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7837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可稳定感应电压的输出,以提高其发光效率的稳定性及可靠度,进而达到取得更均匀的背光光源。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LCD面板是由放电灯管(discharge lamp)如冷阴极萤光灯(CCFL)作为该面板的背光源(back light),此类放电灯管则通过换流器(Inverter)电路来驱动,且为了符合高电压输出的需求,通常采用换流变压器来驱动。
如图1所示,为一般换流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是由一绕线架(Bobbin)1、第一铁心12及第二铁心13所构成,该绕线架1于侧缘突设多个分隔槽11,并分别形成一次侧绕线区111及二次侧绕线区112,以分别绕设一次侧绕组14及二次侧绕组15,进而连接电源及负载,然由于该LCD面板尺寸的日趋增大,使用灯管的长度及数量也相对增加,使其驱动电压随之增高,故一般是利用分隔槽11的间隔的分压原理,依照使用电压的高低来置设使用分隔槽11的个数,使产品信赖度得以提高。
因此依照理想的负载使用状态(请参阅图2所示),该冷阴极管(CCFL)2属负温度等效阻抗的特性负载,导通后其温度上升、阻抗降低,使其基于成本考量,往往以一个二次侧绕组15对应并联两支冷阴极管2,但因二冷阴极管2本身阻抗皆不相同,进而易在冷阴极管2的管端造成分流效应,导致冷阴极管2电流不均,致使产生亮度差异过大的情况。
为克服上述冷阴极管2电流不均的情况,一般产业皆通过增设一匹配平衡线圈3,使其冷阴极管2达到电流相互感应,以取得较佳平衡电流,而使亮度也取得有效改善,但增设一匹配平衡线圈3不仅相对提高其成本,更导致电路板的空间运用受限制,故,实际上其并非一最佳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包含绕线架,于其外部两端设有可供一次侧激磁线圈绕设的第一、三绕线部,该第一、三绕线部间设有可供二次侧感应线圈绕设的第二绕线部,且该绕线架的内部设有一中空部;铁心组,由第一铁心部、第二铁心部及第三铁心部所构成,其分别置设于绕线架的外部与中空部,且依序对应第一绕线部、第二绕线部及第三绕线部,以构成主要磁路;综上所述,可通过一次侧激磁线圈分别独立绕设于绕线架两端的第一绕线部、第三绕线部,再由二次侧感应线圈绕设于第二绕线部,同时经由第一铁心部、第二铁心部及第三铁心部相互对应置设,使该绕线架两端的一次侧激磁线圈与二次侧感应线圈达到相互隅合,可稳定变压器两端感应电压的输出,进而达到驱动一支冷阴极管或同时驱动两支冷阴极管,以提高其发光效率的稳定性及可靠度,并以此方式取得更均匀的背光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可适应LCD面板尺寸日趋增大的趋势。
2、具稳定一变压器感应电压的输出。
3、可排除灯管两端亮度不均现象。
4、可提高灯管发光效率的稳定性及可靠度。
5、可推动一支冷阴极管或同时驱动两支冷阴极管。
6、可依负载功率的需求,调配组设绕线架的数量。


图1为一般换流变压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一般换流变压器的应用电路示意图。
图3为一般换流变压器的另一应用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设后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应用电路实施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应用电路实施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进一步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搭配外罩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搭配外罩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搭配外罩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1...绕线架 11...分隔槽111...一次侧绕线区 112...二次侧绕线区12...第一铁心 13...第二铁心14...一次侧绕组 15...二次侧绕组2...冷阴极管3...平衡线圈4...绕线架 41...第一绕线部42...第二绕线部 43...第三绕线部44...中空部 45...引线端子5...铁心组 51...第一铁心部52...第二铁心部 53...第三铁心部6...一次侧激磁线圈 7...