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开关装置、外壳及其集成极轴承载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788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气开关装置、外壳及其集成极轴承载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电气开关装置,尤其涉及诸如具有外壳和极轴承载/ 支承组件的断路器的电气开关装置。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断路器的外壳。本 发明又涉及用于断路器的极轴承载组件。
背景技术
电气开关装置,例如断路器,为电气系统提供保护以免受电故障情况, 例如电流过载、短路、异常电压和其他故障情况。典型地,断路器包括响 应于这种故障情况而打开电触点组件以中断经过电气系统的导体的电流流 通的操作机构。
例如,许多低压断路器使用具有两部分一一第一半部或者前部(例如 模制端盖)和第二半部或者后部(例如模制基座)的模制外壳。经常把用 于这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安装到外壳的前部,并且该操作机构通常包括操 作把手和/或按钮,其在一端可从冲莫制外壳的外面接近,而在另一端联接到 可枢转的极轴。也设置在模制外壳里的电触点组件通常包括包含具有多个 可动触点的可动触点组件的导体组件和具有多个相应的固定触点的固定触
点组件。可动触点组件通过通常被称作分路器(shunt)的柔性导体电连接 到导体组件的通常为刚性的导体。可动触点组件包括多个可动触点臂或者 指爪,每个承载可动触点中的一个并且可枢转地联接到触点臂托架。通过 断路器操作机构的极轴上的突起或者臂枢转触点臂托架以移动可动触点进 入和脱离与固定触点组件的相应固定触点的电接触。触点臂托架包括构造 成为了当闭合断路器时提供并维持接触压力以及容纳磨损而使可动触点组 件的指爪偏压固定触点组件的固定触点的触点弹簧组件。
断路器的每个元件,包括断路器外壳的两部分或者两半(例如模制端 盖和模制基座),在制造期间都经受了尺寸变化。特别地,模制元件,例 如模制端盖和模制基座,具有作为模制工艺的 一部分而产生的并且导致一 个部分(例如外侧面)相对于同一元件的另一部分(例如内侧面)在尺寸
上改变的分型线(parting line)。当组装部件时这种改变还是累积的。例 如,如前述的,将已知的低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安装到外壳的前部,然后 将外壳的前部联接到固定触点组件所联接的外壳的后部。于是,部件被依 次连接或者"堆叠"。堆叠的部件间的变化累加,导致堆叠的部件之间的
关系(即对齐)的精确度产生不希望的降低。
断路器模制外壳的两个分开的半结构特别容易错位。尤其,穿过分型
线(该线表明了用于制造元件的模具的两个半部)的变化,以及穿过堆叠 的元件之间的配合线(mating line)的变化,导致诸如固定触点组件和操 作机构的极轴之间的错位,从而限制断路器的性能。断路器的元件相对于 彼此安装的精确度大大影响了断路器的运动学特性,以及断路器的可预见 的因而可重复的机械、电和热性能。因此,需要构造成降低断路器元件间 积聚的尺寸变化的成本有效的断路器设计。
已知的是,通过减小制造公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断路器元件间的, 例如固定触点组件和操作机构以及极轴之间的尺寸变化的影响最小化。但 是,这个方法会显著增加制造成本。
因此,存在改进诸如低压断路器的电气开关装置、以及用于断路器的 外壳和用于断路器元件的安装组件的空间。

发明内容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实现这些以及其他需要,这些实施例针对用于诸 如低压断路器的电气开关装置的模制外壳,该外壳具有构造成使制造尺寸 变化的累积量以及与此联系的不希望的影响最小的集成(integral)极轴承 载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用于电气开关装置的承载组件,该电 气开关装置包括具有至少 一个分型线和外侧面的外壳、设置在分型线的一 侧上的固定触点组件、可动触点组件以及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包括用于移 动可动触点组件进入和脱离与固定触点组件的电接触的极轴。承载组件包
含构造成在与固定触点组件相同的分型线的一侧上可枢转地支承操作机 构的极轴的多个主承载部;构造成将操作机构的极轴可枢转地联接到电气 开关装置的外壳的集成承载部;以及包括承载面和构造成联接到电气开关 装置的外壳的外侧面的紧固部分的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当承载盖部件的 紧固部分联接到外壳的外侧面时,操作机构的极轴在外壳的外侧面上可枢 转地设置在集成承载部和承载盖部件的承载面之间。
操作机构的极轴可以为大致圆柱形,并且为了容纳大致圆柱形的极轴, 集成承载部可包含构造成模制在电气开关装置的外壳的外侧面上的多个模 制部分。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可以是多个承载盖部件,其中集成承载 部和承载盖部件结合以形成均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多个副极轴承载 部,并且集成承载部的模制部分包含该第一部分,每个承载盖部件的承载 面包含该第二部分。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电气开关装置的外壳,该电气开 关装置包括固定触点组件、可动触点组件、以及包含用于移动可动触点组 件进入和脱离与固定触点组件的电接触的极轴的操作机构。该外壳包含 具有分型线和外侧面的模制端盖;总体上相对模制端盖设置并与其联接的 模制基座,模制基座包括分型线和外侧面,模制基座构造成在模制基座的 分型线的一侧上接纳电气开关装置的固定触点组件;以及承栽组件,该承 载组件包含构造成在与电气开关装置的固定触点组件相同的基座部件的 分型线的一侧上可枢转地支承电气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的极轴的多个主承 载部、集成承载部、以及包括承载面和紧固部分的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 其中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的紧固部分将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联接到模制端 盖和模制基座中的一个,以便在模制端盖和模制基座中的一个的外侧面上 将操作机构的极轴可枢转地设置在集成承载部和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的承 载面之间。
为了支承操作机构的极轴,模制端盖和模制基座均还包含内侧面和从 内侧面向外延伸的多个基本垂直的壁,其中每个主承载部包含模制基座的 其中一个基本垂直的壁的模制延伸部,该模制延伸部在邻近集成承载部的 其中 一个模制部分处联接到集成承载部的相应承载盖部件。承载组件还可 包含多个紧固件,其中承载盖部件包含第一模制盖部件、第二模制盖部件、 第三模制盖部件以及第四模制盖部件,并且通过至少 一个紧固件将第 一模 制盖部件、第二模制盖部件、第三冲莫制盖部件和第四冲莫制盖部件中的至少 一个联接到相应一个基本垂直的壁的的模制延伸部。模制端盖和模制基座 可以在配合线处接合,其中电气开关装置操作机构的极轴基本设置在外壳 的模制端盖和模制基座中的一个的外侧面上,并且与外壳的模制端盖和模 制基座中的另 一个的主承载部基本上可枢转地联接并由该主承载部支承, 从而与穿过配合线产生的尺寸和公差变化基本独立。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电气开关装置包含具有多个固定电触点的 固定触点组件;具有多个可动触点臂和联接到可动触点臂的多个可动电触 点的可动触点组件;包括用于移动可动触点臂和与其联接的可动电触点进 入和脱离与固定触点组件的固定电触点的电接触的极轴的操作机构;以及 外壳,该外壳包含具有分型线和外側面的模制端盖,总体相对模制端盖 设置并与其联接且包括分型线的模制基座,在模制基座的分型线的一侧上 设置的固定触点组件,以及承载组件,该承载组件包含在与电气开关装 置的固定触点组件相同的才莫制基座的分型线的一侧上可枢转地支承电气开 关装置的操作机构的极轴的多个主承载部、集成承载部、和包括承载面与 紧固部分的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其中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的紧固部分将 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联接到模制端盖和模制基座中的一个,以便在模制端
