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152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再现可从单侧读出的、至少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 面的多层光盘的光盘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多层光盘可以在垂直方向记录多重信息,例如,在两层光盘的情况下,第 一层与第二层夹住间隔区域而形成,将靠近光盘的光照射面的第一层记录面作 为半透明膜,使光可以到达第二层那样形成。
在再现上述多层光盘的过程中,切换读取记录信息的层时,需要进行使激 光的聚焦对准的层间移动(聚焦跳转)动作,使得来自光拾取单元的激光从聚 焦对准在第一 (第二)层的记录面的状态移至聚焦对准在第二 (第一)层的记 录面的状态。该聚焦跳转动作是根据基于光拾取部的输出而生成的聚焦误差信
号(以下称作FE信号)的清零检测而执行的。
然而,以往,已知由于上述多层光盘或构成光拾取单元的物镜等特性的个 体差异,而各层的FE信号的振幅会产生差异。因此,对各层的FE信号设定阈 值,根据该阈值对用于聚焦跳转的致动器提供加减速信号,但存在的问题是 由于FE信号的振幅差而使加减速信号不合适,无法在短时间内聚焦跳转到期 望的记录层。
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知有一种光盘驱动装置,该装置通过进行补偿以使得 各层的FE信号的振幅相同,对补偿后的信号振幅应用阈值,从而即使在光拾 取单元的聚焦致动器或多个记录面间的距离存在偏差也能准确进行聚焦跳转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298846号公报
然而,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所披露的技术,需要准确测定各层的FE信号 的振幅,例如边使面振动的盘片旋转边进行聚焦搜索时,例如如图9 (b)所示,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同一层的FE信号与旋转周期同步出现,因此测定本身难 以进行。
图9 (a) 、 (b)是分别对比没有面振动时与有面振动时的多层光盘各层 的FE信号而进行表示的图。已知FE信号在焦点位置远离记录层的位置为零, 在焦点位置位于记录层附近时描绘为S形曲线,另外,在焦点位置与记录层的 位置一致时为零。在图9 (a)所示的例子中,可以识别相对于透镜位置的第一 个S形曲线为LO层(第一记录层),第二个S形曲线为Ll层(第二记录层), 可以测定各层的振幅,但在图9 (b)所示的例子中,由于相对于透镜位置出现 数次S形曲线,因此无法识别哪个S形曲线对应哪一层,因此无法测定各层的 FE信号的振幅。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即使多层光盘 或构成光拾取单元的物镜等的特性存在个体差异、也能实现稳定的聚焦跳转的
光盘驱动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光拾取单元,该光拾取 单元将向可从单侧读出的、至少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的多层光盘照射光 而得到的读取光转换为电信号;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基于由上述电信号生成
的聚焦误差信号,分别进行增益调整以维持聚焦对于上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和 第二层记录面对准的状态,生成控制聚焦伺服环的聚焦伺服环信号,根据基于
上述增益调整的结果得到的增益调整量而设定的阈值,生成聚焦跳转信号;以 及致动器驱动电路,该致动器驱动电路基于上述聚焦跳转信号或者聚焦伺服环 信号,执行驱动上述光拾取单元并维持聚焦跳转或者聚焦对准状态的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光拾取单元,该光拾取单元将向可从
单侧读出的、至少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的多层光盘照射光而得到的读取
光转换为电信号;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基于由上述电信号生成的聚焦误差信 号,迸行聚焦平衡调整以维持聚焦对于上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 对准的状态,生成控制聚焦伺服环的聚焦伺服环信号,根据基于上述聚焦平衡 调整的结果得到的聚焦平衡调整量而设定的阈值,生成聚焦跳转信号;以及致动器驱动电路,该致动器驱动电路基于上述聚焦跳转信号或者聚焦伺服环信 号,执行驱动上述光拾取单元并维持聚焦跳转或者聚焦对准状态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即使多层光盘或构成光拾取单元的物 镜等的特性存在个体差异,也能实现稳定的聚焦跳转。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中生成的FE信号 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用于维持聚焦状态 所需的工作距离与FE信号的关系的图。
图4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动作而示出 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动作而示出 的实测数据。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动作而示出 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用于维持聚焦状态 所需的工作距离与FE信号的关系的图。
图9是为了说明在有面振动时和没有面振动时的工作距离与FE信号的关 系而示出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为了更详细说明本发明,参照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实施方式l.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由多层光盘1、
光盘电动机2、光拾取单元3、控制电路4、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构成。
