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寿命判定方法和装置及记录判定程序的记录媒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027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电池寿命判定方法和装置及记录判定程序的记录媒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寿命信息输出方法和装置以及记录电池寿命信息输出程序的记录媒体。
在信息设备、信息携带终端等中,将配备充电器或者未配备充电器的二次电池作为其电源。该二次电池取决于其形式,但当充电后的期间变长时,信息设备等不能超过其寿命使用,因此,必须预先判定寿命,在信息设备等的使用中才不会发生故障。特别是,在使用易失性存储器的信息携带终端、个人计算机等中,由于其驱动电源的丧失,会使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信息丢失,因此,该必要性特别高。
作为判定电池的寿命的装置的例子,具有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201370号中所记载的装置。
该公报记载的装置是这样的在充电数据记录部1中记录由充电电流、充电时间、充电开始时电压、充电结束时电压和充电次数组成的充电数据,在基础参数记录部2中记录二次电池的基础参数,通过把充电数据记录部1和基础参数记录部2两者的数据送给判定部3,来判定电池的寿命。
作为判定电池的寿命的装置的另一个例子,具有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3-17966号中所记载的装置。
该装置是这样的在判定车载蓄电池的寿命的部分中,在电动汽车中搭载蓄电池1,在把蓄电池1的特性、使用环境、经历等数据写入RAM8-6中之后,把装置从电动汽车中取出,把该装置通过其接口电路8-5而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上,在该外部计算机中,把考虑了过去的数据而对RAM8-6的数据进行输入的时序解析所得到的数据通过接口电路8-5写入RAM8-6。把该装置安装到电动汽车中,在电动汽车的行驶中,根据需要来读出RAM8-6的数据,把读出的数据与通过接口电路8-1而得到的实时数据(特性、使用环境、经历等数据)进行比较,来判定蓄电池1的劣化状态,即,寿命。
因此,上述公报记载的装置根据二次电池、与蓄电池有关的时序的经历信息等来判定寿命。
但是,上述公报记载的装置中,根据二次电池、蓄电池所涉及的时序的经历信息等来判定寿命,但为了进行寿命判定而在二次电池、蓄电池的寿命判定中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并不仅限于这些,由于没有考虑到这些寿命判定中必要的因素,而存在不能正确地判定电池寿命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更正确地报知信息携带终端等的二次电池的寿命以及可能使用时间的电池寿命信息输出方法和装置,以及记录二次电池寿命信息输出程序的记录媒体。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寿命判定方法,判定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循环来使用的二次电池的寿命,其特征在于,在把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每次放电中对上述二次电池完全进行充电作为条件的情况下,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在存储装置中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而预先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每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通过所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上述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上述二次电池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次充放电循环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判定所算出的剩余寿命是否「小于」预定的基准值,当判定为该判定结果是「小于」时,判定为寿命耗尽。
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寿命判定方法,判定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循环来使用的二次电池的寿命,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在存储装置中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而预先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每次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通过所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并参照上述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充电量和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判定所算出的剩余寿命是否「小于」预定的基准值,当判定为该判定结果是「小于」时,判定为寿命耗尽。
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方法,算出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循环来使用的上述二次电池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每一次能使用的时间,其特征在于,算出上述二次电池本次充放电循环结束时刻上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算出用充放电循环数除上述二次电池从首次充放电循环到本次充放电循环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寿命消耗量的平均寿命消耗量,算出上述二次电池从最初的充放电循环到本次的充放电循环的平均使用时间,根据所算出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上述平均寿命消耗量和上述平均使用时间,来算出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每一次使用中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
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第三方面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是从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扣除了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寿命消耗量的值。
本发明第五方面涉及第三或第四方面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寿命消耗量这样求出在把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每次放电中把已经对上述二次电池完全进行充电作为条件的情况下,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在存储装置中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而预先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通过用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各充放电循环所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上述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上述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次充放电循环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所算出的上述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通过用上述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各充放电循环所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上述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该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在上述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中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所算出的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从所算出的上述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扣除所算出的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