盖和模制基座中的 一个的外侧面处或附近将操作机构的极轴可枢转地设置 在集成承载部和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的承载面之间。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可以充分理解本发明,其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低压断路器和集成极轴承载组件的分解等 距视图2是用于图1的低压断路器的导体组件的分解等距视图; 图3是图2的导体组件的一部分的侧面视图; 图4是图2的导体组件的顶视图,其中包括自含式触点弹簧组件; 图5是图4的自含式触点弹簧组件的分解等距视图; 图6A是图5的自含式触点弹簧组件的组装好的顶部等距视图; 图6B是图5的自含式触点弹簧组件的组装好的底部等距视图; 图7是图1的独立托架组件中的一个元件的等距视图; 图8是图1的独立托架组件中的另一个元件的等距视图; 图9是图1的低压断路器及其集成极轴承载组件的部分组装好的等距 视图IO是图1的低压断路器及其集成极轴承栽组件的组装好的侧面剖视
图ll是图1的低压断路器的模制端盖的下侧及其集成极轴承载组件的 一部分的等距视图;以及
图12是图1的低压断路器的模制端盖的顶側及其集成极轴承载组件的 一部分的等距4^L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虽然,出于示例的目的,将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为应用到低压断路器 的极轴承载组件中,但是显而易见的,也可以应用它们使任何已知的或者 合适的电开关装置(例如,非限制性地,电路开关器件和诸如断路器的电 路中断器、网络保护器、接触器、马达启动器、马达控制器和其他负载控 制器)的各种不同元件之间的尺寸变化最小。
这里使用的方向词汇如左、右、顺时针、逆时针及其衍生词汇,和图 中示出的元件的取向有关,并没有限制权利要求,除非在其中特别说明。
这里使用的术语"分型线"指的是在作为模制工艺的一部分而使用的 铸模的部分之间产生的线,该模制工艺用于制造模制元件例如,作为举例 而非限制性的,这里描述并示出的断路器的外壳的模制端盖和模制基座。 穿过分型线会发生尺寸和公差的变化,从而使在分型线一侧的模制元件的 一部分相对于在分型线另一侧的另一部分没有达到预期的精确定位。作为 举例而非限制性的,这里讨论的示例性分型线限定在断路器外壳的模制端 盖和模制基座的各自的内表面或侧面与外表面或侧面之间。
这里使用的术语"配合线"指的是两个相邻的单独的元件之间的接合 处或者接口,例如,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的,由示例性的断路器外壳的模 制端盖与断路器外壳的模制基座的接合处限定的配合线。
这里使用的将两个或更多个部件"联接"在一起的表述是指将这些部 件直接地接合在一起或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部件接合。
这里使用的术语"紧固件"指的是任何合适的连接或者固定机构,特 别包括,但是不限于,螺钉、螺栓、螺栓与螺母(例如,非限制性的,锁 紧螺母)的组合、以及螺松、垫圏和螺母的组合。
这里使用的词汇"数量"是指一或比一大的整数(即多个)。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外壳3的低压断路器2,外壳3 封装具有可动触点组件100及柔性导电元件200 (在图1中以简化形式的 虛线图示出一个柔性元件200)的导体组件50。外壳3包括第一半部或前 部4 (例如模制盖)和第二半部或后部5 (例如模制基座),在其间布置导 体组件50。低压断路器2还包括诸如在图3中以简化形式的虛线图部分示 出的示例性线路和负载导体6、 8的第一和第二导体。
如图2和3所示,导体组件50包括负载导体52、可动触点组件100 以及电连接负载导体52和可动触点组件100的多个柔性导电元件200。可 动触点组件100包括多个可动触点臂110。每个可动触点臂110具有第一 端部112和第二端部114。可动电触点130在每个可动触点臂110的第一 端部112处或附近联接到该可动触点臂110,并且构造成可移动以进入和 脱离与低压断路器2 (图1)的相应固定电触点12 (图3)的电接触。特别
地,如图3所示,断路器2 (图1)的第一电导体或线路导体6包括具有多 个固定电触点12 (图3中示出了一个固定电触点12)的固定触点组件10 (以简化形式的虚线图示出)。
当将导体组件50装配到断路器外壳3 (图1)中时,负载导体52与断 路器2的第二电导体或负载导体8电接触,并且可动电触点130可进入(图 3)和脱离(未示出)与固定触点组件10的相应固定电触点12的电接触。 需要理解的是,为了简化描述,在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导体组件50。然而, 通常,图1所示的作为三极断路器2的低压断路器2包括三个这种导体组 件50, —个用于断路器2的一个极。还需要理解的是,可以在除了图l所 示并结合图1描述的三极低压断路器2以外的具有任何数量的极的任何已 知或合适的电气开关装置中使用导体组件50。
参考图2和3,将导体组件50的负载导体52电连接到可动触点组件 100的每个柔性导电元件200包括构造成与负载导体52电连接的第一端部 202、构造成与可动触点组件100的相应一个可动触点臂110电连接的第二 端部204、以及在第一端部202和第二端部204之间的多个弯曲部206、208。 如图3最佳地所示,所述弯曲部中的第一弯曲部206在第一方向而所述弯 曲部中的至少第二个弯曲部208在与第一弯曲部206的第一方向总体相反 的第二方向。更加具体地,该示例性柔性导电元件200是包括分层导电条 带230 (为了易于描述在图2和图3中放大示出)的分路器,并且包括两 个弯曲部206、 208,第一弯曲部206在第一方向,第二弯曲部208在第二 方向,以便分路器200总体为S形。因此,分路器200包括布置在分路器 200的第一端部202和第一弯曲部206之间的第一部分210、布置在分路器 200的第一弯曲部206和第二弯曲部208之间的第二部分212、及布置在分 路器200的第二弯曲部208和第二端部204之间的第三部分214。分路器 200的总体为S形的构型使其可以在垂直方向具有相对低的姿态(profile), 由此使断路器外壳2中的导体组件50所需的空间量最小(图1)。
轴线220在分路器200的第一端部202和分路器200的第二端部204 之间延伸。分路器200的第一部分210在轴线220的一侧相对于轴线形成
第一角度222,分路器200的第三部分214在轴线220的相对侧相对于轴 线220形成第二角度224。优选分路器200的第一部分210的第一角度222 和第三部分214的第二角度224是不同的。例如,图3的分路器200的第 一角度222比第二角度224大。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示例性分路器200的 第一角度222相对于轴线220在大约26度和大约36度之间,而第二角度 224在大约ll度和大约22度之间。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本发 明的实施例使用任何已知或合适的分路器构型,以容许导体组件50的复合 运动,同时使分路器200中的应力集中区域最小化并提供紧凑的分路器设 计。还应该理解的是,虽然设想分路器200是由铜制成的缠绕式分层导电 条带230形成的,但是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任何已知或 合适的电传导材料来替代。同样地,虽然示例性分路器200具有大约58 层的导电条带230、宽度为大约0,35英寸、长度为大约2.2英寸(从分路 器200的第一端部202的中心到其第二端部204的中心测量得到)、总体 厚度为大约0.187英寸、 一个条带层厚度为大约0.003英寸,但是应该理解 的是,可以将这些尺寸中的一个或多个改变为使用分路器200的特定应用 场合所需的任何已知或合适的值。
继续参考图2和3,导体组件50的负载导体52包括具有第一部分53 和总体与第一部分53相对的第二部分55的实心导体52。第一部分53包 括第一开孔,该第一开孔通常包括单个细长凹槽54(如图2最佳地所示)。 单个细长凹槽54接纳全部分路器200的第一端部202。在每个可动触点臂 110的第二端部114中的相应第二开孔116接纳分路器200的第二端部204 (图2示出6个分路器200 )。更加具体地,每个分路器200的第一端部 202包括第一大致圆形头部226,分路器200的第二端部204包括第二大致 圆形头部228。如图所示,负载导体52的单个细长凹槽54和相应可动触 点臂110的第二开孔116均分别包括内部弓形部分56、118和颈部58、120。 如图所示,分路器200的第一端部202的第一大致圆形头部226布置在负 载导体52的第一开孔或单个细长凹槽54的内部弓形部分56内,并且第一 开孔54的颈部58沿由图3的箭头201所示方向压靠在分路器200上,以
便将分路器200的第一端部202保持在第一开孔54内。类似地,第二大致 圆形头部228布置在相应可动触点臂110的第二开孔116内,分路器200 的第二端部204i皮保持在第二开孔116的内部弓形部分118内。可以通过 将第二开孔116的颈部120沿大致由图3的箭头203所示方向压靠分路器 200来提供这种保持,但还可以或可选地由销钉234来提供,该销钉插入 圆形头部228 (下面讨论)、然后被锻造或锤打以使第二端部204的多层 导电条带230抵抗第二开孔116的内部弓形部分118沿径向向外延展。
