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接头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480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线接头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线接头元件。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电线接头元件,其具有接头联接部分,该接头联接部分能够容易地而且能够以取下的方式与进行连接的电线的接头部件相联接。对于接头联接部分,可以举出一种具有与接头部件(例如,螺栓和螺母座板)机械地接合的接合元件的接头联接部分(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9-259962)。该接合元件具有例如环形或者分岔的外形。通过将装在接合元件开口中的螺栓紧固在螺母座板中而将接合元件牢固地保持在螺栓和螺母座板之间,并使接合元件与接头部件电连接。如根据JISC2805规定的(铜线用压线端子),具有这种接头联接部分的电线接头元件通常具有在与电线相连接的那侧上的线连接部分,其被称为压线式线连接部分。压线式线连接部分具有例如中空的圆筒形压线元件,在其空腔部分中容纳有在电线端部处露出一预定长度的线导体。所述压线元件在压力的作用(即填隙)下塑性变形,以便与电线电连接。
对于电线接头元件所具有的电线连接部分,除了上述压线式外还已知一种被称为绝缘体移位式的电线连接部分。绝缘体移位式电线连接部分具有形成有宽度小于电线导体直径的开放狭槽的绝缘体移位元件。绝缘体移位元件在压力的作用下被置于电线外皮中,而导体则被压配到所述狭槽中,以实现电导通。绝缘体移位式电线连接部分的优点在于,除去电线端部的外皮时不需要操作。然而,抵抗诸如施加在电线上的拉力的外力而维持连接的能力比压线式连接部分的略差。在使用具有绝缘体移位式电线连接部分的电线接头元件时,采取防范措施,诸如提供装纳电线接头元件的、带有用于保持电线的保持部分的绝缘外壳,或者提供自身带有类似线保持部分的电线接头元件(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10-312838)。
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10-312838中公开的带有电线保持部分的电线接头元件具有结合在电接插件中的接触器的形式,其包括位于沿长度方向一端的盒(阴型)式接触器、接近沿长度方向中心部分的绝缘体移位式电线连接部分和位于沿长度方向另一端的电线保持部分。电线保持部分包括带狭槽的保持板,该保持板用于线性地保持借助于使绝缘体移位而与电线连接部分相连接的电线;和一对保持件,用于保持以弯折成直角的方式已穿过保持板的电线。在初始位置上,保持件接近平行向保持板的后面延伸。在使位于它们之间的空间内的电线通过后,保持件被向内弯折,以牢牢地包围电线外皮。即便在诸如拉力的外力施加在处于上述状态下的电线时,电线在保持板和保持件之间被弯折接近直角所在的区域也能阻挡外力,因此外力不会直接地施加在绝缘体移位部分上。
在所要连接的电线变细时,上述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9-259962中公开的电线接头元件在压线式电线连接部分上趋向于出现固有的不便。例如,在具有压线式电线连接部分的电线接头元件被安装在具有约0.09mm2的剖面面积的电导体的电线(AWG(美国线规)28)上时,引起的问题是,当使用剥线器除去电线外皮、接着折叠电导体来连接电线以便于减小压线部分的电阻并防止导体脱离的繁琐操作时,电线导体容易断裂。
另一方面,使用绝缘体移位式电线连接部分,即使对于约AWG28尺寸的电线,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No.10-312838中公开的电线接头元件都具有安全而又可靠的完成电连接的优点。然而,用这种电线接头元件,电线借助于使绝缘体移位而与电线连接部分相连接,并接着被弯折成直角地穿过电线保持部分的保持件对,而且在此情形中,保持件被弯折成使电线保持在弯折状态下。因此,连接电线需要繁琐的操作,而且为了不损坏细电线,估计需要专门工具。此外,电线接头元件具有阴型接触的形式,而且由于相对于接触相对侧的接触部分的存在,尺寸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较长。因此,这种电线接头元件不适于在安装电线接头元件的空间尺寸上有限时使用。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线接头元件,无论电线的尺寸如何,即便在所要连接的电线尺寸细约AWG28时,电线接头元件都能够保持与电线安全而又正确的电连接。