多层光盘1此处为在垂直方向具有LO和Ll的两层记录面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光盘),利用夹持器装入,由光盘电动机2旋转驱 动。光拾取单元3具有将从单侧向多层光盘1照射光而得到的读取光转换为电 信号并提供给控制电路4的功能,内置有物镜、聚焦致动器等。
控制电路4由FE信号生成部41、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42、 FE信号阈值 设定部43、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44、和聚焦控制部45构成。
FE信号生成部41根据从光拾取单元3输出的电信号生成FE信号,提供至 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42。
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42基于由FE信号生成部41生成的FE信号,分别 进行增益调整以维持聚焦对于多层光盘1的L0层和L1层的记录面对准的状态, 控制聚焦伺服环。此处,所谓聚焦伺服,是指为了保持光拾取单元3内置的物 镜与多层光盘1的记录面的距离为一定而上下移动控制光拾取单元3、跟踪多 层光盘1旋转并且上下移动的机构(伺服)。为了进行聚焦伺服,首先需要将 聚焦伺服环断开,控制光拾取单元3内置的聚焦致动器,例如维持20"m左右 的距离范围。此时,由于若FE信号进入能正确取得的范围,则会描绘S形曲 线,因此检测该过零点,将聚焦伺服环接通(将聚焦致动器的上下移动断开)。 该控制是后述的聚焦控制部45进行的。
另外,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42内置聚焦伺服增益调整部420,该聚焦伺 服增益调整部420进行聚焦伺服环的增益调整,以维持上述稳定的聚焦状态。
另一方面,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43基于包含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 420的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42所进行的增益调整的结果得到的分别对于多 层光盘1的L0层、U层的数据记录面的增益调整量,设定聚焦误差信号的阈 值。其细节将后述。
另外,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44根据分别由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43设 定的阈值,对聚焦伺服环施加加减速脉冲,生成聚焦跳转信号,使得从聚焦对 准多层光盘1的LO层的数据记录面的状态移至聚焦对准Ll层的数据记录面的状态、或者从聚焦对准多层光盘1的Ll层的数据记,录面的状态移至聚焦对准
LO层的数据记录面的状态。另外,聚焦控制部45切换由聚焦伺服环信号生成 部42生成的聚焦伺服环信号、和由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44生成的聚焦跳转信 号,控制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换言之,进行聚焦伺服环的接通/断开控制。
另外,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基于由聚焦伺服环信号生成部42生成的聚 焦环信号、或者由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44生成的聚焦跳转信号,驱动光拾取 单元3,或者执行聚焦维持动作或聚焦跳转动作。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光盘驱动装置中,首先,控制电路4的FE信号生成部 41根据由光拾取单元3输出的电信号生成FE信号,输出至聚焦伺服环信号生 成部42。据此,在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42中,根据FE信号生成聚焦环信号。
然而,在维持聚焦在多层光盘1的LO层和L1层的各数据记录面时,聚焦 控制部45将聚焦环信号输出至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据此,聚焦致动器驱动 电路5可以生成聚焦驱动信号,控制光拾取单元3的上下移动。此时,聚焦驱 动信号驱动光拾取单元3内置的聚焦致动器,维持聚焦对准在多层光盘1的LO 层和Ll层的各数据记录面的状态。这样的信号环被称为聚焦伺服环。为了 维持稳定的聚焦,需要适当调整上述的聚焦伺服环的增益,该调整由聚焦 伺服环信号控制部42所包含的聚焦伺服增益调整部420进行。
另一方面,执行聚焦跳转时,控制电路4的聚焦控制部45切换开关SW, 将由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44生成的聚焦跳转信号输出至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 5。据此,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可以生成聚焦驱动信号,控制光拾取单元3 的上下移动。此时,聚焦驱动信号驱动光拾取单元3内置的聚焦致动器,执行 聚焦跳转。
艮口,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44根据由FE信号阈值设定部43设定的阈值电 平,边监视FE信号,边生成聚焦跳转信号。以往,该阈值电平在任何条件下 都被唯一决定,但此处,是基于由聚焦伺服增益调整部420输出的增益调整信 息而设定。下面说明其细节。
图2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动作而示出 的时序图,表示将光拾取单元3 (物镜)从多层光盘l的LO层的数据记录面的 对焦点移至L1层的数据记录面的对焦点时由FE信号生成部41生成的FE信号、以及此时由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44生成的聚焦跳转信号(FJP)的关系。
另外,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为了维 持聚焦状态的作为对象的工作距离(对焦时的光拾取单元3的透镜与多层光盘 l之间的距离)与FE信号的关系而示出的图。图3是表示将光拾取单元3 (物 镜)从多层光盘l的比较远的位置慢慢向较近的位置(L0层的对焦点及L1层 的对焦点)移动时生成的FE信号的例子的图,图3中,粗线所示的波形相当 于图2中的波形。此处,f。相当于多层光盘l的LO层的数据记录面的对焦点, fi相当于Ll层的数据记录面的对焦点.