对于每个示例性分路器200,第一和第二端部202、 204的第一和第二 大致圆形头部226、 228还分别包括设置成穿过在第一和第二开孔54、 116 内的头部226、 228的中心的第一和第二销钉232、 234。更加具体地,如 图3所示,分路器200的多层导电条带230分别缠绕位于负载导体52和相 应可动触点臂110的第一和第二开孔54、 116中的第一和第二销钉232、 234。
在图2中,示出在被插入负载导体52的单个细长凹槽54的内部弓形 部分56中的每个分路器200的第一大致圆形头部226的中心之前的第一销 钉232。因此,需要理解的是,分路器的第一和第二端部202、 204分别被 固定在负载导体52和相应可动触点臂110各自的第一和第二开孔54、 116 中。这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实现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的,分别相对分路 器200的第一和第二端部202、 204锻造或巻边负载导体52的临近第一开 孔54的部分(例如颈部58)和相应可动触点臂110的临近第二开孔116 的部分(例如颈部120),或者通过任何其它已知或合适的固定方法或机 构,诸如铆钉232、 234 (例如压接的或适当变形的销钉)、(软)钎焊、 (硬)钎焊、或它们的任何合适组合。
如图2最佳地所示,可动触点组件100还可包括构造成将组件100的 可动触点臂110彼此分开的多个垫片150。特别地,如图所示,每个垫片 150包括第一部分152、连接部分154,及与第一部分152相对并间隔开的 第二部分156。可动触点组件100的每个可动触点臂110布置在其中一个 垫片150的第一和第二部分152、 156之间,由此将可动触点组件100的一
个可动触点臂110从至少一个其它可动触点臂110分开。可以用任何已知 或合适的材料制成垫片150,诸如,出于举例而非限制性的,通常称为青 壳纸的硬化纸板材料。应该理解的是,垫片150可以,但不是必须地,也 用于使组件100的可动触点臂110彼此电和/或热绝缘。
除了前述柔性导电部件200,图2还示出了用于导体组件50的可动触 点组件100的触点弹簧组件300。前面所述的可动触点组件100还包括相 对的第一和第二托架部件102、 104,它们将可动触点臂IIO固定在其间, 从而组成托架组件101。触点弹簧组件300与第一和第二托架部件102、 104 中的至少一个联接,并且在邻近可动触点臂110的第二端部114处设置在 第一和第二托架部件102、 104之间。
参照图2、 4、 5、 6A和6B,触点弹簧组件300包括第一触点弹簧壳 体部件302和联接到第一触点弹簧壳体部件302并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触 点弹簧壳体部件304。弹簧导轨306联接到第一和第二触点弹簧壳体部件 302、 304中的至少一个,并且设置在其间。弹簧导轨306包括每个构造成 容纳相应弹簧312的多个弹簧孔308。特别地,每个弹簧312具有容纳在 弹簧导轨306的相应一个弹簧孔308中的第一端部314,以及联接到相应 滑块310的第二端部316 (如图2和5最佳示出)。将弹簧312及与其联 接的滑块310中的每一个构造成朝着与固定触点组件10 (图3)的相应一 个固定电触点12 (图3 )接合的方向单独偏压可动触点组件100 (图1 - 4 ) 的相应一个可动触点臂110 (图1 - 4 )及与其联接的可动电触点130 (图1 _3)。
示例性第一和第二触点弹簧壳体部件302、 304基本相同。因此,减少 了必须为触点弹簧组件300制造的元件数量,从而降低了相关的制造成本。 此外,基本相同的第一和第二触点弹簧壳体部件302、 304能使触点弹簧组 件300固定在一起而无需使用常规的机械紧固件(例如,非限制性的,螺 钉、铆钉、螺栓和螺母),对此将在下文更详细讨论。
如图2和5所示,示例性触点弹簧组件300包括容纳在弹簧导轨306 的六个相应弹簧通孔308中的六个弹簧312。为了容纳弹簧312的第一端 部314,通孔308 (如图5最佳示出)完全延伸通过弹簧导轨306。如前所 述,弹簧312的第二端部316联接到单独的滑块310。每个滑块310包括 联接到相应一个弹簧312的第二端部316的第一端部326,以及包含例如 滚子330的凸轮元件的第二端部328,如图2和4最佳示出。将每个凸轮 元件330 (图2和4 )构造成接合并移动可动触点组件100的相应一个可动 触点臂110。
参照图5、 6A和6B,触点弹簧组件300的第一和第二触点弹簧壳体 部件302、 304均包括用于容纳每个滑块310的第一和第二侧340、 344上 的第一和第二突起342、 346的多个细长导向槽332、 334。特别地,为了 朝着与相应的可动触点臂110 (图2和4 )接合而引导滑块310和凸轮元件 330 (图2和4),第一和第二突起342、 346分别接合第一和第二弹簧壳 体部件302、 304的相对的一对细长导向槽332、 334。例如,图4中,五 个凸轮元件330延伸并接合可动触点组件100的相应可动触点臂i10的第 二端部114。第六凸轮元件330缩回,如在第一触点弹簧壳体部件302的 第一导向槽332中的滑块310的第一突起342的位置所示。因此,可以理 解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触点弹簧组件300的凸轮元件330(图2和4 ) 独立于触点弹簧组件300的其余凸轮元件330单独接合并偏压相应可动触 点臂110(图2和4)。可以理解的是,凸轮元件330可以包括任何已知或 者合适的承栽元件,例如图2所示的可枢转地设置在滑块310的第二端部 328处的凹槽348中的小轮330。
如前所述,将触点弹簧组件300固定在一起并固定到托架组件IOI(图 2)无需使用单独的机械紧固件。尤其,如图5、 6A和6B最佳示出的,第 一和第二触点弹簧壳体部件302、 304均包括至少一个突起366、 368和至 少一个孔374、 376,其中定位笫一和第二触点弹簧壳体部件302、 304,以 使第一和第二接触弹簧托架部件302、 304中的一个的突起366、 368分别 接合第一和第二接触弹簧托架部件302、 304中的另一个的孔374、 376, 从而将触点弹簧组件300固定在一起。尤其,第一和第二触点弹簧壳体部 件302、 304分别包括第一端部350、 352和第二端部354、 356。第一端部
350、 352包括包含突起366、 368的折叠凸片362、 364,以及具有孔374、 376的未折叠凸片370、 372。可参照图6A和6B分别示出的触点弹簧组件 300的前后等距视图来更好地理解如前所述的基本相同的第一和第二触点 弹簧壳体部件302、 304之间的关系。特别地,第一触点弹簧壳体部件302 的第 一端部350的折叠凸片362的突起366接合第二触点弹簧壳体部件304 的第一端部352的未折叠凸片372的孔376,并且第二触点弹簧壳体部件 304的第一端部352的折叠凸片364的突起368接合第一触点弹簧壳体部 件302的第一端部350的未折叠凸片370的孔374。
第一和第二触点弹簧壳体部件302、 304的第二端部354、 356均包含 一对侧向突起378、 380,如图2和4最佳示出的,它们构造成接合可动触 点组件100的托架组件101的第一和第二托架部件102、 104中的相应狭槽 126、 128。尤其,第一和第二触点弹簧壳体部件302、 304中的一个的第二 端部354、 356的一对侧向突起378、 380分别接合托架组件101的第一和 第二托架部件102、 104中的相应狭槽126、 128,从而将触点弹簧组件300 可靠地联接到可动触点组件100,而无需使用单独的机械紧固件。
第 一和第二触点弹簧壳体部件302 、 304还包括分别具有 一对凹槽382 、 384的中间部分358、 360。凹槽382、 384分别与弹簧导轨306的第一和第 二侧386、 390上的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对突起388、 392接合。
如图1、 2和4所示,可动触点组件100的可动触点臂110具有旋转轴 线124。旋转轴线124相对于托架组件101的第一和第二托架部件102、 104 总体垂直延伸。尤其,可动触点臂110围绕枢转销132顺时针和逆时针(从 图1和2的视角)枢转,转销钉132延伸穿过每个可动触点臂110中的相 应孔134 (图2 )。以前面所述的方式,在4t转轴线124上方和后部的位置, 将触点弹簧组件300联接到可动触点组件100。邻近可动触点组件100的 可动触点臂110的第二端部114的所述位置为触点弹簧组件300的弹簧312 提供了机械优点,这是由于将它们放置在便于可动触点臂110围绕前述旋 转轴线124枢转运动的位置(如上方和后部)。尤其,每个可动触点臂110 的第二端部114包括凸轮轮廓122 (图2 - 4 )。操作中,触点弹簧组件300
(图1、 2、 4、 5、 6A和6B)的每个滑块310 (图2、 4、 5、 6A和6B)的 滚子凸轮元件330(图2 - 4展合相应一个可动触点臂110的凸轮轮廓122。 继而,如图3所示,当滚子凸轮元件330在大致由图3的箭头138指示的 方向上偏压可动触点臂110的第二端部114时,滚子凸轮元件330 (在图3 中以简化形式绘出的虛线示出)在大致由图3的箭头136指示的方向上沿 凸轮轮廓122滚动,使得可动触点臂110围绕旋转轴线124顺时针(从图 3的视角)枢转,大致如图3的箭头140所示。这样,可动触点臂110的 可动电触点130朝着与固定触点组件10的固定电触点12电接触而枢转。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供预期的可动触点臂110的运动,凸轮轮廓122可 以具有任何已知的或者合适的形状。
