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无噪音通用磁电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012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无噪音通用磁电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力、电子、机电设备等。
背景技术
美国绘画家莫尔斯是电磁继电器、“电报机”的鼻祖,他在美国前科学院长亨利的指导下,发明了电磁继电器,并应用在莫尔斯“电报机”中,于1873年(距今167年)获得了莫尔斯式“电磁继电器”、莫尔斯式“电报机”专利。莫尔斯发明的电磁继电器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在各类电子、电器设备中用作起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167年以来,莫尔斯式“电磁继电器”的结构无根本性改变。自1985年以来,在我国申请有关“莫尔斯式电磁继电器”之类的专利约150项,它们的结构概由L型金属固定座、铁芯、电感线圈、衔铁块、弹性簧片、弹簧、静簧触头片、动簧触头片、底座、外壳组成(图1)。莫尔斯式电磁继电器缺陷多,主要有体积大;电感线圈耗电多;铁心易产生涡流,有磁滞损耗;电压不稳定时常造成电磁继电器的电磁铁芯吸合衔铁块不实而产生火花,烧伤动触点、静触点,从而导致电磁继电器使用寿命短;衔铁块被电磁铁芯吸合时,衔铁块与电磁铁芯碰撞发出烦人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推出一种区别于上述电磁继电器的继电器,其结构、材料都有大的不同,称作节能无噪音通用磁电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其结构中有接触系统,磁路系统、底座和外壳。接触系统包括静触头、动触头,静触头固定安装在底座上,静触头上固定连接着一个或两个或多个静触点,动轴头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动触头上端的对着静触头的侧面上固定连接着与静触头上位置、数量相对应的一个或两个或多个动触点。磁路系统包括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和磁铁,磁铁的一极(一端)紧固在动触头上端的与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的一端相对的侧面上,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通过其支承座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的轴线与磁铁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磁铁用高磁性的稀土材料制作。
当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输入直流电后,在其线圈的对着磁铁的一端产生与磁铁相对端的磁性同为N极或S极,相互产生排斥力,由于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不能运动,因而磁铁被推动,并推动动触头动作,使动触点与静触点触合。当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与电源切断时,其磁性消失,动触头返回原位置,使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推动本实用新型动触头的力主要是靠高磁性稀土磁铁与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间的排斥力,由于该磁铁端面上的磁荷面密度很大,因而产生的排斥力也很大,为了便于区别完全依靠通电的螺旋电感线圈产生吸引力吸合衔铁块的“莫尔斯式电磁继电器”,本发明人称本实用新型为“磁电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特点明显能控制大电流、高电压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本设计由于没有L型金属固定座、没有铁芯、没有衔铁块,因而制作时耗材少,可节省约90%的有色金属材料;且体积小,重量轻,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小的由日本富士通生产的FTR-P6型20A莫尔斯式电磁继电器(尺寸为9×12×10.3mm)还小,重量也轻;工作时故障少,分合动作一次完成,不会出现烧伤动触点、静触点的现象,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不会有烦人的噪音;用途广,广泛应用于海、陆、空的各类电子设备中的遥控遥测,各种民用军用车辆,家用电器,各类机电一体化及电力电子设备,有线电、无线电的各类程控交换机等。


图1,莫尔斯式电磁继电器结构示意图,其左边图,示意动触片与静触片离开;右边图,示意动触片与静触片闭合;图2,本实用新型(单触头型)结构示意图(单触点,未通电时);
图3,本实用新型(单触头型)结构A-A剖示图(单触点,未通电时);图4,本实用新型(单触头型)去掉外壳顶面的俯视图(单触点,未通电时);图5,本实用新型(双触头型)结构剖示图,与图3的剖面线位置一致,即A-A(静触头与动触头上各有一个触点,未通电时);图6,本实用新型(单触头型)去掉外壳顶面的俯视图,图中,静触头(1)与动触头(3)上分别有两个静触点(2)、动触点(4);图7,本实用新型(单触头型)去掉外壳顶面的俯视图,图中,静触头(1)与动触头(3)上分别有三个静触点(2)、动触点(4);图8,本实用新型(双触头型)去掉外壳的俯视图,图中,静触头(1)、动触头(3)上分别有三个静触点(2)、动触点(4);图9,示意把静触头(1)、静触点(2)、动触头(3)、动触点(4)、磁铁(8)安装在密闭玻璃盒壳(11)中(单触头型,去掉外壳顶面的俯视图)。
图中1、静触头,2、静触点,3、动触头,4、动触点,5、静触点引出脚,6、动触点引出脚,7、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8、磁铁,9、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支承座,10、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引出脚,11、密闭玻璃盒壳,12、底座,1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的接触系统有静触头(1)、静触点(2)、动触头(3)、动触点(4)、静触点引出脚(5)、动触点引出脚(6),磁路系统有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7)、磁铁(8)、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支承座(9)、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引出脚(10),以及底座(12)、外壳(13)。静触头(1)固定安装在底座(12)上,静触点(2)紧固在静触头(1)上,并与静触点引出脚(5)导电连接。动触头(3)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12)上,动触头(3)上端的对着静触头(1)的侧面上紧固着动触点(4),动触点(4)与动触点引出脚(6)导电连接。