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296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光盘机隔振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在光盘机水平安置或垂直安置时有效地隔离外部冲击力的光盘机隔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时代中,随着图片、音乐、电影及电脑软件的应用普及,使得具备高储存容量的盘片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软件载体。其中,盘片更可区分为CD及DVD,其容量大、体积小及可安全保存资料的特性,更让大众喜爱及采用。此外,可读取CD及DVD的光盘机也因此成为个人电脑的基本配备之一。
参照图1,图1是表示传统的具有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光盘机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中,光盘机10包括一基座11、一机芯12及四光盘机隔振结构13,光盘机隔振结构13设置于基座11及机芯12之间,光盘机隔振结构13具有一通孔13a。基座11具有四套定柱14,套定柱14用以插入通孔13a。套定柱14具有一螺丝孔14a,用以在光盘机隔振结构13套在套定柱14时供一螺丝15从通孔13a的一端开口锁入。机芯12具有四机芯延伸部12a,机芯延伸部12a的嵌合缺口用以与光盘机隔振结构13嵌合。光盘机10还包括一主轴马达12b,主轴马达12b设置在机芯12上,用以转动一盘片。
如图2A~2B所示,光盘机隔振结构13至少包括一底部13b、一颈部13c及一顶部13d,颈部13c是连接底部13b及顶部13d,底部13b、颈部13c及顶部13d具有通孔13a。通孔13a沿着z方向贯穿顶部13d的顶面及底部13b的底面,颈部13c用以与机芯延伸部12a的嵌合缺口嵌合,使得光盘机隔振结构13以可弹动的方式支撑机芯12,如图2C所示。
再参考图2B,在颈部13c以z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形截面17中,环形截面17的外周缘17a及内周缘17b呈二同心圆。环形截面17在从圆心O2往x方向延伸的路径上具有一壁厚K,且环形截面17在从圆心O2往y方向延伸的路径上同样具有壁厚K。所以,光盘机隔振结构13的颈部13c在垂直在z方向的任一方向上具有壁厚K。
由于设计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光盘机安装于电脑时,常有水平安置与垂直安置两种方式。假设图2C的光盘机10以x方向为重力方向且进行垂直安置时,由于光盘机隔振结构13的颈部13c具有均匀的壁厚K,光盘机隔振结构13将无法提供较佳的隔振效果,导致光盘机隔振结构13对于外部冲击力的隔振能力将会变差。甚至,颈部13c的x方向的壁厚于受到外部冲击力后的变形量将会变大,产生颈部13c的x方向的壁厚因此变小的现象,影响光盘机隔振结构13的隔振能力甚大。
如图3所示,光盘机10还包括一托盘12c,用以载送盘片19沿着y方向进出于光盘机10内外。当光盘机10以x方向为重力方向而进行垂直安置时,机芯12的重量方向是x方向,容易造成图1A的光盘机隔振结构13的x轴方向的变形,导致盘片19的中心向下偏移D,进而发生盘片19的下缘在盘片19被图1A的主轴马达12b转动时容易磨到托盘12c和基座11。此外,为了要隔离外部冲击力,光盘机隔振结构13通常设计得很软,当以水平安置摆设的光盘机10遭受较大外部冲击力时,盘片19容易上下晃动,无形当中增加了盘片19磨到托盘19的承载面的机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第一方向的壁厚大于第二方向的壁厚的设计,可以降低第一方向的壁厚受到外部冲击力时的变形量,且提高光盘机于垂直安置时隔离外部冲击力的功效。本发明设置定位肋的设计,便于使用者或作业人员组装光盘机隔振结构于光盘机中时更清楚地分辨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摆设方向。通过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外型变化,无需增加制造任何生产成本的情形下,可以达成光盘机在垂直安置运转时,避免转动中的盘片的下缘碰触到托盘和基座。本发明设置垂直肋位于机芯延伸处的下方的设计,可以在以水平安置方式摆设的光盘机转动盘片时,限制住机芯因光盘机遭受较大的外部冲击而往基座移动的位移量,防止转动中的盘片碰触到托盘的承载面。本发明的光盘机隔振结构至少适用于光盘机水平与垂直两种安置方式,皆可达到隔离外部冲击力的功效。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光盘机隔振结构,该光盘机隔振结构包括一底部、一顶部和一连接底部及顶部的颈部。底部、颈部及顶部具有一通孔,通孔沿着一贯穿中心线贯穿顶部的顶面及底部的底面。在颈部的以贯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中,环状截面在一由贯穿中心线往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延伸的一第一延长线上具有一第一壁厚。环状截面在一由贯穿中心线往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延伸的一第二延长线上具有一第二壁厚,第一壁厚大于第二壁厚。