在图3中以简化形式绘出的虚线示出的示例性固定触点组件10包括与 可动触点臂110上的可动电触点130接合的第一触点部分14,如图所示。 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固定触点组件10可以具有任何已知的或者合适的替 代结构。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的,它还可以包括第二触点部分16,如图3 中以简化形式绘出的虛线所示。还可以理解的是,可动触点臂110的第一 端部112可以包括,例如,趾部106和跟部108,可动电触点130安装到 跟部108上,如图所示。在跟部108处或其附近的可动电触点130是可移 动的以便与固定触点组件10的第一触点部分14的固定电触点12电接触和 分开,并且趾部106是可移动的以便与固定触点组件10的第二触点部分 16电接触(未示出)和分开(如图所示)。这种可动和固定电触点的相互 作用在本领域中通常称为"跟-趾,,触点结构,并且这通常是公知的。因 此,触点弹簧组件300有利于由断路器操作机构(图1中以简化形式示出) 以任何合适的7>知方式控制的可动触点组件100的运动。
参照图1和7-11,示出了用于低压断路器2 (图1、 9和10)的托架 组件101 (图1和9 )的枢轴组件400。枢轴组件400包括作为与断路器外 壳3 (图l和9-11)分开的独立元件的多个枢轴部件402、 404。为了提 高托架组件101及其元件(例如,非限制性的,可动触点组件100)安装 在断路器2中的精确度,将枢轴部件402、 404构造成被断路器外壳3的模
制端盖4 (图1和9 - 10 )和模制基座5 (图1、 9和10 )蛤壳式封装在其 间。
如图9最佳示出的,每个枢轴部件402、 404包括构造成容纳托架组件 101 (图2)的合适枢轴158的孔403、 408、 412,以l更将该枢轴可枢转地 联接在相应一对枢轴部件例如402、 404之间,如图所示。枢轴158可以包 括任何合适的枢轴,例如,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的,至少一个枢轴销,例 如大致垂直于图4中的托架组件IOI的第一和第二托架部件102、104向外 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枢轴销160、 162。
图7和8分别示出两种类型的组成示例性枢轴组件400(图1、9和10 ) 的枢轴部件402和404。尤其,每个一体才莫制的枢轴部件402、 404包括孔 403 (图7) 、 408 (图8) 、 412 (在图8和10中以隐线示出,还参见图9), 所述孔是具有完整的、连续的圆周414的基本圆形枢轴凹槽403 (图7)、 408 (图8) 、 412 (在图8和10中以隐线示出,还参见图9)。
图7的端部枢轴部件402包括从枢轴凹槽403向外延伸的一对侧向延 伸部424、 425。在这里所示和描述的示例中,至少一个侧向延伸部424、 425包括至少一个突起,例如从枢轴部件402的侧向延伸部425大致垂直 延伸的单个凸片426 (如图7最佳示出)。在所示和描述的示例中的每个 端部枢轴部件402还包括至少一个切除部分,例如,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 的,在示例性端部枢轴部件402的每个侧向延伸部424、 425中的一对切除 部分430,如图所示。每个端部枢轴部件402还具有宽度432,如下面讨论 的,该宽度等于或者大于断路器外壳3 (图1和图9 - 11)的壁24、 26、 28、 30(图l和9)的宽度。然而,可以理解的是,除了这里示出和描述 的以外,枢轴组件400的端部枢轴部件402 (图1、 9和10 )可包含任何已 知的或者合适的替代结构,以及任何数量的凹槽和突起,而不会脱离本发 明的范围。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的,枢轴部件402可替代地具有突起的组 合而没有凹槽(未示出),或者具有凹槽的组合而没有突起(未示出)。
图8示出了枢轴组件400的中间枢轴部件404 (图1、 9和10 )。每个 中间枢轴部件404具有周界416,该周界416具有例如肋422的至少一个
突起,其从周界416的第一部分418向外延伸,并具有在周界416的第二 部分420中的诸如细长凹槽428的至少一个凹槽。肋422和细长凹槽428, 像前面结合图7讨论的端部枢轴部件402的凸片426和切除部分430—样, 起到在断路器外壳3的模制端盖4和模制基座5之间固定枢轴部件404的 作用,对此下面将更详细的讨论,例如结合图10。〗象端部枢轴部件402 — 样,中间枢轴部件404是在其第一側406中具有第一枢轴凹槽408的一体 模制部件,其中第一枢轴凹槽408具有完整的连续的直径414。但是,与 端部枢轴部件402不同,每个中间枢轴部件404还包括具有第二枢轴凹槽 412的第二侧410 (例如,见图9)。这样,在操作中,每个中间枢轴部件 404容纳并可枢转地固定两个不同的托架组件101 (为了易于说明,在图1 中示出了一个托架组件101)的枢轴部件158 (图1), 一个在中间枢轴部 件404的第一侧406上而另一个在第二侧410上。
将各枢轴部件404、 402的至少一个突起422、 426构造成接合断路器 外壳3的模制端盖4和模制基座5中的一个,并且将各枢轴部件404、 402 的至少一个切除部分428、 430构造成接合模制端盖4和模制基座5中的另 一个,以便在其间蛤壳式封装(clam-shell)枢轴部件402、 404,如前面所 讨论的。
这里使用的术语"蛤壳式封装"指的是将枢轴部件402、 404固定在断 路器外壳3的模制端盖4和模制基座5之间(例如夹在中间)而无需使用 单独的紧固件的性质。尤其,如图9所示,断路器2具有多个极18、 20、 22,并且包括用于这些极中的每一个的托架组件101 (为了简化说明而示 出了一个托架组件101)。断路器外壳3包括分别模制在断路器外壳3的 模制基座5和模制端盖4中的多个基本垂直的壁24、 26和28、 30。当组 装模制端盖4和模制基座5时,如图10所示,模制基座5的每个基本垂直 的壁24、 26大致与模制端盖4的基本垂直的壁28、 30中的相应一个对齐, 以形成用于断路器2的极18、 20、 22的多个分开的腔32、 34、 36。枢轴 组件400的每个前述枢轴部件402、 404被蛤壳式封装在模制基座5的基本 垂直的壁24、 26和模制端盖4的基本垂直的壁28、 30中的相应一对壁之
间,从而提供了到断路器外壳3中的分开的腔32、 34、 36的基本畅通的通 路。这样,枢轴组件400能够使断路器外壳3适应各种断路器元件设计。 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的,正是蛤壳式封装枢轴组件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使得 能够使用前面结合图1 - 3所讨论的导体组件50的实心导体52,并且提供 了容纳附加元件的空间,例如,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的,传感器(未示出)。
继续参照图9,用于三极低压断路器2的枢轴组件400包括四个枢轴 部件402、 404,即,设置在断路器外壳3的第一和笫二侧7、 9处或其附 近的一对前述端部枢轴部件402,以及在断路器外壳3的中间部分11处设 置在端部枢轴部件402之间的一对前述中间枢轴部件404,如图所示。尤 其,每个端部枢轴部件402的凸片426接合断路器外壳3的模制基座5中 的相应凹槽38 (如图l和9最佳示出),并且每个端部枢轴部件402的切 除部分430和侧向延伸部424、 425被容纳在断路器外壳3的模制端盖4 中的相应凹槽38中,如图11最佳示出,以在断路器外壳3的模制端盖4 和模制基座5之间蛤壳式封装端部枢轴部件402,如前面所述。类似地, 通过中间枢轴部件404的肋422接合断路器外壳3的模制端盖4的相应凹 槽38,(如图10和11最佳示出),以及中间枢轴部件404的细长凹槽428 容纳断路器外壳3的模制基座5的相应突起40 (例如,非限制性的,基本 垂直的壁26的部分40),来蛤壳式封装每个中间枢轴部件404。
除了前述优点(例如,非限制性的,容纳制造公差的差异;改进断路 器元件之间的对齐性)外,枢轴组件400的枢轴部件402、 404还用于在断 路器2的极18、 20、 22之间提供优良绝缘隔板436 (图9和10 ),以使极 18、 20、 22彼此电隔离。枢轴组件400的前述突起(例如肋422)和凹槽 (例如凹槽38,)紧密配合的蛤壳式封装结构(其可以参照图10的剖视 图来更好的理解),以及端部枢轴部件402和中间枢轴部件404的第一宽 度432 (图7最佳示出)、434 (图8最佳示出)分别大于断路器外壳3 (图 9)的壁24、 26 (图9)的第二宽度42、 44 (图9 )的事实,均提供了这个 优点。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枢轴部件402是单独的部件,其增加的宽度 432、 434提供了优良的机械承载支承,同时允许例如壁24、 26的宽度42、 44更窄,从而提供了增加的内部空间。
图l和9-12示出了示例性低压断路器2(图1、9和10)的另一特征, 该低压断路器2构造成解决并克服了前述断路器元件(例如,非限制性的, 固定触点组件、可动触点组件、托架组件、操作机构)间的制造公差差异 以及对齐问题,例如,这些问题源于第一断路器元件(例如,非限制性的, 固定触点组件、可动触点组件、托架组件、操作机构),该第一断路器元 件安装在断路器外壳3的一个部分(例如,非限制性的,模制基座5)的 第一区段(例如,非限制性的,图1的模制基座5的外侧面13'),并且 联接到安装在相同部分(例如,非限制性的,模制基座5 )的另一区段(例 如,非限制性的,图1的模制基座5的内侧面15,)的至少一个其它元件
