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断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831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路断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漏电断开功能的电路断开器。
背景技术
以前公知的是在断开器壳体的内部设有零相变流器,当零相变流 器检测到漏电时,让断开机构动作而断开电路的电路断开器。例如在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为了能在环状的零相变流器中容易地安装一次导 体,把一次导体分割开而组装到零相变流器的插通孔中的技术。在专
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零相变流器的两侧面上安装两个绝缘壁,由绝缘 壁使一次导体的电源侧端部和负荷侧端部在零相变流器的厚度方向绝 缘的技术。
专利文献l:特开2003—1629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6 — 3100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是把一次导体分割开而安装 到零相变流器上,所以在电路断开器的组装方面费工夫,这是其存在 的问题。根据专利文献2的现有技术,是在零相变流器的两侧面上安 装绝缘壁,因而零相变流器变厚,断开器壳体变大,这是其存在的问 题。
对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在环状的零相变流器上容易地安装 一次导体,并且不加厚断开器壳体,能提高一次导体的绝缘性的电路 断开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电路断开器,在断开器壳体的 内部设置了电源侧端子接头、负荷侧端子接头和零相变流器,在零相 变流器上安装了多条一次导体,当零相变流器检测到漏电时,使断开 机构动作而断开电路,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以下构成。
(1) 一种电路断开器,其特征在于,零相变流器在环状体的中心部 具备插通孔,使上述一次导体通过插通孔之后,对其进行弯曲加工而 将其安装到零相变流器上, 一次导体的两端部以与零相变流器的两侧 面接合的状态而与电源侧端子接头和负荷侧端子接头电连接。
(2) 上述(l)记载的电路断开器,其特征在于,在零相变流器的外 周面上突出地设置了使一次导体的两端部在零相变流器的厚方向绝缘 的绝缘部。
(3) 上述(1)或(2)记载的电路断开器,其特征在于,在零相变流器的外周面上突出地设置了使邻接的两个一次导体在零相变流器的周方 向隔离的隔壁部。
(4) 上述(l)、 (2)或(3)记载的电路断开器,其特征在于,在断开器 壳体上形成了插入到零相变流器的插通孔中的突起,由突起在零相变 流器的周方向隔离一次导体的中间部。
(5) 上述(1) (4)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电路断开器,其特征在于, 在零相变流器的周缘设有直线部, 一次导体的一端部通过在直线部的 弯曲加工而与零相变流器的周面接合。
(6) 上述(1) (5)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电路断开器,其特征在于, 分别在断开器壳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在上下方向排列了多个负荷侧端子接头及电源侧端子接头,以使插通孔向着断开器壳体的左右方向的 状态设置了零相变流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路断开器,是把一次导体弯折而安装在零相变流 器上,因而不分割一次导体就能使其两端部容易地贴紧零相变流器的 两侧面。因此,能很薄地构成零相变流器和一次导体的组装品,能促 进断开器壳体的薄型 小型化,这是其效果。还有,在零相变流器的 外周上突出地设置了使一次导体的两端部绝缘的绝缘部及隔离邻接的 一次导体的隔壁部,因而不加厚断开器壳体就能提高一次导体的绝缘 性能,这是其效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路断开器的外观透视图。