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提出一种光盘机,包括一基座、一机芯及一光盘机隔振结构。基座具有一套定柱,机芯具有一嵌合缺口,光盘机隔振结构包括一底部、一顶部和一连接底部及顶部的颈部。底部、颈部及顶部具有一通孔,通孔沿着一贯穿中心线贯穿顶部的顶面及底部的底面。通孔用以被套定柱插入,颈部用以与嵌合缺口嵌合。在颈部的以贯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中,环状截面在一由贯穿中心线往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延伸的一第一延长线上具有一第一壁厚。环状截面在一由贯穿中心线往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延伸的一第二延长线上具有一第二壁厚,第一壁厚大于第二壁厚。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表示传统的具有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光盘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表示图1A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2B是表示沿着图2A的剖面线2B-2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示意图。
图2C是表示以xz平面为剖平面并由y方向所视的图1A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套定柱及螺丝在组合时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表示盘片的边缘在图1A的光盘机垂直安置时磨到托盘及基座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具有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光盘机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B是表示图4A的机芯及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分解放大立体图。
图4C~4D是表示图4A的套定柱及直立肋的二放大立体图。
图4E是表示图4B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及机芯延伸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4F是表示图4B的颈部的以z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形截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4G是表示图4B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4H是表示沿着图4G的剖面线4H-4H′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以xz平面为剖平面并由y方向所视的图4A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套定柱及螺丝在组合时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表示以yz平面为剖平面并由X方向所视的图4A的基座、机芯、主轴马达及光盘机隔振结构和托盘在组合时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图7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7B是表示沿着图7A的剖面线7B-7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
图8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8B是表示沿着图8A的剖面线8B-8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
图9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9B是表示沿着图9A的剖面线9B-9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
图10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10B是表示沿着图10A的剖面线10B-10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
图11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例视图。
图11B是表示沿着图11A的剖面线11B-11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