(例如,非限制性的,固定触点组件、可动触点组件、托架组件、操作机 构)。换句话说,这种问题是由于单个元件的这里所定义的分型线引起的。 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在穿过断路器2的单独的元件之间的这里所定义的 配合线时也发生这种问题,例如,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的,在断路器外壳
(例如图1的外壳3 )的第一半部(例如图1的模制端盖4 )和外壳(例如 图1的外壳3 )的第二半部(例如图1的模制基座5 )之间的配合线。特别 地,使用承栽組件500,该承载组件500基本独立于在断路器外壳3的模 制端盖4和模制基座5之间的的配合线以及设置在其间的任何和全部中间 部件的分型线而可枢转地支承断路器操作机构17的极轴19。承载组件500 还在与断路器2的固定触点组件10相同的模制基座5的分型线的一侧上可 枢转地联接并支承极轴19。因此,基本消除了穿过分型线和/或配合线60 产生的错位,该错位在已知的现有技术中是普遍的。在图l的示例性低压 断路器2中,极轴19基本上完全设置在模制端盖4的外侧,同时基本被支 承在断路器外壳3的模制基座5上。通过根据现在将讨论的本发明实施例 的承载组件500可以实现极轴19的这种构型。可以理解的是,在每个图1 和9-12中并没有示出承载組件500的所有元件。特别是,分别示出组装 后的承载组件500以及承载组件500的一部分的剖面的图9和10中没有示
出一些元件。
承载组件500包括多个主承载部530、 531 (图1和10 )、集成承载部 502 (图9没有明确示出,图12最佳示出)、和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图10的剖视图中仅示出了一个承载盖部件506)。每个 盖部件503、 504、 506、 508包括承载面509、 510、 512、 514以及紧固部 分515、 516、 518、 520。紧固部分515、 516、 518、 520构造成将承载盖 部件503、 504、 506、 508联接到模制端盖4,以便在模制端盖4的外侧面 13上将操作机构17的极轴19可枢转地设置在集成承载部502和承载盖部 件503、 504、 506、 508的承载面509、 510、 512、 514之间,如图9和12 最佳示出的。尤其,集成承载部502是"集成的",其含义是它包括直接 模制到模制端盖4的外侧面13中的多个模制部分522、 524、 526,如图12 最佳示出。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可替代地可将极轴19可枢转地设置在, 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的,断路器外壳3的模制基座5的外侧面13,上,而 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集成承载部502的模制部分522、 524、 526通常包括构造成容纳极轴 19的大致圆柱形轴21的多个模制第一半圆522、 526,从而形成副极轴承 载部528、 532的第一部分。通过相应的包含第二半圆509、 514的承载盖 部件503、 508的承载面509、 514形成了副极轴承载部(在这里示出并描 述的示例性承载组件500中示出了两个副极轴承载部528、 532 )的第二部 分。当每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的紧固部分515、 516、 518、 520联接到外壳3的模制端盖4时,集成承载部502的每个第一半圆522、 526与相应一个承载盖部件503、 508的第二半圆509、 514对齐,以形成 副极轴承载部528、 532。
更重要的是,通过主承载部530、 531可枢转地支承极轴19。特别地, 示例性承载组件500包括为极轴19提供主支承的两个主承载部530、 531。 如下文所述,主承载部530、 531在与断路器2的固定触点组件10相同的 模制基座5的分型线的一侧(例如内侧15,)可枢转地联接并支承极轴19。 这样,由于极轴19和固定触点组件10之间的关系没有穿过分型线和/或配 合线,所以消除了通常与每个单独的元件或者元件组的分型线、以及元件
之间的配合线相关的缺点(例如,非限制性的,错位)。可结合详细地示
出主承载部530的图10的剖面图来更好的理解这种关系。
示例性承载组件500包括四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即第 一模制承载盖503、第二模制承载盖504、第三模制承载盖506、以及第四 模制承载盖508。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可选地可使用具有任何已知或者 合适的结构的任何已知或者合适数量的承栽盖部件。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 的,可以使用一体式承载盖部件(未示出)。示例性第一、第二、第三和 第四模制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的紧固部分515、 516、 518、 520 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开口 533、 534、 536、 538和紧固件,例如示出的螺钉 540、 540,。经相应的开口 533、 534、 536、 538插入螺钉540、 540,并 拧紧,以将相应的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固定到断路器外壳3 的模制端盖4的外侧面13。但是,可以理解的是,除了这里示出并描述的 示例性紧固件540、 540,以外的任何已知或者合适的可替代紧固机构都可 以使用。图9示出的模制盖部件503、 504、 506、 508和承载组件500的其 余部件已组装好(没有示出紧固件540、 540,,还可参见示出了紧固件540 的图10 )。
如前面所述,极轴19包括大致圓柱形轴21。大致圆柱形轴21包括从 该轴总体向外延伸的多个杆23,如图l和10-12所示。为了适应这种杆 23的移动,每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还包括构造成允许极轴 19尤其是极轴19的杆23枢转的多个第一模制通道550、 552、 554。同样 地,集成承载部502包括用于当极轴19枢转时容纳杆23的多个第二模制 通道556、 558、 560。示例性极轴19包括从大致圆柱形轴21向外突出的 三个杆23。分别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才莫制承载盖部件504、 506、 508中 的三个第一才莫制通道550、 552、 554以及承载组件500的集成承载部502 中的三个相应的第二模制通道556、 558、 560来容纳三个杆23。
此外,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当組装承载 组件500时用于提供从模制端盖4的外侧面13到极轴19的一部分的通路 的至少一个孔542、 544,如图9最佳示出的。这样,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 的,为了在无需拆开整个承载组件500的情况下感测或者观察极轴19的位 置,检查和/或维护(例如,非限制性的,润滑)极轴19,提供了到极轴 19的至少部分通路。因此,由于承载组件500基本设置在断路器外壳3的 外侧面13上并且基本上完全在断路器外壳3的配合线60的一侧上,这与 设置在外壳3的模制端盖4和模制基座5之间的配合线60处或者附近-这 是已知的现有技术中有时存在的情况-是不同的,所以可以相对容易地从 外壳3的外侧面13接近承载组件500和极轴19而不必完全分开模制端盖 4和模制基座5。示例性承载组件500包括分别在第一模制承载盖部件503 和第四模制承栽盖部件508中的两个孔542、 544,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可 以应用任何已知或合适数量的孔或者根本没有孔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 围。还可以理解的是,除了起到前述的用于提供到极轴19的通路的接近作 用外,孔542、544还可以用于进一步容纳极轴19的前述杆23的枢转运动。
如前所述,示例性承载组件500包括两个主承载部530、 531。每个主 承载部530、 531 (图10最佳示出了一个主承载部530 )的第一半部包括断 路器外壳3的模制基座5的模制延伸部546。特别地,模制端盖4和模制 基座5中的每一个还包括内侧面15, 、 15,以及如前所述的分别从模制端 盖4和模制基座5的内侧面15' 、 15向外延伸的基本垂直壁24、 26、 28、 30。模制延伸部546 -图1和9的示例性承载组件500示出了其中的两个 -包括模制端盖4的基本垂直壁26的模制延伸部546 (图10最佳示出)。 如图10最佳示出的,为了支承操作机构17的极轴19,模制延伸部546在 邻近承载组件500的相应一个模制部分(例如,图10的模制部分524 )处 联接到承载组件500的相应一个集成承载盖部件506。承载盖部件506因 而作为集成承载部530的第二半部。
