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1238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卡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可插接不同电子卡的卡 连接器。背景技术
电子卡轻、薄、短、小,被广泛地运用在数字相机、个人数字助理(PDA) 或是笔记型计算机等电子装置上,可作为扩充记忆空间之用,以有效地解决传 统磁盘空间不足的问题。随着不同的电子卡就产生不同的电子卡连接器以电性连接电子卡及电子 装置。现在有的电子卡连接器装设在电子装置的电路板上,以供电子卡插置, 使电子卡与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用以传输电子卡与电路板间的信号,使该电 子卡与电子装置之间取得信息来往。虽然目前市面上已有电子卡连接器,可提供多种规格的电子卡(如MS卡、 SD卡、XD卡等)插置,但其一般只是将容置空间采用较大的容量,并于该 容置空间内设有多个分别与电子卡外形相对应的导引、定位机构,使该电子卡 连接器可供多种不同的电子卡插置。然而,由于目前的MS卡及MS Duo卡外形相当的近似,MS卡尺寸为 50mm x 21.5mm x 2.8mm, MS Duo卡尺寸为31mm x 20mm x 1.6mm,可见 MS Duo卡仅略薄及窄于MS卡,难以在该容置空间内设置分别与电子卡外形 相对应的导引及限位机构。另外一般电子卡连接器在电子卡插接于其中时,往 往难以确保电子卡能稳固的定位于电子卡连接器内,使电子卡与电子卡连接器 之间的电性连接较不稳固,造成信号传输不稳定。中国实用新型公告第CN2857266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缘 本体、绝缘本体向内凹陷用于容置电子卡的容置空间以及安设在绝缘本体上的 导电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个插接面、两个侧壁、设在两侧壁上并与容 置空间连通的用于导引电子卡插入的导引槽以及设在插接面附近的用于限制并引导小卡插入的枢转机构,所述枢转机构前端两侧的还设有用于安装扭簧的 枢轴,所述枢转机构的末端还设有一向前凹陷的凹口 ,小卡的两侧沿着凹口两 侧插入,凹口对小卡有一个限制并引导的作用,但是该枢转机构是枢接在绝缘 本体上,当小卡插入时,仅由枢转机构的末端抵持小卡下表面从而并不能使枢转机构给小卡一个很稳固地抵持作用以便于小卡可以稳固平稳地插入。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克服上述缺陷的卡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平稳插接电子卡的卡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 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插接面及自插接面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 收容至少第一电子卡与第二电子卡的容置空间,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延伸入容置 空间并至少与第 一电子卡和第二电子卡相配合的接触部,所述卡连接器还设有 相对绝缘本体在容置空间内可上下平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有引导第 一电子卡的水平引导面、自引导面两侧向上突起的用以限制第一电子卡的纵长 突出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器的插接口安装可上下平动的限 位机构,可有效限制并引导小卡平稳地插入,也增强了卡与卡连接器连接时的 稳固性。
图l为本实用新型卡连接器的组合图。图2为图1中卡连接器的部分组合图。图3为图1中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1中分离出限位机构的部分组合图。图5为图1中卡连接器分离出遮蔽壳体的俯视图。图6为图3中限位机构的仰视图。图7为与图1中卡连接器相配合的六种电子卡的示意图。 图8为图7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卡连接器100设置在电路板上(未图 示),可插接Xd卡81、 SD卡82、 MMC卡83、 MMCplus卡84、 MS卡85及MS Duo卡86六种不同的电子卡8,在本实施方式中,MSDuo卡86略窄且薄于其它电子 卡8因此设MS Duo卡86为第一电子卡,其它稍大的电子卡8为第二电子卡,所 有电子卡8包括有导电部分80,卡连接器100包括有绝缘本体2、收容在绝缘本 体2内的导电端子组、扣置在绝缘本体2上的遮蔽壳体3以及安装在绝缘本体2 内的侦测端子组5。导电端子组(未标号)包括用以与不同电子卡8接触的第一导电端子41、 第二导电端子42、第三导电端子43、第四导电端子44。绝缘本体2包括一个上表面26,插接面25以及左侧壁27和右侧壁28,由插 接面25向内凹陷并与上表面26连通形成容置空间20,用以收容电子卡8。