图12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七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12B是表示沿着图12A的剖面线12B-12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
图13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八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13B是表示沿着图13A的剖面线13B-13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44光盘机11、41基座12、42机芯12a、42a机芯延伸部12b、42b主轴马达12c、42c托盘13、43、53、63、73、83、93、103、113光盘机隔振结构13a、43a、53a、73a、93a、113a通孔13b、43b、53b、73b、93b、113b底部13c、43c、53c、73c、93c、113c颈部13d、43d、53d、73d、93d、113d顶部14、44套定柱14a、44a螺丝孔15、45螺丝17、47、48、57、58、77、78、97、98、117环形截面17a、47a、57a、77a、97a、117a外周缘17b、47b、57b、77b、97b、117b内周缘41a直立肋45a、55a、75a、95a、115a定位肋46嵌合缺口46a定位凹口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照图4A~4B,图4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具有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光盘机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B是表示图4A的机芯及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分解放大立体图。在图4A~4B中,光盘机40包括一基座41、一机芯42及至少一光盘机隔振结构43,光盘机隔振结构43设置在基座41及机芯42之间,光盘机隔振结构43具有一通孔43a。基座41具有至少一套定柱44,套定柱44用以插入通孔43a,使得光盘机隔振结构43套定在基座41上。此外,通孔43a的开口形状与套定柱44的任一以z方向为法线方向的环状截面的外周缘的形状相对应。如图4C~4D所示,本发明通孔43a的开口形状为一椭圆形,套定柱44对应地为一椭圆柱体。光盘机40还包括至少一直立肋41a,直立肋41a设置在基座41上,并邻近于套定柱44。套定柱44具有一螺丝孔44a,用以在光盘机隔振结构43套定于基座41时供一螺丝45从通孔43a的一端开口锁入,使得光盘机隔振结构43被螺丝45固定在基座41上。机芯42具有一机芯延伸部42a,机芯延伸部42a具有一嵌合缺口46,嵌合缺口46用以与光盘机隔振结构43嵌合。光盘机40还包括一主轴马达42b,主轴马达42b设置在机芯42上,用以转动一盘片。在本实施例中,将以四个光盘机隔振结构43、四个套定柱44及四个嵌合缺口46为例作说明。
如图4E所示,光盘机隔振结构43至少包括一底部43b、一颈部43c及一顶部43d,颈部43c连接底部43b及顶部43d,底部43b、颈部43c及顶部43d具有通孔43a。通孔43a沿着一贯穿中心线L1贯穿顶部43d的顶面及底部43b的底面,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z方向,又如图4B所示。颈部43c用以与嵌合缺口46嵌合,使得光盘机隔振结构43以可弹动的方式支撑机芯42。
如图4F所示,在颈部43c的以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47上,环状截面47在一由贯穿中心线L1往环状截面47的外周缘47a延伸的第一延长线L2上具有一第一壁厚A1。环状截面47在一由贯穿中心线L1往环状截面47的外周缘47a延伸的第二延长线L3上具有一第二壁厚B1,第一壁厚A1大于第二壁厚B1。此外,第一延长线L2与第二延长线L3垂直,当第一延长线L2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时,第二延长线L3的延伸方向则为y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环状截面47的外周缘47a呈一圆,环状截面47的内周缘47b呈一椭圆,即通孔43a的开口形状为一椭圆形。贯穿中心线L1通过椭圆的长轴及短轴的交点及圆的圆心。第一延长线L2及第二延长线L3分别与椭圆的短轴及长轴重叠,第一延长线L2分别与椭圆及圆相交于一第一点M1及一第二点N1,第二延长线L3分别与椭圆及圆相交于一第三点P1及一第四点Q1。因此,第一点M1及第二点N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壁厚A1,第三点P1及第四点Q1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壁厚B1。此外,底部43b及顶部43d的x方向的壁厚大于y方向的壁厚。