外壳3的模制端盖4的相应基本垂直壁30包括构造成容纳模制基座5 的基本垂直壁26的模制延伸部546的模制凹槽548 (图11最佳示出), 如图IO所示,并且前述紧固件540 (图10示出了一个紧固件540)穿过承 载盖部件506的开口 536插入到模制延伸部546的相应开口 537中。于是, 紧固件540接合第二紧固机构541,例如,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性的,带有
200710194463.6
说明书第21/28页
螺紋的元件(例如,非限制性的,螺母),并柠紧以使承载组件500固定 在一起。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应用除了示出的一对紧固元件540、 541之外的任何其他已知或者合适的紧固机构,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因此,承载组件500提供了用于解决和克服关于断路器2的相同元件 的不同部分或区段(例如,穿过分型线),和/或断路器2的不同独立元件 (例如,穿过配合线)之间的对齐问题的成本有效的机构。承载组件500 还提供了相对容易的装配和诸如用于检查和/或维护的断路器极轴19的通 路,而无需完全拆开整个断路器2。
虽然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 解的是,可以根据公开的全部教导对这些细节进行各种变型和替换。因此, 公开的具体设置仅用于说明,并不是限制由附加的权利要求的全部内容及 其任何和全部等同物给出的本发明的范围。
参考才示i己列表2电气开关装置
3外壳
4模制端盖
5模制基座
6第一电导体
7第一侧
8第二电导体
9第二侧
10固定触点组件
11中间部分
12固定电触点
13夕卜侧面
13,外侧面
14第一触点部分
15内侧面
15,内侧面
16第二触点部分
17操作机构
18极
19极轴
20极
21圆柱形轴
22极
23杆
24壁
26壁
28壁 30壁
32腔
34腔
36腔
38凹槽
38,凹槽
40突起
42第一厚度
44第一厚度
50导体组件
52负载导体
53第一部分
54第一开孔
55第二部分
56内部弓形部分
58颈部
60分型线
100可动触点组件
101托架组件
102第一托架部件
104第二托架部件
106趾部
108跟部
110可动触点臂
112第一端部
114第二端部
116第二开孔
118内部弓形部分
120 颈部
122轮廓
124 轴线
126狭槽
128狭槽
130 可动电触点
132枢转销
134 孔
136箭头
138箭头
140箭头
150电绝缘垫片
152 第一绝缘部分
154连接部分
156 第二绝缘部分
158枢轴
160第一枢转销
162第二枢转销
200柔性导电元件
201箭头
202第一端部
203箭头
204第二端部
206 第一弯曲部
208第二弯曲部
210 第一部分
212第二部分
214 第三部分
220轴线
222 第一角度
224第二角度
226 第一大致圆形头部
228第二大致圆形头部
230 导电条带
232第一销钉
234 第二销钉
300触点弹簧组件
302第一触点弹簧壳体部件
304第二触点弹簧壳体部件
306弹簧导轨
308弹簧孔
310滑块
312弹簧
314 第一端部
316第二端部
326 第一端部
328第二端部
330 凸轮元件
332导向槽
334导向槽
340第一侧
342 第一突起
344第二侧
346 第二突起
348凹槽
350 第一端部352第一端部
354第二端部
356第二端部
358中间部分
360中间部分
362折叠凸片
364折叠凸片
366突起
368突起
370未折叠凸片
372未折叠凸片
374孔
376孑匕
378侧向突起
380侧向突起
382凹槽
384凹槽
386第一侧
388第一突起
390第二侧
392第二突起
400枢轴组件
402端部枢轴部件
403孔
404中间枢轴部件
406第一侧
楊第一枢轴凹槽
410笫二侧412第二枢轴凹槽
414 圆周 416周界
418周界的第一部分 420周界的第二部分
422 肋
424侧向延伸部 425侧向延伸部 426凸片
428 细长凹槽 430切除部分
432 第二厚度 434第二厚度 436绝缘隔板 500承载组件
502 集成承载部 504第一承载盖部件 506第二承载盖部件 508第三承载盖部件
510 承载面 512承载面
514 承载面 516紧固部分
518 紧固部分 520紧固部分 522模制部分 524模制部分 526模制部分528极轴承栽部
530极轴承载部
532极轴承载部
533开口
534开口
536开口
537开口
538开口
540紧固件
540,紧固件
541紧固件
542孔
544孑匕
546承载支承部
548模制凹槽
550第一模制通道
552第一模制通道
554第一模制通道
556笫二模制通道
558第二模制通道
560第二模制通道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气开关装置(2)的承载组件(500),该电气开关装置(2)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分型线和外侧面(13,13’)的外壳(3),设置在所述外壳(3)的所述分型线的一侧上的固定触点组件(10),可动触点组件(100),以及包括用于移动所述可动触点组件(100)进入和脱离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10)的电接触的极轴(19)的操作机构(17),所述承载组件(500)包括构造成在与所述电气开关装置(2)的所述固定触点组件(10)相同的所述外壳(3)的所述分型线的一侧上可枢转地支承所述操作机构(17)的所述极轴(19)的多个主承载部(530,531);构造成将所述操作机构(17)的所述极轴(19)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电气开关装置(2)的所述外壳(3)的集成承载部(502);以及包括承载面(509,510,512,514)和构造成联接至所述电气开关装置(2)的所述外壳(3)的外侧面(13,13’)的紧固部分(515,516,518,520)的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504,506,508)。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504,506,508)的所述紧固部分(515,516,518,520)联接到所述外壳(3)的外侧面(13,13’)时,所述操作机构(17)的所述极轴(19)在所述外壳(3)的外侧面(13)上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集成承载部(502)和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504,506,508)的所述承载面(509,510,512,514)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的承载组件(500 ),其中所述操作机构(17) 的所述极轴(19)大致为圆柱形状;并且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 包括构造成模制在所述电气开关装置(2)的所述外壳(3)的外 侧面(13, 13,)上的多个模制部分(522, 524, 526 ),以接纳 所述大致圆柱形的极轴(19)。
3. 如权利要求2的承载组件(50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承 载盖部件为多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所述集成 承载部(502 )和多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 )相结合以形成多个 副极轴承载部(532 );每个所述副极轴承载部(532 )具有第一 部分(522, 526 )和第二部分(509 );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 的所述模制部分(522, 526 )包含其中一个所述副极轴承载部(532 ) 的第一部分(522, 526 );并且每个所述承栽盖部件(503 )的所 述承载面(509 )包含所述一个副极轴承载部(532 )的第二部分(509, 514 )。
4. 如权利要求3的承载组件(500 ),其中所述集成承载部 (502 )的所述模制部分(522 , 526 )包含多个模制的第 一 半圆(522 ,526 );每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 508 )的所述承载面(509, 514)包含第二半圆(509, 514);并且当每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的所述紧固部分(515, 516, 518, 520 )联接到 所述电气开关装置(2)的所述外壳(3)的外側面(13, 13,) 时,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的每个所述模制的第一半圆(522, 526 )与相应一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 508 )的所述第二半圆(509, 514)对齐,以形成相应一个所述副极轴承载部(528, 532 )。