电线接头元件能够有效地防止外力(诸如电线的拉力)直接施加在线导体的连接部分上,即使是在安装电线接头元件的空间尺寸上有限的地方,线导体都能够很好地使用,而且它能够利用通用工具而使电线连接操作正确而又快速地进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线接头元件,其包括能够与接头部件相联接的接头联接部分;能够与电线相连接的电线连接部分;和用于保持电线的电线保持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联接部分包括接合元件,该接合元件能够与所述接头部件相接合;所述电线连接部分包括带狭槽的扁平绝缘体移位元件,借助于穿过电线外皮,该绝缘体移位元件能够以导电方式接触到导体;所述电线保持部分包括保持元件,用于使电线保持弯折状态;所述电线连接部分和所述电线保持部分被布置成能够彼此相对活动;且所述绝缘体移位元件和保持电线的所述保持元件彼此相对移动,以使得所述绝缘体移位元件与电线导体在邻近电线弯折区域的远端处以导电方式相接触。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整个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构成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线接头元件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的立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处于准备位置的正视图;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在与电线完成连接时所处的位置的正视图;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与处于保持状态的电线一起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与处于保持状态的电线一起的立剖视图;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与处于完成连接状态的电线一起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与处于完成连接状态的电线一起的立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线接头元件的透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的电电线接头元件的立剖视图;图11是图9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处于准备位置的正视图;图12是示出图9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在与电线完成连接时所处的位置的正视图;图13是示出图9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与处于保持状态的电线一起的透视图;图14是示出图9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与处于保持状态的电线一起的立剖视图;图15是示出图9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与处于完成连接状态的电线一起的透视图;图16是示出图1所示的电线接头元件与处于完成连接状态的电线一起的立剖视图。
参照图1-4,电线接头元件10包括安装在接头部件(未示出)上的接头联接部分12;与电线W(图5)相连接的电线连接部分14;和布置成相对于电线连接部分14移动的、用于保持电线W的电线保持部分16。该电线接头元件10具有由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板冲压成预定形状并弯折而成的整体结构。电线接头元件10包括具有细长形状的第一板部分18,该第一板部分18具有以固定方式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的接头联接部分12和电线保持部分16;和细长形状的第二板部分20,该第二板部分20具有以固定方式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的电线连接部分14。第一和第二板部分被彼此相对设置。在纵向端部处,它们还能够绕着一整体连接区域22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电线连接部分14和电线保持部分16以能够彼此相对转动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电线接头元件10的接头联接部分12被布置在第一板部分18上、与连接区域22相对的端部区域处。接头联接部分12具有接合元件24,该接合元件24与设在连接电线的物体上的接头部件(例如,螺栓和螺母座板)通过机械方式接合。