如图4G所示,并同时参考图4B及图4E,为了使一般使用者或组装光盘机40的作业人员区别光盘机隔振结构43的第一壁厚A1及第二壁厚B1的方位,光盘机隔振结构43还包括至少一定位肋45a,以作为光盘机隔振结构43的摆设方向的辨认指标。嵌合缺口46的口壁具有一对应于定位肋45a的定位凹口46a,定位凹口46a用以与定位肋45a嵌合。在本实施例中,将以二个定位肋45a及二个定位凹口46a为例作说明。二定位肋45a以沿着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的方式对称地设置在部分的颈部43c的外侧表面上,并延伸于部分的底部43b及顶部43d的外侧表面上。此外,定位肋45a沿着第一延长线L2的延伸方向对称地突起于颈部43c外。此外,底部43b、颈部43c、顶部43d及定位肋45a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弹性结构。
如图4H所示,在颈部43c及定位肋45a的以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48上,环状截面48在第一延长线L2上具有一第三壁厚C1。其中,第三壁厚C1等于第一壁厚A1及定位肋45a的厚度的总和,且第三壁厚C1大于第二壁厚B1。如此一来,使用者或作业员可以知道光盘机隔振结构43的较大的第三壁厚C1与定位肋45a同方向,利于使用者或作业人员迅速将光盘机隔振结构43摆对方向。
如图5所示,由于定位肋45a的加入,使得颈部43c及定位肋45a的x方向的壁厚大于底部43b及顶部43d的x方向的壁厚。当光盘机40以x方向为重力方向进行垂直安置时,由于光盘机隔振结构43的x方向的壁厚大于y方向壁厚,如图4H的颈部43c及定位肋45a的x方向的第三壁厚C1大于颈部43c的y方向的第二壁厚B1,摆脱了传统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颈部的均匀壁厚的设计羁绊。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方向的壁厚大于第二方向的壁厚的设计可以大大地提升光盘机隔振结构43对于外部冲击力的隔振能力。
如图6所示,光盘机40还包括一托盘42c,托盘42c用以载送一盘片49进出于光盘机40内外。当托盘42c载送盘片49至光盘机40内的一读取位置时,主轴马达42b承载并转动盘片49,使得光盘机40可以读取盘片19的资料。在主轴马达42b承载并转动盘片49时,托盘42c的承载面与盘片49的底面保持一安全距离G,且机芯42的底面与直立肋41a的顶面保持一缓冲距离H,缓冲距离H必须小于安全距离G。当光盘机40水平安置运转且遭受较大的外部冲击力时,位于机芯延伸部42a的下方的直立肋41a在机芯42往基座41移动时抵住机芯42,限制机芯42、主轴马达42b及盘片49的往-z方向移动的最大位移量为缓冲距离H,避免盘片49在被主轴马达42b转动时碰触到托盘42c。
当光盘机40以x方向为重力方向进行垂直安置时,由于光盘机隔振结构43的x方向的壁厚大于y方向的壁厚,可以降低x方向的较大壁厚在受到外部冲击力时所产生的变形量,避免盘片49的边缘在盘片49被转动时磨到托盘42c和基座41。
实施例二参照图7A~7B,图7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图7B表示沿着图7A的剖面线7B-7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在图7A~7B中,光盘机隔振结构53至少包括一底部53b、一颈部53c及一顶部53d,颈部53c连接底部53b及顶部53d,底部53b、颈部53c及顶部53d具有一通孔53a。通孔53a沿着一贯穿中心线L1贯穿顶部53d的顶面及底部53b的底面,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z方向。
本实施例的光盘机隔振结构53与实施例一的光盘机隔振结构43不同之处在于x及y方向的壁厚的形成方式。在颈部53c的以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57上,环状截面57的外周缘57a呈一椭圆,环状截面57的内周缘57呈一圆,即通孔53a的开口形状为一圆形,贯穿中心线L1通过椭圆的长轴及短轴的交点及圆的圆心。由贯穿中心线L1往x方向延伸的第一延长线L2及由贯穿中心线L1往y方向延伸的第二延长线L3分别与椭圆的长轴及短轴重叠,第一延长线L2分别与圆及椭圆相交于一第一点M2及一第二点N2,第二延长线L3分别与圆及椭圆相交于一第三点P2及一第四点Q。第一点M2及第二点N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壁厚A2,第三点P2及第四点Q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壁厚B2,且第一壁厚A2大于第二壁厚B2。此外,底部53b及顶部53d的x方向的壁厚大于y方向的壁厚。
实施例三参照图8A~8B,图8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图8B是表示沿着图8A的剖面线8B-8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光盘机隔振结构63比实施例二的光盘机隔振结构53多出至少一定位肋55a,本实施例将以二个定位肋55a为例作说明。在图8A~8B中,二定位肋55a以沿着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的方式对称地设置在部分的颈部53c的外侧表面上,并延伸在部分的底部53b及顶部53d的外侧表面上。此外,定位肋55a沿着第一延长线L2的延伸方向对称地突起于颈部53c外。在颈部53c及定位肋55a的以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58上,环状截面58是在第一延长线L2上具有一第三壁厚C2。其中,第三壁厚C2等于第一壁厚A2及定位肋55a的厚度的总和,且第三壁厚C2是大于第二壁厚B2。
