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及光盘存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5187发布日期:2020-04-03 14:4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及光盘存储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盘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及光盘存储盒。



背景技术:

光存储技术作为一种冷数据存储的解决方案,其诸多独特优越的技术特性相对于磁存储技术来说,在数据备份、归档存储、安全存储等领域有着自身极为广泛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规模的迅速膨胀,光存储系统的大规模集群化和分布化对海量的光盘存放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各种光盘存储产品应运而生。目前,传统的光盘库多采用片匣托盘式存放方式,光盘表面直接与片匣托盘的表面接触,不利于光盘存储介质的长期保存。另外,横向托盘式的光盘存储方式,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da/t74-2019《电子档案存储用可录类蓝光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中要求光盘应垂直存放的保存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及光盘存储盒,能实现盘笼复用,可拆卸的在离线和在线光盘存储设备上灵活管理;并且保证光盘的稳定存储,避免光盘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散落和倾倒。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包括:

光盘架,其上呈中心辐射状均布有多个盘槽,光盘竖直放置在所述盘槽内;

固定装置,与所述光盘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装置远离所述光盘架的一侧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能与所述光盘的侧边抵接,以固定所述光盘。

作为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光盘架其一上设置有卡扣,另一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配合以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光盘架。

作为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所述卡扣或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作为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的优选方案,转动所述固定装置,所述卡扣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光盘架和所述固定装置连接。

作为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装置的转动角度最大为45度。

作为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光盘架上设置有唯一的标签。

作为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顶盖的外侧朝向远离所述光盘架的一侧倾斜。

作为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的优选方案,倾斜的所述顶盖与所述光盘抵接的一面为圆弧面。

作为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装置远离所述光盘架的一侧设置有提手。

一种光盘存储盒,其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可替换式盘笼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光盘架和固定装置共同实现对光盘的存储功能;光盘架上呈中心辐射状的盘槽用于存储光盘,集成度高,存储量大;光盘竖直放置在光盘架的盘槽内,使光盘表面与存储设备之间不会有接触,并且相邻的光盘之间的表面也不会完全接触,有效地避免了光盘存储过程中的磨损,有利于光盘存储介质的长期保存,符合国家行业标准da/t74-2019《电子档案存储用可录类蓝光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中要求光盘应垂直存放的保存要求;固定装置与光盘架可拆卸连接,便于光盘的取放;固定装置上的顶盖能与光盘的侧边抵接,用于对光盘进行固定,避免光盘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散落和倾倒,实现光盘的稳定存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可替换式盘笼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盘存储盒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装置;11-支架;12-卡扣;13-顶盖;14-旋转部;141-容置孔;15-提手;

2-光盘架;21-盘槽;

100-光盘;

200-可替换式盘笼装置;

300-光盘存储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替换式盘笼装置及光盘存储盒,其中可替换式盘笼装置200包括光盘架2和固定装置1;光盘架2上呈中心辐射状均布有多个盘槽21,光盘100竖直放置在盘槽21内;固定装置1与光盘架2可拆卸连接,固定装置1远离光盘架2的一侧设置有顶盖13,顶盖13能与光盘100的侧边抵接,以固定光盘100。

光盘架2和固定装置1共同实现对光盘100的存储功能;光盘架2上呈中心辐射状的盘槽21用于存储光盘100,集成度高,存储量大;光盘100竖直放置在光盘架2的盘槽21内,使光盘表面与存储设备之间不会有接触,并且相邻的光盘之间的表面也不会完全接触,有效地避免了光盘100存储过程中的磨损,有利于光盘100存储介质的长期保存,符合国家行业标准da/t74-2019《电子档案存储用可录类蓝光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中要求光盘应垂直存放的保存要求;固定装置1与光盘架2可拆卸连接,便于光盘100的取放;固定装置1上的顶盖13能与光盘100的侧边抵接,用于对光盘100进行固定,避免光盘100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散落和倾倒,实现光盘100的稳定存储。