本发明第六方面涉及第三或第四方面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寿命消耗这样求出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在存储装置中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而预先所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通过用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各充放电循环所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并参照上述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充电量和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上述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次充放电循环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所算出的上述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通过用上述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各充放电循环所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并参照上述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充电量和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在上述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中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所算出的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从所算出的上述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扣除所算出的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
本发明第七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判定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循环来使用的二次电池的寿命,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存储装置,在把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每次放电中已经对上述二次电池完全进行充电作为条件的情况下,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而预先所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第一放电量计算装置,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每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第一指数取得装置,通过该第一放电量计算装置所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上述第一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第一寿命计算装置,根据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由上述第一指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第一判定装置,判定由该第一寿命计算装置所算出的剩余寿命是否「小于」预定的基准值,当判定为该判定结果是「小于」时,判定为寿命耗尽。
本发明第八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判定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循环来使用的二次电池的寿命,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存储装置,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而预先所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第一充电量/放电量计算装置,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每次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第二指数取得装置,通过由该第一充电量/放电量计算装置所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并参照上述第二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充电量和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第二寿命计算装置,根据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中由上述第二指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第二判定装置,判定由该第二寿命计算装置所算出的剩余寿命是否「小于」预定的基准值,当该判定结果是「小于」时,判定为寿命耗尽。
本发明第九方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装置,算出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循环来使用的上述二次电池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每一次使用的可能使用时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剩余寿命计算装置,算出上述二次电池本次充放电循环结束时刻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平均寿命消耗量计算装置,用充放电循环数除上述二次电池从首次充放电循环到本次充放电循环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寿命消耗量来算出平均寿命消耗量;平均使用时间计算装置,算出上述二次电池从最初的充放电循环到本次的充放电循环的平均使用时间;可能使用时间输出装置,根据所算出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上述平均寿命消耗量和上述平均使用时间,来算出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每一次使用的可能使用时间。
本发明第十方面涉及第九方面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剩余寿命计算装置所算出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是从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扣除了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寿命消耗量的值。