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制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096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制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微型制振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微型制振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装设于一数据储存装置, 并用以抵销该数据储存装置因运作所产生的振动的微型制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今信息多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中,使用者对数据储存装置(尤其是传统碟片式硬盘)的容量需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对个人使用者而言,必须不断地扩充或是外接更多的硬盘,才得以满足其高容量的需求。而在另一方面,对企业用户而言,无论是企业内部的数据档案,或是供外部客户使用的云端数据库,其所需要的硬盘容量更非一般个人使用者可以比拟。[0003]传统的碟片式硬盘系利用磁极的改变,来进行数据的读写作业,因此具有相当高的精密度。并且于运转期间,碟盘的旋转速度极快,若稍不注意对硬盘施以外力,将容易导致碟盘不停地持续于一晃动状态下进行读写动作,使读写头与碟盘两者相互碰撞,并引起读写头或磁区的毁损。[0004]有鉴于此,已知防止硬盘振动的方法,通常是将各个硬盘套设于缓冲装置或吸振装置后,再将其以螺丝固定于硬盘柜上。然而,因为得利用螺丝进行锁固的关系,所以在安装上需耗费较多时间。同时,以此种方式所设置的硬盘,在某些特定的振动频率下,可能会将所产生的振动直接传递予硬盘柜,从而导致硬盘柜之间产生共振效应,进而引起更大的损坏。[0005]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有效消弭振动或共振效应,以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进而维持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的微型制振装置,便为此业界亟需努力的目标。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消弭硬盘振动与共振效应的微型制振装置, 以确保数据储存的安全性,同时得以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制振装置,包含一本体、一盖体、一感测元件及一控制元件。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一凸起及一线圈,且线圈适于导入一电流以形成具有一第一磁极及一第二磁极的一磁场。盖体具有一第一端面、一第二端面及一第一磁性元件。感测元件设于本体的凸起的一相对侧,用以测量第二表面所受的一第一振动方向。控制元件适于用以电性连接于感测元件与线圈间。当感测元件测量该第一振动方向后,控制元件将控制流入线圈的电流以调节第一磁极的极性及强度,使第一磁极与第三磁极间产生一力量,使本体沿与第一振动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振动方向运动。


[0008]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其中[0009[0010[0011[0012[0013[0014图I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制振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制振装置的本体经旋转180度后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制振装置于振动时受到朝上拉力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制振装置于振动时受到朝下压力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微型制振装置的安装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及[0015]100微型制振装置[0016]110本体[0017]111第一表面[0018]112第二表面[0019]113凸起[0020]114中心部[0021]115凹陷部[0022]116线圈[0023]120盖体[0024]121第一端面[0025]122第二端面[0026]123第一磁性元件[0027]124中心部[0028]130感测元件[0029]140控制元件[0030]150缓冲装置[0031]151第一缓冲体[0032]152第二缓冲体[0033]200数据储存装置[0034]300承载面[0035]Ml第一磁极[0036]M2第二磁极[0037]M3第三磁极[0038]M4第四磁极[0039]SI第一振动方向[0040]S2第二振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0041]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微型制振装置100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其中,为便于理解, 部分元件的标示并未依据原始尺寸绘示,谨此特别说明。