图2是取下断开器壳体的一半来表示内部机构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断开电路时的内部机构的右侧面图。
图4是表示断开器壳体的零相变流器设置部的透视图。
图5是零相变流器和一次导体的组装说明图。
图6是零相变流器和一次导体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零相变流器单体的透视图。
图8是表示在零相变流器上安装上侧的一次导体的次序的透视图。
图9是表示在零相变流器上安装前侧的一次导体的次序的透视图。
图10是表示在零相变流器上安装后侧的一次导体的次序的透视图。
符号说明
1 电路断开器
2 电源侧端子
3 负荷侧端子
4 断开器壳体
5 操作手柄
13 电源侧端子接头
14 电源侧端子接头
21 分离器
23 开闭机构部
31 插通孔
32a 第一绝缘部
33 第二绝缘部
34a 第三绝缘部
34b 隔壁部
35 突起
39 解扣部件
41 零相变流器
41a 环状体
41b、 41c 直线部
42 双金属片
43 可动电磁片
45、 46、 47 —次导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把本发明具体化为单相三线式电路用的电路断开器的一实施方式。图1表示电路断开器的外观,图2是取下断 开器壳体的一半来表示内部机构,图3表示断开电路时的内部机构。 图4以取出了零相变流器的状态表示断开器壳体的变流器设置部,图5以组装了一次导体的状态表示零相变流器,图6以分解了一次导体的 状态表示零相变流器。图7(a)表示零相变流器的下面侧的构成,图7(b) 表示零相变流器的背面侧的构成。图8、图9、图IO表示在零相变流器上安装一次导体的次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电路断开器的前面作为图1的左侧的面,以背面作为右侧的面,以右侧面作为表侧 的面,以左侧面作为里侧的面。
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电路断开器1具备厚度10mm的程度 的四角薄箱形的断开器壳体4。断开器壳体4是组合合成树脂制的左右 一对壳体片而构成的,背面是垂直的,前面则形成为越往上侧越后退 的斜状。分别在断开器壳体4的背面和前面上,把三个电源侧端子2(P1、 P2、 P3)和负荷侧端子3(Ll、 L2、 L3)在上下方向排列成一条直线。在 断开器壳体4的上面上,可向前后方向转动地设置了靠手动对电源侧 端子2和负荷侧端子3之间的电路进行开闭操作的操作手柄5。
如图l、 2所示,三个电源侧端子2与断开器壳体4的背面平行地 排列在上下方向,上侧的端子Pl用作中性极端子,中央的端子P2和 下侧的端子P3用作电压极端子。各端子在断开器壳体4的后端部内侧 具备C字形的电源侧端子接头13,是只要插入配电盘内的导体棒就能 简单地连接的插件式构成。负荷侧端子3与断开器壳体4的前面平行 地斜着排列在上下方向,中央的端子L2用作中性极端子,上下端子 Ll、 L3用作电压极端子。各端子在断开器壳体4的前端部内侧具备负 荷侧端子接头14,是只要在端子孔12中插入负荷配线就能简单地连接 的速结式构成。
另外,对于三个负荷侧端子3中的不使用的端子(例如,中性极端 子L2),为了防止误接线或尘埃的侵入,由滑动式的端子罩16堵塞。 在断开器壳体4的前端上部,设有用于解除负荷侧端子接头14对负荷 配线的约束的解除杆17。
如图2、图3所示,在负荷侧端子接头14的后侧近旁,在断开器 壳体4的内部,可斜着向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了分离器21,其由盘簧 38向上方赋能。分离器21由合成树脂在负荷侧端子接头14的排列方 向按纵长的筒状形成,在长度方向的三处内置了开闭触点9。开闭触点9由负荷侧端子接头14的突端部14a上粘接的固定触点ll和与电源侧端子接头13电连接的可动触点IO构成。并且,可动触点10可一体移动地安装于分离器21,分离器21可在闭上开闭触点9的闭位置(图2 所示的下降位置)和打开开闭触点9的开位置(图3所示的上升位置)升 降。