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涉及第九或第十方面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寿命消耗量计算装置包括第三存储装置,在把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每次放电中已经对上述二次电池完全进行充电作为条件的情况下,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而预先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第二放电量计算装置,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第三指数取得装置,通过由该第二放电量计算装置所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上述第三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第一差值输出装置,输出上述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与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第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之差,上述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是根据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由上述第三指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算出的,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是根据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中由上述第三指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所算出的。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涉及上述第九或第十方面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寿命减少量计算装置包括第四存储装置,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而预先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第二充电量/放电量计算装置,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第四指数取得装置,通过由该第二充电量/放电量计算装置所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并参照上述第四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充电量和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第二差值输出装置,输出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第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与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之差,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是根据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由上述第四指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算出的,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是根据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中由第四指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算出的。
本发明第十三方面涉及一种能够进行计算机读取的记录媒体,记录二次电池寿命判定程序,其特征在于,记录用于在计算机中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个所记载的功能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程序。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优点及特征将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而得到进一步说明。在这些附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方框图;图2是表示输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中使用的副电池的副电池检测信号的电路的图;图3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4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其余部分的图;图5是表示用于二次电池寿命判定的电池特性表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方框图;图7是表示在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中使用的电池特性表的图;图8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9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其余部分的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方框图;图11是表示在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中使用的电池特性表的图;图12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13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14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15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其余部分的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方框图;图17是表示在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中使用的电池特性表的图;图18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19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20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21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其余部分。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说明使用实施例来具体进行。第一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方框图;图2是表示输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中使用的副电池的副电池检测信号的电路图;图3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4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5是表示用于二次电池寿命判定的电池特性表的图。
该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涉及根据信息携带终端中的二次电池(副电池)的每次放电的放电量和预定寿命影响指数(表示每次放电中二次电池寿命降低的比例的指数)来输出二次电池的寿命的装置,信息携带终端2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10,如图1所示的那样,大致由以下部分构成主电池12、副电池14、接触端子18、充电电路20、DC/DC变换电路22、计时器电路24、控制电路(计算机)26、键盘28、RAM30、ROM32、FROM34、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 Device))36以及放置在液晶显示器36上使用的触摸屏38。主电池12是二次电池,副电池14是RAM30的备用的二次电池。此外,日历电池16是二次电池。
图1所示的PCMCIA控制器42、平板型闪速ROM(CF(CompactFlash ROM))44、PCMCIA46、通信电路52、光器件54和通信接口56是与本实施例的发明无关的信息携带终端2的各个构成部分。PCMCIA控制器42、CF38和PCMCIA40用于被写入CF38的应用程序的执行,来进行各种事件的发生。打印机控制电路48和打印机50进行在液晶显示器36上所显示的数据的打印和存储器30的数据(检针的传票等)的打印。通信电路52用于控制由光器件54通过红外线的发送接收所输入输出的数据和通过与连接在通信接口56上的个人计算机等之间的发送接收所输入输出的数据的交换。
