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盒及硬盘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76789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硬盘盒及硬盘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硬盘盒,包括底板、相连于底板的周围的环侧板及弹臂模块;环侧板与底板包围形成有容置空间,用以收容一硬盘;弹臂模块包含有至少一弹臂,且弹臂具有连接端部以及自由端部;弹臂的连接端部连接于底板与环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弹臂的自由端部位于容置空间内,并且弹臂的自由端部能以连接端部为支点而于容置空间内摆动;此外,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硬盘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硬盘盒及硬盘装置,其能在硬盘盒针对不同尺寸的硬盘组装于其内时,以弹臂当作限位,解决硬盘在硬盘盒内部摇晃的问题。
【专利说明】硬盘盒及硬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于收容不同尺寸硬盘且具备吸震效果的硬盘盒及硬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公知技术中的行动硬盘装置包含有硬盘盒与置于硬盘盒内的硬盘,但不同品牌的硬盘,其尺寸往往并不相同,所以硬盘盒必须预留空间,使得硬盘装设入硬盘盒内之后,硬盘与硬盘盒之间还留有空间加贴泡棉,以避免消费者使用时,会感觉到硬盘本体在摇晃或产生异音。因此,习用的硬盘盒只能消极地配合硬盘尺寸去贴泡棉,并且习用的行动硬盘装置还需耗费许多人力进行泡棉的贴合,此显然造成整体成本的浪费。
[0003]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之处,潜心研宄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一种适于收容不同尺寸硬盘且具备吸震效果的硬盘盒及硬盘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硬盘盒,包括:一底板;一环侧板,相连于所述底板的周围,并且所述环侧板与所述底板包围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收容一硬盘;以及一弹臂模块,包含有至少一弹臂,且每一个所述弹臂具有一连接端部以及一自由端部,每一个所述弹臂的连接端部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环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每一个所述弹臂的自由端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每一个所述弹臂的自由端部能以所述连接端部为支点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摆动。
[0007]更好地,所述底板呈矩形,所述环侧板具有相连于所述底板周围的两长侧板与两短侧板,所述两长侧板相互平行且各形成有至少一缺口,所述弹臂模块所包含的弹臂之中具有至少两长侧弹臂,多个所述的长侧弹臂的连接端部分别一体连接于多个所述的缺口的孔壁,多个所述的长侧弹臂的轮廓分别不大于其所对应的多个所述的缺口的轮廓。
[0008]更好地,远离所述底板的每个长侧弹臂部位的内表面形成有一导引斜面,并且每个长侧弹臂的外表面与导引斜面的距离自远离所述底板的位置朝向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渐增加。
[0009]更好地,多个所述的长侧弹臂分别自其连接端部朝向所述容置空间以不大于30度的弯折角度斜向地延伸所形成。
[0010]更好地,所述两短侧板相互平行,所述弹臂模块所包含的弹臂之中具有多个短侧弹臂,多个所述的短侧弹臂的连接端部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两短侧板的内表面。
[0011]更好地,多个所述的短侧弹臂分别自其连接端部朝向所述底板斜向地延伸所形成,每个弹臂与其所相连的短侧板的距离自远离所述底板的位置朝向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渐增加,并且每个短侧弹臂与其所相连的短侧板所形成的夹角不大于45度。
[0012]更好地,所述底板形成有多个切口,所述弹臂模块所包含的弹臂之中具有多个底弹臂,多个所述的底弹臂的连接端部分别一体连接于多个所述的切口的孔壁,多个所述的底弹臂分别自其连接端部朝向所述容置空间以不大于30度的弯折角度斜向地延伸所形成,而多个所述的底弹臂的轮廓分别不大于其所对应的多个所述的切口轮廓。
[0013]更好地,多个所述的底弹臂大致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四个角落,多个所述的底弹臂位在多个所述的长侧弹臂朝向所述两短侧板正投影的投影区域之外,并且多个所述的底弹臂在多个所述的短侧弹臂朝向所述两长侧板正投影的投影区域之外。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硬盘装置,包括:一硬盘盒,包含:一底板;一环侧板,相连于所述底板的周围,并且所述环侧板与所述底板包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用以收容一硬盘;以及一弹臂模块,包含有至少一弹臂,且每一个所述弹臂具有一连接端部以及一自由端部,每一个所述弹臂的连接端部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环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每一个所述弹臂的自由端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每一个所述弹臂的自由端部能以所述连接端部为支点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摆动;一硬盘,容置于所述硬盘盒的容置空间内,并且所述硬盘压抵于每一个所述弹臂,以使每一个所述弹臂蓄有一回复力。
