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4487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及信息记录/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射光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光记录介质、该光信息的记录/再生方法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高密度、大容量的光信息记录介质,有市场上贩卖的被称作DVD或BD的光盘。这样的光盘,作为对图像、音乐、计算机数据进行存储的记录介质,最近正迅速普及。为了进一步增加记录容量,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还提出了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
图19以及图20表示现有的光记录介质与光拾取器的构成。
首先,针对图19进行说明。图19中的光记录介质401具有信息记录面401a、401b,保护层的距离信息记录面401a的表面的厚度d1为0.075mm,保护层距离信息记录面401b的表面的厚度d2为0.1mm。
说明对信息记录面40b的信息进行记录或再生的情况。
半导体激光器等光源1射出波长λ1为405nm的直线偏振光光束。从光源1发射的具有发散性的光束70,透过具备球面像差补正机构93的焦距f1为15mm的准直透镜53,入射到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入射到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的光束70透过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在透过四分之一波长板54而被转换成圆偏振光之后,由焦距f2为2mm的物镜56转换为会聚光束,并透过光记录介质401的透明基板,聚光到信息记录面401b上。在图19中,按照在信息记录面401b上球面像差大致成为0mλ的方式,由球面像差补正机构92控制准直透镜53的位置。物镜56的孔径由孔径光阑(aperture)55限制,设数值孔径NA为0.85。被信息记录面40b反射的光束70在透过物镜56、四分之一波长板54而被转换成与去路相差90度的直线偏振光之后,被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反射。被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反射的光束70,透过焦距f3为30mm的聚光透镜59而转换成会聚光,经过柱面透镜57,入射到光检测器32。在透过柱面透镜57时,对光束70赋予了像散。
光检测器32具有四个受光部30a~30d。从受光部30a到30d,分别输出与受光的光量对应的电流信号I30a~I30d。
基于像散法的焦点误差(下面称作FE)信号,根据(I30a+I30c)-(I30b+I30d)而得到,基于推挽法的跟踪误差(下面称作TE)信号根据(I30a+I30d)-(I30b+I30c)而得到,记录于光记录介质401的信息(下面称作RF)信号根据I30a+I30b+I30c+I30d而得到。FE信号和TE信号在进行放大以及相位补偿为所期望的电平之后,被提供给执行元件(actuator)91和92,进行焦点以及跟踪控制。
另外,在对信息记录面401b的信息进行记录或再生的情况下,按照在信息记录面401a球面像差大致成为0mλ的方式,由球面像差补正机构92控制准直透镜53的位置。
接着,对图20进行说明。在图20中,表示了具有与图19大致同样构造的光拾取器的结构。从光源1发射的具有发散性的光束70,透过具备球面像差补正机构93的焦距f1为15mm的准直透镜53,入射到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入射到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的光束70透过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在透过四分之一波长板54而被转换成圆偏振光之后,由焦距f2为2mm的物镜56转换为会聚光束,并透过光记录介质401的透明基板,聚光到在光记录介质401内部形成的记录层401a、401b、401c、401d的任意一层之上。物镜56被设计成,在记录层401a与记录层401d的中间的深度位置球面像差成为0,聚光于各记录层401a~401d时所产生的球面像差,通过球面像差补正机构93使准直透镜53的位置沿光轴方向移动而被除去。
物镜56的孔径被孔径光阑55限制,设数值孔径NA为0.85。被记录层401d反射的光束70在透过物镜56、四分之一波长板54而被转换成与去路相差90度的直线偏振光之后,被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反射。被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反射后的光束70,透过焦距f3为30mm的聚光透镜59而转换成会聚光,经过柱面透镜57,入射到光检测器30。在透过柱面透镜57时,对光束70赋予了像散。
光检测器30具有未图示的四个受光部,分别输出与受光的光量对应的电流信号。根据这些电流信号,生成基于像散法的焦点误差(下面称作FE)信号、基于推挽法的跟踪误差(下面称作TE)信号、记录于光记录介质40的信息(下面称作RF)信号。FF信号和TE信号在进行放大以及相位补偿为所期望的电平之后,被提供给执行元件91和92,进行焦点以及跟踪控制。
从光记录介质401的表面到记录层401a的距离d1、从记录层401a到记录层401b的距离d2、从记录层401b到记录层401c的距离d3、从记录层401c到记录层401d的距离d4,它们的比值被设定为d1∶d2∶d3∶d4=2∶3∶4∶5。这里,对于将d1~d4设定为上述那样的比值而不设定为全部相同距离的理由进行以下说明。
在假设d1~d4全是相同距离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的问题。例如,在为了进行向记录层401d的记录再生而使光束70聚光于记录层401d时,光束70的一部分会被记录层401c反射。由于从记录层401c到记录层401d的距离、与从记录层401c到记录层401b的距离相同,所以,被记录层401c反射的光束70的一部分会成像于记录层401b的背侧,使得该反射再次被记录层401c反射,导致其混入到本来应该读出的来自记录层401d的反射光中。并且,由于从记录层401b到记录层401d的距离、与从记录层401b到光记录介质401的表面401z的距离也相同,所以,被记录层401b反射的光束70的一部分会成像于光记录介质401的表面背侧,该反射再次被记录层401b反射,会导致其混入到本来应该读出的来自记录层401d的反射光中。这样存在着如下问题在本来应该读出的来自记录层401d的反射光中,成像于其他层背侧的反射光多重重叠而混入,导致对记录/再生造成障碍。
为了防止该情况,公开了下述方法按照从光记录介质401的表面401z依次缓慢增长的方式设定各记录层之间的层间距离,使得在使光束70会聚于本来应该读出的记录层401d时,不会同时在记录层401b的背侧与表面401z的背侧成像(参照专利文献1)。这里,距离d1~d4分别具有±10μm的制造偏差。由于即使在d1~d4各自发生了偏差的情况下也需要按照成为不同距离的方式进行设定,所以,距离之差例如被设定为20μm。该情况下,分别为d1=40μm,d2=60μm,d3=80μm,d4=100μm,从记录层401a到记录层401d的总层间距离d(=d2+d3+d4)为240μm。
可是,可以认为为了实现进一步的大容量化还要构造更多层的记录层。这样,在如所述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如果其信号面的层间距离(信号面间距离)包括偏差在内是相同的,则会受到与本来读出的信号面不同的其他信号面的影响,难以读出稳定的信号。例如,在具有四个信号面的光盘的情况下,当读取第四面的信号时,光拾取器按照焦点对准第四面的方式进行焦点控制。但是此时,一部分的光束被第三层反射,在第二层的信号面聚焦。该聚焦的第二层反射的光束再次被第三层反射,与第四面反射的光束通过相同的光路,入射到光拾取器的检测器中。被该第二层反射的光束对本来应该读出的第四面的信号会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该课题,特开2001-155380号公报中公开了通过改变相邻的信息记录面之间的基材厚度来读出稳定信号的方法,但实际上仅通过改变该基材厚度是无法读出稳定信号的。更详细而言,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通过使各层间距离d1~d4为不同的值,可以防止在其他层背侧聚焦的反射光混入到进行记录再生的记录层的反射光中,但是,如果考虑到各层间距离的偏差来设定各层间距离,则层间距离d(=d2+d3+d4)变得极大。如果总层间距离d增大,则存在着下述课题必须补正的球面像差的绝对量增大,由球面像差补正机构93无法完全除去的像差残差同时也变大。