主电池12、副电池14和日历电池16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与充电电路20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并联连接,同时,与DC/DC变换电路22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并联连接。DC/DC变换电路22区别充电电路20和主电池12、副电池14和日历电池16来进行DC/DC变换,把表示该区别的DC/DC变换的信号提供给计时器电路24。因此,计时器电路24进行每个DC/DC变换的计数动作。充电电路20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连接在接触端子18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上。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副电池14上除了具有正电极(Vin-out)14P和负电极(GND)14N,还具有副电池检测信号输出14S。
DC/DC变换电路22在图1中被表示为仅连接在计时器电路24和控制电路26上,但是,当然也是可以连接在构成信息携带终端2的需要供电的其他各个被供电部上,但为了简化图面,没有图示其各自的连接。
DC/DC变换电路22,在AC适配器(未图示)连接在接触端子18上而成为外部供电的情况下,把通过充电电路20所供给的直流进行DC/DC变换来给信息携带终端2的各个被供电部供电,但在AC适配器没有连接在接触端子18上而成为内部供电的情况下,对来自主电池12、副电池14和日历电池16的直流进行DC/DC变换,来给信息携带终端2的各个被供电部供电。
ROM32存储进行图3和图4所示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处理的程序,FROM34存储图5所示的电池特性表。电池特性表中的寿命影响指数是在信息携带终端使用之前,把副电池完全被充电作为条件,通过实验而预先求出并设置的值。寿命影响指数例如可以是%(百分比),也可以是比例。
控制电路(计算机)26从ROM32读出程序,用计算机执行所读出的程序,由此,进行图3和图4所示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处理。
键盘28或者触摸屏38和液晶显示器36,在进行由控制电路26所执行的图3和图4所示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处理的过程中,用于电源接入或者电源切除的指示,简历(レヅユ—厶)的设定、副二次电池寿命的确认要求的输入等。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对该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次使用(充放电循环)的副电池的寿命的判定处理开始时,电源接入的指示(该指示是本体电源接入的指示)从键盘28被输入(图3的步骤SA1)。接着,进行副电池检测信号的取入(步骤SA2)。通过取入的副电池检测信号,判定副电池14是否装入(步骤SA3)。
当副电池14未装入时(步骤SA3的否),判定有无简历设定(步骤SA4)。当存在简历设定的情况下(步骤SA4的是),警告副电池未装入(步骤SA5)。在没有简历设定的情况下(步骤SA4的否),从键盘28进行电源切除的指示(指示切除用于存储器之外的作为供电部的电源)(步骤SA14)。
在副电池14被装入的情况下(步骤SA3的是),参照FROM34来进行是否设定副电池14的寿命标志的判定(步骤SA6)。寿命标志是在控制电路26的控制下把对构成信息携带终端的副电池14的上次的寿命判定结果(后述)设定在FROM34中的数据。如果设定寿命标志(例如,寿命标志的位是“1”)(步骤SA6的是),则警告副电池的寿命(步骤SA7)。
如果寿命标志未被设定(例如,寿命标志的比特是“0”)(步骤SA6的否),取入副电池的装入时刻(步骤SA8)。该副电池的装入时刻的处理是通过在控制电路26的控制下把装备在信息携带终端上的日历的时刻写入FROM34中来进行的。而且,当日历中发生时间偏差即需要进行设定变更时(步骤SA9的是),则修正该日历的时刻(步骤SA10),来进行上述副电池的装入时刻的取入的处理。
当不需要进行设定变更时(步骤SA9的否),判断是否存在事件输入(步骤SA11)。在事件中存在各种事件,这些事件通过键盘28和触摸屏44的操作而产生。在不需要事件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A11的否),进行是否从键盘28输入电源切除的指示(切除用于除存储器之外的供电部的电源的指示)的判定(步骤SA12),当判定是否定的时(步骤SA12的否),返回步骤SA11。当判定是肯定时(步骤SA12的是),通过操作系统来进行信息携带终端本体的电源切断(步骤SA13),结束信息携带终端的处理。
与此相对,当判定事件的输入(图3的步骤SA11的是),而进行该事件是否是副电池的寿命确认的事件的判定时(步骤SA111),当事件不是副电池的寿命确认的事件时(步骤SA111的否),进入步骤SA11的处理。
当事件是确认副电池的寿命的事件时(步骤SA111的是),进行放电量的计算(步骤SA112)。由计时器电路24进行计数来算出从由步骤SA3确认的装入时刻到步骤SA112的经过时间。从该经过时间和经过时间中的副电池的电压和流出电流来算出耗电量即放电量。接着,算出的副电池的放电量被存储在FROM34中。本次放电量算出之前的副电池的放电量,每次放电量的计算,被存储在FROM34中。
通过算出的放电量,参照FROM34的电池特性表(图5),来求出与该放电量相对应的寿命影响指数Lx(步骤SA113)。接着,判定式(1)的值L1(剩余寿命)是否小于预定的基准值K(进行寿命的判定)(步骤SA114)。
L1={L1×L2×…×Ln}×Lmax…(1)其中,在式(1)中,L1,L2,…×Ln是寿命影响指数,Lmax是副电池的最大寿命,例如,是时间。
当寿命的判定是否定时、即式(1)的值大于基准值K时(步骤SA114的否),进入步骤SA11的处理。
当寿命的判定是肯定时、即式(1)的值小于基准值K时(步骤SA114的是),进行寿命的警告(步骤SA115)。接着,进入步骤SA14的处理。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构成,通过电源接入的指示,副电池的消耗(放电)开始,每次该放电的开始,取入该放电的开始时刻,在该放电进行过程中,当输入副电池的寿命确认的事件时,算出距取入的放电开始时刻的放电量。算出(取得)与算出的放电量相对应的寿命影响指数,根据本次消费之前的各寿命影响指数及本次的寿命影响指数和副电池的最大寿命,来进行副电池的寿命是否完结的判定,如果寿命完结,则进行该警告(通知),因此,不会增大在信息携带终端上所装备的资源,即,不会增大信息携带终端的成本,就能报知副电池的寿命,能够进行作为主电池的备用而设置的副电池的寿命的更正确的判定。
因此,由于能够适当地进行副电池的更换时刻的报知,就能更完全地防止因未注意内置易失性存储器件的信息携带终端的副电池的寿命而导致重要信息丢失的事态的发生,从而增大信息携带终端的完善使用。第二实施例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方框图;图7是表示在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中使用的电池特性表的图;图8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9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其余部分的图。
该实施例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不同点是在放电量上增加了充电量来报知副电池的寿命。
即,如图7所示的那样,把电池特性表作为用放电量和充电量求出的副电池的寿命影响指数的构成,把图4所示的步骤SA112的放电量的计算,按图9所示的步骤SB112那样,进行充电量和放电量的计算。
因此,图7所示的电池特性表被存储在FROM34A中,执行图8和图9所示的流程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步骤的程序被存储在图6所示的ROM32A中。用标号2A来代表该实施例的信息携带终端。
除此之外,该实施例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在图6中,与图1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下面参照图6至图9来对该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该实施例中的本次使用的副电池的寿命判定处理开始时,在从键盘28输入电源接入的指示(本体电源的接入)之后(图8的步骤SB1)到事件的输入有无的判定(步骤SB11)为止的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即,图8的步骤SB1至步骤SB11的处理与图3的步骤SA1至步骤SA11的处理相同。
当不需要进行设定变更时(步骤SB9的否),进行是否存在事件输入的判定(步骤SB11)。在事件中存在各种事件,这些事件通过键盘28和触摸屏44的操作而产生。在不需要事件输入的情况下(步骤SB11的否),进行是否从键盘28输入电源切除的指示的判定(步骤SB12),当判定是否定的时(步骤SB12的否),返回步骤SB11。当判定是肯定时(步骤SB12的是),进行信息携带终端本体的电源切断(步骤SB13),结束信息携带终端的处理。
与此相对,当判定有事件的输入(步骤SB11的是),而进行该事件是否是副电池的寿命确认的事件的判定时(步骤SB111),如果事件不是副电池的寿命确认的事件(步骤SB111的否),则进入步骤SB11的处理。
当事件是确认副电池寿命的事件时(步骤SB111的是),进行充电/放电经过的确认即进行充电量和放电量的计算(步骤SB112)。随着上次使用后的携带信息终端本体的电源切断,由计时器电路24进行计数来算出从副电池的充电动作开始到该充电动作停止为止的充电时间。从该充电时间和该充电时间中的副电池的电压和流出电流来算出充电量。并且,由计时器电路24计数并求出从由步骤SB3确认的装入时刻到步骤SB112的经过时间。从该经过时间和经过时间中的副电池的电压和流出电流来算出放电量。接着,算出的副电池的充电量和放电量被存储在FROM34中。本次充电量和放电量算出之前的副电池的充电量和放电量,每次充电量和放电量的计算,被存储在FROM34中。