在分离器21的后侧,在断开器壳体4的下部设置了零相变流器 41。在断开器壳体4的上部配置了印刷基板20。在印刷基板20的下侧,横向设置了在漏电发生时动作的电磁解扣装置8,在印刷基板20上形 成了用于使电磁解扣装置8动作的电路(图示省略)。该电路包含基于零相变流器41的输出来检出漏电的漏电检出电路和使疑似漏电电流在漏电检出电路中流动的测试电路,测试电路由断开器壳体4上面的测试 按钮6通过测试开关51来接通/切断。并且,在电磁解扣装置8的下侧,在断开器壳体4的上下方向排列设置了对电路中流动的短路电流感应的可动电磁片43和对过电流感应的双金属片42各两个。
在分离器21的上端部内置了开关机构部23,在其锁24的下侧设置了可在上下方向移动的解扣部件39。解扣部件39在电源侧端子接头13的排列方向(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由盘簧40向下方赋能。电磁解 扣装置8、可动电磁片42及双金属片43的可动端与解扣部件39的背面抵接,在电路中有漏电、短路电流或过电流发生时,各作动器8、42、43使解扣部件39移动到上方,使解扣部件39的上端抵接部松开开关 机构部23的锁24,使分离器21从闭位置上升到开位置。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由分离器21、开关机构部23、解扣部件39、电磁解扣装置8、双金属片42、可动电磁片43等构成断开电路的断开机构。
如图4所示,以相对着的状态在断开器壳体4的前后配置了分离器21和解扣部件39,在两者间形成了倒V字形空间30。倒V字形空间30形成为越往断开器壳体4的下侧越向前后展开,在该空间30的 下部以使中心部的插通孔31向着断开器壳体4的左右方向的状态设置了零相变流器41(参照图2)。并且,在左右壳体片(图4只示出了左侧 壳体4a)的内侧面上形成了向插通孔31插入的突起35,在组装了断开 器壳体4的状态下,由突起35把零相变流器41组装在倒V字形空间 30的给定位置。
如图5、图6所示,零相变流器41具备用合成树脂形成为圆环状 的环状体(绝缘壳体)41a,在环状体41a中内置了二次绕组(图示省略), 二次绕组的露出端(图示省略)与印刷基板20上的漏电检出电路电连接。 插通孔31形成于环状体41a的中心部,形成单相三线式电路的一部分 的三条一次导体45、 46、 47插通了插通孔31的内侧,通过插通后的 弯曲加工而安装于零相变流器41。 一次导体45、 46、 47是弯折金属制 的带板而形成的,电源侧端部45a、 46a、 47a通过可挠导线27(参照图 3)而与电源侧端子接头13的导体板13a电连接,负荷侧端部45c、 46c、 47c通过可挠导线28及开闭触点9而与负荷侧端子接头14电连接。
在断开器壳体4的突起35的外周面上以等角度而辐射状地形成了 三个突片35a(参照图4),由各突片35a把一次导体45、 46、 47的中间 部45b、 46b、 47b在零相变流器41的周方向隔离,并且在把零相变流 器41的圆周三等分了的方向进行定位(参照图3)。并且,以尖端与插通 孔31的内周面接触的长度形成了突片35a,在组装了左右壳体片时, 分别以不晃动的状态把零相变流器41和一次导体45、 46、 47定位于 开器壳体4内的给定位置。
如图5、图6、图7所示,在零相变流器41的外周面上部,向直 径方外侧突出地一体形成了具备肋条32b的第一绝缘部32a,由第一绝 缘部32a把上侧的一次导体45的电源侧端部45a和负荷侧端部45c在 零相变流器41的厚度方向(断开器壳体4的左右方向)隔离。在从零相 变流器41的外周面上部向后部扩展的范围内,使零相变流器41的左 侧面向外侧扩张而一体地突出设置了凸缘状的第二绝缘部33,由第二 绝缘部33把后侧的一次导体47的电源侧端部47a和负荷侧端部47c
在零相变流器41的厚度方向隔离。
在零相变流器41的下部,沿着断开器壳体4的底面在前后延伸地 一体设置了 L字形部件34,形成了与该部件34垂直的第三绝缘部34a 和水平的隔壁部34b。第三绝缘部34a的前端部从零相变流器41的外 周面向直径方向外侧突出,在零相变流器41的厚度方向隔离下侧的一 次导体46的电源侧端部46a和负荷侧端部46c。隔壁部34b以与环状 体41a的厚度相同的宽度从外周面向后方突出,在零相变流器41的周 方向隔离邻接的两条一次导体46、 47的电源侧端部46a、 47a。
还有,在零相变流器41的右侧面,在其周缘两处形成了直线部 41b、 41c。在下侧的直线部41b把一次导体46的电源侧端部46a弯折 成直角,使其与零相变流器41的下侧周面接合。在后侧的直线部41c 弯折一次导体47的电源侧端部47a,使其与零相变流器41的后侧周面 接合。另外, 一次导体45、 46、 47的中间部45b、 46b、 47b及其周边 部由合成树脂制的绝缘皮膜覆盖。
