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减振装置以及硬盘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826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硬盘减振装置以及硬盘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系统硬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硬盘减振装置以及一种硬盘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一般是将硬盘安装在整机内部,拆装更换时,需要将整机箱盖打开才能将硬盘模块拆卸下来,十分不方便。

再者,整机受到振动时,容易造成硬盘磁头共振而使得硬盘不能正常工作,出现蓝屏现象。因此,现有技术对于有抗振要求的硬盘兼设有减振装置,但一般使用尺寸较大的减振垫,所以需要整机有较大的安装空间,并且零件多、装配复杂,且硬盘一般是水平方向安装,导致体积大,对于空间上的紧凑型整机安装不方便,且在振动中容易碰到其他部件而导致减振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硬盘减振装置以及一种硬盘组件,其可具有垂直安装且拆卸方便等特点。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硬盘减振装置,包括:硬盘盖;硬盘减振支架,与所述硬盘盖固定连接在一起;多个减振垫;以及硬盘固定支架,与所述硬盘减振支架之间通过所述多个减振垫弹性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盘盖包括片状主体部、形成在所述片状主体部的内表面上的多个压铆螺柱、形成在所述片状主体部的一个侧边的舌头卡扣、形成在所述片状主体部的另一个相对侧边的片状竖直部、以及设置 在所述片状竖直部上的松不脱螺钉;所述硬盘减振支架通过多个螺钉分别锁入所述多个压铆螺柱而与所述硬盘盖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盘减振支架包括片状主体部、形成在所述片状主体部的两个相对侧边的两个片状竖直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片状主体部的多个角落的多个安装部;每一个所述安装部上形成有螺钉过孔,从而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安装部上的所述螺钉过孔而可将所述硬盘减振支架与所述硬盘盖锁固在一起;所述两个片状竖直部中的每一者上形成有两对大小孔,每一对大小孔包括相连通的一个大孔和一个小孔,所述多个减振垫分别卡固在所述两个片状竖直部上的共计四对所述大小孔的小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盘固定支架为两个,每一个所述硬盘固定支架包括片状托起部、形成在所述片状托起部的一个侧边的一个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和两个硬盘竖直片状固定部、与所述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竖直片状固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竖直片状固定部的横向连接部;所述两个硬盘竖直片状固定部分设在所述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的相对两端外侧且与所述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间隔设置,从而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硬盘竖直片状固定部上的硬盘固定孔而可将所述硬盘固定支架与硬盘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有螺纹孔,所述第二竖直片状固定部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螺纹孔一一对应的螺纹过孔,从而通过螺钉依序穿过所述第二竖直片状固定部上的所述螺纹过孔和相对应的减振垫而锁入所述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上的所述螺纹孔而可使得所述硬盘减振支架与所述硬盘固定支架形成弹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硬盘竖直片状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竖直片状固定部分设在所述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二竖直 片状固定部的内侧表面和所述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的外侧表面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距以用于保证所述减振垫有弹性形变以及保证所述硬盘减振支架与所述硬盘固定支架之间为软接触,所述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的内侧表面与所述硬盘竖直片状固定部的内侧表面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距以用于保证穿过减振垫的螺钉不会顶到与所述硬盘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的硬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四对所述大小孔呈对称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盘减振支架的所述片状主体部上形成有多个散热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减振垫为橡胶减振垫。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硬盘组件,包括硬盘和前述任意一种硬盘减振装置,其中所述硬盘与所述硬盘减振装置的所述硬盘固定支架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盘组件垂直安装在工控整机箱体侧壁上。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硬盘减振装置具有组装简便、零件少、成本低且适于垂直安装等优点,而且体积小,其对于紧凑型整机而言能够节省空间且不会影响整机的整体性能。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硬盘减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硬盘减振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硬盘减振装置中的硬盘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硬盘减振装置中的硬盘减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硬盘减振装置中的减震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硬盘减振支架和图5所示减振垫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硬盘减振装置中的硬盘固定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硬盘固定支架的俯视图。

图9为两个图7所示的硬盘固定支架与硬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硬盘减振装置装配有硬盘后在整机箱体中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硬盘减振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硬盘减振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硬盘减振装置10包括:一个硬盘盖11、一个硬盘减振支架13、四个用于硬盘减振支架13和硬盘盖11相连接的螺钉12、四个减振垫15、两个硬盘固定支架17、四个用于硬盘固定支架17与硬盘减震支架13相连接的螺钉16以及四个硬盘固定螺钉18。

参见图3,其为图2所示硬盘减振装置10中的硬盘盖1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硬盘盖11包括片状主体部110、形成在片状主体部110内表面上的四个压铆螺柱112、形成在片状主体部110的一侧边的至少一个例如两个舌 头卡扣114、形成在片状主体部110的另一相对侧边的片状竖直部116、以及设置在片状竖直部116上的松不脱螺钉118。