为实现固定装置1与光盘架2可拆卸连接,固定装置1和光盘架2其一上上设置有卡扣12,另一上设置有卡槽,卡扣12和卡槽配合以连接固定装置1和光盘架2。

具体地,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1包括支架11,卡扣12或卡槽设置在支架11上。于本实施例中,支架11上设置有卡扣12。卡扣12设置在支架11的一侧,转动支架11,卡扣12能将支架11卡接在光盘架2上;顶盖13设置在支架11远离卡扣12的一侧,能与光盘架2上的光盘100的侧边抵接,以固定光盘100。实现将光盘100固定在直立存储的状态,有效地防止了光盘100因搬运、运输发生倾倒,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减少了光盘100在存储过程中的损伤,使光盘100能得以实现长期保存。

具体地,卡扣12是通过转动支架11实现支架11与光盘架2的卡接,为提高卡接的牢固性,支架11的转动角度最大为45度。采用45度较长的锁定行程,能防止因锁定角度不够而造成的固定装置1固定不到位,保证了固定装置1和光盘架2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进一步具体地,卡槽可以设置为l形卡槽,卡扣12从l形卡槽的一端进入,通过旋转后进入l形卡槽的另一端,进而实现支架11与光盘架2的卡接。

优选地,卡扣12为阻尼卡扣,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卡接的牢固性,另一方面还能增加转动卡接过程中的手感,增加用户体验感。

为防止可替换式盘笼装置200中的光盘100发生倾倒,支架11远离卡扣12的一端设置有顶盖13,顶盖13的外侧朝向远离卡扣12的一侧倾斜,在有效地防止光盘100倾倒同时,还能实现光盘架2的存取;进一步地,为实现顶盖13与光盘100侧边更好的抵接,倾斜的顶盖13与光盘100抵接的一面为圆弧面。关于顶盖13的圆弧面的具体弧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存储的光盘100侧边的弧度设置,以使顶盖13和光盘100侧边能有更大的抵接面积,避免光盘100的倾倒。

为实现对支架11的转动,顶盖13的内侧设置有旋转部14,旋转部14与支架11固定连接,当旋转旋转部14时,支架11和支架11上的卡扣12一起转动,实现支架11和光盘架2之间的卡接,于本实施例中,顶盖13和旋转部14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旋转部14上设置有容置孔141。于本实施例中,采用人工转动支架11以卡接支架11与光盘架2,容置孔141的设置方便操作者的操作,同时还能实现操作者对固定装置1的抓放。为方便操作者的操作,旋转部14上还设置有锁定与解锁的提示,使操作更加简单。于本实施例中,顺时针旋转支架11,阻尼卡扣12卡接住支架11和光盘架2;逆时针旋转支架11,支架11和光盘架2脱离卡接。

优选地,容置孔141设置有5个,具体设置的位置正好适应人体手掌的五个手指,符合人体工程学,使操作者转动支架11的过程更加方便,舒适。进一步优选地,顶盖13上也设置有容置孔141,用于适应不同操作者的操作习惯。

固定装置1的支架11远离卡扣12的一侧还设置有提手15,用于方便操作者对固定装置1的抓放;同时还能用于操作者对可替换式盘笼装置200的抓放,方便将可替换式盘笼装置200在离线和在线应用场景下更换。

每个光盘架2的底部设置有唯一的标签。具体地,该标签可以为rfid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天线标签,每个标签对应全球唯一标识id,是通过软件算法创建与识别,可在光盘库和离线库中通用,与嵌入式管理系统结合应用,识别读取所检索数据所在光盘100的对应的可替换式盘笼装置200的位置信息,提高数据存储与光盘100智能管理的效率。上述rfid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天线标签、嵌入式管理系统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具体设置方法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还公开一种光盘存储盒300,其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可替换式盘笼装置200。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