5. 如权利要求1的承载组件(50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承 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的所述紧固部分(515, 516, 518, 520 )包含至少一个开口 ( 534, 536, 538 )和至少一个紧固 件(540, 540,);并且相应一个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540, 540,) 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的所述 紧固部分(515, 516, 518, 520 )的所述至少一个开口 ( 534, 536, 538 )中的相应一个内并被拧紧,以便将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中的每一 个都固定到所述电气开关装置 (2)的所述外壳(3)的外侧面(13, 13,)上。
6. 如权利要求1的承载组件(50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承 载盖部件包含第一模制盖部件(503 )、第二模制盖部件(504 )、 第三模制盖部件(506 )和第四模制盖部件(508 );并且所述第 一模制盖部件(503 )、所述第二模制盖部件(504 )、所述第三 模制盖部件(506 )和所述第四模制盖部件(508 )中的至少一个 包括构造成提供从所述电气开关装置(2)的所述外壳(3)的外 侧面(13, 13,)到所述操作机构(17)的所述极轴(19)的一 部分的通路的孔(542, 544 )。
7. —种用于电气开关装置(2)的外壳(3),该电气开关装 置(2)包括固定触点组件(10),可动触点组件(100),以及 包括用于移动所述可动触点组件(100)进入和脱离与所述固定触 点组件(10)的电接触的极轴(19)的操作机构(17),所述外 壳(3)包含具有外侧面(130, 131)和分型线的模制端盖(4); 与所述模制端盖(4)总体上相对设置并联接到所述模制端盖(4) 的模制基座(5),所述模制基座(5)包括分型线和外側面 (13, 13,),所述模制基座(5)构造成在所述模制基座(5)的所述分型线的一侧上接纳所述电气开关装置(2)的所述固定触 点组件(10 );以及承载组件(500 ),包含构造成在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10)相同的所述模制基座(5) 的所述分型线的一侧上可枢转地支承所述电气开关装置(2) 的所述操作机构(17)的所述极轴(19)的多个主承载部(530, 531 ),集成承载部(502 ),以及包括承载面(509, 510, 512, 514)和紧固部分(515, 516, 518, 520 )的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的所 述紧固部分(515, 516, 518, 520 )将所述至少一个承栽盖部件 (503, 504, 506, 508 )联接到所述模制端盖(4)和所述模制基座(5)中的一个,以便所述操作机构(17)的所述极轴(19)在所述模制端盖(4)和所述模制基座(5)中的所述一个的外侧面 (13, 13,)上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和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的所述承载面(509,510, 512, 514 )之间。
8. 如权利要求7的外壳(3),其中所述操作机构(17)的 所述极轴(19)大致为圆柱形状;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包括模 制在所述模制端盖(4)和所述模制基座(5)中的所述一个内的 多个模制部分(522, 524, 526 ),以接纳所述大致圆柱形的极轴(19);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为多 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多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 508 )与所述集成承栽部(502 )结合以形成每个都具有第一部分(522, 526 )和第二部分(510, 514 )的多个副极轴承载部(528, 532 );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的所述模制部分(522, 526 )包 含其中一个所述副极轴承载部(528, 532 )的所述第一部分(522, 526 );并且每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 508 )的所述承载面(509, 514)包含所述一个副极轴承栽部(528, 532 )的第二部分(509, 514)。
9. 如权利要求8的外壳(3),其中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 的所述模制部分(522, 526 )包含设置在所述外壳(3)的所述模 制基座(5)中的多个模制的第一半圆(522, 526 );每个所述承 载盖部件(503, 508 )的所述承载面(509, 514)包含第二半圆(509, 514);并且当每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508 )的所述 紧固部分(515,520 )联接到所述外壳(3)的所述模制基座(5) 时,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的每个所述模制的第一半圆(522, 526 )与相应的一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 508 )的所述第二半圆 (509, 514)对齐,以形成所述副极轴承载部(528, 532 )。
10. 如权利要求9的外壳(3),其中所述模制端盖(4)和所 述模制基座(5 )均还包含内侧面(15, 15,)和从所述内侧面(15, 15,)向外延伸的多个基本垂直的壁(24, 26, 28, 30);所述 承载组件(500 )的每个所述主承载部(530, 531)包含所述模制 基座(5)的其中一个所述基本垂直的壁(26)的模制延伸部(546 ); 并且所述模制延伸部(546 )在邻近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的至 少一个所述模制部分(522, 524, 526 )处联接到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的相应一个所述模制盖部件(504, 506 ),以支承所述操 作机构(17)的所述极轴(19)。
11. 如权利要求10的外壳(3),其中所述承载组件(500 ) 还包含多个紧固件(540, 540,);所述多个承载盖部件包含第 一模制盖部件(503 )、第二模制盖部件(504 )、第三模制盖部 件(506 )和第四模制盖部件(508 );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紧 固件(540, 540,)将所述第一模制盖部件(503 )、所述第二模 制盖部件(504 )、所述第三模制盖部件(506 )和所述第四模制 盖部件(508 )中的至少一个联接到所述一个基本垂直的壁(26) 的所述至少一个模制延伸部(546 )。
12. 如权利要求10的外壳(3),其中从所述外壳(3)的所 述模制端盖(4)的内侧面(15)延伸的所述模制端盖(4)的至 少一个所述基本垂直的壁(30)包含模制凹槽(548 );并且当所 述模制端盖(4)联接到所述模制基座(5)时,所述模制基座(5) 的所述一个基本垂直的壁(26)的所述模制延伸部(546 )设置在 所述模制端盖(4)的相应一个所述至少一个基本垂直的壁(30) 的所述模制凹槽(548 )中。