[0015]更好地,所述底板呈矩形且形成有多个切口,所述弹臂模块所包含的弹臂之中具有多个底弹臂,多个所述的底弹臂的连接端部分别一体连接于多个所述的切口的孔壁,多个所述的底弹臂的轮廓分别不大于其所对应的多个所述的切口轮廓,并且多个所述的底弹臂大致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四个角落。
[00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硬盘盒及硬盘装置,其能在硬盘盒针对不同尺寸的硬盘组装于其内时,以弹臂当作限位,达到硬盘在硬盘盒内部不会有摇晃的问题。
[0017]再者,硬盘盒通过可自动调变的弹臂,由此在与各家硬盘供货商的配合上,以自动调变的配合方式,不但可吸收硬盘的尺寸公差,更可无须担心各家硬盘供货商硬盘尺寸的变化,进而使硬盘组装在硬盘盒内时,不会形成有间隙而造成摇晃的现象。硬盘盒通过其弹臂即可使其与硬盘之间变为真正的零间隙。
[0018]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硬盘盒利用所有弹臂方向及其回复力,提供装设于硬盘盒的内的硬盘,在摔落后不易造成脱落,并可兼具防震吸收冲击。
[0019]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硬盘盒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的俯视不意图;
[0023]图4为图3沿A-A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5为图3沿B-B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硬盘盒的底弹臂位置排布示意图;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硬盘装置以较小尺寸的硬盘装设于硬盘盒的平面示意图;
[0027]图8为图7沿C-C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硬盘装置以较大尺寸的硬盘装设于硬盘盒的平面示意图;
[0029]图10为图9沿D-D剖线的剖视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0硬盘盒
[0032]I 底板
[0033]11 切口
[0034]2环侧板
[0035]21长侧板
[0036]211 缺口
[0037]22短侧板
[0038]221 插接口
[0039]3弹臂模块
[0040]30 弹臂
[0041]301连接端部
[0042]302自由端部
[0043]31长侧弹臂
[0044]311导引斜面
[0045]32短侧弹臂
[0046]321 凸块
[0047]322导引斜面
[0048]33底弹臂
[0049]331 凸条
[0050]200、200’ 硬盘
[0051]S容置空间
[0052]PpP2投影区域
[0053]θ ρ Θ 3弯折角度
[0054]Θ 2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55]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盘盒100,能用以收容不同尺寸的硬盘且具备有吸震的效果,而本实施例所指的硬盘盒100尤指一种行动硬盘盒,但不受限于此。所述硬盘盒100包括一底板1、相连于上述底板I周围的一环侧板2、及一弹臂模块3。
[0056]其中,所述底板I与环侧板2包围形成有一用以收容硬盘的容置空间S,而弹臂模块3包含有至少一弹臂30。上述弹臂30具有一连接端部301以及一自由端部302,弹臂30的连接端部301连接于底板I与环侧板2的至少其中之一,弹臂30的自由端部302位于容置空间S内,并且弹臂30的自由端部302能以连接端部301为支点而于容置空间S内摆动。
[0057]以上为本实用新型各种实施例的共同技术特征,以下将以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做一介绍。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应图式所提及的相关数量与外型,仅用以具体地说明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以便于了解本实施例的内容,而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0058]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底板I大致呈矩形,并且底板I形成有多个切口 11,上述切口 11大致分别形成于底板I的四个角落。所述环侧板2具有相连于底板I周围的两长侧板21与两短侧板22,上述两长侧板21大致相互平行,而上述两短侧板22亦大致相互平行。也就是说,所述长侧板21与短侧板22相连而呈现大致方环状。再者,所述两长侧板21各形成有两缺口 211,并且每个长侧板21上的两缺口 211分别位于该长侧板21的大致1/3长度之处以及大致2/3长度之处,而所述两短侧板22的其中之一短侧板22的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一用以供电连接器插设的用的插接口 221。
[0059]所述弹臂模块3所包含的弹臂30为多个,且该些弹臂30分别为四个片状的长侧弹臂31、四个片状的短侧弹臂32、及四个长条状的底弹臂33。其中,上述四个长侧弹臂31是两两分别形成于所述两长侧板21,也就是说,每个长侧板21上形成有两个长侧弹臂31。任一长侧板21上的两长侧弹臂31分别与另一长侧板21上的两长侧弹臂31呈彼此相向设置,并且每个长侧板21上的两长侧弹臂31分别位于该长侧板21的大致1/3长度之处以及大致2/3长度之处。