二次侧感应线圈8...外罩A、B...隅合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包含一绕线架4及一铁心组5,其中,该绕线架4,于其外部两端设有可供一次侧激磁线圈6绕设的第一绕线部41、第三绕线部43,该第一绕线部41与第三绕线部43间,设有可供二次侧感应线圈7(图未示)绕设的第二绕线部42,且绕线架4的内部设有一中空部44,另外绕线架4的两端侧或侧边可搭配接设多个引线端子45,以与外部电路相连接;铁心组5,由第一铁心部51、第二铁心部52及第三铁心部53相接合所构成,其分别置设于绕线架4的外部与中空部44,且依序对应置设于第一绕线部41、第二绕线部42及第三绕线部43,以构成主要磁路;在组设时(请参阅图5所示),其中,可通过一次侧激磁线圈6分别绕设于绕线架4两端的第一绕线部41与第三绕线部43、及二次侧感应线圈7绕设于第二绕线部42,再通过第一铁心部51、第二铁心部52及第三铁心部53相互接合置设时,分别对应于第一绕线部41、第二绕线部42及第三绕线部43,使绕线架4两端的一次侧激磁线圈6与二次侧感应线圈7达到相互隅合的功效(如A、B所示),以达到稳定一变压器两端感应电压的输出,进而搭配驱动一支冷阴极管2或同时驱动两支冷阴极管2时(请参阅图6、7所示),提升其发光效率的稳定性及可靠度,并取得更均匀的背光光源,同时又加上第一铁心部51、第二铁心部52及第三铁心部53对应接合于A、B隅合处(即第一铁心部51与第二铁心部52的隅合处及第三铁心部53与第二铁心部52的隅合处),可进一步通过其接合处气隙的增减,进而达到调整所需的电气特性,甚至于绕线架4其侧缘间可进一步搭配置设一导磁组件(图未示),以阻隔电磁干扰的现象产生;综上所述的结构,(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应用实施例示意图,其中,绕线架4可进一步搭配两个组设,可同样通过第一铁心部51、第二铁心部52及第三铁心部53相互接合对应置设,使其可达一具有多组感应电压输出的变压器,供使用者可依负载功率的需求,随时调配组设绕线架的数量,进达增加其应用的范围;此外,请参阅图9、10、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其中,绕线架4可于第一绕线部41、第二绕线部42及第三绕线部43,搭配套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外罩8,以达到增加绝缘强度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含一绕线架,于其外部两端设有供一次侧激磁线圈绕设的第一绕线部、第三绕线部,该第一绕线部与第三绕线部间,设有供二次侧感应线圈绕设的第二绕线部,且该绕线架的内部设有一可供铁心组置设的中空部;一铁心组,由第一铁心部、第二铁心部及第三铁心部相接合所构成,其分别置设于绕线架的外部与中空部,且依序对应置设于第一绕线部、第二绕线部及第三绕线部,以构成主要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心部、第二铁心部及第三铁心部,对应接合于第一铁心部与第二铁心部的隅合处、及第三铁心部与第二铁心部的隅合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架的两端侧或侧边可搭配接设多个引线端子,以与外部电路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架可进一步搭配两个组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架的侧缘间可搭配组设一导磁组件,以阻隔电磁干扰的现象产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架可于第一绕线部、第二绕线部及第三绕线部搭配套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外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是在一绕线架外部两端设有供一次侧激磁线圈绕设的第一、三绕线部,该第一、三绕线部间设有供二次侧感应线圈绕设的第二绕线部,且该绕线架其内部设有一中空部,供第一、第二及第三铁心部依序置设,使其分别与第一、第二及第三绕线部相对应,使通过两端一次侧激磁线圈与二次侧感应线圈相互隅合后,进达稳定感应电压的输出,以驱动一支冷阴极管或同时驱动两支冷阴极管时,可提高其发光效率的稳定性及可靠度,以此方式取得更均匀的背光光源。
文档编号H01F30/06GK2788321SQ20052000063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4日
发明者张君毅, 陈其铭 申请人:耀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