接合元件24具有从第一板部分18的平中心区域18a处沿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延伸的一对平板状臂部26,并具有限定在该臂部26之间的、端部开放的开口28。将装在开口28中的螺栓紧固在包括该螺栓和螺母座板的接头部件的螺母座板上,从而使臂部26牢固地保持在螺栓和螺母座板之间,在此情形下,接合元件24与接头部件电连接。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板部分18的中心区域18a和接合元件24之间形成了一台阶。不过,根据所使用的电线接头元件10的位置,上述台阶也可能不会形成。而且,在本发明中,还允许采用圆形、杆状(插入式)或者刀式(板式)的接合元件,诸如根据例如JISC2805(铜线用压线端子)规定的接合元件来代替已示出的端部开口式的接合元件。
电线接头元件10的电线连接部分14被布置在第二板部分20上与连接区域22相对的那侧上的端部区域处。电线连接部分14具有一对带狭槽的扁平板状的绝缘体移位元件30,其刺穿电线W的外皮S与导体C(图6)以导电方式接触。绝缘体移位元件30顺着第二板部分20的扁平中心区域20a的两侧边缘,沿与该中心区域20a接近成直角的方向彼此近似平行延伸接近第一板部分18。每个绝缘体移位元件30各具有在连接区域22的保持与面对第一板部分18的中心区域20a的主平面成锐角的那侧倾斜延伸的开口狭槽32。该狭槽32被对齐布置在沿横跨第二板部分20的方向的适当位置上。各狭槽32在绝缘体移位元件30的前端侧处呈弓形开放,从而形成电线引入边缘32a。在本发明中,允许省略掉绝缘体移位元件对30中的任何一个,或者视电线接头元件所需要的可靠连接及材料成本的情况,布置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绝缘体移位元件30。
电线接头元件10的电线保持部分16以相对于接头联接部分12固定的方式布置在第一板部分18的中心区域18a和连接区域22附近的基底端区域。电线保持部分16包括分别具有可供电线W插入的矩形通孔34的一对第一保持元件36;和分别具有用于接纳电线W的U形槽38的一对第二保持元件40。
电线保持部分16的第一保持元件对36顺着第一板部分18的扁平中心区域18a的两侧边缘,沿与该中心区域18a接近成直角的方向彼此近似平行延伸接近第二板部分20。在第一板部分18的中心区域18a和两个第一保持元件36之间限定出一空间,用于容纳第二板部分20上的绝缘体移位元件对30和具有待移位的绝缘体的电线W的接头区域。
第一保持元件对36中的通孔34沿第一板部分18的横向被对齐布置在适当的位置上。第一保持元件36之间的间隙大得足以顺畅地使电线连接部分14的绝缘体移位元件30保持在它们之间。因此,在电线接头元件10处于完成连接电线时的位置上时,电线连接部分14的绝缘体移位元件对30布置得靠近第一保持元件对36的内侧,且两个绝缘体移位元件30的狭槽32近似穿过第一保持元件36的通孔34的中心对齐布置(图4)。
电线保持部分16的第二保持元件对40沿着与连接区域22的两侧边缘成接近直角的方向延伸,并被布置在与第一保持元件36接近成直角的同一假想平面上。沿第一板部分18的长度方向看,第二保持元件40的槽38大致被布置在从相应的第一保持元件36的板平面处延伸的位置上。因此,在电线接头元件10处于将在下面描述的保持电线的状态下时,电线保持部分16使电线W能够插入第一保持元件36的通孔34中,并能够被第二保持元件40的任一个槽38接纳;即,电线W在第一保持元件36和第二保持元件40之间保持接近直角弯折。
如上所述,第二保持元件40中的任一个用来保持电线。所示出的构造具有第二保持元件对40,其提供了一个优点对于要在使用电线接头元件10的部位上进行连接的接头部件,可以选择用于布置电线W的位置。此外,金属板冲压而成的半成品呈左右对称的形状,使得容易在后续弯折步骤中处理该半成品。然而,本发明可以只具有一个第二保持元件40。而且,本发明可以采用单个保持元件,诸如使电线保持呈弯折状态的壁,代替将保持元件布置在两个分开的位置上。而且,不仅可以借助弯折成接近直角的电线保持部分、而且还可以借助弯折成钝角或者锐角的电线保持部分来保持电线。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形成了肋42,作为线保持元件16的辅助构成元件,肋42位于第一板部分18的中心区域18a上的两个第一保持元件36的通孔34之间的位置上。肋42在其上表面(与第二板部分20面对的表面)42a处起作用,用以从下侧支撑插入通孔34的电线W。因此,肋42的上表面42a与通孔34的下边缘接近等高。肋42还起到了增加第一板部分18强度的作用。在第一板18的肋42和第一保持元件36当中形成有狭缝43,以使相应的绝缘体移位元件30的前端区域能够被顺畅地插入所述狭缝43中。