[0060]更详细地说,所述长侧弹臂31的连接端部301分别一体连接于上述两长侧板21的缺口 211孔壁,并且每个长侧弹臂31是自其连接端部301朝向容置空间S以不大于30度的弯折角度G1斜向地延伸所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每个长侧弹臂31的弯折角度Θ i大致为5?15度之间,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说,任一长侧板21上的两长侧弹臂31的弯折方向大致相同,并且每个长侧弹臂31的轮廓不大于其所对应的缺口 211轮廓。
[0061]再者,远离底板I的每个长侧弹臂31部位(如图2中的长侧弹臂31顶部)的内表面形成有一导引斜面311,并且每个长侧弹臂31的外表面311大致垂直于底板I,而每个长侧弹臂31的外表面与导引斜面311的距离自远离底板I的位置朝向底板I的方向(如图2中的由上而下的方向)逐渐地增加。
[0062]所述四个短侧弹臂32两两分别形成于所述两短侧板22,S卩,每个短侧板22上形成有两个短侧弹臂32。任一短侧板22上的两短侧弹臂32分别与另一短侧板22上的两短侧弹臂32彼此相向设置,并且在形成有插接口 221的短侧板22上的两短侧弹臂32,其分别位于该短侧板22的相反两侧(如图2中的右方短侧板22的上侧与下侧),而所述四个短侧弹臂32大致位于环侧板2的四个角落之处。
[0063]更详细地说,如图4所示,所述短侧弹臂32的连接端部301分别一体连接于上述两短侧板22的内表面,并且短侧弹臂32是连接于短侧板22内表面远离底板I的部位(如图1和图2中的短侧板22内表面顶部)。每个短侧弹臂32自其连接端部301朝向底板I斜向地延伸所形成,并且每个弹臂30与其所相连的短侧板22的距离自远离底板I的位置朝向底板I的方向逐渐地增加,而每个短侧弹臂32与其所相连的短侧板22所形成的夹角θ2不大于45度(如图4)。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夹角Θ 2大致为25?35度之间,但于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0064]再者,每个短侧弹臂32的自由端部302设有一凸块321,并且彼此相向设置的任两短侧弹臂32,其凸块321亦呈彼此相向设置。其中,每个凸块321于远离底板I的部位(如图1和图2中的凸块321顶部)形成有一导引斜面322,并且上述导引斜面322与其所相邻的短侧板22内表面的距离自远离底板I的位置朝向底板I的方向(如图2中的由上而下的方向)逐渐地增加。
[0065]所述四个底弹臂33形成于底板1,并且该些底弹臂33大致分别位于底板I的四个角落。进一步地说,如图6,所述底弹臂33是位在该些长侧弹臂31朝向上述两短侧板22正投影的投影区域Pl之外,并且底弹臂33亦位在该些短侧弹臂32朝向上述两长侧板21正投影的投影区域P2之外。也就是说,所有的底弹臂33皆是位在上述投影区域P1、P2的内侦牝由此使适于装设于硬盘盒100的各种尺寸硬盘都能抵触于上述底弹臂33上。
[0066]更详细地说,每个底弹臂33的连接端部301 —体连接于上述底板I的切口 11孔壁,并且每个底弹臂33自其连接端部301朝向容置空间S以不大于30度的弯折角度Θ 3斜向地延伸所形成(如图5)。于本实施例中,上述每个底弹臂33的弯折角度Θ 3大致为5?15度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0067]进一步地说,每个底弹臂33的弯折方向大致相同,并且每个底弹臂33的轮廓不大于其所对应的切口 11轮廓。再者,每个底弹臂33的自由端部302设有一凸条331,并且底弹臂33的长度方向与其凸条33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0068]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硬盘装置,尤指一种行动硬盘装置。所述硬盘装置包含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硬盘盒100及收容于硬盘盒100内的一硬盘200。而于说明硬盘盒100时,请适时参照图1至图3。
[0069]其中,当硬盘200正要装入硬盘盒100时,硬盘200将受到硬盘盒100的长侧弹臂31及短侧弹臂32的导引斜面311、322的导引,进而使硬盘200进入硬盘盒100内时,能够位于适当的位置,以压抵于硬盘盒100的所有弹臂30(例如:压抵于长侧弹臂31的自由端部302末端、短侧弹臂32的凸块321、及底弹臂33的凸条331),进而使弹臂30蓄有回复力。
[0070]再者,通过硬盘盒100的结构设计,以使上述硬盘200的尺寸能够容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亦即,硬盘盒100能够用以收容不同尺寸的硬盘200。进一步地说,硬盘200的尺寸仅须达到足以使其装入硬盘盒100时,硬盘200能压抵于硬盘盒100的所有弹臂30。
[0071]举例而言,如图7和图8所示,其为硬盘盒100所能收容的较小尺寸的硬盘200,上述硬盘200装入硬盘盒100内时,硬盘200恰好压抵于硬盘盒100的所有弹臂30。再者,如图9和图10所示,其为硬盘盒100所能收容的较大尺寸的硬盘200’,上述硬盘200’装入硬盘盒100内时,硬盘200’压抵于硬盘盒100的所有弹臂30,并且上述弹臂30产生最大的形变量(如:长侧弹臂31的自由端部302大致与长侧板21平行、短侧弹臂32的自由端部302内侧缘抵接于短侧板22内表面)。
[007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硬盘装置,其硬盘盒针对不同尺寸的硬盘组装于其内时,以弹臂当作限位,达到硬盘在硬盘盒内部不会有摇晃的问题。再者,硬盘盒通过可自动调变的弹臂,由此在与各家硬盘供货商的配合上,以自动调变的配合方式,不但可吸收硬盘的尺寸公差,更可无须担心各家硬盘供货商硬盘尺寸的变化,进而使硬盘组装在硬盘盒内时,不会形成有间隙而造成摇晃的现象。亦即,硬盘盒通过其弹臂即可使其与硬盘之间变为真正的零间隙。
[0073]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硬盘盒利用所有弹臂方向及其回复力,提供装设于硬盘盒的内的硬盘,在摔落后不易造成脱落,并可兼具防震吸收冲击。进一步地说,前后的弹臂(如:短侧弹臂)方向,除了可吸收前后向的冲击外,连四个角落的冲击都能吸收,使硬盘达到最大防护。而左右的弹臂(如:长侧弹臂)方向,更兼具考虑组装方向,可将硬盘往短侧板的插接口方向推挤,可预防硬盘与其相连的连接器脱落,进而避免产生读取不良的现象。