球面像差补正机构93在总层间距离d小的情况下,基本上能完全除去球而像差,但如果总层间距离d变大使得球面像差的绝对量增大,则因无法完全除去的像差残差会使得抖动(jitter)恶化,对记录再生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来自介质表面的反射光或来自本来不应该读出的层的信号面的反射光减少,对来自本来应该读出的特定层的信号面的反射光影响少的光记录介质。而且,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量并能够通过球面像差补正机构有效地除去球面像差的光记录介质。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当从靠近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h信息记录面(h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并将表面的反射率设为α0,第一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1,第h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h,从表面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为t1,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第h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为th时,满足((α(h-1)2×α(h-2))/(th2×αh))<0.01。
由此,可提供对本来应该读出的来自特定层的信号面的反射光的影响少的光记录介质。
本发明所涉及的其他光记录介质,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当从靠近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h信息记录面(h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并将表面的反射率设为α0,第一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1,第h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h,从表面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设为t1,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第h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为th,从表面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距离设为d1,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第h信息记录面的距离设为dh时,满足((α(h-1)2×α(h-2))/(th2×αh))≤0.0014×(dh-d(h-1))2+0.0011×(dh-d(h-1))+0.0099。
由此,可提供对本来应该读出的来自特定层的信号面的反射光的影响少的光记录介质。
本发明所涉及的其他光记录介质,优选d1和dh为8μm以上。
本发明所涉及的其他光记录介质,在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之间包含片(sheet)状材料。
本发明所涉及的其他光记录介质,优选片状材料的厚度具有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中的任意厚度,并且,厚度公差为±2μm以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其他光记录介质,优选按照使不同厚度的所述片状材料相邻的方式在所述信息记录面之间形成所述片状材料。
本发明所涉及的又一光记录介质,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当从靠近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h信息记录面(h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并将表面的反射率设为α0,第一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1,第h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h,从表面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为t1,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第h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为th,从表面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保护层的折射率为n1,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第h信息记录面的保护层的折射率设为nh时,满足((α(h-1)2×α(h-2))/(th2×αh))≤0.0006×(d×(nh-n(h-1)))2+0.0007×(d×(nh-n(h-1)))+0.0099的关系。
由此,可提供对本来应该读出的来自特定层的信号面的反射光的影响少的光记录介质。
本发明所涉及的又一光记录介质,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当从靠近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h信息记录面(h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并将表面的反射率设为α0,第一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1,第h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h,从表面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为t1,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第h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为th,从表面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保护层的折射率为n1,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第h信息记录面的保护层的折射率设为nh,从表面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1(μm),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第h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h(μm)时,满足((α(h-1)2×α(h-2))/(th2×αh))≤0.0006×(dh×nh-(d(h-1)×n(h-1)))2+0.0007×(dh×nh-(d(h-1)×n(h-1)))+0.0099。
由此,可提供对本来应该读出的来自特定层的信号面的反射光的影响少的光记录介质。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具备四个信息记录面。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优选在信息记录面设置相变化型记录膜。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优选在信息记录面设置有机色素系的记录膜。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优选在光记录介质的与表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标签。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具有n个(n≥2)信息记录面,如果将从接近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第j个(j是2≤j≤n的整数)信息记录面与第j-1个信息记录面之间的层间距离设为d(j),则d(j)的包括从j=2到j=n的零散偏差在内的总和为90μm以下。
由此,可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量,能够提供通过球面像差补正机构能够有效除去球面像差的光记录介质。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如果将光记录介质的表面与从接近表面一侧第一个信息记录面的层间距离设为d(1),将各层间距离d(j)(j是1≤j≤n的整数)的零散偏差分别设为±e(j)μm以下,则|d(i)-d(k)|≥e(i)+e(k)+1(i、k是1≤i≤n、1≤k≤n的整数且i≠k)。