图2 (a)是表示从多层光盘1的LO层的数据记录面向Ll层的数据记录面 进行聚焦跳转时生成聚焦跳转信号的形态的时序图,举例表示多层光盘1的各 层的FE信号的阈值电平相等的情况。此处,对于FE信号,设定a、 b、 c的3
电平作为阈值。
在图2 (a)中,首先,从控制电路4 (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44)向聚焦 致动器驱动电路5提供的聚焦跳转信号为加速脉冲,由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 开始聚焦跳转控制。此处,若到达阈值电平a,则结束加速脉冲所导致的加速。 但是, 一般而言加速时间被设定为直到得到适当加速力而由于惯性的屏蔽 时间。在该屏蔽时间的期间,即使FE信号到达阈值电平a也不结束加速。 接下来,若FE信号到达阈值电平b,则利用减速脉冲开始减速。再有,若 FE信号到达阈值电平c,则结束减速脉冲所导致的减速,聚焦跳转动作结 束,利用聚焦控制部45移至伺服环信号所导致的聚焦维持动作。
在图2 (b)中,表示由于多层光盘1或光拾取单元3的特性而L0层和L1 层的数据记录面的FE信号的振幅不同、FE信号振幅为L0〉L1时生成聚焦跳转 信号的形态。此时,L1层的数据记录面的FE信号振幅较小,由于FE信号未到 达阈值电平b而不生成减速脉冲,因此不能进行聚焦跳转。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如图2 (c)所示,控制 电路4 (FE信号阈值设定部43)使阈值电平b、 c按照与Ll层的数据记录面的 FE信号振幅电平变动为阈值电平b' 、 c',施加适当的减速脉冲。因此,需 要获取各层的数据记录面的FE信号的振幅电平,但要对其进行实测,则如图9 的背景技术所示,例如由于难以必须边使面振动的盘片旋转边进行测定,因此此处基于各层的增益调整量进行变动。下面说明其细节。
图4是用波形表示FE信号的振幅电平是LO层〉L1层时的聚焦伺服增益调 整部420的动作的动作示意图。此处,对比从多层光盘l的L0层和L1层的记 录面得到的读取光所生成的FE信号的振幅、和增益调整所生成的聚焦伺服环 信号的关系进行表示。 '
为了维持稳定的聚焦(多层光盘1的L0层、Ll层的各数据记录面与光拾 取单元3的物镜之间的距离),在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光拾取单元3 (聚 焦致动器)都具有相同的灵敏度(mm/V)时,聚焦环例如即使生成的FE信号 的振幅不同,聚焦伺服环信号也需要调整为相同的信号电平。因此,聚焦伺服 增益调整部420如图4所示,对每层执行最佳的增益调整(对LO层的FE信号 施加增益g。,对Ll层的FE信号施加增益gp生成具有相同电平c的聚焦环信 号),基于该增益调整信息(增益gQ、 gl),使得用于与FE信号的振幅进行 比较的阈值电平变化。另外,FE信号的振幅与增益调整信息(增益g。、 gl) 是反比例的关系。
图5是表示FE信号振幅与增益调整量的实测结果的图形,表示增益调整 量与FE信号振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此处,纵轴的刻度是(LO层的FE 信号振幅)/ (L1层的FE信号振幅)作为a,横轴的刻度是(Ll层的增益调 整信息)/ (LO层的增益调整信息)作为e。
根据图5,例如,对于FE信号的振幅电平,在L0层是L1层的2倍的多 层光盘l的情况下,a、 P都集中在0.5附近;在相反的条件的多层光盘l的 情况下,5集中在2附近。据此,确认了 a与P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y二l. 06x)。 根据该图形,可以根据多层光盘1的各层的增益调整信息算出各层的信号 振幅,因此,可以使聚焦跳转时的FE信号阈值电平进行最佳变动。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FE信号阈值设 定部43基于由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42 (聚焦伺服增益调整部420)输出的 增益调整信息(增益g。、 gl),使得用于与FE信号的振幅进行比较的阈值电 平变化,从而即使在多层光盘1、光拾取部3 (聚焦致动器)、聚焦致动器驱 动电路5的特性产生个体差异时,也可以执行稳定的聚焦跳转。
另外,在聚焦伺服环内有利用温度补偿等所进行的FE信号的归一化单元时,也可以将其考虑作为增益调整的一部分,使获取的归一化信息反映在上述 的增益调整信息中。
实施方式2. (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方框 图。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差异在于,控制电路4的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 部42内置聚焦平衡调整部421,该聚焦平衡调整部421生成输出平衡调整信息 (b。、 b。,设定阈值电平,以代替对FE信号阈值设定部43输出由聚焦伺服 增益调整部420生成的增益调整信息(增益g。、 gl)来设定阈值电平。其他结 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
图7是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的动作而示出的 时序图,表示将光拾取单元3从多层光盘1的LO层的数据记录面的对焦点移 动至Ll层的数据记录面的对焦点时由控制电路4的FE信号生成部41生成的 FE信号、以及此时由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44生成的聚焦跳转信号的关系。
另外,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为了维 持聚焦状态的作为对象的工作距离与FE信号的关系而示出的图。图8是表示 将光拾取单元3从多层光盘1的LO、 Ll的各层的数据记录面的比较远的位置 慢慢向较近的位置(LO层的对焦点及Ll层的对焦点)移动时生成的FE信号的 例子的图,图3中,粗线所示的波形相当于图2中的波形。此处,f。相当于多 层光盘l的LO层的数据记录面的对焦点,fi相当于Ll层的数据记录面的对焦 点
图7 (a)是表示多层光盘LO、 Ll各层的数据记录面的FE信号的平衡相等 时的、从LO层向Ll层的数据记录面聚焦跳转时生成聚焦跳转信号的形态的时 序图。此处,对于FE信号,设定3个电平(a、 b、 c)作为阈值。