把各一次导体45、 46、 47以图8 图10所示的次序安装于零相 变流器41。如图8所示,上侧的一次导体45是使负荷侧端部45c通过 插通孔31,使电源侧端部45a与零相变流器41的右侧面接合,把负荷 侧端部45c向上方弯折而使其与零相变流器41的左侧面接合。如图9 所示,前侧的一次导体46是使负荷侧端部46c通过插通孔31,使电源 侧端部46a与零相变流器41的下面和右侧面接合,把负荷侧端部46c 向前方弯折而使其与零相变流器41的左侧面接合。如图1O所示,后 侧的一次导体47是使电源侧端部47a通过插通孔31,使负荷侧端部47c 与零相变流器41的左侧面接合,把电源侧端部47a向后方弯折而使其 与零相变流器41的右侧面接合以后,再向左方弯折而使其与零相变流 器41的周面接合。
其次,说明按上述方式构成的电路断开器1的动作。电路处于通
电状态时(参照图2),分离器21借助于开关机构部23而下降到闭位置 (下降位置),开闭触点9闭上,操作手柄5倒在与断开器壳体4的上面 接合的水平位置。在该通电状态下,电路中有漏电发生的话,基于零 相变流器41的输出,印刷基板20上的漏电检出电路就会检出漏电, 电磁解扣装置8使解扣部件39上升,解扣部件39松开开关机构部23 的锁24。这样,分离器21靠盘簧38的赋能力而上升到开位置,开闭 触点9打开,操作手柄5从断开器壳体4的上面立起(参照图3)。
在电路中有过电流或短路电流流动时,双金属片42或可动电磁片 43与电磁解扣装置8同样地动作,使分离器21上升到开位置而打开开 闭触点9。在该断开状态下使电路返回通电状态时,从立起位置向水平 位置推倒操作手柄5,使分离器21下降到闭位置而闭上开闭触点13。 另一方面,在电磁解扣装置8的动作测试时,按下测试按钮6的话, 测试开关51的尖端51a就与印刷基板20上的触点棒19接触,接通测 试电路,使疑似漏电电流在漏电检出电路中流动。解除测试按钮6的 按压的话,靠测试开关51的弹性复原力使尖端51a离开触点棒19,切 断测试电路。另外,在测试电路接通的状态下,分离器21上升到开位 置时,分离器21上的突起52从触点棒19拉开测试开关51尖端51a, 强制地切断测试电路。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电路断开器1,能获得以下效果。
(a) 使三条一次导体45、 46、 47通过插通孔31之后,对其进行弯 曲加工,将其安装在零相变流器41上,因而能使电源侧端部和负荷侧 端部贴紧零相变流器41的左右两侧面。
(b) 因为一次导体45、 46、 47贴紧了,所以能消除从零相变流器 41的左右两侧突出的部分,减薄零相变流器41和一次导体45、 46、 47的组装品而将其紧凑地设置在厚度10mm的程度的薄型断开器壳体 4内。
(C)特别是,使插通使孔31向着断开器壳体4的左右而设置了零相变流器41,因而能在薄型断开器壳体4的前端部把三个负荷侧端子接 头14在上下方向排列成一条直线,在后端部把三个电源侧端子接头13 在上下方向排列成一条直线,又薄又小地构成电路断开器1整体。
(d) 突出设置在零相变流器41的上部的第一绝缘部32a左右隔离 了上侧的一次导体45的电源侧端部45a和负荷侧端部45c,因而能确 保一次导体45的两端间的绝缘。
(e) 突出设置在零相变流器41的下部的第三绝缘部34a左右隔离 了下侧的一次导体46的电源侧端部46a和负荷侧端部46c,因而能确 保 一 次导体4 6的两端间的绝缘。
(f) 突出设置在零相变流器41的后部的第二绝缘部33左右隔离了 后侧的一次导体47的电源侧端部47a和负荷侧端部47c,因而能确保 一次导体47的两端间的绝缘。
(g) 三个绝缘部32a、 34a、 33各自突出设置在零相变流器41的外 周面上,因而不加厚断开器壳体4就能提高一次导体45、 46、 47的绝 缘性能。
(h) 与作为电压极的两个电源侧端子P2、 P3的端子接头13连接 的两个一次导体46、 47由隔壁部34b在零相变流器41的周方向隔离, 因而能确实防止电压极彼此的接触,提高电路断开器1的可靠性。
(i) 在零相变流器41的周缘形成了直线部41b、 41c,因而能以正 确的方向简单地弯折两个一次导体46、 47的电源侧端部46a、 47a。