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优选层间距离d(j)(j是2≤j≤n的整数)为8μm以上。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当n≥4时,各层间距离d(j)(j是4≤j≤n的整数)满足|d(j-3)+d(j-2)-d(j-1)-d(j)|≥e(j-3)+e(j-2)+e(j-1)+e(j)+1。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在n=4时,满足d(1)-d(2)-d(3)-d(4)≥e(1)+e(2)+e(3)+e(4)+1。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优选d(1)为50μm以上。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优选d(1)+d(2)+d(3)+d(4)在100±12(μm)的范围内。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满足|d(2)+d(3)-d(4)|≥e(2)+e(3)+e(4)+1且|d(2)-d(3)-d(4)|≥e(2)+e(3)+e(4)+1。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优选d(2)、d(3)、d(4)中d(3)最大。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具有四个信息记录面,当从靠近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四信息记录面,并设从表面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1(μm),从第一信息记录面到第二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2(μm),从第二信息记录面到第三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3(μm),从第三信息记录面到第四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4(μm)时,满足d1≥50(μm)、d2+d3+d4≥24(μm)、d2+d3+d4≤90(μm)、|d4+d3-d2-d1|≥1(μm)。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具有三个信息记录面,当从靠近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三信息记录面,并设从表面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1(μm),从第一信息记录面到第二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2(μm),从第二信息记录面到第三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3(μm)时,满足d1≥50(μm)、d2+d3≥16(μm)、d2+d3≤90(μm)、|d3-d2-d1|≥1(μm)。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信息记录/再生方法,是上述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利用具有像差补正机构的光头,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所述像差补正机构对因光记录介质的保护层的厚度而产生的像差进行补正。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是上述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具备光头,对光记录介质照射光,在光记录介质的所希望的信息记录面上使光聚焦;控制光头的控制部;使光记录介质旋转运动的旋转部;和对光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的记录/再生机构。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是上述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具备光头,对光记录介质照射光,在光记录介质的所希望的信息记录面上使光聚焦;控制光头的控制部;使光记录介质旋转运动的旋转部;对光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的记录/再生机构;对应于进行记录/再生的信息记录面,使光头向光记录介质照射的光发散或会聚的球面像差补正机构。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对来自本来应该读出的层的信号面的反射光的影响少的光记录介质。而且,能够实现可有效除去球面像差的光记录介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光信息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与光拾取器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Sb/Sd与焦点变动量之间的关系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和从光拾取器射出的光束之间的关系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Sb/Sd与相对于相邻的基材厚度差d4-d3的焦点变动量之间的关系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Sb/Sd与相对于相邻的基材折射率差d·(nh-n(h-1))的焦点变动量之间的关系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Sb/Sd与相对于相邻的基材差和折射率差之积(dh·nh-d(h-1)·n(h-1))的焦点变动量之间的关系图。
图8是概略表示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与光拾取器的构成。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的基材厚度差与抖动的关系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的、FS信号振幅与相邻的两个层间距离的厚度差的关系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不相邻的两层的厚度相等的一个例子的各信息记录面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42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际测量的抖动与层间距离的关系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附着于光记录介质表面的粉尘粒子尺寸与错误长度的关系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在其他层的背侧聚焦的反射光有可能混入到进行记录再生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中的层间距离组合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层间距离的组合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层间距离的组合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构成现有光信息装置的光记录介质和光拾取头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0是表示构成现有光信息装置的其他光记录介质和光拾取头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中1-光源,32-光检测器,40、41、42、43-光记录介质,40a~40d、41a~41d、42a~42d、43a~43d-信息记录面,52-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3-准直透镜,54-四分之一波长板,55-孔径光阑,56-物镜,57-柱面透镜,59-检测透镜,70、71-光束,91、92-执行元件,93-球面像差补正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光信息装置、光拾取头装置以及光信息再生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各附图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或执行同样的作用、动作。