实施例四参照图9A~9B,图9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图9B是表示沿着图9A的剖面线9B-9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在图9A~9B中,光盘机隔振结构73至少包括一底部73b、一颈部73c及一顶部73d,颈部73c连接底部73b及顶部73d,底部73b、颈部73c及顶部73d具有一通孔73a。通孔73a沿着一贯穿中心线L1贯穿顶部73d的顶面及底部73b的底面,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z方向。
本实施例的光盘机隔振结构73与实施例一的光盘机隔振结构43不同之处在于x及y方向的壁厚的形成方式。在颈部73c的以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77上,环状截面77的外周缘77a呈一第一椭圆,环状截面77的内周缘77b呈一第二椭圆,即通孔73a的开口形状为一椭圆形。贯穿中心线L1通过第一椭圆及第二椭圆的长轴及短轴的交点,由贯穿中心线L1往x方向延伸的第一延长线L2与第一椭圆的长轴及第二椭圆的短轴重叠,由贯穿中心线L1往y方向延伸的第二延长线L3与第二椭圆的长轴及第一椭圆的短轴重叠。第一延长线L2分别与第二椭圆及第一椭圆相交于一第一点M3及一第二点N3,第二延长线L3分别与第二椭圆及第一椭圆相交于一第三点P3及一第四点Q3。第一点M3及第二点N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壁厚A3,第三点P3及第四点Q3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壁厚B3,且第一壁厚A3大于第二壁厚B3。此外,底部73b及顶部73d的x方向的壁厚大于y方向的壁厚。
实施例五参照图10A~10B,图10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五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图10B是表示沿着图10A的剖面线10B-10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光盘机隔振结构83比实施例四的光盘机隔振结构73多出至少一定位肋75a,本实施例将以二个定位肋75a为例作说明。在图10A~10B中,二定位肋75a以沿着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的方式对称地设置在部分的颈部73c的外侧表面上,并延伸于部分的底部73b及顶部73d的外侧表面上。此外,定位肋75a沿着第一延长线L2的延伸方向对称地突起于颈部73c外。在颈部73c及定位肋75a的以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78上,环状截面78在第一延长线L2上具有一第三壁厚C2。其中,第三壁厚C3等于第一壁厚A3及定位肋75a的厚度的总和,且第三壁厚C3大于第二壁厚B3。
实施例六参照图11A~11B,图11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六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图11B是表示沿着图11A的剖面线11B-11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在图11A~11B中,光盘机隔振结构93至少包括一底部93b、一颈部93c及一顶部93d,颈部93c连接底部93b及顶部93d,底部93b、颈部93c及顶部93d具有一通孔93a。通孔93a沿着一贯穿中心线L1贯穿顶部93d的顶面及底部93b的底面,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z方向。
本实施例的光盘机隔振结构93与实施例一的光盘机隔振结构43不同之处在于x及y方向的壁厚的形成方式。在颈部93c的以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97上,环状截面97的外周缘97a呈一第一圆,环状截面97的内周缘呈一第二圆97b。第一圆的圆心01及第二圆的圆心相互隔开,贯穿中心线L1通过第二圆的圆心,由贯穿中心线L1往x方向延伸的第一延长线L2通过第一圆的圆心O1,并分别与第二圆及第一圆交于一第一点M4及一第二点N4,由贯穿中心线L1往y方向延伸的第二延长线L3分别与第二圆及第一圆交于一第三点P4及一第四点Q4。第一点M4及第二点N4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壁厚A4,第三点P4及第四点Q4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壁厚B4,且第一壁厚A4大于第二壁厚B4。此外,底部93b及顶部93d的x方向的壁厚大于y方向的壁厚。