通过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参照FROM34的电池特性表(图7),来求出寿命影响指数Lxx(步骤SB113)。接着,判定式(2)的值L2(剩余寿命)是否小于预定的基准值K(进行寿命的判定)(步骤SB114)。
L2={L11×L12×…×Lnn}×Lmax…(2)其中,在式(2)中,L11,L12,…×Lnn是寿命影响指数,Lmax是副电池的最大寿命,例如,是时间。
当寿命的判定是否定的,即式(2)的值大于基准值K时(步骤SB114的否),进入步骤SB11的处理。
当寿命的判定是肯定的,即式(2)的值小于基准值K时(步骤SB114的是),进行寿命的警告(步骤SB115)。接着,进入步骤SB14的处理。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构成,在信息携带终端使用之前,由计时器电路24来对从由充电电路20所产生的副电池14的充电开始到该充电结束的时间进行计时,从计时的时间和副电池的电压和流入电流来算出充电量。通过电源接入的指示,副电池的消费(放电)开始,每次该放电开始,取入该放电的开始时刻,在该放电的进行中,当输入副电池的寿命确认的事件时,算出距取入的放电开始时刻的放电量。算出(取得)与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相对应的寿命影响指数,根据本次充电和放电之前的各寿命影响指数及本次的寿命影响指数和副电池的最大寿命,来进行副电池的寿命是否完结的判定,如果寿命完结,则进行该警告(通知),因此,不会增大在信息携带终端上所装备的资源,即,不会增大信息携带终端的成本,就能报知副电池的寿命,能够进行作为主电池的备用而设置的副电池的寿命的更正确的判定。
因此,由于能够适当地进行副电池的更换时刻的报知,就能更完全地防止因未注意内置易失性存储器件的信息携带终端的副电池的寿命而导致重要信息丢失的事态的发生,而能更完善地使用信息携带终端。第三实施例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方框图;图11是表示在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中使用的电池特性表的图;图12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13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14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15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其余部分的图;该实施例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不同点是在输入确认可备用时间的事件时,根据放电量来报知副电池的可能备用时间,以及,报知副电池的寿命和可能备用时间,并且,在存在简历设定的情况下,根据副电池的使用状况,报知可能使用时间。
即,如图11所示的那样,使电池特性表构成为用放电量求出可能备用时间,当存在从信息携带终端的电源接入直到电源切除的确认可能备用时间的事件时,根据本次使用的放电量,来报知副电池的备用时间,并且,在每次寿命判定中存储寿命判定时的寿命消耗量和进行该寿命消耗量的消费中所需要的使用时间,从存储的各寿命消耗量算出一次的平均寿命消耗量并且从存储的各使用时间来算出一次的平均使用时间,然后,根据副电池的最大寿命、各寿命消耗量、平均寿命消耗量和平均使用时间,来报知副电池寿命完结之前的可能使用时间。因此,图11所示的电池特性表被存储在图10的FROM34B中,执行图12至图15所示的流程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步骤的程序被存储在ROM32B中。用标号2B来代表该实施例的信息携带终端。
除此之外,该实施例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在图10中,与图1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5来对第三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该实施例中的本次使用的副电池的寿命判定处理开始时,在从键盘28输入电源接入的指示(本体电源的接入)之后(图12的步骤SC1)到事件被输入(步骤SC11)为止的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对各步骤SC1~步骤SC11(相当于图4的步骤SA1~步骤SA11的步骤)的逐一说明。
当存在事件的输入(步骤SC11的是),并且该事件是副电池的寿命确认的事件时(图14的步骤SC111)的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相同(步骤SC112~步骤SC115)。在步骤SC114的寿命判定中,当被判定为寿命没有时(步骤SC114的是),在LCD36上显示表示寿命完结的意思(步骤SC115),通过电源切断的指示来切断电源(用于除存储器之外的作为供电部的电源)之后(步骤SC18),切断信息携带终端本体的电源(步骤SC17)。
在步骤SC114的寿命判定中,当被判定为有寿命时(步骤SC114的否),进行电源切除的指示有无的判定(步骤SC12)。如果没有该指示(步骤SC12的否),进入步骤SC11的处理。如果有上述指示(步骤SC12的是),进行简历设定有无的判定(步骤SC13)。如果没有简历设定(步骤SC13的否),切断信息携带终端本体的电源(步骤SC17),结束信息携带终端的处理。
如果存在简历设定(步骤SC13的是),根据本次之前的使用履历,来进行副电池的寿命完结之前的可能使用时间的确认有无的判定(步骤SC14)。如果没有可能使用时间的确认(步骤SC14的否),切断信息携带终端本体电源(步骤SC17),结束信息携带终端的处理。
如果存在可能使用时间的确认(步骤SC14的是),进行可能使用时间的计算(步骤SC15)。可能使用时间S由式(3)算出S={(LMAX-X)/Y}×Z…(3)其中,LMAX是副电池的最大寿命,例如,是时间,X是本次使用之前的每次使用的寿命消耗量之和(X1+X2+…+Xn,X1是第一次使用的寿命消耗量,X2是第二次使用的寿命消耗量,…Xn是第n次使用的寿命消耗量)。Y是本次使用之前的平均减少量X/n。Z是信息携带终端的本次使用之前的平均时间。寿命消耗量是上次之前的剩余寿命与本次之前的剩余寿命之差。剩余寿命由式(1)求出。平均时间这样求出在每次使用时,由计时器电路24对从电源接入的指示(步骤SC1)到本体电源的切断(步骤SC17)为止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时,用使用次数除各使用时间之和。
在LCD36上显示算出的可能使用时间(步骤SC16),来进行本体电源的切断(步骤SC17),结束信息携带终端的处理。
当存在事件输入(步骤SC11的是),并且该事件是副电池的寿命的可备用时间的确认的事件时(图15的步骤SC121的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算出本次使用的放电量(步骤SC122)。用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FROM34B的电池特性表(图11),来求出可备用时间(步骤SC123)。在LCD36上显示该可备用时间(步骤SC124)。
接着可备用时间的显示,与副电池的寿命确认时相同,进行电源切除的指示有无的判定(步骤SC12)。如果没有该指示(步骤SC12的否),进入步骤SC11的处理。如果具有上述指示(步骤SC12的是),进行简历设定的有无的判定(步骤SC13)。
进入有无设定简历的判定处理来进行可能使用时间的显示之后(步骤SC16),切断本体电源,结束信息携带终端的处理。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构成,在信息携带终端的每次使用时,存储本次使用中产生的寿命消耗量和使用时间,从存储的各寿命消耗量算出一次的平均寿命消耗量,同时,从存储的各使用时间来算出一次的平均使用时间,然后,根据所存储的各寿命消耗量、所算出的平均寿命消耗量和平均使用时间以及副电池的最大寿命,来显示副电池寿命完结之前的可能使用时间(寿命预测值),向信息携带终端的使用者报知作为预测的副电池中所剩余的可能使用量。
并且,算出信息携带终端的每次使用的放电量,通过用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电池特性表,能够预测本次使用后的可备用时间。
能够预测这样的副电池的使用后的可能使用能力并通知使用者,而在适当的时期更换电池,因此,就能更完全地防止因未注意内置易失性存储器件的信息携带终端的副电池的寿命而导致重要信息丢失的事态发生,而改进信息携带终端的使用。第四实施例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方框图;图17是表示在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中使用的电池特性表的图;图18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19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20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一部分的图;图21是表示该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程序的流程图的其余部分。