电线接头元件10还具有锁定部分44,其用于将第一板部分18(电线保持部分16)和第二板部分20(电线连接部分14)牢固锁定在一起。锁定部分44由以下部件构成在位于接头联接部分12那侧的第一板部分18上的第一保持元件对36的边缘处形成的一对接纳件46;和绝缘体移位元件30附近的第二板部分20的前端区域处形成的一对棘爪48。接纳件对46从第一保持部分36处与其一体朝接头联接部分12延伸,且在沿彼此接近的方向的中部弯折。另一方面,在第二板部分20上位于超过绝缘体移位元件30的那端、朝着接近第一板部分18的方向弯折的端部区域处,棘爪对48在第二板部分20的横向上突出。棘爪48的突出端之间的距离略大于两个第一保持元件36之间的间隙。当电线接头元件10位于如下面所描述的完成电线连接所在的位置上时,锁定部分44使得第二板部分20的棘爪对48在其上边缘(中心区域20a侧上的边缘)48a处与第一板部分18的接纳件对46的下边缘(中心区域18a侧上的边缘)46a相接合,从而两个板部分18和20被牢固地锁在了完成电线连接所在的位置上。
以下结合图5-8描述的是用于将上述电线接头元件10连接(安装)在电线W上的步骤。在电线接头元件10与电线W相连之前的准备位置(图1和图3)上,第一板部分18的中心区域18a和第二板部分20的中心区域20a相互分开,与适当弯折的连接区域22形成一锐角。在准备位置上,电线连接部分14的绝缘体移位元件对30被放在使它们不会覆盖电线保持部分16的第一保持元件36的通孔34的位置上,并使两个通孔34整体大致打开。而且,在准备位置上,第二板部分20的棘爪对48被放在不会碰到第一板部分18的接纳件对46的位置上。
在准备位置上,所要连接的电线W的端部区域从一个第一保持元件36外侧插入电线接头元件10的两个通孔34中,而电线W随后的任意部分则由与先插入端部区域的所述第一保持元件36的那侧相对应的第二保持元件40的槽38接纳。然后,电线W被保持处于在电线保持部分16的第一保持元件36和第二保持元件40之间弯折成接近直角的状态下(图5和图6)。在保持电线的情形下,由于电线外皮S和通孔34的外围边缘以及槽38的外围边缘之间由电线自身的弹性力所产生的摩擦力,因而电线W被保持处于弯折状态下。同时,在第一板部分18上形成的肋42在其上表面42a处有助于支撑插入两个通孔34中的电线W。
在保持电线的情形下,连接区域22还被弯折成使第一板部分18和第二板部分20以连接区域22为中心沿它们相互接近的方向转动。然后,绝缘体移位元件对30沿着第一保持元件对36的内表面移动,并在其狭槽32的电线引入边缘32a(图2)处切入电线W的、由通孔34和肋42支撑的外皮S。随着两个板部分18和20进一步彼此相对转动,两个绝缘体移位元件30同时在两个位置上刺穿电线W的外皮S,由此在压力作用下与引入槽32中的线导体C以导电方式接触。在第一板部分18的中心区域18a和第二板部分20的中心区域20a相互接近并平行布置的那一时刻完成电线接头元件10与电线W的连接(图7和图8)。在上述转动操作期间,第二板部分20的棘爪对48与第一板部分18的接纳件对46相接触,从而使接纳件46向外弹性挠曲。在棘爪48超过接纳件46的那一时刻,接纳件46弹回,且其下边缘46a与棘爪48的上边缘48a相接合,从而将两个板部分18和20牢固地锁定在完成电线连接的位置上。
在完成电线连接的位置处,电线接头元件10保持电线W在电线保持部分16处呈弯折状态。绝缘体移位元件对30刺穿电线W弯折区域外的端侧上的外皮S而与导体C以导电方式接触。在此情形下,即便在诸如拉力的外力施加在电线W上,外力也被电线W在第一保持元件36和第二保持元件40之间弯折接近直角所在的区域阻挡,可靠地避免了出现外力直接作用在两个绝缘体移位元件30与导体C接触所在的部分上的情况。而且,在使第一和第二板部分18和20彼此相对转动中,仅需要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挤压两个板部分18和20的扁平中心区域18a和20a。因此,借助于诸如具有挤压用的平把手面的切线钳的通用工具而可以快速进行连接电线的操作。此外,该工具基本不接触电线W,排除了损坏电线W的可能性。
具有上述构造的电线接头元件10采用了具有绝缘体移位元件30的电线连接部分14。即便在连接细电线W(例如,AWG28)时,也不需要除去外皮S,并且安全地实现电连接。由于绝缘体移位元件对30在两个位置上与电线W相连接,因而保持了与小尺寸的电线W电连接的完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接合元件24的接头联接部分12使电线接头元件10的尺寸(具体地说是沿宽度方向的尺寸)减到最小,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接头联接。因此,电线接头元件10甚至能够用在安装电线接头元件10的空间有限的应用中。而且,电线接头元件10通过绝缘体移位元件30而有效防止了诸如电线W的拉力的外力直接施加在电线连接部分上,同时利用通用工具正确而又快速地进行电线连接操作。