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于一数据储存装置200的微型制振装置100主要包含一本体110、一盖体120、一感测元件130及一控制元件140等元件,各元件间的空间关系与技术内容将依序说明如下。[0042]请一并参考图2,其为微型制振装置100的本体110经旋转180度后的立体图。如图所示,本体110系设置贴附于数据储存装置200,并具有一第一表面111、一第二表面112、 一凸起113、一中心部114、一凹陷部115及一线圈116。第一表面111系朝向盖体120设置,而第二表面112系相对于第一表面111设置,并用以与数据储存装置200接触。凸起 113形成于本体110的中心部114,并与第一表面111共同界定出凹陷部115。线圈116系用以缠绕凸起113,且适于容置于凹陷部115中。如此一来,经由控制元件140的控制,线圈 116适于导入一电流以形成一磁场,且磁场系具有一第一磁极Ml及磁极相反的一第二磁极 M2。此时,于本实施例中,本体110较佳可为一导磁壳体,用以协助强化该磁场。[0043]请接续参考图1,盖体120具有一第一端面121、一第二端面122及一第一磁性元件123。第二端面122系相对第一端面121设置,且面对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第一磁性元件123设置于盖体120的一中心部124中,用以产生一第三磁极M3及极性相反的一第四磁极M4,且第三磁极M3系用以面对线圈116所形成的磁场所具有的第一磁极Ml。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三磁极M3为一 N极且面对本体110设置,而第四磁极M4为一 S极且面对第一端面121设置。[0044]感测元件130系设置于本体110的凸起113的相对侧。更详细地说,感测元件130 系设置于第二表面112的一中心处,而得以与数据储存装置200接触。借由将感测元件130 与控制元件140电性连接,感测元件130将用以测量第二表面112所遭受的一第一振动方向SI,并将第一振动方向SI转换为相对应的一第一谐振波形。于本实施例中,感测兀件130 可为一加速规或其他可用以测量振动的元件,用以即时地测量第一振动方向SI的方向与大小。[0045]如上所述,由于控制元件140系用以电性连接于感测元件130与线圈116间,并根据感测元件130所测量而得的第一振动方向SI及第一谐振波形,控制电流的大小及方向 (顺时钟或逆时钟),以相应调节第一磁极Ml及第二磁极M2的极性及强度,使第一磁极Ml与第三磁极M3间产生一力量,使本体110沿与第一振动方向SI相反的一第二振动方向S2运动。在此,相应于第二振动方向S2的产生,感测元件130同样可将第二振动方向S2转换为相对应的一第二谐振波形。[0046]如此一来,如图3所示,当数据储存装置200因为运作的关系,使第一振动方向SI 为远离第二表面112的方向并具有第一谐振波形时,第一磁极Ml的极性将被控制兀件140 控制为相异于第三磁极M3的极性,使该力量得以因磁极异性相吸的原理而为一吸力,同时具有与第一谐振波形互补的第二谐振波形,以抑制数据储存装置200朝远离第二表面112 的方向移动。[0047]相似地,如图4所示,当数据储存装置200因为运作的关系,使第一振动方向SI为接近第二表面112的方向并具有第一谐振波形时,第一磁极Ml的极性将被控制元件140控制为相同于第三磁极M3的极性,使该力量得以因磁极同性相斥的原理而为一斥力,同时具有与第一谐振波形互补的第二谐振波形,以避免数据储存装置200朝接近第二表面112的方向移动。[0048]换言之,前述的第一振动方向SI经适当的转换后,系同时对应出第一谐振波形, 而前述的第二振动方向S2经转换后,亦同时对应出与第一谐振波形互补的第二谐振波形。[0049]请再次参阅图1,微型制振装置100还包含一缓冲装置150,其系设置于本体110 及盖体120间,且缓冲装置150并具有一第一缓冲体151及一第二缓冲体152。如图所示,第一缓冲体151较佳系设置于本体110的凸起113及盖体120的第二端面122之间,而第二缓冲体152较佳系沿第一表面111的周缘环绕设置,以对应地设置于盖体120的第二端面122的周缘。并且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体151较佳系为一弹簧,而第二缓冲体152较佳为一隔膜。[0050]以下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制振装置100的运作机制。[0051]首先,如图3所示,当数据储存装置200 (如前述的硬盘)因运作而产生振动,且该振动所具有的第一振动方向SI为远离第二表面112时,控制兀件140将控制一逆时针电流导入于线圈116,使得线圈116形成具有第一磁极Ml为S极及第二磁极M2为N极的一磁场。[0052]此时,由于磁场的第一磁极Ml (S极)系相异于第一磁性兀件123的第三磁极M3 (N极),因此本体110将得以因磁极异性相吸的原理产生一吸力,并借由互补的第一谐振波形与第二谐振波形,消弭数据储存装置200沿第一振动方向SI的运动,使数据储存装置200 回到平衡的状态。并且,因应该吸力,第一缓冲体151及第二缓冲体152将产生压缩变形。[0053]相似地,如图4所示,当数据储存装置200 (如前述的硬盘)因运作而产生振动,且该振动所具有的第一振动方向S I系为接近第二表面112时,控制兀件140将控制一顺时针电流导入于线圈116,使得线圈116形成具有第一磁极Ml为N极及第二磁极M2为S极的一磁场O[0054]此时,由于磁场的第一磁极Ml (N极)系相同于第一磁性兀件123的第三磁极M3 (N极),因此本体110将得以因磁极同性相斥的原理产生一斥力,并借由互补的第一谐振波形与第二谐振波形,消弭数据储存装置200沿第一振动方向S I的运动,使数据储存装置 200回到平衡的状态。并且,因应该斥力,第一缓冲体151及第二缓冲体152将产生拉伸变形,同时可避免本体110与盖体120间的斥力过大,导致本体110与盖体120相互脱离的情形。