该实施例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不同点是在可备用时间的确认的事件输入时,根据放电量和充电量来报知副电池的可能备用时间,以及,报知副电池的寿命和可能备用时间,并且,在存在简历设定的情况下,根据副电池的使用状况,报知可能使用时间。
即,如图17所示的那样,使电池特性表构成为用放电量和充电量求出可能备用时间,根据从信息携带终端使用开始前由充电电路所产生的充电开始到其结束的充电量和从信息携带终端的电源接入直到电源切除过程中存在确认可能备用时间的事件的输入情况下本次使用的放电量,来报知副电池的备用时间,并且,在每次寿命判定中存储寿命判定时的寿命消耗量和进行该寿命消耗量的消费中所需要的使用时间,从存储的各寿命消耗量算出一次的平均寿命消耗量并且从存储的各使用时间来算出一次的平均使用时间,然后,根据副电池的最大寿命、各寿命消耗量、平均寿命消耗量和平均使用时间,来报知副电池寿命完结之前的可能使用时间。
因此,图17所示的电池特性表被存储在图16的FROM34C中,执行图18至图21所示的流程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处理步骤的程序被存储在ROM32C中。用标号2C来代表该实施例的信息携带终端。
除此之外,该实施例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在图16中,与图1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下面参照图16至图21来对第四实施例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该实施例中的本次使用的副电池的寿命判定处理开始时,在从键盘28输入电源接入的指示(本体电源的接入的指示)之后(图18的步骤SD1)到事件被输入(步骤SD11)为止的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各步骤SD1~步骤SD11(相当于图4的步骤SA1~步骤SA11的步骤)的逐一说明。
当存在事件的输入(步骤SD11的是),并且该事件是副电池的寿命确认的事件时(图20的步骤SD111)的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的处理相同(步骤SD112~步骤SD115)。在步骤SD114的寿命判定中,当判定为寿命没有时(步骤SD114的是),在LCD42上显示寿命完结的意思(步骤SD115),通过电源切断的指示(步骤SD17)来切断电源(用于除存储器之外的供电部的电源)之后,切断信息携带终端本体的电源。
在步骤SD114的寿命判定中,当被判定为存在寿命时(步骤SD114的否),进行电源切除的指示的有无的判定(步骤SD12)。如果没有该指示(步骤SD12的否),进入步骤SD11的处理。如果有上述指示(步骤SD12的是),进行简历设定有无的判定(步骤SD13)。如果没有简历设定(步骤SD13的否),进行信息携带终端本体的切断(步骤SD17),结束信息携带终端的处理。
如果存在简历设定(步骤SD13的是),根据本次之前的使用历史,来判定副电池的寿命完结之前是否有可以使用时间(步骤SD14)。如果确认没有可能使用的时间(步骤SD14的否),切断信息携带终端的本体电源,结束信息携带终端的处理。
如果确认存在可能使用的时间(步骤SD14的是),进行可能使用时间的计算(步骤SD15)。可能使用时间S由式(4)算出S={(LMAX-X)/Y}×Z…(4)其中,在式(4)中,LMAx是副电池的最大寿命,例如,是时间,X是本次使用之前的每次使用的寿命消耗量之和(X1+X2+…+Xn,X1是第一次使用的寿命消耗量,X2是第二次使用的寿命消耗量,…Xn是第n次使用的寿命消耗量)。Y是本次使用之前的平均减少量X/n。Z是信息携带终端的本次使用之前的平均时间。寿命消耗量是上次为止的剩余寿命与本次为止的剩余寿命之差。剩余寿命由式(2)求出。平均时间这样求出在每次使用时,由计时器电路24对从电源接入的指示(步骤SD1)到本体电源的切断(步骤SD17)为止的使用时间进行计时,用使用次数除各使用时间之和。
在LCD42上显示算出的可能使用时间(步骤SD16),来进行本体电源的切断(步骤SD17),结束信息携带终端的处理。
当存在事件输入(步骤SD11的是),并且该事件是确认副电池寿命的可备用时间的事件时(图21的步骤SD121的是),算出本次使用前的充电量和本次使用中消耗的放电量(步骤SD122)。用本次使用前算出并存储的充电量和本次使用中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FROM34B的电池特性表,来求出可备用时间(步骤SD123)。根据由计时器电路24对从由充电电路20所产生的充电的开始到其停止的充电时间进行计时,根据该充电时间和副电池的电压和流入电流来进行该充电量的计算,把算出的充电量存储在FROM34C中。在LCD36上显示求出的可备用时间(步骤SD124)。
接着可备用时间的显示之后,与副电池的寿命确认时相同,进行电源切除的指示有无的判定(步骤SD12)。如果没有该指示(步骤SD12的否),进入步骤SD11的处理。如果具有上述指示(步骤SD12的是),进行简历设定有无的判定(步骤SD13)。
进入简历设定有无的判定处理来进行可能使用时间的显示之后(步骤SD16),切断本体电源,结束信息携带终端的处理。
这样,根据该实施例的构成,在信息携带终端的每次使用时,存储本次使用中产生的寿命消耗量和使用时间,从存储的各寿命消耗量算出一次的平均寿命消耗量,同时,从存储的各使用时间来算出一次的平均使用时间,然后,根据所存储的各寿命消耗量、所算出的平均寿命消耗量和平均使用时间以及副电池的最大寿命,来显示副电池的寿命完结之前的可能使用时间(寿命预测值),向信息携带终端的使用者报知作为预测的副电池中所剩余的可能使用量。
并且,在信息携带终端的每次使用中计算充电量和放电量,通过用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并参照电池特性表,能够预测本次使用后的可备用时间。
能够预测这样的副电池的使用后的可能使用能力并通知使用者,而在适当的时期更换电池,因此,就能更完全地防止因未注意内置易失性存储器件的信息携带终端的副电池的寿命,而导致重要信息丢失的事态的发生,而改进信息携带终端的使用。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具体构成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进行设计的变更,它们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虽然说明了从电池的最大寿命、本次计算之前的寿命消耗量之和、平均寿命消耗量和平均使用时间来求出第二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中的可能使用时间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在本次计算之前,算出电池中的寿命剩余量,从该寿命剩余量和平均寿命消耗量及平均使用时间来求出上述可能使用时间。
如上述那样,根据本发明的构成,算出二次电池的每次使用的放电量,取得与算出的放电量相对应的寿命影响指数,根据本次使用之前的每次使用中所取得的寿命影响指数和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本次使用后的二次电池的寿命,按照所算出的寿命小于还是大于预定的阈值来判定二次电池的寿命是否完结,因此,不会增大在信息携带终端上所装备的资源,即,不会增大信息携带终端的成本,就能报知副电池的寿命,能够进行二次电池的寿命的更正确的判定。
每当二次电池使用前,算出本次使用之前的充电量和本次使用所产生的放电量,取得与所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相对应的寿命影响指数,根据所取得的每次使用的寿命影响指数和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本次使用后的二次电池的寿命,按照所算出的寿命小于还是大于预定的阈值来判定二次电池的寿命是否完结,因此,能够进行二次电池的寿命的更正确的判定。
算出本次使用前的二次电池的寿命剩余量、本次使用前的平均寿命消耗量和本次使用前的平均使用时间,根据所算出的寿命剩余量、平均寿命消耗量和平均使用时间,来输出本次使用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因此,能够在每次使用后向使用者报知二次电池中所剩余的可能使用时间。
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二次电池的寿命以及可能使用时间的报告,因此,能更好地防止因未注意内置有易失性存储器件的信息携带终端的副电池的寿命而导致重要信息丢失的事态发生,而改进信息携带终端的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次电池寿命判定方法,判定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循环来使用的二次电池的寿命,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每次放电中把已经对上述二次电池完全进行充电作为条件的情况下,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在存储装置中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而预先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每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通过所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上述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上述二次电池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次充放电循环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判定所算出的剩余寿命是否「小于」预定的基准值,当该判定结果是「小于」时,判定为寿命耗尽。