图9-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线接头元件50。电线接头元件50包括安装在接头部件(未示出)上的接头联接部分52;与电线W(图13)相连接的电线连接部分54;和布置成以便于相对电线连接部分54移动的电线保持部分56,用于保持电线W。该电线接头元件50具有由拥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板冲压成预定形状并弯折而成的整体结构。以彼此相对平行并且相互面对的方式设置了具有细长形状的第一板部分58,该第一板部分58具有以固定方式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的接头联接部分52和电线连接部分54;和细长形状的第二板部分60,该第二板部分60具有借助于沿长度方向在两个端部之间一体延伸的连接区域62而以固定方式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的电线保持部分56。其中,第一板部分58和第二板部分60相互面对且彼此之间可以平行移动。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电线连接部分54和电线保持部分56以彼此相对平行移动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电线接头元件50的接头联接部分52具有和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电线接头元件10的接头联接部分12大致相同的构造,且具有与设在电线W所要连接的物体上的接头部件(例如,螺栓和螺母座板)通过机械方式接合的接合元件64。该接合元件64具有在一对臂部66之间限定出的端部开放的开口68。接头联接部分52的细节大致和接头联接部分12的一样,在此不再描述。
电线接头元件50的电线连接部分54以相对接头联接部分52固定的方式布置在第一板部分58的扁平中心区域58a上。电线连接部分54具有一对带狭槽的扁平绝缘体移位元件70,其刺穿电线W的外皮S与导体C(图14)以导电方式连接。绝缘体移位元件70顺着第一板部分58的扁平中心区域58a的两侧边缘沿与该中心区域58a接近成直角的方向彼此近似平行延伸接近第二板部分60。每个绝缘体移位元件70分别具有与面对第二板部分60的中心区域58a的主平面接近成直角地延伸的开放狭槽72。这些狭槽72被对齐布置在沿第一板部分58的横向的适当位置上。各狭槽72在绝缘体移位元件70的前端侧处扩大成弓形,从而形成电线引入边缘72a。在本发明中,允许省略掉绝缘体移位元件对70的任何一个,或者视电线接头元件所需要的可靠连接及材料成本的情况,而布置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绝缘体移位元件70。
电线接头元件50的电线保持部分56被布置在第二板部分58的大致整个长度上方。电线保持部分56包括一对第一保持元件76,各具有能够供电线W插入的矩形通孔74;和一对第二保持元件80,各具有用于接纳电线W的槽78。
电线保持部分56的第一保持元件对76顺着第二板部分60的扁平中心区域60a的两侧边缘,沿与该中心区域60a接近成直角的方向彼此近似平行延伸接近第一板部分58。在第二板部分60的中心区域60a和两个第一保持元件76之间限定出一空间,用于容纳第一板部分58上的绝缘体移位元件对70和具有待移位的绝缘体的电线W的端部区域。这里,在第二板部分60的中心区域60a与第一保持元件76相交的部分上形成有若干狭缝77,以使相应的绝缘体移位元件70能够顺畅地插入。
第一保持元件对76的通孔74被对齐布置在沿第二板部分60的横向的适当位置上。两个第一保持元件56之间的间隙大得足以将电线连接部分54的绝缘体移位元件70顺畅地接纳在它们之间。因此,在电线接头元件50处于完成连接电线时的位置上时,电线连接部分54的绝缘体移位元件对70靠近第一保持元件对76的内侧布置,且两个绝缘体移位元件70的狭槽72近似通过第一保持元件76的通孔74的中心(图12)对齐布置。
电线保持部分56的第二保持元件80顺着连接区域62那侧上的一个第一保持元件76沿第二板部分60的横向朝第一保持元件76的外侧延伸成L形。第二保持元件80的槽78被布置在沿第二板部分60长度方向从相应的第一保持元件76的板平面处延伸的位置上。从而,在电线接头元件50处于将在下面描述的保持电线的情形下时,电线保持部分56能够使电线W插入第一保持元件76的通孔74中,并能够被第二保持元件80的槽78接纳;即,电线W在第一保持元件76和第二保持元件80之间保持弯折成接近直角。与前述电线接头元件10的电线保持部分16类似,甚至在电线接头元件50的电线保持部分56中,也允许在两个第一保持元件76附近对称地布置一对第二保持元件80。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形成了肋82,作为线保持元件56的辅助构成元件,其位于第二板部分60的中心区域60a上的两个第一保持元件76的通孔74之间的位置上。肋82在其下表面(与第一板部分58面对的表面)82a处起作用,以从上侧支撑插入通孔74的电线W。因此,肋82的下表面82a与通孔74的上边缘接近等高。肋82还起到了增加第二板部分60强度的作用。