在图7 (a)中,首先,由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44生成的聚焦跳转信号为 加速脉冲,提供至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据此,开始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 所进行的聚焦跳转动作,在到达阈值电平a的时刻结束加速脉冲所导致的对光 拾取单元3的上下移动的加速。但是, 一般而言加速时间被设定为直到得到适 当加速力的屏蔽时间。在该屏蔽时间的期间,即使FE信号到达阈值电平a 也不结束加速。接下来,若FE信号到达阈值电平b,则利用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开始减速脉冲所导致的减速动作。再有,若FE信号到达阈值电平 c,则通过结束减速脉冲所导致的减速动作而结束光拾取单元3的聚焦跳转 动作,在聚焦控制部45所进行的切换控制下,移至由聚焦伺服环信号生成 部42生成的伺服环信号所导致的聚焦维持动作。
在图7 (b)中,表示由于多层光盘1或光拾取单元3的特性、Ll层的数 据记录面的FE平衡向下方移动(其中FE信号的峰峰值相同)时生成聚焦跳转 信号的形态。
此时,由于FE信号未到达阈值电平b,不施加减速脉冲,因此不能进行聚 焦跳转。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如图7 (c)所示, 控制电路4 (FE信号阈值设定部43)使阈值电平b、 c变动为与Ll层的数据记 录面的FE信号平衡相对应的阈值电平b' 、 c',施加适当的减速脉冲。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FE信号阈值设定部43 基于由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42 (聚焦平衡调整部421)输出的平衡调整信息 (b。、 b。,使得用于与FE信号的振幅比较的阈值电平变化,从而即使在多层 光盘1、光拾取部3 (聚焦致动器)、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的特性产生个体 差异时,也可以执行稳定的聚焦跳转。
另外,在聚焦伺服环内有温度补偿等所涉及的FE信号的归一化单元时, 也可以将其考虑作为增益调整的一部分,使获取的归一化信息反映在上述的平 衡调整信息中。
另外,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2中,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42只内置了 聚焦平衡调整部421而构成,但也可以与图l所示的实施方式l相同,也内置 聚焦伺服增益调整部420,由聚焦伺服增益调整部420生成的增益调整量也反 映在上述的聚焦平衡调整部421所进行的阈值电平的变动控制中。另外,在图 1所示的实施方式1中,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42只内置了聚焦伺服增益调整 部420而构成,但也可以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2相同,也内置聚焦平衡调整 部421,由聚焦平衡调整部421生成的FE平衡调整量也反映在上述的聚焦伺服 增益调整部420所进行的阈值电平的变动控制中。此时,可以执行更稳定的聚 焦跳转。
另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l、 2,是基于增益调整结果、平衡调整结果对阈值电平进行变动控制,但除上述的归一化信号之外,使用来自构成多层光盘
1的各层的记录面的全反射信号(AS) 、 FE偏移测定结果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再有,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l、 2,例举了只具有L0层和L1层的数据记录面的 双层结构的光盘1作为多层光盘1,但也可以用于具有三层以上的数据记录面 的多层光盘。
另外,图l、图6所示的光盘驱动装置的控制电路4具体而言由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及微型计算机(CPU)构成,构成控制 电路4的FE信号生成部41、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42、 FE信号阔值设定部 43、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44、聚焦控制部45、聚焦伺服增益调整部420、聚焦 平衡调整部421分别属于上述的DSP、或者微型计算机中的任意一方。另外, 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可以由与上述的DSP或微型计算机独立设置的LSI构成, 另外,作为内置在控制电路4中来说明的FE信号生成部41也可以与聚焦致动 器驱动电路5同样由独立的LSI构成。
工业上的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盘驱动装置,由于通过基于增益调整信息设 定与FE信号的振幅比较的阈值,可以实现不受特性个体差异的影响的聚焦跳 转,因此适用于再现可从单侧读出的、至少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的多层 光盘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拾取单元,所述光拾取单元将向可从单侧读出的、至少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的多层光盘照射光而得到的读取光转换为电信号;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基于由所述电信号生成的聚焦误差信号,分别进行增益调整以维持聚焦对于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对准的状态,生成控制聚焦伺服环的聚焦环信号,并且,根据基于所述增益调整的结果得到的增益调整量而设定的阈值,生成聚焦跳转信号;以及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该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基于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聚焦跳转信号或者聚焦环信号,执行驱动所述光拾取单元并维持聚焦跳转或者聚焦对准状态的动作。