一定位凹坑(813-1)和第二定位凹坑(813-2);当左锁扣件(811)处于外端位置时,其滑动连接部位(811-3)的定位销(811-6)的下端头位于第一定位凹坑(813-1)中,当左锁扣件(811)处于内端位置时,其滑动连接部位(811-3)的定位销(811-6)的下端头位于第二定位凹坑(813-2)中;右锁扣件(821)的滑动连接部位(821-3)还具有朝下设置的定位销(821-6);右阻挡片(823)则相应按左右方向设有2个定位凹坑,它们是第三定位凹坑(823-1)和第四定位凹坑(823-2);当右锁扣件(821)处于外端位置时,其滑动连接部位(821-3)的定位销(821-6)的下端头位于第三定位凹坑(823-1)中,当右锁扣件(821)处于内端位置时,其滑动连接部位(821-3)的定位销(821-6)的下端头位于第四定位凹坑(823-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的侧部扣合机构,其特征在于主机机壳的上座(11)上的后部左侧设有开口向左的左锁扣槽(11-8),上座(11)上的后部右侧设有开口向右的右锁扣槽(11-12);上座(11)上的左后部设有朝下的左侧外端定位柱(11-6)、左侧内端定位柱(11-7)和左侧锁开关座(11-13);上座(11)上的右后部设有朝下的右侧外端定位柱(11-10)、右侧内端定位柱(11-11)、和右侧锁开关座(11-14);左侧扣合组件(81)的左锁扣件(811)具有锁扣部位(811-1)、滑动连接部位(811-3)和锁开关触头(811-7);滑动连接部位(811-3)设有移动槽(811-4);左锁扣件(811)的右腔体(811-2)设置在锁扣部位(811-1)中;左锁扣件(811)的将滑动连接部位(811-3)和锁扣部位(811-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位于上座(11)的左锁扣槽(11-8)中,左锁扣件(811)的锁扣部位(811-1)位于上座(11)的上方;上座(11)的左侧外端定位柱(11-6)和左侧内端定位柱(11-7)位于左锁扣件(811)的滑动连接部位(811-3)的移动槽(811-4)中,并由螺钉旋合在左侧外端定位柱(11-6)和左侧内端定位柱(11-7)上,螺钉的头部从下方挡住左锁扣件(811);右侧扣合组件(82)的右锁扣件(821)具有锁扣部位(821-1)、滑动连接部位(821-3)和锁开关触头(821-7);滑动连接部位(821-3)设有移动槽(821-4);右锁扣件(821)的左腔体(821-2)设置在锁扣部位(821-1)中;右锁扣件(821)的将滑动连接部位(821-3)和锁扣部位(821-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位于上座(11)的右锁扣槽(11-12)中,右锁扣件(821)的锁扣部位(821-1)位于上座(11)的上方;上座(11)的右侧外端定位柱(11-10)和右侧内端定位柱(11-11)位于右锁扣件(821)的滑动连接部位(821-3)的移动槽(821-4)中,并由螺钉旋合在右侧外端定位柱(11-10)和右侧内端定位柱(11-11)上,螺钉的头部从下方挡住右锁扣件(821);左侧扣合组件(81)还具有左侧锁开关组件(810),右侧扣合组件(82)还具有右侧锁开关组件(820),左侧锁开关组件(810)与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结构相同;左侧锁开关组件(810)和右侧锁开关组件(820)均具有外壳(814)、锁芯、锁闩(816)和压缩弹簧(817);锁芯为塑料一体件,锁芯具有锁芯主体(815)和两个锁爪(818),且两个锁爪(818)连接在锁芯主体(815)的外端;外壳(814)的下板(814-1)的上端面上设有外侧导块(814-2)和内侧导块(814-3),外侧导块(814-2)和内侧导块(814-3)之间则形成基本形状为“S”形的滑动导向槽(814-4);外壳(814)的内侧板(814-5)的朝外的端面上设有朝外的压簧柱(814-6);外壳(814)的上板(814-7)上设有左右向的定位销槽(814-8);锁芯主体(815)设有锁闩孔(815-1)和压簧腔(815-2),锁闩孔(815-1)按上下方向设置且具有朝下的开口,压簧腔(815-2)按左右方向设置且具有朝内的开口,锁闩孔(815-1)与压簧腔(815-2)相通;锁芯主体(815)的上端面上设有定位销(815-3);锁闩(816)为塑料一体件,锁闩(816)具有转动柱(816-1)、连接臂(816-2)和滑动销(816-3);锁闩(816)由其转动柱(816-1)设置在锁芯主体(815)的锁闩孔(815-1)中,且可相对于锁芯主体(815)前后摆动;锁闩(816)的连接臂(816-2)和滑动销(816-3)位于锁芯主体(815)的下方;锁芯主体(815)设置在外壳(814)中,且相对于外壳(814)左右滑动,锁芯主体(815)的定位销(815-3)设置在外壳(814)的定位销槽(814-8)中,而对锁芯主体(815)相对于外壳(814)的滑动进行了限位;压缩弹簧(817)的朝外部位伸入锁芯主体(815)的压簧腔(815-2)中,且其朝外的端头与锁闩(816)的转动柱(816-1)相接触,压缩弹簧(817)的朝内的部位套在外壳(814)的压簧柱(814-6)上,且其朝内的端头与外壳(814)的内侧板(814-5)的朝外的端面相接触而受到压缩;在外力的作用下,锁芯主体(815)可处于内端位置或外端位置;当锁芯主体(815)处于内端位置时,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位于外壳(814)的滑动导向槽(814-4)的向外凹的槽段(8144-1)上