上述 导电端子组还设有延伸入容置空间20的并与电子卡8相配合的接触部,容置空 间20主要包括一个与绝缘本体2上表面26平行的容置面203,容置面203上设有 若干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组的端子收容槽,绝缘本体2上的插接面25是位于绝缘 本体2长度方向上的前端,容置空间20的后表面200凹设有若干贯穿绝缘本体2 的第一端子收容槽21,用以收容第一导电端子41,第二端子收容槽22设在第一 端子收容槽21的下方,用以收容第二导电端子42,第二导电端子42—直延伸至 容置空间20中央且位于第一导电端子4的前方,在第二端子收容槽22的前方还 设置有第三端子收容槽23,用以收容第三导电端子43,第三导电端子43位于第 二导电端子42的前方。容置面203上若干第一导电端子41与第二端子收容槽22 之间还设有若干向上突起的挡块204,用以阻挡不对应的电子卡8接触第一导电 端子41,避免插错电子卡8。遮蔽壳体3包括一个呈矩形的主体部30,以及由主体部30弯折向下延伸且 与主体部垂直的侧壁31,遮蔽壳体3遮覆于绝缘本体2上,所述主体部30中间位 置设有由主体部30向下呈一个角度弯折的抵压片32,当电子卡8插入容置空间 20时,抵压片32抵持于电子卡8的上表面,使电子卡8与卡连接器100的插接更 稳固。容置空间20的两侧设有弹片6,弹片6包括有分别设置在右侧壁28和左侧壁 27的第一弹片60和第二弹片61,在MS卡85插入弹片6之间时弹片6对卡起到一 个夹持作用,防止卡在容置空间20内左右晃动,第一弹片60包括呈L形的第一 固定部600以及用于夹持MS卡85的第一抵压部601 ,第二弹片61包括呈L形的第二固定部610以及用于夹持MS卡85的第二抵压部611,第一固定部600和第二固 定部610镶埋成型在绝缘本体2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在绝缘本体2上表 面26凹设呈L形的凹槽用来收容第 一 固定部600和第二固定部610,同样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绝缘本体2的左侧壁27还设置有一个与电鴻^板电性通导的侦测端子组5,侦 测端子组5用于侦测SD卡82是否为写保护状态以及是否插到位,侦测端子组5 包括第一侦测端子50、第二侦测端子51及第三侦测端子52,第一侦测端子50 包括一个弯曲的第一抵触部501,第二侦测端子51包括第一接触部510和弯曲的 第二抵触部511,第三侦测端子52包括一个第二接触部520,当SD卡82刚开始 插入时,SD卡82的侧壁一直抵持住第一抵触部501,使第一抵触部501始终抵 压在第一接触部510上,待SD卡82插接到位时,SD卡82的前端抵持住第二抵触 部511,使第二抵触部511抵触在第二接触部520上达成电性连接,此时电路板 将会受到SD卡82已插接到位的信号,SD卡82抵持侦测端子组5的一侧上设有一 个滑槽,滑槽内设有一个可前后滑动的写保护滑块820, SD卡82已插接到位时, 写保护滑块820可滑在一边继续抵持住第一抵触部501使得第一抵触部501继续 抵接在第一接触部510上,写保护滑块820亦可滑在另一边不抵压第一抵触部 501,使第一抵触部501落入滑槽中中断第一抵触部501与第一接触部510的连 接,如此l更可侦测出SD卡82是否处于写保护状态。绝缘本体2的容置面203上靠近插接面25处向内凹设有若干用以收容第四 导电端子44的第四端子收容槽24,第四导电端子44包括一个第四固持部440, 第四固持部440收容在第四端子收容槽24内,第四固持部440—端延伸出用以焊 接电路板的第四焊接部442,第四固持部440另 一端延伸出用以接触XD卡81的 导电部分80的第四弹性接触部441,第四端子收容槽24两侧还各凸设有的两个 柱体202。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本体2的靠近插接面25处安装限位才几构7,限位机构7 包括浮板70、镶埋成型于浮板70内的固持件71以及安装于浮板70下表面的弹簧 72,所述浮板70为一个矩形的薄板且收容于容置空间20内,浮板70的上表面为 水平的引导面73,浮板70引导面的两侧向上凸设有两个纵长的突出部700,所体2的左侧壁27及右侧壁28上向容置空间20内各凸伸出一个水平纵长的限制条 29,限制条29与容置面203之间收容浮板70的限制部705,从而将浮板70限制 于容置空间20内,突出部700上设有镂空部703,该镂空部703贯穿浮板700上下 表面。固持件71包括一个镶埋在浮板700内且中间镂空的固持部710,固持部710 的两侧向着插接面25方向一体延伸并弯折形成两个设置于镂空部703之上的弹 性片711,弹性片711由固持部71向上抬起且弹性片711前端向下弯折形成弯曲 部7110,弯曲部7110前端为一个倾^f面7111。浮才反70的下表面四个角上分别凹 设有四个用于安装弹簧72的安装孔701,所述弹簧72—端卡持于安装孔701内, 另一端则安装于绝缘本体2容置面203上位置与浮板70四个安装孔701对应的四 个柱体202上,如此,浮板70通过弹簧72安装到卡连接器100上。当MS Duo卡 86插入时,MSDuo卡86下表面抵持于限位机构7的引导面73,引导面73沿上下 方向平动,施加给MSDuo卡86前后端的力均匀,因此,MSDuo卡86可以平稳 地插入,两侧收容于浮板70的两个突出部700之间,上表面则抵持于遮蔽壳体3 的抵压片32下,如此MS Duo卡86便可稳定固持于卡连接器100中。当稍大于 MS Duo卡86的电子卡8插入时,该电子卡8的下表面两侧沿着限位机构7突出部 700的上表面向内插入,直到抵触到位于突出部700之上的弹性片711,电子卡8 前端沿着弹性片711前端的倾斜面7111向上逐步抵压在弹性片711的弯曲部 7110上,如此弹性片711的弯曲部7110抵止在电子卡8的下表面,而电子卡8的 上表面由遮蔽壳体3上的抵压片32抵持,此时,电子卡8便能稳固插接于卡连接 器100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机构7上也可不设置弹性片711,或者是在 两个突出部700靠近插接面25的一端设置引导斜面(未图示)用以引导较大的 电子卡8插入,电子卡8插入后,突出部700的引导面73抵持电子卡8的下表面, 如此,该卡连接器100便能平稳地插接较大的电子卡8。