(实施方式一)下面,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信息装置的构成。光拾取头装置201(或也称作光拾取器)向光记录介质40照射波长λ为405nm的激光,对记录于光记录介质40的信号进行再生。为了在光记录介质40上的任意位置记录或再生信息,移送控制器205使光拾取头装置201沿着光记录介质40的半径方向移动。驱动光记录介质40的马达206使光记录介质40旋转。控制器207控制光拾取头装置201、移送控制器205和马达206。
放大器208对由光拾取头装置201读取的信号进行放大。来自放大器208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器209。控制器209根据该信号,生成光拾取头装置201在读取光记录介质40的信号时所必须的FE信号或TE信号等伺服信号,并将其输出给控制器207。另外,输入到控制器209的信号是模拟信号,控制器209对该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2值化)。解调器210对从光记录介质40读取并被数字化后的信号进行解析,并重新构筑原来的影像或音乐等的数据,被重新构筑的信号从输出手器214输出。
检测器211根据从控制器209输出的信号,检测地址信号等,并将其输出给系统控制器212。系统控制器212根据从光记录介质40读取的物理格式信息以及光记录介质制造信息(光记录介质管理信息),识别光记录介质40,对记录再生条件等进行解读,来控制该光信息装置整体。在对光记录介质40记录再生信息时,按照来自系统控制器212的指示,控制器207驱动控制移送控制器205。结果,移送控制器205使光拾取头装置201移动到在图2中将在后面叙述的形成于光记录介质40的信息记录面40b的期望位置上,光拾取头装置201对光记录介质40的信息记录面40b记录再生信息。
图2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40和光拾取头装置201的构成的一个例子。在光记录介质40上形成有四个信息记录面,从靠近光记录介质40的表面一侧分别为信息记录面40a、40b、40c、40d,将从表面到信息记录面40a的基材厚度设为d1,从信息记录面40a到40b的基材厚度设为d2,从信息记录面40b到40c的基材厚度设为d3,从信息记录面40c到40d的基材厚度设为d4。
这里,对进行信息记录面40d的记录或再生的情况进行说明。
光源1射出波长λ为405nm的直线偏振光的发散光束70。从光源1射出的光束70在被焦距f1为18mm的准直透镜53转换为平行光之后,透过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在透过四分之一波长板54被转换为圆偏振光之后,被焦距f2为2mm的物镜56转换为会聚光束,并透过形成于光记录介质40的透明基板,聚光于信息记录面40d上。物镜56的孔径由孔径光阑55限制,设数值孔径NA为0.85。另外,按照球面像差在信息记录面40d成为大致0mλ的方式,利用由步进马达等构成的球面像差补正机构93,在光轴方向对准直透镜53进行调整。被信息记录面40d反射的光束70在透过物镜56、四分之一波长板54而被转换为与去路相差90度的直线偏振光之后,被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反射。由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反射后的光束70,被作为光束分割元件的衍射光栅60分割为0次光的光束70和1次光的70a~70d,并经过焦距f3为30mm的检测透镜59和柱面透镜57,入射到光检测器32。入射到光检测器32的光束70在透过柱面透镜57时,被赋予像散。
这里,在d1~d4的折射率n为1.57、且d1~d4大致相等的情况下,被物镜56会聚的光束70如上所述,会在信息记录面40d成像,并根据信息记录面40c的反射率,一部分作为光束71被反射,在信息记录面40b也成像。在该信息记录面40b成像的光根据信息记录面40b的反射率被反射,在信息记录面40c也再次被反射,与本来要记录或再生的信息记录面40d的反射光通过相同光路,入射到光检测器32。光检测器32上的光束70和光束71的斑点,成为光量比不同的大致相等大小的形状。
此时,对含有本来必要信号的光束70而言,光束71成为不需要的信号成份。尤其是基于光束70和光束71的干涉会使得焦点错误信号变动,难以通过光束71光量相对光束70的光量的大小检测出稳定的信号。
这里,在将信息记录介质表面的反射率设为α0,将信息记录面40a的反射率设为α1,将信息记录面40b的反射率设为α2,将信息记录面40c的反射率设为α3,将信息记录面40d的反射率设为α4,将基材厚度d1部的透射率设为t1,将基材厚度d2部的透射率设为t2,将基材厚度d3部的透射率发为t3,将基材厚度d4部的透射率设为t4时,被信息记录面40d反射后的光量相对向光记录介质40入射前的光量之比Sd为Sd=t12×t22×t32×t42×α4另外,被信息记录面40b反射后的光量相对于向光记录介质40入射前的光量之比Sb为Sb=t12×t22×t32×α32×α2这里,作为不需要光的Sb相对含有本来必要信号的Sd的光量比Sb/Sd=(t12×t22×t32×α32×α2)/(t12×t22×t32×t42×α4)=(α32×α2)/(t42×α4)与焦点错误信号的变动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焦点变动量表示相对焦点错误信号振幅的焦点控制位置,如果该焦点变动量变大,则在本来必要的信息记录面40d上的光斑品质会变差,难以记录或再生正确的信息。通常,如果该焦点变动量成为10%以上则会发生系统不稳定状态。如图3所示,如果将Sb/Sd=(α32×α2)/(t42×α4)的值设为0.01以下,则可以将焦点变动量抑制为10%以下。对在以上信息记录面40d上的记录或再生时进行了说明,但在记录或再生其他信息记录面时也是同样的。而且,本发明中对具有四个信息记录面的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了说明,但在具有h个信息记录面的信息记录介质中适用本发明,该情况下,由于当记录或再生第h面时,存在着在第(h-2)面成像的不需要光,所以,如果按照第h面的反射光量Sh与第(h-2)面的反射光量S(h-2)之比S(h-2)/Sh成为S(h-2)/Sh=((α(h-1)2×α(h-2))/(th2×αh))<0.01的方式,设定光记录介质40的信息记录面之间的保护层的透射率th和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αh,则能够实现可得到稳定信号的光记录介质。由于信息记录面之间的距离d根据相邻的信息记录面的串扰的影响,需要将最小厚度设定为某一程度,所以,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仅通过改变相邻的信息记录面之间的基材厚度来进行应对的情况下,只能够在基材厚度变厚的方向避免该影响,因此,如果信息记录面的面数增多,并考虑基材厚度的偏差等,则会产生从光记录介质40的表面到最深信息记录面的总计距离变厚的问题。但是,由于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仅通过透射率与反射率即可应对,所以,能够以最小的厚度构成各信息记录面之间的厚度,从而具有可薄薄地构成从光记录介质的表面到最深信息记录面的总计距离。
(实施方式二)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41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实施方式一中,由于以信息记录面之间的厚度dhμm为恒定作为前提,所以,为了限制了不需要光的Sb与包含本来需要的信号的Sd的光量比,进行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面之间的保护层的透射率th和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αh的设定,但是该情况下,透射率th和反射率αh的自由度被限制。因此,在实施方式二中,通过改变相邻的信息记录面之间的厚度dhμm,可以增加透射率th以及反射率αh的设定自由度。例如图4所示,在对具有四个信息记录面的光记录介质41的信息记录面41d进行记录或再生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一同样,也在信息记录面41b附近存在成像的光束71。但是,如果d4和d3具有厚度差,则光束71的成像位置从信息记录面41b上偏离,因此,被信息记录面41b反射的光束71与被信息记录面40d反射的光束70在光检测器32上的成像位置也偏离。这里,基材厚度d4与基材厚度d3的厚度差(d4-d3)、和相对作为不需要光的Sb与含有本来需要的信号的Sd之比Sb/Sd的焦点变动量的关系如图5所示。系统稳定的焦点变动量为10%以下的(d4-d3)和Sb/Sd的区域成为图5的斜线部。该厚度差与相对光量比的焦点变动量的关系,在对其他信号记录面进行记录或再生的情况下也适用。另外,信号记录面不限定于四个面的情况,在具有多个信号记录面的光记录介质中也是适用的关系。因此,在具有h个信号记录面的光记录介质中,如果按照((α(h-1)2×α(h-2))/(th2×αh))≤0.0014×(dh-d(h-1))2+0.0011×(dh-d(h-1))+0.0099的关系成立的方式设定透射率th、反射率αh、厚度dhμm,则可将焦点变动量抑制为10%以下,从而能够实现可得到稳定信号的光记录介质。而且,通过将信号记录面之间的距离dh的最小厚度设定为8μm以上,可实现来自相邻的信息记录面的串扰成分对系统的影响也小的光记录介质。