2.一种二次电池寿命判定方法,判定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循环来使用的二次电池的寿命,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在存储装置中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而预先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每次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通过所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并参照上述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充电量和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判定所算出的剩余寿命是否「小于」预定的基准值,当该判定结果是「小于」时,判定为寿命耗尽。
3.一种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方法,算出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循环来使用的上述二次电池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每一次使用的可能使用时间,其特征在于,算出上述二次电池本次充放电循环结束时刻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算出用充放电循环数除上述二次电池从首次充放电循环到本次充放电循环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寿命消耗量的平均寿命消耗量,算出上述二次电池从最初的充放电循环到本次的充放电循环的平均使用时间,根据所算出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上述平均寿命消耗量和上述平均使用时间,来算出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每一次使用中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是从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扣除了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寿命消耗量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寿命消耗量这样求出在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每次放电中把已经对上述二次电池完全进行充电作为条件的情况下,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在存储装置中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而预先所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通过用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各充放电循环所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上述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上述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次充放电循环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所算出的上述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通过用上述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各充放电循环所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上述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该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在上述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中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所算出的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从所算出的上述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扣除所算出的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寿命消耗这样求出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在存储装置中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而预先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通过用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各充放电循环所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并参照上述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充电量和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上述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次充放电循环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所算出的上述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通过用上述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各充放电循环所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并参照上述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充电量和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在上述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中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所算出的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从所算出的上述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扣除所算出的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
7.一种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判定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循环来使用的二次电池的寿命,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存储装置,在把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每次放电中对上述二次电池完全进行充电作为条件的情况下,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而预先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第一放电量计算装置,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每次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第一指数取得装置,通过该第一放电量计算装置所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上述第一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第一寿命计算装置,根据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由上述第一指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第一判定装置,判定由该第一寿命计算装置所算出的剩余寿命是否「小于」预定的基准值,当该判定结果是「小于」时,判定为寿命耗尽。