(j)特别是对于后侧的一次导体47,在直线部41c弯折电源侧端部47a而使其与零相变流器41的后侧周面贴紧,能在零相变流器41和解 扣部件39的窄的空间中容易地连接电源侧的可挠导线27。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以下例示的,可以在不脱离发明 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各部分的形状、构成来实施。
(1) 垂直地形成断开器壳体4的前面,与前面平行地设置负荷侧端 子接头14和分离器21,使分离器21和解扣部件39互相平行地对着, 在两者间设置零相变流器41。
(2) 按三棱柱或四棱柱的多棱柱形状形成向零相变流器41的插通 孔31插入的突起35,由突起35的角来隔离或定位一次导体。
(3) 把本发明适用于单相2线式电路、三相电路用的电路断开器, 按照电路的型式来增减一次导体的数量。
(4) 把本发明适用于不具备短路电流断开功能的电路断开器或者 不具备过电流断开功能的电路断开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路断开器,在断开器壳体的内部设置了电源侧端子接头、负荷侧端子接头和零相变流器,在零相变流器上安装了多条一次导体,当零相变流器检测到漏电时,使断开机构动作而断开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零相变流器在环状体的中心部具备插通孔,使上述一次导体通过插通孔之后,对其进行弯曲加工而将其安装到零相变流器上,一次导体的两端部以与零相变流器的两侧面接合的状态而与上述电源侧端子接头和负荷侧端子接头电连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路断开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零相变 流器的外周面上突出地设置了使一次导体的两端部在零相变流器的厚 方向绝缘的绝缘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断开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零 相变流器的外周面上突出地设置了使邻接的两条一次导体在零相变流 器的周方向隔离的隔壁部。
4. 如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电路断开器,其特征在于,在上 述断开器壳体上形成了插入到零相变流器的插通孔中的突起,由突起 在零相变流器的周方向隔离 一 次导体的中间部。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路断开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零相变流器的周缘设有直线部, 一次导体的一端部通过在直线 部的弯曲加工而与零相变流器的周面接合。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路断开器,其特征在于, 分别在断开器壳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在上下方向排列了多个上述负荷 侧端子接头及电源侧端子接头,以使插通孔向着断开器壳体的左右方 向的状态设置了零相变流器。
全文摘要
一种电路断开器,能在环状的零相变流器上容易地安装一次导体,并且不加厚断开器壳体,能提高一次导体的绝缘性。分别在断开器壳体(4)前端部和后端部,在上下方向排列三个负荷侧端子接头(14)和电源侧端子接头(13)。在分离器(21)的后侧使插通孔(31)向着断开器壳体(4)的左右方向而设置环状的零相变流器(41),在零相变流器(41)检出了漏电时,使分离器(21)从闭位置移动到开位置而断开电路。使三条一次导体通过插通孔(31)之后将其弯折而安装在零相变流器(41)上。在使一次导体的两端部与零相变流器(41)的左右两侧面接合的状态下,使一端部与电源侧端子接头(13)电连接,使另一端部与负荷侧端子接头(14)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H83/14GK101206976SQ20071019989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4日
发明者加藤裕明 申请人:河村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