实施例七参照图12A~12B,图12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七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图12B是表示沿着图12A的剖面线12B-12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光盘机隔振结构103比实施例六的光盘机隔振结构93多出至少一定位肋95a,本实施例将以二个定位肋95a为例作说明。在图12A~12B中,二定位肋95a以沿着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的方式对称地设置在部分的颈部93c的外侧表面上,并延伸于部分的底部93b及顶部93d的外侧表面上。此外,定位肋95a沿着第一延长线L2的延伸方向对称地突起于颈部93c外。在颈部93c及定位肋95a的以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98上,环状截面98在第一延长线L2上具有一第三壁厚C4。其中,第三壁厚C4等于第一壁厚A4及定位肋95a的厚度的总和,且第三壁厚C4大于第二壁厚B4。
实施例八参照图13A~13B,图13A是表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八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放大侧视图,图13B是表示沿着图13A的剖面线13B-13B′所视的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剖面图。在图13A~13B中,光盘机隔振结构113至少包括一底部113b、一颈部113c、一顶部113d及至少一定位肋115a,本实施例将以二个定位肋115a为例作说明。颈部113c连接底部113b及顶部113d,底部113b、颈部113c及顶部113d具有一通孔113a。通孔113a沿着一贯穿中心线L1贯穿顶部113d的顶面及底部113b的底面,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z方向。二定位肋115a以沿着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的方式对称地设置在部分的底部113b、颈部113c及顶部113d的外侧表面上,并延伸于部分的底部113b及顶部113d的外侧表面上。定位肋115a的顶面与顶部113d的顶面共平面,定位肋115a的底面与底部113b的底面共平面。
在颈部113c及定位肋115a的以贯穿中心线L1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117中,环状截面117的外周缘117a近似地呈一第一圆,环状截面117的内周缘117b呈一第二圆。贯穿中心线L1通过第一圆及第二圆的圆心。环状截面117在一由贯穿中心线L1往x方向延伸的第一延长线L2上具有一第一壁厚A5,定位肋115a以沿着第一延长线L2的延伸方向突起于底部113b、颈部113c及顶部113d外。环状截面117在一由贯穿中心线L1往y方向延伸的第二延长线L3上具有一第二壁厚B5,第一延长线L1与该第二延长线L2垂直,且第一壁厚A5大于第二壁厚B5。此外,底部113b及顶部113d的x方向的壁厚大于y方向的壁厚。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第一方向的壁厚大于第二方向的壁厚的设计,可以降低第一方向的壁厚受到外部冲击力时的变形量,且提升光盘机于垂直安置时隔离外部冲击力的功效。本发明设置定位肋的设计,便于使用者或作业人员组装光盘机隔振结构于光盘机中时更清楚地分辨光盘机隔振结构的摆设方向。通过光盘机隔振结构的外型变化,无需增加制造任何生产成本的情形下,可以达成光盘机在垂直安置运转时,避免转动中的盘片的下缘碰触到托盘和基座。本发明设置垂直肋位于机芯延伸处的下方的设计,可以在以水平安置方式摆设的光盘机转动盘片时,限制位机芯因光盘机遭受较大的外部冲击力而往基座移动的位移量,防止转动中的盘片碰触到托盘的承载面。本发明的光盘机隔振结构至少适用于光盘机水平与垂直两种安置方式,皆可达到隔离外部冲击力的功效。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然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机隔振结构,包括一底部及一顶部;以及一颈部,该颈部用以连接该底部及该顶部,该底部、该颈部及该顶部具有一通孔,该通孔沿着一贯穿中心线贯穿该顶部的顶面及该底部的底面,在该颈部的以该贯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中,该环状截面在一由该贯穿中心线往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一延长线上具有一第一壁厚,该环状截面在一由该贯穿中心线往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二延长线上具有一第二壁厚,且该第一壁厚大于该第二壁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盘机隔振结构设置于一机芯及一基座之间,该基座具有一套定柱,该套定柱用以插入于该通孔中,使得该光盘机隔振结构套定在该基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套定柱具有一螺丝孔,该螺丝孔用以在该光盘机隔振结构套定于该基座时供一螺丝锁入,使得该光盘机隔振结构被该螺丝固定在该基座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机芯具有一嵌合缺口,该嵌合缺口的口壁具有一定位凹口,该嵌合缺口用以与该颈部嵌合,该光盘机隔振结构还包括一定位助,该