参见图4、图5及图6,图4为图2所示硬盘减振装置10中的硬盘减振支架1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硬盘减振装置10中的减振垫1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为硬盘减振支架13和四个减振垫15的装配示意图。在图4中,硬盘减振支架13包括片状主体部130、形成在片状主体部130的两个相对侧边的两个片状竖直部132、以及形成在片状主体部130的四个角落的四个安装部134。其中,片状主体部130上形成有多个通孔以便于散热;每一个安装部134上形成有螺钉过孔1340,从而硬盘减振支架13可以通过螺钉12穿过螺钉过孔1340锁入压铆螺母112而与硬盘盖11形成固定连接;每一个片状竖直部132上形成有两对大小孔1320,每一对大小孔1320包括相连通的一个大孔和一个小孔,小孔用于将减振垫15的中间槽152卡住,大孔用于减振垫15的大端穿过。四对大小孔1320对称分布,其便于减振垫15安装在硬盘减振支架13上,如图6所示,四个减振垫15分别被卡固在四对大小孔1320的小孔中,使得减振垫15能起到减振作用且不会通过大孔脱出。本实施例中,减振垫15例如是橡胶减振垫15,其除了具有中间槽152之外,还具有贯穿孔(图中未标示)。

参见图7,其为图2所示硬盘减振装置中的硬盘固定支架1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7中,硬盘固定支架17包括:片状托起部170、形成在片状托起部170的一个侧边的一个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及两个硬盘竖直片状固定部176、与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竖直片状固定部174、以及连接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和第二竖直片状固定部174的横向连接部173。这两个硬盘竖直片状固定部176位于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的相对两端 外侧且与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间隔设置,每一个硬盘竖直片状固定部176形成有一个硬盘固定孔1760以便于硬盘固定螺钉18(参见图2)穿过此硬盘固定孔1760将硬盘固定支架17与硬盘20锁固在一起。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有螺纹孔1720,第二竖直片状固定部174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有螺纹过孔1740,螺纹孔1720与螺纹过孔1740一一对应且相对并间隔设置,从而图6中硬盘减振支架13的片状竖直部132上卡固的减振垫15可以伸入螺纹孔1720和螺纹过孔1740之间,再经由螺钉16(如图2所示)依序穿过螺纹过孔1740、减振垫15的贯穿孔而锁入螺纹孔1720中从而将硬盘减振支架13与硬盘固定支架17弹性固定在一起。再者,从图7中可以得知:两个硬盘竖直片状固定部176位于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的内侧,且第二竖直片状固定部174位于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的外侧,或者说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位于硬盘竖直片状固定部176和第二竖直片状固定部174之间。

参见图8,其为图7所示硬盘固定支架17的俯视图。在图8中,第二竖直片状固定部174的内侧表面(也即邻近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的侧表面)和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的外侧表面之间的间距为*A,此间距*A用于保证固定在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和第二竖直片状固定部172之间的减振垫15有弹性形变以及保证硬盘固定支架17与硬盘减振支架13之间是软接触,从而起到减振作用;至于间距*A的大小,其典型地根据减振垫15的长度来决定。再者,第一竖直片状固定部172的内侧表面与硬盘竖直片状固定部176的内侧表面之间的间距为*B,此间距*B用于保证螺钉16能有一定的拧紧力但可以避免螺钉16伸出的长度顶到硬盘20;至于间距*B的大小,其典型地取决于螺钉16的长度。

参见图9,其为两个硬盘固定支架17与硬盘20的装配示意图。在图9中,两个硬盘固定支架17通过四个硬盘固定螺钉18穿过硬盘固定孔1760(参见图7) 固定连接在硬盘20的相对两侧。

参见图10,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硬盘减振装置10装配有硬盘20后在整机箱体中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硬盘减振装置10装配有硬盘20后能够采用垂直安装方式通过硬盘盖11上的两个舌头卡扣114及松不脱螺钉118与整机箱体侧壁固定,也即硬盘20的宽度/长度方向与整机箱体侧壁大致平行,后续只有拧松松不脱螺钉118就可以将整个装配有硬盘20的硬盘减振装置10拆卸下来,如此不用拆整机箱体盖就可以更换硬盘了。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硬盘减振装置具有组装简便、零件少、成本低等优点,而且体积小,其对于紧凑型整机而言能够节省空间且不会影响整机的整体性能。另外,从图10中可以得知:硬盘减振支架13与硬盘盖11之间通过螺钉12固定连接,而两个硬盘固定支架17和硬盘20的组合件与硬盘减振支架13之间通过减振垫15实现弹性连接;如此,在减振过程中,两个硬盘固定支架17和硬盘20的组合件是可活动的,可通过减振垫15起到缓冲作用,而硬盘减振支架13及硬盘盖11是固定在整机箱体上例如CPS-620工控整机箱体上,是不可自由活动的,整机减振时会与整机一起减振。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将图1和图10所示硬盘20与硬盘减振装置10的组合结构称之为硬盘组件。再者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硬盘减振支架13的结构、硬盘固定支架17的结构、和/或硬盘减振支架13和硬盘固定支架17之间通过减振垫15形成弹性连接的方式仅为举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修改硬盘减振支架、硬盘固定支架等元件的结构,只要两者能够通过减振垫实现弹性连接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 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