电线接头元件50还具有锁定部分84,用于将第一板部分58(电线连接部分54)和第二板部分60(电线保持部分56)牢固地锁定在一起。该锁定部分84由以下部件构成在引导件86上形成的一对棘爪88,所述引导件86在第一板部分58的绝缘体移位元件对7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与该绝缘体移位元件70在相同的平面上延伸;和在沿狭缝77长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处形成的一对接纳边缘90,所述狭缝77用于将绝缘体移位元件70插入第二板部分60沿宽度方向的通孔对74的两侧。在第一和第二板部分58和60彼此相对平行移动时,延伸接近绝缘体移位元件70的引导件对86与绝缘体移位元件70一起被第二板部分60的相应狭缝77接纳,并起引导两个板部分58和60以使它们彼此相对平行移动的作用。在引导件86上形成的棘爪88的突出端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沿相应狭缝77长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处形成的接纳边缘90之间的间隙。当电线接头元件50位于如下面所描述的完成电线连接的位置上时,锁定部分84使得在第一板部分58上形成的棘爪对88在它们下边缘(中心区域58a那侧上的边缘)88a处与在第二板部分60上形成的接纳边缘90的上表面90a相接合,从而两个板部分58和60被牢固地锁在了完成电线连接所在的位置上。
下面参照图13-16描述的是用于将上述电线接头元件50连接(安装)在电线W上的步骤。在电线接头元件50与电线W相连之前的准备位置(图1和图3)上,第一板部分58的中心区域58a和第二板部分60的中心区域60a相互分开,并经弓形挠曲的连接区域62而相互平行。在该准备位置上,电线连接部分54的绝缘体移位元件对70被放置在使它们不会覆盖电线保持部分56的第一保持元件76的通孔74的位置上,并使两个通孔74整体大致开放。而且,在准备位置上,绝缘体移位元件70和两组引导件86被放置在大致不会插入在第二板部分60中形成的相应狭缝77的位置上。
在准备位置上,待连接的电线W的端部区域从一个第一保持元件76的外侧插入电线接头元件50的两个开放的通孔74中,而电线W随后的任意部分则由第二保持元件80的槽78接纳。然后,电线W被保持处于在电线保持部分56的第一保持元件76和第二保持元件80之间接近直角弯折的状态下(图13和图14)。在保持电线的情形下,由于电线外皮S和通孔74的外围边缘以及槽78的外围边缘之间由电线自身的弹性力所产生的摩擦力,因而电线W被保持处于弯折状态。同时,在第二板部分60上形成的肋82在其下表面82a处有助于支撑插入两个通孔74中的电线W。
在保持电线的情形下,连接区域62被进一步挠曲得使第一板部分58和第二板部分60在引导件86引导下沿着它们相互接近的方向平行移动。然后,绝缘体移位元件对70插入第二板部分60的狭缝77中,沿着第一保持元件对76的内表面移动,并在其狭槽72的电线引入边缘72a(图10)处切入电线W的、由通孔74和肋82所支撑的外皮S。随着两个板部分58和60进一步彼此相对平行移动,两个绝缘体移位元件70同时在两个位置上刺穿电线W的外皮S,从而与在压力作用下引入狭槽72中的电线导体C以导电方式接触。在第一板部分58的中心区域58a和第二板部分60的中心区域60a会合并接近平行布置的那一时刻完成电线接头元件50和电线W的连接(图15和图16)。在上述转动操作期间,第一板部分58的两组棘爪88与第二板部分60的两组接纳边缘90相接触,并使相应的引导件86向外弹性挠曲。在棘爪88超过接纳边缘90的那一时刻,引导件86弹回,且棘爪88的下边缘88a与接纳边缘90的上表面90a相接合,从而将两个板部分58和60牢固地锁在完成电线连接的位置上。
在完成电线连接的位置处,电线接头元件50使电线W在电线保持部分56处保持呈弯折状态,且绝缘体移位元件对70刺穿电线W弯折区域外的端侧上的外皮S而与导体S以导电方式接触。在此情形下,即便在诸如拉力的外力施加在电线W上,外力也被电线W在第一保持元件76和第二保持元件80之间弯折接近直角所在的区域阻挡,可靠地避免了出现外力直接作用在两个绝缘体移位元件70与导体C接触所在的部分上的情况。而且,在使第一和第二板部分58和60彼此相对平行移动中,仅需要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挤压第一板部分58的扁平中心区域58a和第二板部分60的第一保持元件76的水平上边缘。因此,借助于诸如具有挤压用的扁平把手面的剪线钳的通用工具而可以快速地进行用于连接电线的操作。此外,该工具基本上不接触电线W,排除了损坏电线W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具有上述构造的电线接头元件50作用大致与电线接头元件10相同。在电线接头元件50中,第一板部分58(电线连接部分54)和第二板部分60(电线保持部分56)彼此相对平行移动,使得绝缘体移位元件70使电线W的绝缘体移位。