(实施方式三)在实施方式二中,根据相邻的基材厚度差(dh-d(h-1)),具体而言根据(d4-d3)和作为不需要光的Sb相对含有本来必要的信号的Sd的光量比Sb/Sd,计算出焦点变动为10%以下的条件,但本实施方式中,在没有基材厚度差的情况下,即在各信号记录面之间的基材厚度dh大致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构成各信号记录面之间的基材的折射率,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该情况下,在将信号记录面之间的厚度设为dμm,将信号记录面h面与信号记录面(h-1)面之间的基材部的折射率设为nh时,如果按照((α(h-1)2×α(h-2))/(th2×αh))≤0.0006×(d×(nh-n(h-1)))2+0.0007×(d×(nh-n(h-1)))+0.0099的关系成立的方式设定透射率th、反射率αh、折射率nh,则可将焦点变动量抑制为10%以下,从而可得到稳定的信号。该焦点变动量的关系表示于图6。系统稳定的焦点变动量为10%以下的区域成为图6的斜线部。另外,本发明中对信息记录面之间的距离大致为一定的dμm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和实施方式2的改变了相邻的信息记录面之间的距离dhμm的构成同时改变相邻的信息记录面之间的基材折射率nh,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该情况下,当将信号记录面h面与信号记录面(h-1)面之间的距离设为dhμm时,如果按照((α(h-1)2×α(h-2))/(th2×αh))≤0.0006×(dh×nh-(d(h-1)×n(h-1)))2+0.0007×(dh×nh-(d(h-1)×n(h-1)))+0.0099的关系成立的方式设定透射率th、反射率αh、折射率nh,厚度dhμm,则可将焦点变动量抑制为10%以下,从而能够实现可得到稳定信号的光记录介质。该焦点变动量的关系表示于图7。系统稳定的焦点变动量为10%以下的区域成为图7的斜线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通过在这些光记录介质的信号记录面设置相变化型的记录膜或有机色素系的记录膜,可以提供能够记录的记录介质。另外,通过对本发明的光记录介质的与入射来自光拾取器的光的表面处于相反侧的面实施标签印刷等,可容易识别光记录介质。
(实施方式四)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42与光拾取头装置201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光记录介质42具备n个(n为4以上的整数)信息记录面,形成有最接近于光记录介质42的表面42z的信息记录面42a、最远离表面42z的信息记录面42d、配置于信息记录面42a和42d之间的信息记录面组42x。将从表面42z到信息记录面42a的层间距离设为d(1),到信息记录面42d为止,将相邻的信息记录面的层间距离依次设为d(n)。
这里,说明向信息记录面42d进行记录或再生的情况。
光源1射出波长λ为405nm的直线偏振光的发散光束70。从光源1射出的发散光束70在被焦距f1为18mm的准直透镜53转换为平行光之后,透过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在透过四分之一波长板54被转换为圆偏振光之后,被焦距f2为2mm的物镜56转换为会聚光束,并透过形成于光记录介质42的透明基板,聚光于信息记录面42d上。物镜56的孔径由孔径光阑55限制,设数值孔径NA为0.85。另外,按照球面像差在信息记录面42d成为最小的方式,利用由步进马达等构成的球面像差补正机构92,沿光轴方向对准直透镜53进行调整。
被信息记录面42d反射的光束70在透过物镜56、四分之一波长板54而被转换成与去路相差90度的直线偏振光之后,被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反射。由偏振光光束分离器52反射后的光束70,经过焦距f3为30mm的检测透镜59和柱面透镜57,入射到光检测器32。入射到光检测器32的光束在透过柱面透镜57时,被赋予像散。
光检测器32具有未图示的四个受光部,分别输出与受光的光量对应的电流信号。根据这些电流信号,生成基于像散法的焦点误差(下面称作FF)信号、基于推挽法的跟踪误差(下面称作TE)信号、记录于光记录介质42的信息(下面称作RF)信号。FE信号和TE信号在进行放大以及相位补偿为所期望的电平之后,被提供给执行元件91和92,进行焦点以及跟踪控制。
物镜56被设计成,在信息记录面42a与信息记录面42d的中间位置处球面像差为0。因此,当在最远离该位置的信息记录面,即信息记录面42a与信息记录面42d上会聚光时,将产生最大的球面像差。如果为了除去该球面像差,利用球面像差补正机构92沿光轴方向调整准直透镜53,则会除去球面像差中大半成分的三次成分,能够大幅度降低球面像差。但是,无法除去更高次的成分(只要是5次成分),其大小越接近信息记录面42a或信息记录面42d越增大,由此导致抖动恶化。
图9是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42中的基材厚度差与抖动的关系图。将光记录介质42的信息记录面42a与信息记录面42d的中间位置设为基准位置,将算出抖动的信息记录面的深度与基准位置之差作为基材厚度差并取作横轴,将抖动取为纵轴,是仅考虑球面像差作为抖动恶化的主要原因而算出的模拟结果。以条件NA为0.85、波长为405nm、折射率为1.62、轨道间距为0.32μm、最短凹坑(pit)长为0.149μm而算出。
由图9可知,在基材厚度差大约为-46μm到约+48μm之间,抖动大致一定,超出该范围则抖动恶化。因此,通过在包括偏差在内基材厚度差为±45μm(即,作为信息记录面42a与信息记录面42d的距离的总层间距离为90μm以内)的范围内设定所有的信息记录面的深度位置,能够不使抖动恶化地实现稳定的记录再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将各自的厚度偏差设为±e(1)~±e(n)μm,则层间距离d(1)~d(n)μm被设定成满足下述公式。
|d(i)-d(k)|≥e(i)+e(k)+1(i、k是1≤i≤n、1≤k≤n的整数且i≠k)。
这里,任意两层的厚度被设定成包括各层的厚度偏差在内最低具有1μm以上的厚度差。假设当规定的两层包括偏差在内最低不具有1μm以上的厚度差时,在其他层的背侧聚焦的反射光会混入到进行记录再生的记录层的反射光中,对记录/再生造成障碍。
图10是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42的、规定的记录再生层的FS信号振幅与相邻的两个层间距离的厚度差的关系图。
如图10(a)所示的光记录介质42的剖视图那样,如果改变d(n)与d(n-1)的厚度差,实际测量向信息记录面42d记录再生时的FS信号振幅,则如图10(b)所示,可知如果相邻两层的厚度差小于1μm,则FS信号振幅会大幅度增加,需要具有1μm以上的最低厚度差。(下面,将1μm标记为层厚度差最小值emin),另外,上述FS信号振幅的增加不限定于两层相邻的情况。
图11是光记录介质41的、不相邻的两层的厚度相等的一个例子的各信息记录面的剖视图。
在图11中,当不相邻的两层的层间距离d(n)与d(n-2)的厚度差包括偏差量在内小于1μm时,为了向信息记录面42d进行记录再生而聚光的光束70的一部分在信息记录面组42x中反射三次,会混入到本来应该读出的来自信息记录面42d的反射光中。综上可知,包括在不相邻的情况下,需要将层间距离d(1)~d(n)μm设定成,任意的两层包括偏差在内最低具有1μm以上的厚度差。
并且,在n在4以上的情况下,对于任意的d(j)(j是4≤j≤n的整数)而言,需要满足下述公式。
|d(j-3)+d(j-2)-d(j-1)-d(j)|≥e(j-3)+e(j-2)+e(j-1)+e(j)+1图12是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42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将连续的五个信息记录面42g、42h、42i、42j、42k之间的层间距离依次设为d(j-3)、d(j-2)、d(j-1)、d(j),在d(j-3)+d(j-2)与d(j-1)+d(j)包括偏差在内不具有1μm以上的厚度差时,为了向信息记录面42k进行记录再生而聚光的光束70的一部分会被信息记录面42i反射,进而被信息记录面42g的背面反射,从而混入到本来应该读出的来自信息记录面42k的反射光中。因此,至少需要满足上述内容。