8.一种二次电池寿命判定装置,判定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循环来使用的二次电池的寿命,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存储装置,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而预先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第一充电量/放电量计算装置,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每次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第二指数取得装置,通过由该第一充电量/放电量计算装置所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并参照上述第二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充电量和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第二寿命计算装置,根据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中由上述第二指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来算出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第二判定装置,判定由该第二寿命计算装置所算出的剩余寿命是否「小于」预定的基准值,当该判定结果是「小于」时,判定为寿命耗尽。
9.一种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装置,算出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循环来使用的上述二次电池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每一次使用的可能使用时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剩余寿命计算装置,算出上述二次电池本次充放电循环结束时刻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平均寿命消耗量计算装置,用充放电循环数除上述二次电池从首次充放电循环到本次充放电循环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寿命消耗量,算出平均寿命消耗量;平均使用时间计算装置,算出上述二次电池从最初的充放电循环到本次的充放电循环的平均使用时间;可能使用时间输出装置,根据所算出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上述平均寿命消耗量和上述平均使用时间,来算出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每一次使用的可能使用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剩余寿命计算装置所算出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是从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扣除了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寿命消耗量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寿命消耗量计算装置包括第三存储装置,在把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每次放电中已经对上述二次电池完全进行充电作为条件的情况下,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而预先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第二放电量计算装置,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放电量;第三指数取得装置,通过由该第二放电量计算装置所算出的放电量并参照上述第三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第一差值输出装置,输出上述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与上述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第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之差,上述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是根据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由上述第三指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算出的,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是根据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中由上述第三指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所算出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记载的二次电池的可能使用时间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寿命减少量计算装置包括第四存储装置,对应于每次上述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存储表示对应于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而预先测定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寿命减少的比例的指数;第二充电量/放电量计算装置,算出上述二次电池的每个充放电循环的充电量和放电量;第四指数取得装置,通过由该第二充电量/放电量计算装置所算出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并参照上述第四存储装置来取得与所算出的上述充电量和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第二差值输出装置,输出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第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与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上述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之差,上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是根据到上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次充放电循环中由上述第四指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算出的,本次充放电循环后的二次电池的剩余寿命是根据到本次充放电循环为止的每个充放电循环中由第四指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指数和上述二次电池的最大寿命算出的。
13.一种能够进行计算机读取的记录媒体,记录二次电池寿命判定程序,其特征在于,记录用于在计算机中实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记载的功能的二次电池寿命判定程序。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更正确地报知二次电池的寿命。在FROM34中存储表示预先测定的二次电池14的寿命降低的比例的指数。用计时器电路24对二次电池14每次使用时的放电时间计时,由控制电路26算出放电量。据此取得与所算出的放电量相对应的指数。根据本次使用中所取得的指数和二次电池14的最大寿命,算出本次使用后的二次电池14的寿命,根据所算出的寿命小于还是大于预定的阈值,来输出二次电池14的寿命是否完结的判定。
文档编号H01M10/48GK1288270SQ0012360
公开日2001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30日
发明者林克年 申请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