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照射铟镓砷微台面线列或面阵探测器芯片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6763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照射铟镓砷微台面线列或面阵探测器芯片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探测器件及其制造工艺技术,具体指一种背照射铟镓砷(InGaAs)微台面线列或面阵探测器芯片及制备工艺,它适用于制作高均匀性 长线列或面阵铟镓砷微台面焦平面探测器。
技术背景铟镓砷短波红外探测器可以在室温下工作,并且其性能优于短波锑镉汞 (HgCdTe)探测器,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铟镓砷背照射长线 列和面阵探测器多采用平面结工艺,但平面结具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扩散 工艺复杂、光敏面扩大及锌(Zn)扩散会在磷化铟(InP)层中造成大量的缺 陷,这些限制了铟镓砷探测器性能的提高。台面型铟镓砷探测器是将外延材料 中的P型磷化铟/铟镓砷(p-InP/InGaAs)刻蚀成一个台面,这种结构的优点 是工艺较为简单,缺点是侧面和表面暴露会引入大量的界面态,这会限制了长 线列和大面阵器件均匀性的提高,而对于铟镓砷台面探测器常用的钝化膜(如 ZnS, Si02等)和工艺,很难得到高均匀性的器件,进而会影响器件的成像质量。 另外,在p-InP帽层上可靠地实现欧姆接触电极引出也是一个难题,在p-InP 层上增加一层P-InGaAs电极过渡层,使电子束蒸发生长的Ti/Pt/Au电极在不 退火的情况下实现欧姆接触,可以解决P型欧姆接触的问题(吕衍秋,韩冰, 唐恒敬,任仁,吴小利,乔辉,张可锋,李雪,龚海梅,硫化铟钝化铟镓砷线 列探测器的制备工艺,申请号200610118770.1),但是在正照射结构下, p-InGaAs会吸收入射光,这使得器件的响应率和量子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基于上述已有器件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照射p-InGaAs/p-InP/i-InGaAs/n-InP台面线列或面阵红外探测器芯片,解决p-InP 的欧姆接触问题和正照射方式下p-InGaAs的吸收问题,同时通过改进的硫化 +31*钝化膜及退火工艺,有效减小表面和侧面的复合,提高器件探测率和均 匀性。本发明的背照射台面线列或面阵红外探测器芯片结构如附图l所示,它由 增透层10、 InP衬底1、 N型InP层2、铟镓砷吸收层3、 P型InP帽层4、 p-InGaAs层5、 Ti/Pt/Au电极区6、铟柱7、 N电极区8和氮化硅钝化层9组 成。器件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通过外延工艺将N型lnP层2、铟镓砷吸收层 3、 P型InP帽层4、 p-InGaAs层5沉积在InP衬底1上,然后在此 p-InGaAs/p-InP/i-InGaAs/n-InP外延片上通过刻蚀形成线列或面阵 p-InGaAs/p-InP/i-InGaAs微台面,在p-InGaAs/p-InP/i-InGaAs微台面的局 部区域上置有与p- InGaAs欧姆接触的Ti/Pt/Au电极区6,在Ti/Pt/Au电极 区之上加In柱7,在线列或面阵微台面的一边有一刻蚀至n-InP层并置于n-InP 层上的公共电极区,即N电极区8,它延伸到与光敏元微台面等高的台面上, 以使P电极和N电极的In柱7在同一高度上,有利于倒焊互连。除P、 N电极 区外,整个外延片上,包括侧面覆盖有氮化硅钝化层9,最后,在衬底l的背 面镀低温增透层10。本发明的优点在于A. InGaAs吸收层厚度设计为1. 1 um至1. 5um,这样可以保证入射光的 充分吸收;又可以使产生的光生载流子被p-InP/i-InGaAs异质结收集。同时, InGaAs吸收层的铍掺杂浓度控制为3X 1016cm—3至5X 1016cm—3,试验证明由此掺 杂浓度材料制备的器件性能具有较高的响应率和探测率。B.采用硫化+SiNx钝化膜,并引入高温快速热退火工艺,可有效减小表 面和侧面的复合,降低SiNx/InP和SiNx/InGaAs界面的表面电荷密度和界面 态密度,进而减小暗电流,提高探测器的响应率和探测率。C. P型电极引出区生长有一层p-InGaAs电极过渡层,电子束蒸发生长的 Ti/Pt/Au电极与p-InGaAs接触在不退火的情况下都是很好的欧姆接触,小的 接触电阻提高了探测器的性能,并且这样可以避开复杂的p-InP的欧姆接触制 备工艺;同时采用背照射方式,入射光不会被P型电极引出层p-InGaAs吸收, 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响应率。D. 背面采用低温淀积ZnS增透膜避免背面抛光过程中引入的正面蜡层的挥发。