[00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改,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硬盘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 一环侧板,相连于所述底板的周围,并且所述环侧板与所述底板包围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收容一硬盘;以及 一弹臂模块,包含有至少一弹臂,且每一个所述弹臂具有一连接端部以及一自由端部,每一个所述弹臂的连接端部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环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每一个所述弹臂的自由端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每一个所述弹臂的自由端部能以所述连接端部为支点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矩形,所述环侧板具有相连于所述底板周围的两长侧板与两短侧板,所述两长侧板相互平行且各形成有至少一缺口,所述弹臂模块所包含的弹臂之中具有至少两长侧弹臂,多个所述的长侧弹臂的连接端部分别一体连接于多个所述的缺口的孔壁,多个所述的长侧弹臂的轮廓分别不大于其所对应的多个所述的缺口的轮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盒,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底板的每个长侧弹臂部位的内表面形成有一导引斜面,并且每个长侧弹臂的外表面与导引斜面的距离自远离所述底板的位置朝向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渐增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长侧弹臂分别自其连接端部朝向所述容置空间以不大于30度的弯折角度斜向地延伸所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短侧板相互平行,所述弹臂模块所包含的弹臂之中具有多个短侧弹臂,多个所述的短侧弹臂的连接端部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两短侧板的内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盘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短侧弹臂分别自其连接端部朝向所述底板斜向地延伸所形成,每个弹臂与其所相连的短侧板的距离自远离所述底板的位置朝向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渐增加,并且每个短侧弹臂与其所相连的短侧板所形成的夹角不大于45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形成有多个切口,所述弹臂模块所包含的弹臂之中具有多个底弹臂,多个所述的底弹臂的连接端部分别一体连接于多个所述的切口的孔壁,多个所述的底弹臂分别自其连接端部朝向所述容置空间以不大于30度的弯折角度斜向地延伸所形成,而多个所述的底弹臂的轮廓分别不大于其所对应的多个所述的切口轮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硬盘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底弹臂大致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四个角落,多个所述的底弹臂位在多个所述的长侧弹臂朝向所述两短侧板正投影的投影区域之外,并且多个所述的底弹臂在多个所述的短侧弹臂朝向所述两长侧板正投影的投影区域之外。
9.一种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硬盘盒,包含: 一底板; 一环侧板,相连于所述底板的周围,并且所述环侧板与所述底板包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用以收容一硬盘;以及 一弹臂模块,包含有至少一弹臂,且每一个所述弹臂具有一连接端部以及一自由端部,每一个所述弹臂的连接端部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环侧板的至少其中之一,每一个所述弹臂的自由端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每一个所述弹臂的自由端部能以所述连接端部为支点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摆动; 一硬盘,容置于所述硬盘盒的容置空间内,并且所述硬盘压抵于每一个所述的弹臂,以使每一个所述弹臂蓄有一回复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矩形且形成有多个切口,所述弹臂模块所包含的弹臂之中具有多个底弹臂,多个所述的底弹臂的连接端部分别一体连接于多个所述的切口的孔壁,多个所述的底弹臂的轮廓分别不大于其所对应的多个所述的切口轮廓,并且多个所述的底弹臂大致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四个角落。
【文档编号】G11B33/00GK204229834SQ201420710537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2日
【发明者】叶建志, 萧家祥 申请人:威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