定位助以沿着该贯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式设置在部分的该颈部的外侧表面上,用以与该定位凹口嵌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肋沿着该第一延长线的延伸方向突起于部分的该颈部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呈一第一椭圆,该环状截面的内周缘呈一第二椭圆,该贯穿中心线通过该第一椭圆的长轴及短轴的交点和该第二椭圆的长轴及短轴的交点,该第一延长线与该第一椭圆的长轴及该第二椭圆的短轴重叠,该第二延长线与该第二椭圆的长轴及该第一椭圆的短轴重叠,该第一延长线与该第二椭圆及该第一椭圆相交于一第一点及一第二点,该第二延长线与该第二椭圆及该第一椭圆相交于一第三点及一第四点,该第一壁厚为该第一点及该第二点之间的距离,该第二壁厚为该第三点及该第四点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呈一第一圆,该环状截面的内周缘呈一第二圆,该第一圆的圆心及该第二圆的圆心相互隔开,该贯穿中心线通过该第二圆的圆心,该第一延长线通过该第一圆的圆心,并分别与该第二圆及该第一圆相交于一第一点及一第二点,该第二延长线与该第一延长线垂直,并分别与该第二圆及该第一圆相交于一第三点及一第四点,该第一壁厚为该第一点及该第二点之间的距离,该第二壁厚为该第三点及该第四点之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呈一椭圆,该环状截面的内周缘呈一圆,该贯穿中心线通过该椭圆的长轴及短轴的交点及该圆的圆心,该第一延长线及该第二延长线分别与该椭圆的长轴及短轴重叠,该第一延长线分别与该圆及该椭圆相交于一第一点及一第二点,该第二延长线分别与该圆及该椭圆相交于一第三点及一第四点,该第一壁厚为该第一点及该第二点之间的距离,该第二壁厚为该第三点及该第四点之间的距离,该光盘机隔振结构还包括一定位肋,该定位肋以沿着该贯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式设置在部分的该颈部的外侧表面上,该定位肋沿着该第一延长线的延伸方向突起于该颈部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呈一圆,该环状截面的内周缘呈一椭圆,该贯穿中心线通过该椭圆的长轴及短轴的交点及该圆的圆心,该第一延长线及该第二延长线分别与该椭圆的短轴及长轴重叠,该第一延长线分别与该椭圆及该圆相交于一第一点及一第二点,该第二延长线分别与该椭圆及该圆相交于一第三点及一第四点,该第一壁厚为该第一点及该第二点之间的距离,该第二壁厚为该第三点及该第四点之间的距离。
10.一种光盘机隔振结构,包括一底部及一顶部;一颈部,该颈部用以连接该底部及该顶部,该底部、该颈部及该顶部具有一通孔,该通孔沿着一贯穿中心线贯穿该顶部的顶面及该底部的底面;以及一定位助,该定位助以沿着该贯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式设置在部分的该底部、该颈部及该顶部的外侧表面上,该定位肋的顶面与该顶部的顶面共平面,该定位肋的底面与该底部的底面共平面;在该颈部及该定位肋的以该贯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中,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近似地呈一第一圆,该环状截面的内周缘呈一第二圆,该贯穿中心线通过该第一圆及该第二圆的圆心,该环状截面在一由该贯穿中心线往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一延长线上具有一第一壁厚,该定位肋以沿着该第一延长线的延伸方向突起于该底部、该颈部及该顶部外,该环状截面在一由该贯穿中心线往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二延长线上具有一第二壁厚,该第一延长线与该第二延长线垂直,且该第一壁厚大于该第二壁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盘机隔振结构设置于一机芯及一基座之间,该基座具有一套定柱,该套定柱用以插入于该通孔中,使得该光盘机隔振结构套定在该基座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套定柱具有一螺丝孔,该螺丝孔用以于该光盘机隔振结构套定于该基座时供一螺丝锁入,使得该光盘机隔振结构被该螺丝固定在该基座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机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机芯具有一嵌合缺口,该嵌合缺口的口壁具有一对应于该定位肋的定位凹口,该嵌合缺口用以与该颈部嵌合,且该定位凹口用以与该定位肋嵌合。