接着,将实施方式四的层间距离d(1)~d(n)μm所能取得的最小层间距离(下面设置为tmin)设为8μm以上。在各信息记录面之间的层间距离过小的情况下,由于受到来自相邻信息记录面的串扰影响,所以,需要规定值以上的层间距离。例如,在光束70聚光于信息记录面42d时,当层间距离d(n)大时,由于在相邻的信息记录面上,光束70的光斑直径比信息记录面42d上的光斑直径大,所以,信息记录面上的记录凹坑的影响与光斑直径相比相对变小,对信息记录面42d的记录再生的影响减少。但是,由于随着层间距离d(n)变小该影响增大,所以,需要规定值以上的层间距离。近年来广泛普及的DVD(NA=0.6,波长=0.66nm)中的两层盘的最小层间距离为40μm,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算出同等条件所必要的最小层间距离。具体而言,如果将折射率设为n,则在DVD的一方层上聚光时,其他层的光斑直径按照40μm/n·tan(arcsin(NA))求出。在本实施方式(NA=0.85,波长=0.405nm)中,可以认为与DVD相比,轨道间距或记录凹坑尺寸能够与波长/NA成比例地缩小,光斑直径也允许与波长/NA成比例地减小。根据这些条件算出本实施方式的相邻信息记录面上的光斑直径,并根据其进行逆运算,算出与DVD的两层盘的层间40μm同等的层间距离,为8μm。
图13表示实际测量的抖动与层间距离之间的关系图。
如果层间距离小于10μm,则抖动开始恶化,如果小于8,则恶化加剧。综上所述,通过将层间距离设为8μm以上,可以降低来自相邻信息记录面的影响,实现噪声少的记录再生。
接着,将光记录介质42的保护层的厚度即层间距离d(1)设为50μm以上。图14表示附着于光记录介质表面的粉尘粒子尺寸与错误长度的关系图。当在光记录介质42的表面存在粉尘时,如果从表面到信息记录面的长度,即d(1)小,则对记录再生的影响增大。如图14所示,当d(1)为100μm时,对于大约45μm以下的粉尘而言错误长度为0;当d(1)为60μm时对于大约27μm以下的粉尘错误长度为0;当d(1)为44μm时对于大约20μm以下的粉尘而言,错误长度为0;d(1)越小越会因小的粉尘而发生错误。另一方面,在浮游于大气的粉尘中,20μm以下尺寸的粉尘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如果包括25μm以下的粉尘则可以占到整体的80%。因此,以不因25μm以下的粉尘而产生错误为目标,设d(1)的厚度为50μm以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信息记录面42a和信息记录面42d的距离即总层间距离为90μm以内,所以,能够抑制因球面像差而引起的抖动,可实现稳定的记录再生。
而且,被设定成各层间距离的任意两层包括厚度偏差量在内最低具有1μm以上的厚度差,对于连续的四层而言,每两层的总计层厚包括偏差量在内也最低具有1μm以上的厚度差,因此,在其他层背侧聚焦的反射光不会混入到进行记录再生的记录层的反射光中,可实现稳定的记录再生。
并且,由于将层间距离的最低值设为8μm以上,所以,降低了来自相邻信息记录面的影响,可以实现噪声少的记录再生。
另外,由于将d(1)的厚度设为50μm以上,所以,记录再生因粉尘而引起的错误减少,可以实现可靠性高的记录再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了球面像差补正机构92沿光轴方向使准直透镜53移动来进行球面像差补正,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产生消除光记录介质42所产生的球面像差的大小的三次球面像差或模拟三次球面像差的构成,都能够得到同等的效果。例如,可以替代准直透镜53,采用通过导入两组透镜变更透镜间距离来使光束70会聚或发散的构成。而且,还可以替代准直透镜53,采用通过导入液晶面板,使透过的光束70的相位局部变化而使光束70会聚或发散的构成。
(实施方式五)实施方式五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43和光拾取头装置201的构成的一个例子与图2同样。
图15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记录介质43的剖面图。
在图15中,将层间距离d(1)~d(4)的总和平均值设为100μm。
近年来开发的被称为BD的高密度光盘,与本实施方式相同,使用波长为405nm的激光和NA为0.85的物镜,信息记录面位于距离表面有75μm(第1层)和100μm(第0层)的深度。通过将d(1)~d(4)的总和设为100μm,可以使信息记录面43d的深度与BD的第0层相等,容易具有互换性,并且,具有倾斜容限(tilt margin)等系统容限也能够被充分确保的优点。
如果将能够满足上述情况的层间距离d(1)~d(4)的候补值设为t1、t2、t3、t4(t1<t2<t3<t4),各自的层厚偏差设为±f1、±f2、±f3、±f4,层厚差最小值1μm标记为emin,则求出t1、t2、t3、t4所必要的条件可以表示如下。
t1=tmin+f1t2=t1+f1+f2+emin=tmin+f1+f2+emint3=t2+f2+f3+emin=tmin+2f1+2f2+f3+2emint4=100-(t1+t2+t3)并且,层厚偏差±f1、±f2、±f需要在t1+t2+t3为90μm以下的范围,设定层厚偏差±f1、±f2、±f3。而且,为了使层间距离d(1)为50μm以上,且层间距离d(1)~d(4)的总和等于100μm,d(1)需要是t1、t2、t3、t4中的最大值t4。
另外,如果层间距离d(1)~d(4)的总和在100±12μm的范围内,则可以具有与上述同样的优点。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在其他层的背侧聚焦的反射光有可能混入到进行记录再生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中的层间距离的组合例的图。
在图16中,例如组合3的条件表示在对记录再生面43d聚光进行记录再生的情况下,光束70的一部分被其它的信息记录面43a反射,并进而聚光于表面43z的背面的情况。将从表面43z到信息记录面43a所包含的层间距离标记为A,将从信息记录面43a到信息记录面43d所包含的层间距离标记为B。来自表面43z的背面的反射光不混入到信息记录面43d的反射光中的条件是,A和B各自的总和之差比各层间距离的偏差之和大1μm以上,对于图16所示的10个组合而言,全部需要满足该条件。
这里,由于组合3的条件是d(1)为50μm以上,所以,可以描绘成d(1)=t4≥(t1+t2+t3)+(f1+f2+f3+f4)+emin,如果以层间距离d(1)~d(4)和其偏差e(1)~e(4)进行改写,则变为d(1)≥d(2)+d(3)+d(4)+e(1)+e(2)+e(3)+e(4)+emin。在d(1)满足该式的情况下,图16中的组合1、2、4、5、6会自动满足。而且,由于组合7、9根据t1~t3的计算式自动满足,所以,为了图16的条件全部满足,进一步满足组合8、10是充分必要条件。即,在|d(2)+d(3)-d(4)|≥e(2)+e(3)+e(4)+emin且|d(2)-d(3)-d(4)|≥e(2)+e(3)+e(4)+emin并且d(3)=t3(t1~t3中的最大)的情况下,上述两个条件自动被满足。例如,如果d(3)=t3、d(2)=t1、d(4)=t2、e(3)=f3、e(2)=f1、e(4)=f2,则条件8成为|d(2)+d(3)-d(4)|=tmin+f1+f2+f3+emin≥e(2)+e(3)+e(4)+emin,条件10成为|d(2)-d(3)-d(4)|=tmin+3f1+3f2+f3+3emin≥e(2)+e(3)+e(4)+emin,被自动满足。其中,d(3)=t3不是用于满足组合8、10的必须条件。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层间距离的组合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果设tmin=8μm、emin=1μm、f1=f2=f3=f4=1.5μm,则t1=9.5μm、t2=13.5μm、t3=17.5μm、t4=59.5μm,并且,如果将t1~t3中最大的t3设为d(3),d(1)=t4=59.5μm、d(2)=t2=13.5μm、d(3)=t3=17.5μm、d(4)=t1=9.5μm,则各自的偏差e(1)=f1=e(2)=f2=e(3)=f3=e(4)=f4=1.5μm,在所有的组合中A与B之差大于偏差变动量,因此,其他层的背侧的反射光不会混入到记录再生面的反射光中,能够实现稳定的记录再生。另外,由于满足d(2)+d(3)+d(4)=40.5μm≤90μm,所以,抑制了所产生的球面像差的绝对量,可以降低球面像差补正机构92的球面像差的像差残差,而且,来自相邻信息记录层的串扰也减少,进而,在其他层的背面聚焦的反射光不会混入到进行记录再生的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中,从而可实现稳定的记录再生。此外,由于将d(1)的厚度确保为50μm以上,所以,灰尘与垃圾等的影响也被抑制在许可范围内。而且,由于将d(1)~d(4)的总计设为100μm,所以,信息记录面43d的深度与BD的第0层相等,能够容易地具有互换性。
另外,d(2)和d(4)的厚度也能够更换。而且,如果层间距离d(1)~d(4)的总和在100±12μm的范围,则可具有与上述相同的优点。图17的例子中d1≥50(μm)、d2+d3+d4≥24(μm)、d2+d3+d4≤90(μm)、|d4+d3-d2-d1|≥1(μm),如果满足这些,则能够稳定地记录信号。