图1为铟镓砷线列探测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InP衬底;2——N型InP层;'3——铟镓砷吸收层;4——P型InP帽层;5—p-InGaAs层^6——Ti/Pt/Au电极区;7——铟柱;8——N电极区;9——氮化硅钝化层;10——增透层。图2至图7为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作详细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探测器所用的外延片为为MBE技术在厚度为 350 u m的半绝缘InP衬底1上依次生长厚度为1 P m的N型InP层2,载流子 浓度大于2X10'8cm—3; 厚度为1. ltim至1.5um的In(,.53Ga。.47As吸收层3,载 流子浓度为5X1016cm—3;厚度为0.5"m的P型InP帽层4,载流子浓度大于 2 X 1018cm—3;最上层生长厚度为20nm的p-InGaAs层5,载流子浓度为2 X 1018cm—3。 在外延片上通过刻蚀形成线列p-InGaAs/p-InP/i-InGaAs微台面,在线列微台 面边上有与p-InGaAs欧姆接触的Ti/Pt/Au电极区6,其上为倒焊互连用的铟 柱7。在线列或面阵微台面的一边有一刻蚀至n-InP层并置于n-InP层上的CrAu 公共电极区,即N电极区8,它延伸到与光敏元微台面等高的台面上,以使P 电极和N电极的In柱7在同一高度上,有利于倒焊互连。除P、 N电极区外, 整个外延片上,包括侧面覆盖有氮化硅钝化层9。在器件的背面为ZnS低温增 透膜10。本实施例的芯片制备具体工艺过程为1. 依次用三氯甲烷、乙醚、丙酮、乙醇清洗外延片,氮气吹干;2. 正胶(厚胶)光刻,光刻后65'C烘干20分钟;3. Ar+刻蚀p-InGaAs/p-InP层,离子能量为300eV,束流为80cm—3时;然 后在35 'C时,使用50%酒石酸溶液HA二5:1选择性腐蚀溶液湿法化 学腐蚀InGaAs吸收层,去离子水冲洗,氮气吹干,形成 p-InGaAs/p-InP/i-InGaAs微台面(见图2);4. 丙酮去光刻胶,乙醇清洗,去离子水冲洗,氮气吹干;5. 硫化在6(TC (NH4)2Sx溶液中,硫化30分钟,去离子水清洗,氮气吹 干;6. 采用PECVD法,对裸露的整个外延层表面和侧面生长厚度为2200A的SiNx 抗反射钝化层9 (见图3);7. 正胶(薄胶)光刻开电极孔,光刻后65-C烘干30分钟;8. 刻蚀p、n电极区的氮化硅钝化层: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方法刻蚀SiNx(见图4);9. 利用分析乙醇浮胶,MOS乙醇清洗;10. 退火处理,400°C, 60秒快速热退火处理;11. 正胶(厚胶)光刻,光刻后65。C烘干20分钟;12. 利用空气等离子体清洗样品,然后电子束蒸发生长与p-InGaAs欧姆接触的Ti/Pt/Au (200/300/200 A)电极区6 (见图5);13. 利用分析乙醇浮胶,MOS乙醇清洗;14. 正胶(厚胶)光刻,光刻后65'C烘干20分钟;15. 离子束溅射生长Cr/Au (200/5000 A)N电极和延伸电极区8 (见图6), 生长电极前首先用Ar+辅源清洗3分钟;16. 乙醇去光刻胶,MOS乙醇清洗,氮气吹干;17. 正胶(厚胶)光刻,光刻后65"C烘干30分钟;18. 离子束溅射生长In柱7 (见图7);19. 甩厚胶保护正面,然后进行背面抛光减薄;20. 在低温下,背面离子束溅射镀ZnS增透膜10; 2L划片,芯片抽测。
权利要求
1.一种背照射铟镓砷微台面探测器芯片,包括增透层(10)、InP衬底(1)、N型InP层(2)、铟镓砷吸收层(3)、P型InP帽层(4)、p-InGaAs层(5)、Ti/Pt/Au电极区(6)、铟柱(7)、N电极区(8)和氮化硅钝化层(9),其特征在于A.铟镓砷吸收层(3)是厚度为1.1μm至1.5μm的In0.53Ga0.47As吸收层,铍掺杂浓度控制为3×1016cm-3至5×1016cm-3;B.氮化硅钝化层(9)是经高温退火处理的SiNx钝化膜;C.在电极区(6)和铟镓砷吸收层(3)之间有可以改善欧姆接触的p-InGaAs层(5);D.增透层(10)是低温镀制的ZnS增透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照射铟镓砷微台面探测器芯片,其特征 在于所说的氮化硅钝化层(9)在生长前对芯片进行硫化预处理,生长后对 膜层进行高温快速退火工艺处理,其退火温度为40(TC,保温时间为60秒。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照射铟镓砷微台面探测器芯片,其特征 在于所说的增透层(10)采用离子束溅射低温镀膜工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照射铟镓砷微台面探测器芯片及制备工艺,包括在p-InGaAs/p-InP/i-InGaAs/n-InP外延片上刻蚀形成p-InGaAs/p-InP/i-InGaAs微台面,InGaAs吸收层厚度设计为1.1um至1.5um,掺杂浓度为3-5×10<sup>16</sup>cm<sup>-3</sup>,硫化+SiNx钝化膜并引入退火工艺,可达到有效减小表面和侧面的复合,降低界面态密度,提高器件探测率和均匀性的目的,p型电极引出区生长有一层p-InGaAs电极过渡层,电子束蒸发生长的Ti/Pt/Au电极与p-InGaAs接触是很好的欧姆接触,小的接触电阻提高了探测器的性能,同时采用背照射方式,入射光不会被p型电极引出层p-InGaAs吸收,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响应率,背面低温淀积ZnS增透膜可以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响应率和量子效率。
文档编号H01L31/18GK101241946SQ20071017351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
发明者吴小利, 唐恒敬, 宁锦华, 张可锋, 慧 朱, 淘 李, 雪 李, 李永富, 洋 汪, 龚海梅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