,且从外侧与外壳(814)的外侧导块(814-2)的朝内的边沿相接触,从而一方面由压缩弹簧(817)对锁芯主体(815)施加一个向外的弹力,该弹力通过设置在锁芯主体(815)中的锁闩(816)的转动柱(816-1)经连接臂(816-2)传递给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而滑动销(816-3)又被外壳(814)的外侧导块(814-2)阻挡,从而使锁芯主体(815)处于锁定状态;两个锁爪(818)缩进外壳(814)的朝外的端口(814-9)中,在外壳(814)的朝外的端口(814-9)的限制下处于收拢状态;当锁芯主体(815)处于外端位置时,锁闩(816)的滑动销(816-3)脱离与外壳(814)的外侧导块(814-2)的接触,在压缩弹簧(817)的作用下锁芯主体(815)的定位销(815-3)向外顶住外壳(814)的定位销槽(814-8)的槽壁;此时的两个锁爪(818)伸出外壳(814)的朝外的端口(814-9)而处于放开状态;左侧锁开关组件(810)的外壳(814)设置在左侧锁开关座(11-13)上,且左侧锁开关组件(810)的锁芯主体(815)的外端与左锁扣件(811)的锁开关触头(811-7)相接触;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外壳(814)设置在右侧锁开关座(11-14)上,且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锁芯主体(815)的外端与右锁扣件(821)的锁开关触头(821-7)相接触;当左锁扣件(811)处于内端位置时,因锁芯的两个锁爪(818)处于收拢状态,故左锁扣件(811)的锁开关触头(811-7)被两个锁爪(818)夹住;当左锁扣件(811)处于外端位置时,因锁芯的两个锁爪(818)处于放开状态而放开对锁开关触头(811-7)的夹持;同样,当右锁扣件(821)处于内端位置时,因锁芯的两个锁爪(818)处于收拢状态,故右锁扣件(821)的锁开关触头(821-7)被两个锁爪(818)夹住;当右锁扣件(821)处于外端位置时,因锁芯的两个锁爪(818)处于放开状态而放开对锁开关触头(821-7)的夹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的侧部扣合机构,其特征在于上座(11)上的左后部还设有朝下的左挡片座(11-15)和两个定位左插板(11-16),上座(11)上的右后部还设有朝下的右挡片座(11-17)和两个定位右插板(11-18);左侧扣合组件(81)还设有锁开关左挡片(819),锁开关左挡片(819)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座(11)的左挡片座(11-15)上,而从下方挡住左侧锁开关组件(810);右侧扣合组件(82)还设有锁开关右挡片(829),锁开关右挡片(829)通过螺钉固定在上座(11)的右挡片座(11-17)上,而从下方挡住右侧锁开关组件(820);左侧锁开关组件(810)和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外壳(814)的前后板(814-10)均设有凸起部(814-11),从而在凸起部(814-11)与朝外的端口(814-9)之间形成两个插槽(814-12);上座(11)的两个定位左插板(11-16)插入左侧锁开关组件(810)的外壳(814)的相应的插槽(812)中;上座(11)的两个定位右插板(11-18)插入右侧锁开关组件(820)的外壳(814)的相应的插槽(822)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的侧部扣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副机机壳(60)由面盖(61)固定在屏盖(62)上构成,屏盖(62)为塑料一体件,副机机壳(60)上的左定位柱(60-1)和右定位柱(60-2)设置在副机机壳(60)的屏盖(6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的侧部扣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副机机壳(60)由面盖(61)固定在屏盖(62)上构成,面盖(61)为塑料一体件,副机机壳(60)上的左定位柱(60-1)和右定位柱(60-2)设置在副机机壳(60)的面盖(61)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显示屏的视盘机的扣合机构。本机构的侧部扣合组件的左侧扣合组件的左锁扣件和右侧扣合组件的右锁扣件均与主机机壳的上座左右滑动连接,并可在外端位置和内端位置之间相对于主机机壳的上座滑动;当左锁扣件处于内端位置时,则副机机壳的左定位柱伸入左锁扣件的开口向右的右腔体中,而在左定位柱的径向上对其进行了限位;当左锁扣件处于外端位置时,则与左定位柱相脱开;当右锁扣件处于内端位置时,则副机机壳的右定位柱伸入右锁扣件的开口向左的左腔体中,而在右定位柱的径向上对其进行了限位;当右锁扣件处于外端位置时,则与右定位柱相脱开。本机构可与双轴线转动机构配合使用,并可使显示副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G11B33/02GK1601646SQ03158358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8日
发明者虞立新 申请人: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