并且,满足以上条件的层间距离组合不限定于图17所示的例子,例如图18所示的层间距离的组合也能够满足上述条件。
(其他实施方式)关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组合它们进行实施。例如,组合了(实施方式一)的条件和(实施方式四)的条件的光记录介质,也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信息记录面设为四个面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三个面。该情况下,将接近表面一侧的面依次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三信息记录面,从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1(μm),从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二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2(μm),从所述第二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三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3(μm),只要光记录介质的构成为d1≥50(μm)、d2+d3≥16(μm)、d2+d3≤90(μm)、|d3-d2-d1|≥1(μm)即可。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用于实现高密度、大容量的光记录介质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光记录介质,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当从靠近所述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h信息记录面,h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并将所述表面的反射率设为α0,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1,所述第h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h,将从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设为t1,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h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设为th时,满足((α(h-1)2×α(h-2))/(th2×αh))<0.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具有四个所述信息记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息记录面上设置了相变化型记录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息记录面上设置了有机色素系的记录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与所述表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了标签。
6.一种光记录介质,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当从靠近所述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h信息记录面,h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并将所述表面的反射率设为α0,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1,所述第h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h,将从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设为t1,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h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设为th,将从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距离设为d1(μm),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h信息记录面的距离设为dh(μm)时,满足((α(h-1)2×α(h-2))/(th2×αh))≤0.0014×(dh-d(h-1))2+0.0011×(dh-d(h-1))+0.009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d1和dh为8μ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记录介质的所述信息记录面之间包含片状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材料具有10μm、15μm、20μm、25μm、30μm中的任意厚度,并且,厚度公差为±2μ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按照使不同厚度的所述片状材料相邻的方式在所述信息记录面间形成所述片状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具有四个所述信息记录面。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息记录面上设置了相变化型记录膜。
13.根据权利要求6~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息记录面上设置了有机色素系的记录膜。
14.根据权利要求6~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与所述表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了标签。
15.一种光记录介质,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当从靠近所述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h信息记录面,h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并将所述表面的反射率设为α0,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1,所述第h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h,将从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设为t1,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h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设为th,将从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保护层的折射率设为n1,从所述第(h-1)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h信息记录面的保护层的折射率设为nh时,满足((α(h-1)2×α(h-2))/(th2×αh))≤0.0006×(d×(nh-n(h-1)))2+0.0007×(d×(nh-n(h-1)))+0.0099。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具有四个所述信息记录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息记录面上设置了相变化型记录膜。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息记录面上设置了有机色素系的记录膜。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与所述表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了标签。