13. 如权利要求7的外壳(3),其中所述模制端盖(4)和所 述模制基座(5)在配合线(60)处接合;并且所述操作机构(17) 的所述极轴(19)基本设置在所述外壳(3)的所述模制端盖(4) 和所述模制基座(5)中的一个的外侧面(13, 13,)上,并且基 本上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模制端盖(4)和模制基座(5)中的另 一个的所述主承载部(530, 531)并由所述主承载部支承,从而 与穿过所述配合线(60)产生的尺寸和公差变化基本独立。 14. 一种电气开关装置(2),包含具有多个固定电触点(12)的固定触点组件(10);具有多个可动触点臂(110)和联接到所述可动触点臂(110) 的多个可动电触点(130)的可动触点组件(100);包括用于移动所述可动触点臂(110)和与所述可动触点臂联 接的所述可动电触点(130)进入和脱离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10) 的所述固定电触点(12)的电接触的极轴(19)的操作机构(17); 以及外壳(3),包含具有外侧面(13, 13,)和分型线的模制端盖(4); 总体上与所述模制端盖(4)相对设置并联接到所述模制 端盖(4)的模制基座(5),所述模制基座(5)包括分型线和外 侧面(13, 13,),所述模制基座(5)在所述模制基座(5)的 所述分型线的一侧上接纳所述电气开关装置(2)的所述固定触点 组件(10 );以及承载组件(500 ),包含在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10 )相同的所述模制基座(5 ) 的所述分型线的一侧上可枢转地支承所述电气开关装置(2)的所 述操作机构(17)的所述极轴(19)的多个主承载部(530, 531), 集成承载部(502 ),以及包括承载面(509, 510, 512, 514)和紧固部分(515, 516, 518, 520 )的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的所 述紧固部分(515, 516, 518, 520 )将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
14.(503, 504, 506, 508 )联接到所述模制端盖(4)和所述模制基 座(5)中的一个,以便在所述模制端盖(4)和所述模制基座(5) 中的所述一个的外侧面(13, 13,)处或附近将所述操作机构(17) 的所述极轴(19)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和所述 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的所述承载面(509, 510, 512, 514 )之间。
15. 如权利要求14的电气开关装置(2),其中所述操作机构 (17)的所述极轴(19)大致为圆柱形状;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包括模制在所述模制端盖(4)和所述模制基座(5)中的所述一 个内的多个模制部分(522, 524, 526 ),以接纳所述大致圆柱形 的极轴(19);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 为多个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多个所述承载盖部 件(503, 504, 506, 508 )与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结合以形成 每个都具有笫一部分(522, 526 )和第二部分(510, 514)的多 个副极轴承载部(528, 532 ),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的所述模 制部分(522, 526 )包含其中一个所述副极轴承载部(528, 532 ) 的所迷第一部分(522, 526);并且每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 508 )的所述承载面(509, 514 )包含所述一个副极轴承载部(528, 532 )的第二部分(509, 514)。
16. 如权利要求15的电气开关装置(2),其中所述集成承载 部(502 )的所述模制部分(522, 526 )包含设置在所述外壳(3) 的所述模制基座(5)中的多个模制的第一半圆(522, 526 );每 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 508 )的所述承载面(509, 514 )包含 第二半圆(509, 514);并且当每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 508 ) 的所述紧固部分(515, 520 )联接到所述外壳(3)的所述模制 基座(5)时,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的每个所述模制的第一半 圆(522, 526 )与相应一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 508 )的所述 第二半圆(509, 514)对齐,以形成所述副极轴承载部(528, 532 )。
17. 如权利要求16的电气开关装置(2),其中所述模制端盖 (4)和所述模制基座(5)均还包含内侧面(15, 15,)和从所述内侧面(15, 15,)向外延伸的多个基本垂直的壁(24, 26, 28, 30 );所述承载组件(500 )的每个所述主承载部(530, 531 ) 包含所述模制基座(5)的其中一个所述基本垂直的壁(26)的模 制延伸部(546 );并且所述模制延伸部(546 )在邻近所述集成 承载部(502 )的至少一个所述模制部分(522, 524, 526 )处联 接到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的相应一个所述模制盖部件(504, 506 ),以支承所述操作机构(17)的所述极轴(19)。
18. 如权利要求17的电气开关装置(2),其中所述承载组件 (500 )还包含多个紧固件(540, 540,);所述承载盖部件包含笫一模制盖部件(503 )、第二模制盖部件(504 )、第三模制盖 部件(506 )和第四模制盖部件(508 );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所述 紧固件(540, 540,)将所述第一模制盖部件(503 )、所述第二 模制盖部件(504 )、所述第三模制盖部件(506 )和所述第四模 制盖部件(508 )中的至少一个联接到所述一个基本垂直的壁(26) 的所述模制延伸部(546 )。
19. 如权利要求17的电气开关装置(2),其中从所述外壳(3) 的所述模制端盖(4)的内侧面(15)延伸的所述模制端盖(4) 的至少一个所述基本垂直的壁(30)包含模制凹槽(548 );并且 当所述模制端盖(4)联接到所述模制基座(5)时,所述模制基 座(5)的所述一个基本垂直的壁(26)的所述模制延伸部(546 ) 设置在所述模制端盖(4)的相应一个所述至少一个基本垂直的壁(30)的所述模制凹槽(548 )中。
20. 如权利要求14的电气开关装置(2),其中所述极轴(19) 包括大致圆柱形的轴(21)和从所述大致圆柱形的轴(21)向外 延伸的多个杆(23);所述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为多个承载盖部 件(503, 504, 506, 508 );每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3, 504, ,506, 508 )还包含用于当所述极轴(19)枢转时接纳所述极轴(19) 的所述杆(23)的多个第一模制通道(550, 552, 554 );所述集 成承载部(502 )包含用于可枢转地接纳所述极轴(23)的所述大 致圆柱形的轴(21)的多个模制承栽部分(522, 524, 526 ),以 及用于当所述极轴(19 )枢转时接纳所述极轴(19 )的所述杆(23 ) 的多个第二模制通道(556, 558, 560 );当把每个所述承载盖部 件(503, 504, 506, 508 )的所述紧固部分(515, 516, 518, 520 ) 紧固到所述模制端盖(4)和所述模制基座(5)中的所述一个时, 每个所述承载盖部件(504, 506, 508 )的所述承载面(509, 510, 512, 514)与所述集成承载部(502 )的相应一个所述模制承载部 分(522, 524, 526 )结合以形成多个副极轴承载部(528, 532 ); 并且所述副极轴承载部(528, 532 )可枢转地接纳所述极轴(19) 的所述大致圆柱形的轴(2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气开关装置(2)的承载组件(500),该电气开关装置(2)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分型线和外侧面(13,13’)的外壳(3)、设置在分型线一侧上的固定触点组件(10)、可动触点组件(100)、以及具有用于移动可动触点组件(100)进入和脱离与固定触点组件(10)的电接触的极轴(19)的操作机构(17)。承载组件(500)包括在与固定触点组件(10)相同的分型线的一侧上可枢转地支承极轴(19)的多个主承载部(530,531)。集成承载部(502)包括使用具有紧固部分(515,516,518,520)的至少一个承载盖部件(503,504,506,508)将极轴(19)可枢转地联接到外壳(3)的副承载(528,532)。极轴(19)在外壳(3)的外侧面(13,13’)上可枢转地设置在集成承载部(502)处或附近。本发明还公开了外壳(3)和电气开关装置(2)。
文档编号H01H71/02GK101170029SQ20071019446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13日
发明者D·M·奥尔谢夫斯基, N·J·魏斯特尔, P·R·拉库斯 申请人:伊顿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