[0055]请参阅图5所示的微型制振装置100的安装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使用者将多个数据储存装置200分层放置于硬盘柜的固定架上时,便可利用一个或多个不等的微型制振装置100 (图未示出),将其分别安装于各该数据储存装置200之间,或安装于数据储存装置 200与硬盘柜固定架的承载面300间,以消弭数据储存装置200所产生的外在振动。如此一来,不仅可避免数据储存装置200因长期振动而导致内部零件损坏的情形,亦可进一步延长数据储存装置200的使用寿命。[0056]综上所述,借由线圈116通电产生的第一磁极Ml与第一磁性元件123所具有的第三磁极M3间的磁性关系,可带动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制振装置100的本体110相对于振动方向S I的往返移动(如图3及图4所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制振装置100所欲产生的制振效果。除此之外,微型制振装置100并不限制仅能于安装于上下振动方向,当微型制振装置100设置于数据储存装置200的上、下、左、右及前、后方向时,亦可协助感测并产生与外在振动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且微型制振装置100的数量可依使用者的不同制振需求进行调整。[0057]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制振装置,使用于一数据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具有 一第一表面及相对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 一凸起,形成于该本体的一中心部,并与该第一表面共同界定出一凹陷部;及 一线圈,缠绕该凸起,容置于该凹陷部中,该线圈适于导入一电流以形成一磁场,且该磁场具有一第一磁极及磁极相反的一第二磁极; 一盖体,具有 一第一端面,及相对该第一端面的一第二端面,该第二端面是面对该本体的该第一表面;及 一第一磁性元件,容置于该盖体的一中心部中,用以产生一第三磁极及极性相反的一第四磁极,且该第三磁极是面对该第一磁极 一感测元件,设于该本体的该凸起的一相对侧,用以测量该第二表面所受的一第一振动方向;以及 一控制元件,电性连接于该感测元件与该线圈间,根据该感测元件所测量的该第一振动方向,控制该电流,以调节该第一磁极的极性及强度,使该第一磁极与该第三磁极间产生一力量,从而使该本体沿与该第一振动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振动方向运动; 其中,该本体是设置于该数据储存装置,且该本体的该第二表面适于与该数据储存装置接触,该盖体是设置于一承载面,使该盖体的该第一端面与该承载面接触,当该第一振动方向为远离该第二表面时,该第一磁极的极性相异于该第三磁极的极性,而使该力量为一吸力;当该第一振动方向为接近该第二表面时,该第一磁极的极性相同于该第三磁极的极性,而使该力量为一斥力。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型制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振动方向是对应出一第一谐振波形,该第二振动方向是对应出与该第一谐振波形互补的一第二谐振波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制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一导磁壳体,适以强化该磁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制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测元件为一加速规。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型制振装置,还包含一缓冲装置,设于该本体及该盖体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制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装置具有一第一缓冲体及一第二缓冲体,该第一缓冲体设置于该本体的该凸起及该盖体的该第一磁性元件间,该第二缓冲体设置于该本体的该第一表面及该盖体的该第二端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制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缓冲体为一弹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制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缓冲体为一隔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微型制振装置,包含一本体、一盖体、一感测元件及一控制元件。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一凸起及一线圈,且线圈可导入一电流以形成具有一第一磁极及一第二磁极的一磁场。盖体具有一第一端面、一第二端面及一第一磁性元件。感测元件设于本体的凸起的一相对侧,用以测量第二表面所受的一第一振动方向。控制元件电性连接于感测元件与线圈间。当感测元件测量该第一振动方向后,控制元件将控制电流以调节第一磁极的极性及强度,使第一磁极与第三磁极间产生一力量,使本体沿与第一振动方向相反的一第二振动方向运动。
文档编号G11B33/08GK202816382SQ20122051233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8日
发明者李昆达 申请人:李昆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