20.一种光记录介质,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当从靠近所述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h信息记录面,h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并将所述表面的反射率设为α0,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1,所述第h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h,将从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设为t1,从第(h-1)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h信息记录面的透射率为th,将从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保护层的折射率设为n1,从所述第(h-1)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h信息记录面的保护层的折射率设为nh,将从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距离设为d1(μm),从所述第(h-1)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h信息记录面的距离设为dh(μm)时,满足((α(h-1)2×α(h-2))/(th2×αh))≤0.0006×(dh×nh-(d(h-1)×n(h-1)))2+0.0007×(dh×nh-(d(h-1)×n(h-1)))+0.0099。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具有四个所述信息记录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息记录面上设置了相变化型记录膜。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息记录面上设置了有机色素系的记录膜。
24.根据权利要求20~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与所述表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了标签。
25.一种光记录介质,具有n个信息记录面,n≥2,如果将从接近所述光记录介质的表面一侧第j个信息记录面与第j-1个信息记录面之间的层间距离设为d(j),其中j是2≤j≤n的整数,则d(j)的包括从j=2到j=n的零散偏差在内的总和为90μm以下。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如果将所述光记录介质的所述表面与从接近所述表面一侧第一个信息记录面之间的层间距离设为d(1),将各层间距离d(j)(j是1≤j≤n的整数)的零散偏差分别设为±e(j)μm以下,则|d(i)-d(k)|≥e(i)+e(k)+1,其中i、k是1≤i≤n、1≤k≤n的整数且i≠k。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距离d(j)为8μm以上,其中j是2≤j≤n的整数。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当n≥4时,各层间距离d(j)(j是4≤j≤n的整数)满足|d(j-3)+d(j-2)-d(j-1)-d(j)|≥e(j-3)+e(j-2)+e(j-1)+e(j)+1。
29.根据权利要求25~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n=4时,满足d(1)-d(2)-d(3)-d(4)≥e(1)+e(2)+e(3)+e(4)+1。
30.根据权利要求27~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d(1)为50μm以上。
31.根据权利要求27~3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d(1)+d(2)+d(3)+d(4)在100±12(μm)的范围内。
32.根据权利要求29~3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满足|d(2)+d(3)-d(4)|≥e(2)+e(3)+e(4)+1且|d(2)-d(3)-d(4)|≥e(2)+e(3)+e(4)+1。
33.根据权利要求25~3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d(2)、d(3)、d(4)中d(3)最大。
34.一种光记录介质,具有四个信息记录面,当从靠近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四信息记录面,并设从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1(μm),从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二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2(μm),从所述第二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三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3(μm),从所述第三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四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4(μm)时,满足d1≥50(μm)、d2+d3+d4≥24(μm)、d2+d3+d4≤90(μm)、|d4+d3-d2-d1|≥1(μm)。
35.一种光记录介质,具有三个信息记录面,当从靠近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一侧设为第一信息记录面~第三信息记录面,并设从所述表面到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1(μm),从所述第一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二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2(μm),从所述第二信息记录面到所述第三信息记录面的距离为d3(μm)时,满足d1≥50(μm)、d2+d3≥16(μm)、d2+d3≤90(μm)、|d3-d2-d1|≥1(μm)。
36.一种信息记录/再生方法,是权利要求1~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再生方法,利用具有像差补正机构的光头,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所述像差补正机构对因所述光记录介质的保护层的厚度而产生的像差进行补正。
37.一种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是权利要求1~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具备光头,对所述光记录介质照射光,在所述光记录介质的所希望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所述光聚焦;控制所述光头的控制部;使所述光记录介质旋转运动的旋转部;和对所述光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的记录/再生机构。
38.一种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是权利要求1~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记录介质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具备光头,对所述光记录介质照射光,在所述光记录介质的所希望的信息记录面上使所述光聚焦;控制所述光头的控制部;使所述光记录介质旋转运动的旋转部;对所述光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以及再生的至少一方的记录/再生机构;和对应于进行记录/再生的信息记录面,使所述光头向所述光记录介质照射的所述光发散或会聚的球面像差补正机构。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光记录介质,在对具有多个信息记录面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或再生时,能够抑制不需要的来自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的影响,有效地除去球面像差。为此,在将信息记录面的反射率设为αh和将信息记录面之间的透射率设为th时,按照满足((α(h-1)
文档编号G11B7/249GK101015008SQ20058002609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5日
发明者安西穰儿, 门脇慎一, 梶野修, 毛利政就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