静触头(1)、动触头(3)的位置相对,静触点(2)与动触点(4)位置相对且数目相同。静触点引出脚(5)固定在底座(12)上。动触点引出脚(6)固定在底座(12)上。磁铁(8)的一端紧固在动触头(3)的上端的与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的一端相对的侧面上。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7)紧固于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支承座(9)上,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7)的两端与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引出脚(10)导电连接。无铁芯的螺旋电感圈(7)的轴线与磁铁(8)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支承座(9)及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引出脚(10)固定在底座(12)上。外壳(13)安装在底座(12)上。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是双触头型的,即在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7)的另一端对称安装静触头(1)、静触点(2)、动触头(3)、动触点(4)、静触点引出脚(5)、动触点引出脚(6)、磁铁(8)。图2、图3、图4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单触头型,亦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单触头型或双触头型。
如图6、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静触头(1)上紧固的静触点(2)或两个或多个,与之相对应,动触头(3)上紧固的动触点(4)或两个或多个。图2、图3、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静触头(1)、动触头(3)上的静触点(2)、动触点(4)分别为一个。即静触头(1)上紧固的静触点(2)为一个或两个或多个,与此相对应,动触头(3)上紧固的动触点(4)为一个或两个或多个。
如图9所示,或者把静触头(1)、静触点(2)、动触头(3)、动触点(4)、磁铁(8)安装在一个密闭玻璃盒壳(11)中,密闭玻璃盒壳(11)抽成真空或注入惰性气体,可防止静触头(1)、静触点(2)、动触头(3)、动触点(4)在含氧空气里烧蚀,以延长继电器的寿命。
静触头(1)用簧片制作、动触头(3)用弹性簧片或螺旋状弹簧制作。
磁铁(8)用高磁性的稀土材料制作,静触点(2)、动触点(4)用银合金制作。
权利要求1.节能无噪音通用磁电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结构中的接触系统有静触头(1)、静触点(2)、动触头(3)、动触点(4)、静触点引出脚(5)、动触点引出脚(6),磁路系统有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7)、磁铁(8)、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支承座(9)、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引出脚(10),以及底座(12)、外壳(13),静触头(1)固定安装在底座(12)上,静触点(2)紧固在静触头(1)上,并与静触点引出脚(5)导电连接,动触头(3)的下端固定安装在底座(12)上,动触头(3)上端的对着静触头(1)的侧面上紧固着动触点(4),动触点(4)与动触点引出脚(6)导电连接,静触头(1)、动触头(3)的位置相对,静触点(2)与动触点(4)位置相对且数目相同,静触点引出脚(5)固定在底座(12)上,动触点引出脚(6)固定在底座(12)上,磁铁(8)的一端紧固在动触头(3)的上端的与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的一端相对的侧面上,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7)紧固于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支承座(9)上,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7)的两端与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引出脚(10)导电连接,无铁芯的螺旋电感圈(7)的轴线与磁铁(8)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支承座(9)及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引出脚(10)固定在底座(12)上,外壳(13)安装在底座(12)上。
2.节能无噪音通用磁电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为单触头型或双触头型。
3.节能无噪音通用磁电继电器,其特征在于静触头(1)上紧固的静触点(2)为一个或两个或多个,与此相对应,动触头(3)上紧固的动触点(4)为一个或两个或多个。
4.节能无噪音通用磁电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或者把静触头(1)、静触点(2)、动触头(3)、动触点(4)、磁铁(8)安装在一个密闭玻璃盒壳(11)中,密闭玻璃盒壳(11)抽成真空或注入惰性气体。
5.节能无噪音通用磁电继电器,其特征在于静触头(1)用簧片制作、动触头(3)用弹性簧片或螺旋状弹簧制作。
6.节能无噪音通用磁电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磁铁(8)用高磁性的稀土材料制作,静触点(2)、动触点(4)用银合金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力、电子、机电设备等。其接触系统有静触头(1)、静触点(2)、动触头(3)、动触点(4)、静触点引出脚(5)、动触点引出脚(6),磁路系统有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7)、磁铁(8)、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支承座(9)、无铁芯的螺旋电感线圈引出脚(10),以及底座(12)、外壳(13)。能控制大电流、高电压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制作时耗材少,可节省约90%的有色金属材料,且体积小,重量轻;工作时故障少,分合动作一次完成,不会出现烧伤动触点、静触点的现象,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不会有烦人的噪音。
文档编号H01H50/54GK2770073SQ20052005017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4日
发明者伍本国 申请人:伍本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