限位机构7的浮板70上还凹设有若干与第四导电端子44位置对应的通槽 700,通槽700贯穿浮板70,当XD卡81插到位时,限位机构7受力向下压,第四 导电端子44的接触部穿过通槽700接触到XD卡81的导电部分80,从而实现卡连 接器100与XD卡81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MS卡85、 MS Duo卡86、 XD卡81说明仅是用于举例,并 非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该种形态的电子卡8。
权利要求1.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插接面及自插接面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收容至少第一电子卡与第二电子卡的容置空间,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延伸入容置空间并至少与第一电子卡和第二电子卡相配合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连接器还设有相对绝缘本体在容置空间内可上下平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有引导第一电子卡的水平引导面、自引导面两侧向上突起的用以限制第一电子卡的纵长突出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成对设置,突 出部之间形成收容第 一 电子卡的凹陷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的两侧设有 用于夹持电子卡的弹片。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浮板及安装于浮板下表面的弹簧,所述突出部设有向外凸伸的限制部,绝缘本体包括 两个侧壁及连接两侧壁的容置面,所述侧壁向容置空间内凸伸出用以抵压限制 部的限制条,限制条与容置面之间收容突出部的限制部,弹簧夹持于浮板下表 面及容置面之间。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下方设有用以安装弹簧的安装孔,绝缘本体上设有用以安装弹簧的柱体。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在靠 近插接面的若干第四导电端子,所述限位机构设有若干可供第四导电端子贯穿 的通槽。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在绝缘 本体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最靠近插接面处,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位于第四导电端 子后方的第三导电端子、位于第三导电端子后方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位于第二 导电端子后方的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在最远离插接面处。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上, 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之间设有向上突起的挡块。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之上还设有引导限制第二电子卡的弹性片,弹性片呈一个角度向上抬起并向下弯折形成用于 抵持电子卡的弯曲部,弯曲部前方设有引导第二电子卡插入的倾斜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一个遮盖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上设有用以抵压电子卡上表面的抵压片。
专利摘要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插接面及自插接面向内凹陷形成的用于收容至少第一电子卡与第二电子卡的容置空间,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延伸入容置空间并至少与第一电子卡和第二电子卡相配合的接触部,所述卡连接器还设有相对绝缘本体在容置空间内可上下平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有引导第一电子卡的水平引导面、自引导面两侧向上突起的用以限制第一电子卡的纵长突出部。
文档编号H01R12/16GK201117849SQ20072004213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9日
发明者华 尹, 张士贵, 赵期俊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