14.一种光盘机,至少包括一基座,该基座具有一套定柱;一机芯,该机芯具有一嵌合缺口;以及一光盘机隔振结构,该光盘机隔振结构包括一底部及一顶部;及一颈部,该颈部用以连接该底部及该顶部,该底部、该颈部及该顶部具有一通孔,该通孔沿着一贯穿中心线贯穿该顶部的顶面及该底部的底面,该通孔用以被该套定柱插入,该颈部用以与该嵌合缺口嵌合;在该颈部的以该贯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中,该环状截面在一由该贯穿中心线往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一延长线上具有一第一壁厚,该环状截面在一由该贯穿中心线往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延伸的第二延长线上具有一第二壁厚,且该第一壁厚大于该第二壁厚。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机,其特征在于该套定柱具有一螺丝孔,该螺丝孔用以在该光盘机隔振结构套定于该基座时供一螺丝锁入,使得该光盘机隔振结构被该螺丝固定在该基座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机,其特征在于该光盘机还包括一托盘,该托盘用以载送一盘片进出于该光盘机内外;一主轴马达,该主轴马达设置在该机芯上,用以转动该盘片;以及一直立肋,该直立肋设置在该基座上,用以在该机芯往该基座移动时抵住该机芯,避免该盘片在该被主轴马达转动时碰触到该托盘。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机,其特征在于该嵌合缺口的口壁具有一定位凹口,该光盘机隔振结构还包括一定位助,该定位助以沿着该贯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式设置在部分的该颈部的外侧表面上,用以与该定位凹口嵌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盘机,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肋沿着该第一延长线的延伸方向突起于部分的该颈部外。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机,其特征在于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呈一第一椭圆,该环状截面的内周缘的呈一第二椭圆,该贯穿中心线通过该第一椭圆的长轴及短轴的交点和该第二椭圆的长轴及短轴的交点,该第一延长线与该第一椭圆的长轴及该第二椭圆的短轴重叠,该第二延长线与该第二椭圆的长轴及该第一椭圆的短轴重叠,该第一延长线与该第二椭圆及该第一椭圆相交于一第一点及一第二点,该第二延长线与该第二椭圆及该第一椭圆相交于一第三点及一第四点,该第一壁厚为该第一点及该第二点之间的距离,该第二壁厚为该第三点及该第四点之间的距离。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机,其特征在于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呈一第一圆,该环状截面的内周缘呈一第二圆,该第一圆的圆心及该第二圆的圆心相互隔开,该贯穿中心线通过该第二圆的圆心,该第一延长线通过该第一圆的圆心,并分别与该第二圆及该第一圆相交于一第一点及一第二点,该第二延长线与该第一延长线垂直,并分别与该第二圆及该第一圆相交于一第三点及一第四点,该第一壁厚为该第一点及该第二点之间的距离,该第二壁厚为该第三点及该第四点之间的距离。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机,其特征在于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呈一椭圆,该环状截面的内周缘呈一圆,该贯穿中心线通过该椭圆的长轴及短轴的交点及该圆的圆心,该第一延长线及该第二延长线分别与该椭圆的长轴及短轴重叠,该第一延长线分别与该圆及该椭圆相交于一第一点及一第二点,该第二延长线分别与该圆及该椭圆相交于一第三点及一第四点,该第一壁厚为该第一点及该第二点之间的距离,该第二壁厚为该第三点及该第四点之间的距离,该光盘机隔振结构还包括一定位肋,该定位肋以沿着该贯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式设置在部分的该颈部的外侧表面上,该定位肋沿着该第一延长线的延伸方向突起于该颈部外。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机,其特征在于该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呈一圆,该环状截面的内周缘呈一椭圆,该贯穿中心线通过该椭圆的长轴及短轴的交点及该圆的圆心,该第一延长线及该第二延长线分别与该椭圆的短轴及长轴重叠,该第一延长线分别与该椭圆及该圆相交于一第一点及一第二点,该第二延长线分别与该椭圆及该圆相交于一第三点及一第四点,该第一壁厚为该第一点及该第二点之间的距离,该第二壁厚为该第三点及该第四点之间的距离。
全文摘要
一种光盘机隔振结构,包括一底部、一颈部及一顶部,颈部用以连接底部及顶部。底部、颈部及顶部具有一通孔,通孔沿着一贯穿中心线贯穿顶部的顶面及底部的底面。在颈部的以贯穿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为法线方向的任一环状截面中,环状截面在一由贯穿中心线往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延伸的一第一延长线上具有一第一壁厚。环状截面在一由贯穿中心线往环状截面的外周缘延伸的一第二延长线上具有一第二壁厚,第一壁厚大于第二壁厚。
文档编号G11B33/08GK1705033SQ20041004740
公开日2005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7日
发明者吴仁琛, 张振福 申请人: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