从而,与两个板部分彼此相对转动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可以去掉电线接头元件50沿长度方向的全长(具体地说是连接区域62和狭槽72或者通孔74之间的距离)。在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中,在连接区域22和狭槽32或者通孔34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使在连接电线的时候绝缘体移位元件30的狭槽32相对于线导体C的运动轨迹尽可能地近似直线。而且,在电线接头元件50中,接头联接部分52和电线连接部分54被布置成固定方式,而不横跨连接区域62。因此,即便在连接区域62被破坏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接头联接部分52和电线连接部分54。因此,电线接头元件50的特点还有改善了电连接性能。在这里电线接头元件50仍然是通过冲压金属片而获得的。
尽管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当指出本发明决不是仅限定于所示出的构造,而是能够以多种方式改变。例如,本发明的电线接头元件甚至可以借助于将分别由金属板制成的多个构成元件连接在一起而组成,而不采用所示出的、从金属板冲压成预定形状并弯折而成的整体结构的构造。
本发明将从前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根据本发明,不管所要连接的电线的尺寸如何,都可以在电线接头元件中保持与电线安全而又正确的电连接,并且防止诸如电线拉力的外力直接作用在与电线导体相连接的连接部分上。优选的是,所述电线接头元件还能够在安装电线接头的空间尺寸有限的场合中采用,利用通用工具能够正确而又快速地进行电线连接。上述电线接头元件特别优选地适用于细约AWG28的尺寸的电线W。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线接头元件,其包括能够与接头部件联接的接头联接部分、能够与电线相连接的电线连接部分以及用于保持电线的电线保持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联接部分包括接合元件,该接合元件能够与所述接头部件相接合;所述电线连接部分包括带槽的扁平绝缘体移位元件,借助于穿过电线外皮,该绝缘体移位元件能够以导电方式接触到电线导体;所述电线保持部分包括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用于使电线保持弯折状态;所述电线连接部分和所述电线保持部分被布置成能够彼此相对活动;且所述绝缘体移位元件和保持电线的所述保持元件彼此相对移动,使得所述绝缘体移位元件与电线导体在邻近电线弯折区域的远端长度处以导电方式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接头元件,其中,所述保持元件包括第一保持元件,其具有能够使电线插入的通孔;和第二保持元件,其具有与所述通孔间隔开并能够接纳电线的槽,电线在所述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之间是弯折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接头元件,其中,所述接头联接部分和所述电线保持部分以彼此相对固定的方式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线接头元件,其中,所述接头联接部分和所述电线连接部分以彼此相对固定的方式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接头元件,其中,所述电线连接部分和所述电线保持部分以能够彼此相对转动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接头元件,其中,所述电线连接部分和所述电线保持部分以可活动方式结合在一起,同时保持彼此相对平行的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线接头元件,其具有由金属板冲压而成并弯折的整体结构。
全文摘要
一种电线接头元件(10)包括接头联接部分(12),其具有与接头部件机械联接的接合元件(24);电线连接部分(14),其具有扁平的绝缘体移位元件(30),该绝缘体移位元件(30)带有与电线相连接的狭槽;以及电线保持部分(16),其具有第一和第二保持元件(36)和(40),使电线以弯折接近直角的方式保持在这两个保持元件之间。所述电线连接部分(14)和电线保持部分(16)被布置成经一连接区域(22)而彼此相对转动。
文档编号H01R11/11GK1833338SQ200480022325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5日
发明者铃木茂 申请人:3M创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