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包含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所述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基于所述聚焦误差信 号,分别进行增益调整以维持聚焦对准在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 面的状态,输出控制所述聚焦伺服环的增益调整信息;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所述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基于由所述聚焦 伺服环信号控制部输出的各增益调整信息,设定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阈值;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所述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根据由所述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分别设定的阈值,对所述聚焦伺服环施加加减速脉冲并生成聚焦跳 转信号,使得从聚焦对准在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移至聚焦 对准在所述第二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或者从聚焦对准在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二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移至聚焦对准在所述第一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以及聚焦控制部,所述聚焦控制部切换由所述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输出的增 益调整信息和由所述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生成的聚焦跳转信号,控制所述聚焦 致动器驱动电路。
3. —种光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拾取单元,所述光拾取单元将向可从单侧读出的、至少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的多层光盘照射光而得到的读取光转换为电信号;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基于由所述电信号生成的聚焦误差信号,进行聚 焦平衡调整以维持聚焦对于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对准的状 态,生成控制聚焦伺服环的聚焦环信号,并且,根据基于所述聚焦平衡调整的 结果得到的平衡调整量而设定的阈值,生成聚焦跳转信号;以及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该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基于由所述控制电路生成的 聚焦跳转信号或者聚焦伺服环信号,执行驱动所述光拾取单元并维持聚焦跳转 或者聚焦对准状态的动作。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包含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所述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基于所述聚焦误差信 号,分别进行聚焦平衡调整以维持聚焦对准在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和第二层 记录面的状态,输出控制所述聚焦伺服环的聚焦平衡调整信息;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所述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基于由所述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输出的各聚焦平衡调整信息,设定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阈 值;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所述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根据由所述聚焦误差信号 阈值设定部分别设定的阈值,对所述聚焦伺服环施加加减速脉冲并生成聚焦跳 转信号,使得从聚焦对准在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移至聚焦 对准在所述第二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或者从聚焦对准在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二 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移至聚焦对准在所述第一层数据记录面的状态;以及聚焦控制部,所述聚焦控制部切换由所述聚焦伺服环信号控制部输出的聚 焦平衡调整信息和由所述聚焦跳转信号生成部生成的聚焦跳转信号,控制所述 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焦误差信号阈值设定部基于所述多层光盘的第一层数据记录面和 第二层数据记录面的聚焦误差信号的归一化信息,设定所述聚焦误差信号的阈 值。
全文摘要
光盘驱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层和第二层记录面的多层光盘(1);光拾取单元(3);控制电路(4),该控制电路(4)基于生成的FE信号,分别进行增益调整并生成聚焦伺服环信号,以维持聚焦对各记录面对准的状态,根据基于增益调整的结果得到的增益调整量而设定的阈值,向聚焦伺服环施加加减速脉冲并生成聚焦跳转信号,使得从聚焦对准在第一层的状态移至聚焦对准在第二层的状态、或者反向移动;以及执行维持聚焦跳转、或者聚焦对准状态的动作的聚焦致动器驱动电路(5)。
文档编号G11B7/085GK101641737SQ20078005229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3日
发明者平井伸明, 星野洋史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